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世界银行推广“中国经验”!营商环境两年跳升47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世界银行推广“中国经验”!营商环境两年跳升47位

世界银行充分肯定了中国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的成就,从领导人重视、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建立改革协调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国际国内改革经验双向交流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的成功经验。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聂琳

在过去两年里,中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改革步伐最快的前十个经济体之列。

中国营商环境排名。来源:世界银行

7月27日,世界银行发布了《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与未来改革机遇》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中国近年来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办理建筑许可等多个领域推出的具体改革举措,为全球其他经济体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提供借鉴。

世界银行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排名,以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指标数据为基础,其中,上海的权重为55%,北京为45%。报告指出,得益于持续进行的改革,北京和上海在精选营商环境领域已经进入全球顶尖行列。

例如,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开办企业几乎是免费的,北京便是其中之一。在北京开办企业需走完三步流程,花费8天时间,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为6.5步和25.6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则为4.9步和9.2天。

就办理建筑许可而言,在北京仅需93天就可完成所有流程,上海和北京在这一指标均获得满分15分,相比较而言,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为132天和9分。

在获得电力方面,中国在全球排名第十二位,已经跻身全球最佳水平,只需两步即可接入商业用电。目前在中国获得电力需要花费32天,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为63天,约为中国的一倍。 

简而言之,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以下6个关键因素:

——高级别领导和改革议程的自主权

——地方政策试验

——强有力地执行改革议程以及实行结果问责制

——私营部门的大力参与及有效沟通

——广泛使用数字技术和电子政务服务

——全球知识共享 

政府的大力支持

世界银行指出,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在建立改革协调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动国际国内改革经验双向交流等方面创造了成功经验。

以上海为例,报告指出,2018至2019年,上海采取了大量的措施精简行政流程并削减繁文缛节。

例如,2018年,上海推出了跨部门跨区行政审批“一网通办”。起初,申请人必须向每一个区的相关部门分别提交申请,随着“一网通办”的开通,所有的行政审批申请可通过该平台一次性提出。

再如,2019年,上海在浦东新区试点企业开办多证合一改革,旨在削减流程的数量,并缩短企业登记所需的时间。起初,在上海开一家便利店需要从多个政府部门申领5张许可证,但是,随着改革的落地,现在只需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

世界银行在报告中特别肯定了中国政府在推广复制营商环境方面的做法。

比如,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9〕89号),其中提到的几项措施如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无纸化、同步通关和物流作业、实行跨境贸易大数据监管等,都是来自上海口岸的最初实践。

“这种做法有助于增强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并通过学习不断调整改革,使之朝更成功的方向前进。”世界银行在报告中称。

重视私营企业

报告认为,加强与私营部门的接触是中国营商环境改善的关键。

“北京和上海都从政府驱动的工作模式转向更开放的模式,通过加强与私营部门的沟通来确保改革能有效解决企业家的关切,消除企业家在创业、经营和发展等方面面临的关键障碍。”世界银行在报告中称。

2018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对近4000家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开展了营商环境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3%的企业认为近三年中国营商环境获得改善;评价为“满意”和“较满意”的企业占87%,与2016年调查相比提升了16个百分点;从企业所有制看,外商独资企业的评价最高(4.19分,满分5分,下同);从行业看,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最高(4.22分)。 

另据国务院于2019年对全国6000家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九成企业对营商环境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七成以上企业受益于增值税下降。

随着营商环境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和上海两地市场充满了活力,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

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企业期末户数165万户;新设企业18.58万户。其中,新设私营企业16.25万户,同比增长2%。截至2019年底,北京还拥有83家独角兽公司。2018至2019年,北京市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超过15万家,日均新设科技型企业超过200家。 

上海也掀起了创业热潮。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企业期末户数约为220万户,新设企业367,620户,同比增长约8%。上海全市的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50万家以上,相当于每10个人左右就有一个人在当“老板”。 

此外,世界银行指出,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服务中的广泛应用对改善营商环境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北京和上海利用中国发达的数字经济重组政府职能,将行政数据库链接在一起,将政府服务上网。这两个城市现已成为使用电子政府支持私营部门发展的全球领先者之一。”世界银行称。

世行建议

在肯定中国成绩的同时,世界银行也对中国提出了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建议。

例如,在创办企业方面,建议中国过渡到以数据为中心的电子公司注册系统,并引入电子印章和发票。

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建议加强各类建筑的风险管理,加强机构间协调,确保实施明确一致的建筑法规。

在房产登记方面,建议建立具有单一访问点(和证书)的连接数据库,进一步整合与房产相关的所有信息,创建房地产注册电子平台,实现网上财产转让(包括税费缴纳)。

在跨境贸易方面,建议严格实施无纸化处理,升级口岸平台,为商家和物流经营者提供电子服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世界银行推广“中国经验”!营商环境两年跳升47位

世界银行充分肯定了中国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的成就,从领导人重视、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建立改革协调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国际国内改革经验双向交流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的成功经验。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聂琳

在过去两年里,中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改革步伐最快的前十个经济体之列。

中国营商环境排名。来源:世界银行

7月27日,世界银行发布了《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与未来改革机遇》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中国近年来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办理建筑许可等多个领域推出的具体改革举措,为全球其他经济体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提供借鉴。

世界银行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排名,以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指标数据为基础,其中,上海的权重为55%,北京为45%。报告指出,得益于持续进行的改革,北京和上海在精选营商环境领域已经进入全球顶尖行列。

例如,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开办企业几乎是免费的,北京便是其中之一。在北京开办企业需走完三步流程,花费8天时间,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为6.5步和25.6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则为4.9步和9.2天。

就办理建筑许可而言,在北京仅需93天就可完成所有流程,上海和北京在这一指标均获得满分15分,相比较而言,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为132天和9分。

在获得电力方面,中国在全球排名第十二位,已经跻身全球最佳水平,只需两步即可接入商业用电。目前在中国获得电力需要花费32天,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为63天,约为中国的一倍。 

简而言之,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以下6个关键因素:

——高级别领导和改革议程的自主权

——地方政策试验

——强有力地执行改革议程以及实行结果问责制

——私营部门的大力参与及有效沟通

——广泛使用数字技术和电子政务服务

——全球知识共享 

政府的大力支持

世界银行指出,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在建立改革协调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动国际国内改革经验双向交流等方面创造了成功经验。

以上海为例,报告指出,2018至2019年,上海采取了大量的措施精简行政流程并削减繁文缛节。

例如,2018年,上海推出了跨部门跨区行政审批“一网通办”。起初,申请人必须向每一个区的相关部门分别提交申请,随着“一网通办”的开通,所有的行政审批申请可通过该平台一次性提出。

再如,2019年,上海在浦东新区试点企业开办多证合一改革,旨在削减流程的数量,并缩短企业登记所需的时间。起初,在上海开一家便利店需要从多个政府部门申领5张许可证,但是,随着改革的落地,现在只需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

世界银行在报告中特别肯定了中国政府在推广复制营商环境方面的做法。

比如,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9〕89号),其中提到的几项措施如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无纸化、同步通关和物流作业、实行跨境贸易大数据监管等,都是来自上海口岸的最初实践。

“这种做法有助于增强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并通过学习不断调整改革,使之朝更成功的方向前进。”世界银行在报告中称。

重视私营企业

报告认为,加强与私营部门的接触是中国营商环境改善的关键。

“北京和上海都从政府驱动的工作模式转向更开放的模式,通过加强与私营部门的沟通来确保改革能有效解决企业家的关切,消除企业家在创业、经营和发展等方面面临的关键障碍。”世界银行在报告中称。

2018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对近4000家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开展了营商环境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3%的企业认为近三年中国营商环境获得改善;评价为“满意”和“较满意”的企业占87%,与2016年调查相比提升了16个百分点;从企业所有制看,外商独资企业的评价最高(4.19分,满分5分,下同);从行业看,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最高(4.22分)。 

另据国务院于2019年对全国6000家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九成企业对营商环境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七成以上企业受益于增值税下降。

随着营商环境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和上海两地市场充满了活力,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

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企业期末户数165万户;新设企业18.58万户。其中,新设私营企业16.25万户,同比增长2%。截至2019年底,北京还拥有83家独角兽公司。2018至2019年,北京市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超过15万家,日均新设科技型企业超过200家。 

上海也掀起了创业热潮。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企业期末户数约为220万户,新设企业367,620户,同比增长约8%。上海全市的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50万家以上,相当于每10个人左右就有一个人在当“老板”。 

此外,世界银行指出,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服务中的广泛应用对改善营商环境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北京和上海利用中国发达的数字经济重组政府职能,将行政数据库链接在一起,将政府服务上网。这两个城市现已成为使用电子政府支持私营部门发展的全球领先者之一。”世界银行称。

世行建议

在肯定中国成绩的同时,世界银行也对中国提出了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建议。

例如,在创办企业方面,建议中国过渡到以数据为中心的电子公司注册系统,并引入电子印章和发票。

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建议加强各类建筑的风险管理,加强机构间协调,确保实施明确一致的建筑法规。

在房产登记方面,建议建立具有单一访问点(和证书)的连接数据库,进一步整合与房产相关的所有信息,创建房地产注册电子平台,实现网上财产转让(包括税费缴纳)。

在跨境贸易方面,建议严格实施无纸化处理,升级口岸平台,为商家和物流经营者提供电子服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