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安徽歙县207家受洪灾企业仅1成参保:巨灾保险制度缺位遇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安徽歙县207家受洪灾企业仅1成参保:巨灾保险制度缺位遇考

保险意识的淡薄和巨灾保险制度的缺位,削弱了小企业主们的抗风险能力,他们辛苦打拼起来的事业,可能在一场洪涝中损失殆尽,且难东山再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何香奕

编辑 | 赵孟

洪水尚未退去,一个赤裸上身的男人出现在洪水里。他只穿着一条大裤衩,把深蓝色格子伞撑在头顶,在没过大腿的洪水里慢慢挪动。

“你现在出来干嘛?”正在高处躲避洪水的吴斌冲着这人大喊,并认出这人是隔壁家具厂老板。几个小时前,吴斌亲眼目睹了一块块木材被洪水裹挟着,毫无阻拦地冲向远方。

“我睡一觉起来就破产了,想看看我那几吨木材漂去哪儿了。”对方慌忙解释。

他们都是安徽歙县经济开发区的企业主。和这位家具厂老板一样,一夕之间,吴斌经营了7年的食品厂也化为“泡影”,预估损失达580余万元。

2020年7月7日,安徽歙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洪水,致使高考被迫延期,引发关注。但洪涝波及的远不止于此,歙县城东地势较低的经济开发区,成为洪水的“囊中之物”。

截止7月27日,沿河而建的园区里,207户企业和100多个体工商户受灾,总损失达23.8亿元。歙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潘利青向界面新闻介绍,园区受灾最重的企业有207户,“参保的企业目前仅有20余家,很多企业保险意识还是不够。”

这并非个案。6月以来,中国南方洪灾肆虐。据应急管理部通报,截至7月22日,我国洪涝灾害已造成江西、安徽等27省(区、市)4552.3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60.5亿元。这些受损的企业中,不乏未购置保险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

保险意识的淡薄和巨灾保险制度的缺失,削弱了像吴斌这样的小企业主的抗风险能力。他们辛苦打拼起来的事业,可能在一场洪涝中损失殆尽,且难东山再起。

受灾企业仅1成有保险

一场50年一遇的洪水毫无征兆地冲向他经营了7年的工厂,食品厂老板吴斌彻夜未眠。

吴斌的食品厂被洪水侵袭后。受访者供图。

第二天,洪水撤退,吴斌早早赶到工厂,厂房的卷帘门以一种扭曲的姿态强撑场面,面粉、烧饼等上千吨物资已经被洪水彻底泡坏,散发着腐烂的气味。虽然戴着口罩,他还是感到一阵恶心。

一袋袋面粉在厂房门口堆成了小山,它们将被当作废品运走。吴斌叹气:“以往每天是快递车一车一车来,现在是装垃圾的拖拉机、收废品的一车一车来。”

吴斌曾引以为傲的36米长隧道炉(一种食品加工烤炉),也在这次洪水中瘫痪,“这可能是我们黄山市最长的(烤炉)”。这台价值60万的机器曾经烘烤过数以万计的面饼,现在,他看到尚有淤泥残留在炉子的管道上。

“厂家也说没法修了,加热棉、喷火嘴都进水,全都得一节一节地换。”尽管如此,他还是想找地方修好它。

仓库里被洪水浸泡后成堆的垃圾。受访者供图

歙县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东边,地势较低,是这次洪涝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歙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潘利青介绍,由于7月7日的洪涝灾害,经济开发区城东园区(一期)207户企业和100余户个体工商户受灾,受淹面积达3.8平方公里,企业水淹深度最高达2米多,电力、通讯、交通保障和自来水供应等顷刻瘫痪。

隔壁铝合金厂的老板胡风是吴斌的朋友,刚刚来到园区1年。胡风一边抽着烟一边对吴斌抱怨:“本来打算修理,但是修理厂说这套设备绝版了,就算修了送回来第二天可能坏掉。倒不如来一场火灾,烧的干干净净,现在还得找人打理。”

7月8日,歙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求企业报损,吴斌初步核定的损失金额超过了580多万。厂里有员工索性请了2个月的假,他也准了,“这七年算白干了,吃饭的碗都没了,重头再来吧。”

歙县经济开发区提供的资料显示,经初步统计,此次洪涝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8亿元。其中工业企业损失惨重,达21.6亿元,占总损失的91.6%。受淹设备达11000多台套,价值达9亿元;受淹原材料达5.1亿元;受淹产成品和半成品达6.3亿元;其他附属设施受损达1.2亿元。

潘利青介绍,截止7月21日,各保险机构已累计办理企业保险赔付2300万元。“园区受灾最重的有207户企业,这里面参与保险的目前仅有20余家,很多企业保险意识还是不够。”

洪灾激发保险意识

实际上,吴斌一家的保险意识并不弱。几年前,食品厂刚刚建厂不久,一位员工在工作中意外受伤,由于当时还未来得及给员工购买保险,他花费了数万元的医药费。从那时开始,吴斌购置了各种各样的保险,车险、寿险等,“就连7岁的女儿,也为她买了重大疾病险。”

一心忙于企业经营,吴斌忽视了普通健康、财产保险与巨灾后涉及流动资产和房屋保险的区别。

过去,这类保险事务通常是父亲操办。此次洪涝发生后,吴斌打电话向保险员确认是否可以获得赔偿,他被告知并未购买过有关工厂设备和房屋的任何险种,仅有的希望也破灭了。“单靠政府的救助措施,其实就是解决个小头。以前创业不负债,现在是要负债开始了。”

少数具备巨灾保险意识且购置了相应保险的企业主,在这次洪涝后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对象。“这边哀嚎一片,那边在放鞭炮庆祝。”吴斌形容起当时得知其他企业获得保险赔时的心情。

从16年前开始,薇薇茶叶有限公司(下称“薇薇茶叶”)创始人郑仁贵就坚持为公司购买针对流动资产和房屋的保险,“当时就想着防大风、暴雨,从没想过要防洪水。”

2003年,歙县经济开发区刚刚成立不久,郑仁贵的企业就进驻了园区。在这十几年间,他连河水漫上马路的场面都未曾见过,“就算是梅雨时节,产生倒灌,水也没进过厂子”。即便如此,保险花费年年纳入公司预算,每年缴纳的保费也逐年递增。

这一次,仓库里的茶叶、设备都难逃一劫,仅仅是茶叶、包装等损失金额就达到了8400多万元,设备维修费用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

薇薇茶叶的2层办公楼里举行了一场赔付仪式。摄影:何香奕

7月10号,薇薇茶叶的2层办公楼里举行了一场赔付仪式,红色条幅上写着“某保险公司7·7洪灾预付赔款仪式”,薇薇茶叶获得了保险公司预赔付的500万余元。

7月16日,歙县政府发布关于歙县财政(金融)支持市场主体灾后恢复生产的实施意见,提出降低受灾市场主体新增抗灾贷款担保门槛、取消实物反担保限制,对受灾严重工业及商贸企业在2020年7月7日—10月31日期间内新增的抗灾信用贷款,按年利率不超过3.85%的标准由财政资金据实贴息一年等措施。

“这次估计可以全部赔付2、3千万元吧,再加上现在政府的补贴政策,估计也可以解决一半的损失了。”但郑仁贵还是有些许后悔,这次仓库的流动资产达到了1个多亿,仅仅参保了5000多万元。

“没想过给设备买保险,都是厂家保修,哪想过会有洪水淹,”郑仁贵决定下半年加大保险力度,把设备、流动资金全部入保。

这场洪水之后,歙县平安保险主管胡发言也开始忙碌了起来。“以前在朋友圈发保险没人理的,这几天只要一发,来咨询的人越来越多。”

胡发言从事了6年的保险业务,但是在当地购置财产险的企业少之又少。“平时推销财产险也少,你给他们介绍保险吧,他们都觉得买保险没用,也不会觉得有啥意外、灾害,没有买保险的意识。”

巨灾保险制度尚缺位

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截至7月17日,全国因洪涝灾害共接到理赔报案超过25万件,保险赔付接近24亿元人民币,其中,车险、企财险、农险预估损失金额较大。

保险学者、人保财险原副总裁王和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从我国历次洪涝灾害损失的情况看,保险理赔的占比均不高,保险应有的社会风险损失补偿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王和称,在大多数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保障范围中都包含了洪水风险,只要投保了相关保险,当受到洪水灾害损失时,都能得到相应的保险赔偿。“但由于大多数居民和企业的风险观念相对薄弱,投保意识不强,同时,在一些洪涝灾害多发地区,保险公司核保政策也相对谨慎,客观上导致了投保比例不高。

王和还指出,洪涝灾害赔付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缺乏一个专门的洪水巨灾保险制度,他呼吁把尽快建立、完善。

针对洪水保险缺失问题,相关文件过去不乏提及。早在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后,我国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开始加快建立。2011年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当年7月,深圳成为国内最早的巨灾保险试点城市。4个月后,国内保险业相对发达的宁波也成为试点城市之一。巨灾险试点首年,宁波市财政出资3800万元,为行政区域内1000万人口购买总额6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保险学者郝演苏告诉界面新闻,总的来讲,目前巨灾保险的运行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因为有一些较大的保险公司,尤其是国有公司,出于国家和政策的考虑,会将巨灾保险纳入业务,但并不会拿它作为主流业务。此外,从现状来看,凡是多发灾害的地方通常都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但是保险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会产生这种需求。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很少考虑这个问题。”

王和也提到,从巨灾风险特征分析看,巨灾风险治理属于公共管理领域,相关的服务属于公共和准公共产品的范畴。“从我国前期的巨灾保险试点实践看,出现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对巨灾保险制度公共性的认识,简单地交给保险行业,但已高度市场化的保险行业往往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客观上没有形成有效供给,一旦巨灾发生,保险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就非常有限。”

郝演苏认为,巨灾保险需要国家和市场结合起来。“保险公司它是个商业机构,它需要盈利,如果保险公司全权负责巨灾保险,是很困难的。在巨灾保险当中,政府应该从行政方式来做出相应的安排,商业保险机构作为辅助。比如现行的农业保险,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保费,农民愿意参保。”

从保险意识上看,郝演苏谈到,一般的大型企业有购买保险的意识,但是中小型企业在这方面的考虑并不多。“我国保险知识的普及也很重要,针对普通企业或者盈利不好的企业,特别是在风险很大的地区,政府、市场都需要协作提高民众、企业的保险意识。”

“每一场灾难都是一次风险教育,尽管灾难中我们会失去很多东西,但也会给我们很多经验和启发,并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风险,如何完善巨灾保险制度,更好地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王和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胡风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安徽歙县207家受洪灾企业仅1成参保:巨灾保险制度缺位遇考

保险意识的淡薄和巨灾保险制度的缺位,削弱了小企业主们的抗风险能力,他们辛苦打拼起来的事业,可能在一场洪涝中损失殆尽,且难东山再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何香奕

编辑 | 赵孟

洪水尚未退去,一个赤裸上身的男人出现在洪水里。他只穿着一条大裤衩,把深蓝色格子伞撑在头顶,在没过大腿的洪水里慢慢挪动。

“你现在出来干嘛?”正在高处躲避洪水的吴斌冲着这人大喊,并认出这人是隔壁家具厂老板。几个小时前,吴斌亲眼目睹了一块块木材被洪水裹挟着,毫无阻拦地冲向远方。

“我睡一觉起来就破产了,想看看我那几吨木材漂去哪儿了。”对方慌忙解释。

他们都是安徽歙县经济开发区的企业主。和这位家具厂老板一样,一夕之间,吴斌经营了7年的食品厂也化为“泡影”,预估损失达580余万元。

2020年7月7日,安徽歙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洪水,致使高考被迫延期,引发关注。但洪涝波及的远不止于此,歙县城东地势较低的经济开发区,成为洪水的“囊中之物”。

截止7月27日,沿河而建的园区里,207户企业和100多个体工商户受灾,总损失达23.8亿元。歙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潘利青向界面新闻介绍,园区受灾最重的企业有207户,“参保的企业目前仅有20余家,很多企业保险意识还是不够。”

这并非个案。6月以来,中国南方洪灾肆虐。据应急管理部通报,截至7月22日,我国洪涝灾害已造成江西、安徽等27省(区、市)4552.3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60.5亿元。这些受损的企业中,不乏未购置保险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

保险意识的淡薄和巨灾保险制度的缺失,削弱了像吴斌这样的小企业主的抗风险能力。他们辛苦打拼起来的事业,可能在一场洪涝中损失殆尽,且难东山再起。

受灾企业仅1成有保险

一场50年一遇的洪水毫无征兆地冲向他经营了7年的工厂,食品厂老板吴斌彻夜未眠。

吴斌的食品厂被洪水侵袭后。受访者供图。

第二天,洪水撤退,吴斌早早赶到工厂,厂房的卷帘门以一种扭曲的姿态强撑场面,面粉、烧饼等上千吨物资已经被洪水彻底泡坏,散发着腐烂的气味。虽然戴着口罩,他还是感到一阵恶心。

一袋袋面粉在厂房门口堆成了小山,它们将被当作废品运走。吴斌叹气:“以往每天是快递车一车一车来,现在是装垃圾的拖拉机、收废品的一车一车来。”

吴斌曾引以为傲的36米长隧道炉(一种食品加工烤炉),也在这次洪水中瘫痪,“这可能是我们黄山市最长的(烤炉)”。这台价值60万的机器曾经烘烤过数以万计的面饼,现在,他看到尚有淤泥残留在炉子的管道上。

“厂家也说没法修了,加热棉、喷火嘴都进水,全都得一节一节地换。”尽管如此,他还是想找地方修好它。

仓库里被洪水浸泡后成堆的垃圾。受访者供图

歙县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东边,地势较低,是这次洪涝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歙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潘利青介绍,由于7月7日的洪涝灾害,经济开发区城东园区(一期)207户企业和100余户个体工商户受灾,受淹面积达3.8平方公里,企业水淹深度最高达2米多,电力、通讯、交通保障和自来水供应等顷刻瘫痪。

隔壁铝合金厂的老板胡风是吴斌的朋友,刚刚来到园区1年。胡风一边抽着烟一边对吴斌抱怨:“本来打算修理,但是修理厂说这套设备绝版了,就算修了送回来第二天可能坏掉。倒不如来一场火灾,烧的干干净净,现在还得找人打理。”

7月8日,歙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求企业报损,吴斌初步核定的损失金额超过了580多万。厂里有员工索性请了2个月的假,他也准了,“这七年算白干了,吃饭的碗都没了,重头再来吧。”

歙县经济开发区提供的资料显示,经初步统计,此次洪涝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8亿元。其中工业企业损失惨重,达21.6亿元,占总损失的91.6%。受淹设备达11000多台套,价值达9亿元;受淹原材料达5.1亿元;受淹产成品和半成品达6.3亿元;其他附属设施受损达1.2亿元。

潘利青介绍,截止7月21日,各保险机构已累计办理企业保险赔付2300万元。“园区受灾最重的有207户企业,这里面参与保险的目前仅有20余家,很多企业保险意识还是不够。”

洪灾激发保险意识

实际上,吴斌一家的保险意识并不弱。几年前,食品厂刚刚建厂不久,一位员工在工作中意外受伤,由于当时还未来得及给员工购买保险,他花费了数万元的医药费。从那时开始,吴斌购置了各种各样的保险,车险、寿险等,“就连7岁的女儿,也为她买了重大疾病险。”

一心忙于企业经营,吴斌忽视了普通健康、财产保险与巨灾后涉及流动资产和房屋保险的区别。

过去,这类保险事务通常是父亲操办。此次洪涝发生后,吴斌打电话向保险员确认是否可以获得赔偿,他被告知并未购买过有关工厂设备和房屋的任何险种,仅有的希望也破灭了。“单靠政府的救助措施,其实就是解决个小头。以前创业不负债,现在是要负债开始了。”

少数具备巨灾保险意识且购置了相应保险的企业主,在这次洪涝后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对象。“这边哀嚎一片,那边在放鞭炮庆祝。”吴斌形容起当时得知其他企业获得保险赔时的心情。

从16年前开始,薇薇茶叶有限公司(下称“薇薇茶叶”)创始人郑仁贵就坚持为公司购买针对流动资产和房屋的保险,“当时就想着防大风、暴雨,从没想过要防洪水。”

2003年,歙县经济开发区刚刚成立不久,郑仁贵的企业就进驻了园区。在这十几年间,他连河水漫上马路的场面都未曾见过,“就算是梅雨时节,产生倒灌,水也没进过厂子”。即便如此,保险花费年年纳入公司预算,每年缴纳的保费也逐年递增。

这一次,仓库里的茶叶、设备都难逃一劫,仅仅是茶叶、包装等损失金额就达到了8400多万元,设备维修费用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

薇薇茶叶的2层办公楼里举行了一场赔付仪式。摄影:何香奕

7月10号,薇薇茶叶的2层办公楼里举行了一场赔付仪式,红色条幅上写着“某保险公司7·7洪灾预付赔款仪式”,薇薇茶叶获得了保险公司预赔付的500万余元。

7月16日,歙县政府发布关于歙县财政(金融)支持市场主体灾后恢复生产的实施意见,提出降低受灾市场主体新增抗灾贷款担保门槛、取消实物反担保限制,对受灾严重工业及商贸企业在2020年7月7日—10月31日期间内新增的抗灾信用贷款,按年利率不超过3.85%的标准由财政资金据实贴息一年等措施。

“这次估计可以全部赔付2、3千万元吧,再加上现在政府的补贴政策,估计也可以解决一半的损失了。”但郑仁贵还是有些许后悔,这次仓库的流动资产达到了1个多亿,仅仅参保了5000多万元。

“没想过给设备买保险,都是厂家保修,哪想过会有洪水淹,”郑仁贵决定下半年加大保险力度,把设备、流动资金全部入保。

这场洪水之后,歙县平安保险主管胡发言也开始忙碌了起来。“以前在朋友圈发保险没人理的,这几天只要一发,来咨询的人越来越多。”

胡发言从事了6年的保险业务,但是在当地购置财产险的企业少之又少。“平时推销财产险也少,你给他们介绍保险吧,他们都觉得买保险没用,也不会觉得有啥意外、灾害,没有买保险的意识。”

巨灾保险制度尚缺位

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截至7月17日,全国因洪涝灾害共接到理赔报案超过25万件,保险赔付接近24亿元人民币,其中,车险、企财险、农险预估损失金额较大。

保险学者、人保财险原副总裁王和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从我国历次洪涝灾害损失的情况看,保险理赔的占比均不高,保险应有的社会风险损失补偿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王和称,在大多数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保障范围中都包含了洪水风险,只要投保了相关保险,当受到洪水灾害损失时,都能得到相应的保险赔偿。“但由于大多数居民和企业的风险观念相对薄弱,投保意识不强,同时,在一些洪涝灾害多发地区,保险公司核保政策也相对谨慎,客观上导致了投保比例不高。

王和还指出,洪涝灾害赔付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缺乏一个专门的洪水巨灾保险制度,他呼吁把尽快建立、完善。

针对洪水保险缺失问题,相关文件过去不乏提及。早在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后,我国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开始加快建立。2011年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当年7月,深圳成为国内最早的巨灾保险试点城市。4个月后,国内保险业相对发达的宁波也成为试点城市之一。巨灾险试点首年,宁波市财政出资3800万元,为行政区域内1000万人口购买总额6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保险学者郝演苏告诉界面新闻,总的来讲,目前巨灾保险的运行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因为有一些较大的保险公司,尤其是国有公司,出于国家和政策的考虑,会将巨灾保险纳入业务,但并不会拿它作为主流业务。此外,从现状来看,凡是多发灾害的地方通常都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但是保险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会产生这种需求。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很少考虑这个问题。”

王和也提到,从巨灾风险特征分析看,巨灾风险治理属于公共管理领域,相关的服务属于公共和准公共产品的范畴。“从我国前期的巨灾保险试点实践看,出现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对巨灾保险制度公共性的认识,简单地交给保险行业,但已高度市场化的保险行业往往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客观上没有形成有效供给,一旦巨灾发生,保险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就非常有限。”

郝演苏认为,巨灾保险需要国家和市场结合起来。“保险公司它是个商业机构,它需要盈利,如果保险公司全权负责巨灾保险,是很困难的。在巨灾保险当中,政府应该从行政方式来做出相应的安排,商业保险机构作为辅助。比如现行的农业保险,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保费,农民愿意参保。”

从保险意识上看,郝演苏谈到,一般的大型企业有购买保险的意识,但是中小型企业在这方面的考虑并不多。“我国保险知识的普及也很重要,针对普通企业或者盈利不好的企业,特别是在风险很大的地区,政府、市场都需要协作提高民众、企业的保险意识。”

“每一场灾难都是一次风险教育,尽管灾难中我们会失去很多东西,但也会给我们很多经验和启发,并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风险,如何完善巨灾保险制度,更好地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王和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胡风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