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爸妈的车子、房子和票子,你真的有份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爸妈的车子、房子和票子,你真的有份么?

前两天国家刚颁布了“二孩开放政策”,你还有机会继续把爸妈奋斗一辈子的家业发扬广大么?

作者:金寅 蒋奕陶

催催,男,因其与生俱来的倒霉蛋属性,造就了扶老大爷被讹,开车被碰瓷,求职被黑幕,购物必维权的奇葩生活常态,人称“倒霉催的”,小名儿“催催”。

这不,前两天国家刚颁布了“二孩开放政策”,催催就又被父母热烈响应国家号召的积极性所吓到。整天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地研究着:如果儿子和弟弟一天出生他要顾哪头;儿子愿不愿意叫弟弟叔叔;爸妈的房子归谁继承。。。催催确实有点过早地杞人忧天,但随着兄弟姐妹的“出现”,你还有机会继续把爸妈奋斗一辈子的家业发扬广大么?

继承知多少

什么叫法定继承?

1)定义

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

2)谁是法定继承人?

a. 第一顺序继承人

配偶、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注: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b. 第二顺序继承人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c. 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无第二顺序继承人的继承机会。

3)法定继承中的两种特殊情形

a. 代位继承

指在法定继承中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亲属代为继承其应继承的份额。这就是为什么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孙子女、外孙子女的第二顺序继承人,而孙子女、外孙子女却非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第二顺序继承人的原因。

注:晚辈直系亲属并无辈数限制。

爷爷死亡时爸爸已过世,爷爷的遗产由孙子继承,份额是爸爸本应继承的不变。

b. 转继承

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之前死亡,其应继承的遗产转由他的合法继承人继承的制度。

4)法定继承分配原则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一般应均等,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不均等。

比如有一户多子家庭,长子因在外无法扶养父母,次子因病残难以完成扶养义务,幼子完成较多的扶养义务。经家庭协商后长子放弃一部分继承权,由次子和幼子分享较多的继承权

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者应被照顾;对于尽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条件而不尽扶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少分。

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或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也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另外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死胎保留的份额依法定继承办理)。

5)定义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6)适用条件

根据《继承法》第五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遗嘱继承适用条件有三个:

a. 没有遗赠扶养协议;

b. 立有遗嘱且合法有效;

c. 遗赠继承人没有放弃、丧失继承权,也未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7)遗嘱的形式

《继承法》的第十七条列举了如下几种遗嘱形式:

a. 公证遗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

b.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

c. 代书遗嘱(条件三者缺一不可):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d. 录音遗嘱: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否则无效;

e. 口头遗嘱: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8)遗嘱无效

依照《继承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比如精神病人在发病情况下立的遗嘱,或老人病重神智不清情况下所立的遗嘱可能会无效。

什么叫遗赠?

遗赠是指自然人通过设立遗嘱把遗产的全部或一部分无偿赠给国家、社会组织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并在死后生效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受遗赠人必须明确表示接受才发生遗赠的法律效果。

比如死亡者遗愿将财产赠与慈善机构,需要慈善机构确认接收,遗赠才能成立。

什么叫遗赠扶养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和扶养人之间关于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的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的协议。

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一条,遗赠人和扶养人之间不能存在法定扶养权利义务关系。扶养人的义务为对遗赠人的生养死葬;扶养人的权利为取得遗赠财产。

孤寡老人和保姆签订赠遗扶养协议,由保姆完成扶养义务后获得该老人的遗产。

9) 哪些家当(遗产)属于你

分什么?

遗产范围: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比如贪污受贿所得就不属于个人合法财产。

个人财产

a. 我国《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的个人财产

一方的婚前财产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比如军人的伤残补助金、一般人身损害赔偿金(具有个人属性部分)和精神损害赔偿金等。

b. 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夫妻双方约定的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

比如两个独立骄傲的男女结婚,他俩可以约定个人婚前婚后财产都归各自所有。这样他俩的婚姻就跟金钱毫无关系。

c. 对于属于夫妻共有财产的,应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为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

比如说在双方对财产没约定的情况下,俩人的工资奖金啥的都算共同所有。这部分钱的一半应该是配偶的,剩下的才能作为遗产。

什么是合法财产?

合法财产主要指财产取得的方式、方法、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继承法》第三条规定可作为遗产的合法财产包括:

公民的收入

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注:著作权和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可以继承,人身权利不可以。比如署名权什么的就属于人身权利,不能被继承。财产权如复制、展览、出租什么的,可以被继承。

需要注意的是:遗产不是只有财产权利,还可能有财产义务!

我国《继承法》第33条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所以遗产中还有可能存在遗产债务。

遗产债务是指被继承人生前所欠的债务,即遗产中属于财产义务的那一部分,被继承人生前个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用于个人生活需要或个人行为(如侵权行为)所欠下的债务,均可构成遗产债务。

一般情况下,继承遗产应当先清偿遗产债务,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在分割遗产后再解决遗产债务的问题。

如何分?(合法取得遗产的方式)

律贝果温馨提示:遗产继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经过公证的遗赠扶养协议效力优先于未经过公证的;经过公证的遗嘱或遗赠效力优先于未经过公证的。但是并不是不公证就没有效力!

图文均属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律贝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爸妈的车子、房子和票子,你真的有份么?

前两天国家刚颁布了“二孩开放政策”,你还有机会继续把爸妈奋斗一辈子的家业发扬广大么?

作者:金寅 蒋奕陶

催催,男,因其与生俱来的倒霉蛋属性,造就了扶老大爷被讹,开车被碰瓷,求职被黑幕,购物必维权的奇葩生活常态,人称“倒霉催的”,小名儿“催催”。

这不,前两天国家刚颁布了“二孩开放政策”,催催就又被父母热烈响应国家号召的积极性所吓到。整天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地研究着:如果儿子和弟弟一天出生他要顾哪头;儿子愿不愿意叫弟弟叔叔;爸妈的房子归谁继承。。。催催确实有点过早地杞人忧天,但随着兄弟姐妹的“出现”,你还有机会继续把爸妈奋斗一辈子的家业发扬广大么?

继承知多少

什么叫法定继承?

1)定义

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

2)谁是法定继承人?

a. 第一顺序继承人

配偶、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注: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b. 第二顺序继承人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c. 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无第二顺序继承人的继承机会。

3)法定继承中的两种特殊情形

a. 代位继承

指在法定继承中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亲属代为继承其应继承的份额。这就是为什么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孙子女、外孙子女的第二顺序继承人,而孙子女、外孙子女却非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第二顺序继承人的原因。

注:晚辈直系亲属并无辈数限制。

爷爷死亡时爸爸已过世,爷爷的遗产由孙子继承,份额是爸爸本应继承的不变。

b. 转继承

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之前死亡,其应继承的遗产转由他的合法继承人继承的制度。

4)法定继承分配原则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一般应均等,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不均等。

比如有一户多子家庭,长子因在外无法扶养父母,次子因病残难以完成扶养义务,幼子完成较多的扶养义务。经家庭协商后长子放弃一部分继承权,由次子和幼子分享较多的继承权

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者应被照顾;对于尽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条件而不尽扶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少分。

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或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也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另外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死胎保留的份额依法定继承办理)。

5)定义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6)适用条件

根据《继承法》第五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遗嘱继承适用条件有三个:

a. 没有遗赠扶养协议;

b. 立有遗嘱且合法有效;

c. 遗赠继承人没有放弃、丧失继承权,也未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7)遗嘱的形式

《继承法》的第十七条列举了如下几种遗嘱形式:

a. 公证遗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

b.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

c. 代书遗嘱(条件三者缺一不可):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d. 录音遗嘱: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否则无效;

e. 口头遗嘱: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8)遗嘱无效

依照《继承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比如精神病人在发病情况下立的遗嘱,或老人病重神智不清情况下所立的遗嘱可能会无效。

什么叫遗赠?

遗赠是指自然人通过设立遗嘱把遗产的全部或一部分无偿赠给国家、社会组织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并在死后生效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受遗赠人必须明确表示接受才发生遗赠的法律效果。

比如死亡者遗愿将财产赠与慈善机构,需要慈善机构确认接收,遗赠才能成立。

什么叫遗赠扶养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和扶养人之间关于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的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的协议。

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一条,遗赠人和扶养人之间不能存在法定扶养权利义务关系。扶养人的义务为对遗赠人的生养死葬;扶养人的权利为取得遗赠财产。

孤寡老人和保姆签订赠遗扶养协议,由保姆完成扶养义务后获得该老人的遗产。

9) 哪些家当(遗产)属于你

分什么?

遗产范围: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比如贪污受贿所得就不属于个人合法财产。

个人财产

a. 我国《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的个人财产

一方的婚前财产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比如军人的伤残补助金、一般人身损害赔偿金(具有个人属性部分)和精神损害赔偿金等。

b. 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夫妻双方约定的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

比如两个独立骄傲的男女结婚,他俩可以约定个人婚前婚后财产都归各自所有。这样他俩的婚姻就跟金钱毫无关系。

c. 对于属于夫妻共有财产的,应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为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

比如说在双方对财产没约定的情况下,俩人的工资奖金啥的都算共同所有。这部分钱的一半应该是配偶的,剩下的才能作为遗产。

什么是合法财产?

合法财产主要指财产取得的方式、方法、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继承法》第三条规定可作为遗产的合法财产包括:

公民的收入

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注:著作权和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可以继承,人身权利不可以。比如署名权什么的就属于人身权利,不能被继承。财产权如复制、展览、出租什么的,可以被继承。

需要注意的是:遗产不是只有财产权利,还可能有财产义务!

我国《继承法》第33条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所以遗产中还有可能存在遗产债务。

遗产债务是指被继承人生前所欠的债务,即遗产中属于财产义务的那一部分,被继承人生前个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用于个人生活需要或个人行为(如侵权行为)所欠下的债务,均可构成遗产债务。

一般情况下,继承遗产应当先清偿遗产债务,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在分割遗产后再解决遗产债务的问题。

如何分?(合法取得遗产的方式)

律贝果温馨提示:遗产继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经过公证的遗赠扶养协议效力优先于未经过公证的;经过公证的遗嘱或遗赠效力优先于未经过公证的。但是并不是不公证就没有效力!

图文均属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律贝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