身为一名超微距摄影师,我对雪花情有独钟,但我从未想过我能走得那么远:5年间2500多个小时的努力,终成大家眼前的这幅《雪花》合成照片。

400多朵雪花在照片中“倾情绽放”,迸发出独一无二的魅力。它们的大小都经过了精确的测量,观众所看到的是按照同等比例缩放的成品。要想得到一朵完美的雪花,平均需要拍摄40张照片。利用焦点合成技术,雪花的每一处纹理才能从最佳焦点的角度呈现。雪花的出现可遇而不可求,摄影师多是手持相机亲历拍摄,每张照片的后期处理都需要4至5个小时,为什么要那么久呢?

雪花拍摄要求摄影师控制好拍摄的角度,使雪花表面的明亮反光能更好地往相机镜头折射。如果对准拍摄,那么就需要镜头自身反射光源。这种拍摄手法只会对焦雪花的某一细小部分,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要跟着雪花垂直、水平或旋转移动,期间还得不停地校正镜头。虽然在后期我们能利用Photoshop重新排列图层,但在混合图层时,角度不一的边界部分还需经过大量的人工调整,方能称得上是晶莹无暇。

测量雪花的大小同样需要不少时间,对拍摄设备还有较高的要求。幸运的是,我所使用的佳能MP-E 65mm F/2.8 1-5x 微距镜头能够记录下放大系数(the magnification factor)的元数据,这帮了我一个大忙。只要将传感器的实际大小与像素大小进行比对,再代入方程式即可算出每毫米的像素数,接下来就可以方便地测量雪花的大小了。

但有时候,这个数据还会“离奇消失”呢。我们所需要的“放大系数”被储存在图像元数据一个名为“makernotes”的特殊区域之中,利用ExifTool等图像信息查看器就可提取这个数据值。不过只要一用Adobe的软件(我相信别的软件同样如此)处理图像,这部分数据值就会消失不见,所以我每次都要查看图像的原始文件,将正确值记录下来。

我所拍摄到最大的一枚雪花也仅有11毫米,而最小雪花的直径仅为0.2毫米。每一场雪的雪花形状各异,有些是对称的,但大部分情况下,没有哪两片飘落的雪花是一样的。你看,不一样的它们,多美啊。

冬日在雪花的点缀下加倍美丽,单是细细端详每朵雪花的细节就已让人叹为观止。

在我电脑里的图像文件足有12个十亿像素(gigapixel),所以理论上我能无损细节地做出分辨率为480dpi,大小为60×90英寸的图像(约152.4×228.6厘米)。每一次的图像处理都要动用计算机超过100G的内存,所以真要想描绘这些水晶之花,硬件设施也得先跟上。
现在只要经过许可,这幅《雪花(The Snowflake)》还能打印成品,想不想体验一番?
*关于作者:
Don Komarechka是一位专业的自然物微距摄影师,摄影作品在国际上享有高度赞誉,曾参加科学电视节目《The Nature of Things》,与主持人大卫·铃木(David Suzuki)畅谈自然。Don是一位作家、教育家及冒险家,他致力于探寻“看不见的世界”。要想欣赏他的雪花摄影作品和作品集,欢迎点击这里和这里。
(翻译:潘金花)
来源:petapixe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