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电影节】上影节开幕论坛:疫情下的电影行业,如何应对流媒体的冲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电影节】上影节开幕论坛:疫情下的电影行业,如何应对流媒体的冲击?

电影行业头部公司也会面临较多困境。

论坛嘉宾,从左到右分别是李捷、于冬、王健儿、傅若清、程武、王长田

当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论坛刚开始,就有众多国际电影人通过VCR表示,上影节的开幕,对全球电影复苏有重要的作用,象征着希望。

论坛的第一个议题,集中在新冠疫情对电影行业当下的影响。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表示,疫情期间,腾讯影业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电影的开发,“一方面正在进行电影项目的创作和筹备,7月1日开机了新片《1921》,还有大量项目正在后期制作。腾讯影业联合出品的《第一次的离别》,是复工的第一部新片,后续还有《许愿神龙》等新片也将上映。第二方面,经过过去5年摸索,腾讯影业在过去几个月,进行了组织和能力的升级,加大了对行业优秀的制片人、编剧的招募力度。第三个方面,腾讯影业更加明确不会孤立地做电影,未来腾讯影业将在腾讯系统内,更好地进行联动,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在腾讯体系外,也希望连接更多优秀的创作者,打造更多优秀作品。”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表示,疫情期间,中影、华夏的6000人的团队的日常工作都停摆,“把疫情控制好,是我们的核心工作。不论是电影内容的创作,还是准备7月20日的复工,中影和华夏都在马不停蹄地工作。我们大概在7月12、13日得知20日复工,当时立刻开始35部影片的拷贝复制和硬盘发放、密钥配置等,有大量配合出品方和发行方的工作。最近,我们推出400万张观影券,给中高考学子及医务工作者。这是将近1亿元的投放,也是中影、华夏对行业的回馈。创作方面,春节之后我们一直都在源源不断地进行,《悬崖之上》、《我和我的家乡》等优秀影片都将回归,我们还在与阿里影业合作筹备反映武汉人民抗疫的影片。另一方面,10月下旬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中影、华夏将联合推出4部影片,反映1950年到1953年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明年建党100周年,我们还有一系列相关影片推出,目前都在剧本和即将开拍阶段。经历了疫情后,我们的定位清晰,要大踏步地推进线上电影的发行工作,要差异化与优爱腾共同成长。”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表示,“在春节档,我们遭遇了停滞,经历了72小时内退票近百万张(的事件)。淘票票作为票务平台,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到了4月中旬,我们知道可能会有疫情常态化的情况,提前做了产品的开发,所以在7月20日复工后,我们合作的所有电影院,都能直接进行隔座售票。云智平台上,我们也全免了6个月的手续费。制作方面,跟中影一起筹备的电影项目都在如期推进,阿里影业第一出品的《一点就到家》,将在国庆档上映,其他宣布档期的电影,也都会如期上映。我们逐渐从科技公司的定位,转型进入到内容公司,内容方面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的积累。中国电影用六分之一的场次,实现了平时五分之一的票房,让我们看到了观众的信心。在市场方面,本周末是关键的时间点,我们能够通过新片的电影数据,看到观众带来的很大的信心,比如《第一次的离别》和汪涵开了云发布会,6秒卖掉1万张票。我们也在探索电影宣发方面新的机会。未来两周非常关键,这周末和下周末,我们能够看到更多观众的入场,也许可能恢复到过去同期的三分之二的水准。电影复苏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表示,“在疫情期间,光线做了三件事。第一是稳定队伍,没有进行裁员和减薪,继续招聘。我们招了50多个应届毕业生,也继续签约编剧,现在达到80个。我们也推出了员工激励计划,因为员工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要素。第二是重新梳理了现在进行的项目,全面提高拍摄标准。拍完的片子,我们也将提高标准重新进行剪辑。第三是我们会全力帮扶中小企业,因为他们是行业的基础,而且遇到的困难比大企业还多。我们也在对投资和合作的企业,派出项目管理人员,发展项目。目前我们合作的中小企业,各个项目都在正常推进。”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长王健儿表示,“我们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控,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发起了影院帮扶基金。我们利用疫情期间的3个月时间,集思广益,完成上影的“十四五”期间的战略规划,将会(聚焦)原创精品内容、赋能IP开发等。我们认为,疫情将加速结构性调整,包括线下的重资产业务,比如影院、影视基地、主题乐园。我们将加大长三角线下文旅的布局,已经收购了一些资金困难的影视基地。我们还和B站进行战略合作,加快拓展新的市场和业务。我们将会发布25部影视作品项目,其中包括12部故事片,以及一些动画电影、京剧电影等等。我们期待在疫情结束后,更好地形成合力,在资源互补和业务协作方面,迈出更大的步子。”

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表示,“疫情对行业冲击巨大,困难很大。春节档预售6、7亿的时候要把票退了,淘票票和猫眼都是垫资退票,但有的电影院还没还,可能很多电影院直接关门,还不了了。(我预计)可能有四、五千家个体或尾部的影院会关门。房租成本对影院压力很大,我之前跟很多业主方谈减租降租,大部分都给予博纳影院疫情期间租金全免。(我认为)现在业界内大家一起联手做事,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应该合作共赢、一起面对困难,帮助电影行业尽快复苏。在创作上,疫情给我们带来更多准备的时间。博纳正在准备几部大片,以前可能缺少时间打磨,之后每天都在做剧本。我们也主动要求拍摄抗疫题材的电影《中国医生》,4月8日武汉解禁第二天,我们就进入武汉,采访一线医务工作者和拍摄素材,也采访了大量的武汉普通市民,他们都对医务工作者非常感激。在明年看的时候,这部影片会带来更大的感动。

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疫情期间,有多部院线电影选择在流媒体上进行播出,也有多部网络电影在疫情期间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和关注。网络发行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对大银幕放映产生影响,是论坛的第二个重点议题。

论坛嘉宾合影

程武表示,“疫情不是电影产业第一次受到冲击,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电视产生,就对院线电影带来巨大冲击。每次的冲击挑战都孕育了新的机会,电影人也进行了电影和电视区隔化的升级。当冲击常态化,电影可能有两个走向。如果电影公司不思进取、停留在低水平同质化的竞争,就算不被流媒体淘汰,也会被其他淘汰。一群人走进封闭空间集体观影,大家能找到自己期待的温暖和感动,这是电影带给我们最独特的观影价值,也是电影的核心价值。我们要通过更好的内容、更高的品质、更好的与科技的结合方式,让电影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傅若清认为,过去几年电影大踏步跨进的时候,中间没有思考的冷静期。“进入影院有非常重的仪式感。我们影院播出的电影,一定要对得起拿出时间和金钱的观众,还要对得起经历了血与汗的劳作的主创。电影院必须要给观众带来创作者们的心血作品能够展现出来的质量,影院要提供足够好的放映环境和质量。中影、华夏未来会强化电影院差异化属性的工作。在厦门,我们成立了电影融资租赁公司,希望在后疫情期间,让影院更新和迭代设备,让观众能看到效果更好的电影。而且我们做好线下放映的同时,也会思考如何能提供更好的线上发行。”

作为阿里影业总裁和优酷电影的负责人,李捷表示,“很多时候我都要回答,片子应该上网络还是院线?网络会替代院线电影吗?我们比较大的共识是,虽然流媒体有观影便利和理论上无限大的排片和用户,但电影和剧集最大的不同,是一人一张电影票这个商业模式,决定了电影天生就是向C端用户收费的产品,这个机制倒逼了电影创作者不断追求技术的创新和内容的进步。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网络内容对电影冲击,而是短视频对人类阅读习惯的改变。短视频是另一种内容消费方式,在冲击长视频的消费习惯,观众会习惯看越来越短的内容,比如直给的或者视觉冲击的,而电影需要的是复杂故事和表演。这种短视频的习惯,可能会让未来几代观众不习惯看长的电影。流媒体平台和院线如何融合和促进呢?现在我的团队,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的团队是合在一起,开发时不考虑上院线和网络,先把好故事做出来,再根据类型和制作规模,考虑在哪里发行更好。网络跟院线是电影发行的两种方式,网络可能是院线发行的补充。院线发行是九死一生的。而且因为网络电影的出现,院线电影的成本可能下降。今年上影节有一半的内容在云端完成,线上的效率和触达能力更好,未来可能电影节都会是既有线上、也有线下的模式。”

王长田表示,“我们关注的,第一是缩短影片的窗口期,现在是一个月,可能在现在情况下太长了。第二是(希望能够)允许获得发行许可证的影片,先上线播出。第三是希望把一段时间内网络播出的分账收入,纳入票房统计的系统,能为制片方提供真实数据,也能反映电影行业的收入状况。”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王健儿表示,“我认为5年内,大体量的电影还是离不开电影院。每年十几亿的观影人次,大部分是年轻人。沉浸式观影形式是其他观影形式很难替代的。我也希望电影院在政策方面,(顺应)发展需要,进行突破,比如影院大量的空闲时段,应该怎么重新利用?我们也在研究,电影的收费窗口能有哪些更多的纵深?比如中小体量的电影上网络播出,也该得到更多支持。企业家和院线的经营者是可以互利的,怎么利用创新科技,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业态,让投资者获得回报,这才是长期健康的发展模式。”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长王健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于冬认为,越是面临困难的时候,自己越是院线的坚守者,“我们的创作者都很着急,目前国产片片源有四、五百部,能坚持到明年的3、4月份,暑期有一些献礼片,但明年暑期档之后的影片是比较少的。现在开机量比较低,还有的片子抢工,7、8个导演拍一部戏。我们需要更多元化、类型化的题材,让喜剧片、爱情片这样更多类型的电影进入市场。疫情可能让4000个电影院关门,由于片源不足,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电影院关门,我们应该加快电影的创作。当下,我们不仅面临资金的问题,也可能有信心的问题。现在更需要恢复电影人的信心,给创作者更多的鼓励,观众也在等待这批新电影出来。拍电影不仅是生产和投资的问题,是需要直抵人心和灵魂。如今横店开机的,大都是网络电影,院线电影开机量很低。现在需要全行业同仁团结奋进。观众在等待好电影,我们需要更多好片把工作唤回来,我们也会更加珍惜观众重新走回电影院的机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电影节】上影节开幕论坛:疫情下的电影行业,如何应对流媒体的冲击?

电影行业头部公司也会面临较多困境。

论坛嘉宾,从左到右分别是李捷、于冬、王健儿、傅若清、程武、王长田

当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论坛刚开始,就有众多国际电影人通过VCR表示,上影节的开幕,对全球电影复苏有重要的作用,象征着希望。

论坛的第一个议题,集中在新冠疫情对电影行业当下的影响。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表示,疫情期间,腾讯影业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电影的开发,“一方面正在进行电影项目的创作和筹备,7月1日开机了新片《1921》,还有大量项目正在后期制作。腾讯影业联合出品的《第一次的离别》,是复工的第一部新片,后续还有《许愿神龙》等新片也将上映。第二方面,经过过去5年摸索,腾讯影业在过去几个月,进行了组织和能力的升级,加大了对行业优秀的制片人、编剧的招募力度。第三个方面,腾讯影业更加明确不会孤立地做电影,未来腾讯影业将在腾讯系统内,更好地进行联动,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在腾讯体系外,也希望连接更多优秀的创作者,打造更多优秀作品。”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表示,疫情期间,中影、华夏的6000人的团队的日常工作都停摆,“把疫情控制好,是我们的核心工作。不论是电影内容的创作,还是准备7月20日的复工,中影和华夏都在马不停蹄地工作。我们大概在7月12、13日得知20日复工,当时立刻开始35部影片的拷贝复制和硬盘发放、密钥配置等,有大量配合出品方和发行方的工作。最近,我们推出400万张观影券,给中高考学子及医务工作者。这是将近1亿元的投放,也是中影、华夏对行业的回馈。创作方面,春节之后我们一直都在源源不断地进行,《悬崖之上》、《我和我的家乡》等优秀影片都将回归,我们还在与阿里影业合作筹备反映武汉人民抗疫的影片。另一方面,10月下旬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中影、华夏将联合推出4部影片,反映1950年到1953年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明年建党100周年,我们还有一系列相关影片推出,目前都在剧本和即将开拍阶段。经历了疫情后,我们的定位清晰,要大踏步地推进线上电影的发行工作,要差异化与优爱腾共同成长。”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表示,“在春节档,我们遭遇了停滞,经历了72小时内退票近百万张(的事件)。淘票票作为票务平台,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到了4月中旬,我们知道可能会有疫情常态化的情况,提前做了产品的开发,所以在7月20日复工后,我们合作的所有电影院,都能直接进行隔座售票。云智平台上,我们也全免了6个月的手续费。制作方面,跟中影一起筹备的电影项目都在如期推进,阿里影业第一出品的《一点就到家》,将在国庆档上映,其他宣布档期的电影,也都会如期上映。我们逐渐从科技公司的定位,转型进入到内容公司,内容方面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的积累。中国电影用六分之一的场次,实现了平时五分之一的票房,让我们看到了观众的信心。在市场方面,本周末是关键的时间点,我们能够通过新片的电影数据,看到观众带来的很大的信心,比如《第一次的离别》和汪涵开了云发布会,6秒卖掉1万张票。我们也在探索电影宣发方面新的机会。未来两周非常关键,这周末和下周末,我们能够看到更多观众的入场,也许可能恢复到过去同期的三分之二的水准。电影复苏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表示,“在疫情期间,光线做了三件事。第一是稳定队伍,没有进行裁员和减薪,继续招聘。我们招了50多个应届毕业生,也继续签约编剧,现在达到80个。我们也推出了员工激励计划,因为员工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要素。第二是重新梳理了现在进行的项目,全面提高拍摄标准。拍完的片子,我们也将提高标准重新进行剪辑。第三是我们会全力帮扶中小企业,因为他们是行业的基础,而且遇到的困难比大企业还多。我们也在对投资和合作的企业,派出项目管理人员,发展项目。目前我们合作的中小企业,各个项目都在正常推进。”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长王健儿表示,“我们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控,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发起了影院帮扶基金。我们利用疫情期间的3个月时间,集思广益,完成上影的“十四五”期间的战略规划,将会(聚焦)原创精品内容、赋能IP开发等。我们认为,疫情将加速结构性调整,包括线下的重资产业务,比如影院、影视基地、主题乐园。我们将加大长三角线下文旅的布局,已经收购了一些资金困难的影视基地。我们还和B站进行战略合作,加快拓展新的市场和业务。我们将会发布25部影视作品项目,其中包括12部故事片,以及一些动画电影、京剧电影等等。我们期待在疫情结束后,更好地形成合力,在资源互补和业务协作方面,迈出更大的步子。”

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表示,“疫情对行业冲击巨大,困难很大。春节档预售6、7亿的时候要把票退了,淘票票和猫眼都是垫资退票,但有的电影院还没还,可能很多电影院直接关门,还不了了。(我预计)可能有四、五千家个体或尾部的影院会关门。房租成本对影院压力很大,我之前跟很多业主方谈减租降租,大部分都给予博纳影院疫情期间租金全免。(我认为)现在业界内大家一起联手做事,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应该合作共赢、一起面对困难,帮助电影行业尽快复苏。在创作上,疫情给我们带来更多准备的时间。博纳正在准备几部大片,以前可能缺少时间打磨,之后每天都在做剧本。我们也主动要求拍摄抗疫题材的电影《中国医生》,4月8日武汉解禁第二天,我们就进入武汉,采访一线医务工作者和拍摄素材,也采访了大量的武汉普通市民,他们都对医务工作者非常感激。在明年看的时候,这部影片会带来更大的感动。

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疫情期间,有多部院线电影选择在流媒体上进行播出,也有多部网络电影在疫情期间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和关注。网络发行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对大银幕放映产生影响,是论坛的第二个重点议题。

论坛嘉宾合影

程武表示,“疫情不是电影产业第一次受到冲击,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电视产生,就对院线电影带来巨大冲击。每次的冲击挑战都孕育了新的机会,电影人也进行了电影和电视区隔化的升级。当冲击常态化,电影可能有两个走向。如果电影公司不思进取、停留在低水平同质化的竞争,就算不被流媒体淘汰,也会被其他淘汰。一群人走进封闭空间集体观影,大家能找到自己期待的温暖和感动,这是电影带给我们最独特的观影价值,也是电影的核心价值。我们要通过更好的内容、更高的品质、更好的与科技的结合方式,让电影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傅若清认为,过去几年电影大踏步跨进的时候,中间没有思考的冷静期。“进入影院有非常重的仪式感。我们影院播出的电影,一定要对得起拿出时间和金钱的观众,还要对得起经历了血与汗的劳作的主创。电影院必须要给观众带来创作者们的心血作品能够展现出来的质量,影院要提供足够好的放映环境和质量。中影、华夏未来会强化电影院差异化属性的工作。在厦门,我们成立了电影融资租赁公司,希望在后疫情期间,让影院更新和迭代设备,让观众能看到效果更好的电影。而且我们做好线下放映的同时,也会思考如何能提供更好的线上发行。”

作为阿里影业总裁和优酷电影的负责人,李捷表示,“很多时候我都要回答,片子应该上网络还是院线?网络会替代院线电影吗?我们比较大的共识是,虽然流媒体有观影便利和理论上无限大的排片和用户,但电影和剧集最大的不同,是一人一张电影票这个商业模式,决定了电影天生就是向C端用户收费的产品,这个机制倒逼了电影创作者不断追求技术的创新和内容的进步。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网络内容对电影冲击,而是短视频对人类阅读习惯的改变。短视频是另一种内容消费方式,在冲击长视频的消费习惯,观众会习惯看越来越短的内容,比如直给的或者视觉冲击的,而电影需要的是复杂故事和表演。这种短视频的习惯,可能会让未来几代观众不习惯看长的电影。流媒体平台和院线如何融合和促进呢?现在我的团队,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的团队是合在一起,开发时不考虑上院线和网络,先把好故事做出来,再根据类型和制作规模,考虑在哪里发行更好。网络跟院线是电影发行的两种方式,网络可能是院线发行的补充。院线发行是九死一生的。而且因为网络电影的出现,院线电影的成本可能下降。今年上影节有一半的内容在云端完成,线上的效率和触达能力更好,未来可能电影节都会是既有线上、也有线下的模式。”

王长田表示,“我们关注的,第一是缩短影片的窗口期,现在是一个月,可能在现在情况下太长了。第二是(希望能够)允许获得发行许可证的影片,先上线播出。第三是希望把一段时间内网络播出的分账收入,纳入票房统计的系统,能为制片方提供真实数据,也能反映电影行业的收入状况。”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王健儿表示,“我认为5年内,大体量的电影还是离不开电影院。每年十几亿的观影人次,大部分是年轻人。沉浸式观影形式是其他观影形式很难替代的。我也希望电影院在政策方面,(顺应)发展需要,进行突破,比如影院大量的空闲时段,应该怎么重新利用?我们也在研究,电影的收费窗口能有哪些更多的纵深?比如中小体量的电影上网络播出,也该得到更多支持。企业家和院线的经营者是可以互利的,怎么利用创新科技,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业态,让投资者获得回报,这才是长期健康的发展模式。”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长王健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于冬认为,越是面临困难的时候,自己越是院线的坚守者,“我们的创作者都很着急,目前国产片片源有四、五百部,能坚持到明年的3、4月份,暑期有一些献礼片,但明年暑期档之后的影片是比较少的。现在开机量比较低,还有的片子抢工,7、8个导演拍一部戏。我们需要更多元化、类型化的题材,让喜剧片、爱情片这样更多类型的电影进入市场。疫情可能让4000个电影院关门,由于片源不足,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电影院关门,我们应该加快电影的创作。当下,我们不仅面临资金的问题,也可能有信心的问题。现在更需要恢复电影人的信心,给创作者更多的鼓励,观众也在等待这批新电影出来。拍电影不仅是生产和投资的问题,是需要直抵人心和灵魂。如今横店开机的,大都是网络电影,院线电影开机量很低。现在需要全行业同仁团结奋进。观众在等待好电影,我们需要更多好片把工作唤回来,我们也会更加珍惜观众重新走回电影院的机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