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引战、裂变、灰色地带?微博营销号的前世今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引战、裂变、灰色地带?微博营销号的前世今生

怎样在营销号与用户体验之间寻找平衡点,是微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图片来源:番茄社

记者|王公逸

引战、裂变、灰色地带?微博营销号的前世今生

就在7月28日,微博发布“专项整治处置结果公告”,关闭并公示了第一批136个违规账号,比如涉黄低俗账号86个以及冒充媒体账号15个。

这些被关闭的账号,统称就是“营销号”,用户对于充斥“营销号”的微博,正在感到越来越厌烦。

“营销号”最经常出没在哪里?答案很明了:微博评论区。对此微博也心知肚明,前段时间发布的十条整改新规中,有七条也都直指微博评论。

不过正所谓无利不起早,营销号的各种花式操作,但实质上,这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点开上了热搜的新闻,营销号即便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就比如这条中国新闻网的热搜内容之下,热评前十有七条都为营销号所发布。

算起来,营销号差不多是在2018年初见端倪。

就是那一年,一批营销号采用在热搜微博内容评论下制造对立的策略,开始频繁占据微博热评区,而一个叫做“迷路的木子洋洋”的账号,可以被视作评论营销第一人。

“木子洋洋”自称拥有八十八重人格,在热评区常常扮演不同的“人格分裂”,经典句式就是:“难道只有我一个人xxx吗?”,这个xxx中的内容大多数就脱离了正常讨论的范畴,上升到人身攻击或者刻意挑衅层面。正因为这种刻意引战的钓法,木子洋洋等人的评论往往吸引大量的反驳或者对骂,也因此被大量回复,于是就被顶上了热评的前排展示。

也就在“木子洋洋”被频繁顶上热搜热评的2018年,这个账号的粉丝数也得到了转化,来到了数十万的级别。

不过好景不长,之后@迷路的木子洋洋 的微博账号也被封禁数次,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比如@木子洋洋迷路了、@迷路的木子洋洋的妹妹、@迷路的木子洋洋啊、@迷路的木子洋洋在哪,这些重新排列组合后的新账号还是屡见不鲜。

对于我们每一位微博的普通用户来说,因为营销号的存在,社区良好的讨论秩序被破坏,这肯定是不争的事实。就比如一件社会新闻的微博下面,评论的焦点会从事件本身转移到该营销号本人,真正有意义的观点被淹没,于是讨论的焦点,也很难在热评中直接反馈,评论的公共讨论空间被这些恶意而无营养的内容逐渐侵蚀。

不过对于微博来说,营销号给用户带来的不佳体验,真的只能算是次要弊端,最为致命的打击,是营销号所推广的东西,可能涉黄涉赌。

在营销号的谋划里,评论区引战只是吸引流量的第一步,而下一步的变现才是关键。变现的途径一般分为三种:广告引流分成、有偿评论以及卖号。

广告迎流的做法就是在热评中添加链接,或者将用户引导至营销号主页,这样的评论相信大家见过很多了;有偿评论,指的就是先通过在评论区获得高赞之后积累账号影响力,之后收费帮助其他有需求的账号控评;卖号的手法会比较长线一点,第一步还是先通过博眼球的评论吸引关注,随后这个账号会消停一段时间,清空账号内容、更换账户昵称以后,这个带有粉丝数的账号就会被卖出。

三种方法中,广告引流的做法最为常见,只需填写手机号就可以成为引流的代理商,收益则分为“直接推广收益”和“无限裂变收益”。这个所谓的裂变收益,指的就是代理团队可以永久享受下级代理10%佣金,那么发展的下线越多,给上级的返现也就越多,这个裂变模式,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了?

最为关键的,因为引流的方式是二维码或者某串链接,发布这样的内容可以规避被删除的风险,所以形成了无人监管的地带,为涉黄、涉赌的内容提供了天然的温床。

放任营销号,那么他们所推广的涉黄涉赌内容,涉及到的是整个微博产品的生命线,因为类似小红书、探探之前都曾以涉黄为由被监管部门要求下架整改,损失可以说是相当惨重。

虽然营销号破坏了微博的讨论氛围,但是整治起来也绝非一件易事。

因为微博的体量过大,评论审核系统的严格程度与误杀率是成正比,那么机器审核的越严格,就越有可能影响到部分正常用户的使用,对于微博来说:用户活跃度有时比可控的风险更加重要。

就比如在微博升级评论技术识别系统之后,热评区只展示可信用户发布的评论,这个可信用户,指的就是实名注册,正常活跃,阳光信用积分600分以上的用户,那么或多或少肯定会影响一些正常用户的自由讨论。

同时,营销号也在积极研究微博收紧的评论策略。就比如他们会选择一些信用等级较高的账号发言,又比如是推广减肥产品,不会直接出现减肥的字样,而是首先针对微博本身进行评论,之后再加上一些软性的引流内容。

而对于那些涉赌、涉黄的内容,目前的营销号也会采用同音替代、相对隐晦的方式去进行呈现,那么机器则很难识别出这样的内容,有点类似于饭圈的缩写玩法,即使大型互联网公司一般都是由机器审核与人工审核构成,但这也极大增加了平台的运营的成本。

回顾微博的发展之路,它从最初的社交平台,一步步成长为了媒体平台,最终化身为了一家资本平台,不管口碑如何走低,不管热搜再怎么充斥明星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微博依旧是目前舆论场中的重要一环:只要微博不被资本抛弃,那么热搜就还会存在,只要热搜还在,那么营销号就不会消失。

微博对待营销号的态度,实则就是权衡商业性和公共性之间的关系。商业本应该是平衡的艺术,我从不排斥它,排斥的是所有原则都让步于商业的恶性循环,怎样在营销号与用户体验中寻找平衡点才是微博该好好反思的问题,而不是整天琢磨着把植发广告安插在我首页的哪一个位置。

因此一旦失去了平衡,从商业上,微博把营销号视作可以提高日活的手段,从用户体验上,只把我们每一个人视作能够提供了点赞和转发的数据工具,那么这样的微博,还能走多久呢?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引战、裂变、灰色地带?微博营销号的前世今生

怎样在营销号与用户体验之间寻找平衡点,是微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图片来源:番茄社

记者|王公逸

引战、裂变、灰色地带?微博营销号的前世今生

就在7月28日,微博发布“专项整治处置结果公告”,关闭并公示了第一批136个违规账号,比如涉黄低俗账号86个以及冒充媒体账号15个。

这些被关闭的账号,统称就是“营销号”,用户对于充斥“营销号”的微博,正在感到越来越厌烦。

“营销号”最经常出没在哪里?答案很明了:微博评论区。对此微博也心知肚明,前段时间发布的十条整改新规中,有七条也都直指微博评论。

不过正所谓无利不起早,营销号的各种花式操作,但实质上,这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点开上了热搜的新闻,营销号即便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就比如这条中国新闻网的热搜内容之下,热评前十有七条都为营销号所发布。

算起来,营销号差不多是在2018年初见端倪。

就是那一年,一批营销号采用在热搜微博内容评论下制造对立的策略,开始频繁占据微博热评区,而一个叫做“迷路的木子洋洋”的账号,可以被视作评论营销第一人。

“木子洋洋”自称拥有八十八重人格,在热评区常常扮演不同的“人格分裂”,经典句式就是:“难道只有我一个人xxx吗?”,这个xxx中的内容大多数就脱离了正常讨论的范畴,上升到人身攻击或者刻意挑衅层面。正因为这种刻意引战的钓法,木子洋洋等人的评论往往吸引大量的反驳或者对骂,也因此被大量回复,于是就被顶上了热评的前排展示。

也就在“木子洋洋”被频繁顶上热搜热评的2018年,这个账号的粉丝数也得到了转化,来到了数十万的级别。

不过好景不长,之后@迷路的木子洋洋 的微博账号也被封禁数次,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比如@木子洋洋迷路了、@迷路的木子洋洋的妹妹、@迷路的木子洋洋啊、@迷路的木子洋洋在哪,这些重新排列组合后的新账号还是屡见不鲜。

对于我们每一位微博的普通用户来说,因为营销号的存在,社区良好的讨论秩序被破坏,这肯定是不争的事实。就比如一件社会新闻的微博下面,评论的焦点会从事件本身转移到该营销号本人,真正有意义的观点被淹没,于是讨论的焦点,也很难在热评中直接反馈,评论的公共讨论空间被这些恶意而无营养的内容逐渐侵蚀。

不过对于微博来说,营销号给用户带来的不佳体验,真的只能算是次要弊端,最为致命的打击,是营销号所推广的东西,可能涉黄涉赌。

在营销号的谋划里,评论区引战只是吸引流量的第一步,而下一步的变现才是关键。变现的途径一般分为三种:广告引流分成、有偿评论以及卖号。

广告迎流的做法就是在热评中添加链接,或者将用户引导至营销号主页,这样的评论相信大家见过很多了;有偿评论,指的就是先通过在评论区获得高赞之后积累账号影响力,之后收费帮助其他有需求的账号控评;卖号的手法会比较长线一点,第一步还是先通过博眼球的评论吸引关注,随后这个账号会消停一段时间,清空账号内容、更换账户昵称以后,这个带有粉丝数的账号就会被卖出。

三种方法中,广告引流的做法最为常见,只需填写手机号就可以成为引流的代理商,收益则分为“直接推广收益”和“无限裂变收益”。这个所谓的裂变收益,指的就是代理团队可以永久享受下级代理10%佣金,那么发展的下线越多,给上级的返现也就越多,这个裂变模式,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了?

最为关键的,因为引流的方式是二维码或者某串链接,发布这样的内容可以规避被删除的风险,所以形成了无人监管的地带,为涉黄、涉赌的内容提供了天然的温床。

放任营销号,那么他们所推广的涉黄涉赌内容,涉及到的是整个微博产品的生命线,因为类似小红书、探探之前都曾以涉黄为由被监管部门要求下架整改,损失可以说是相当惨重。

虽然营销号破坏了微博的讨论氛围,但是整治起来也绝非一件易事。

因为微博的体量过大,评论审核系统的严格程度与误杀率是成正比,那么机器审核的越严格,就越有可能影响到部分正常用户的使用,对于微博来说:用户活跃度有时比可控的风险更加重要。

就比如在微博升级评论技术识别系统之后,热评区只展示可信用户发布的评论,这个可信用户,指的就是实名注册,正常活跃,阳光信用积分600分以上的用户,那么或多或少肯定会影响一些正常用户的自由讨论。

同时,营销号也在积极研究微博收紧的评论策略。就比如他们会选择一些信用等级较高的账号发言,又比如是推广减肥产品,不会直接出现减肥的字样,而是首先针对微博本身进行评论,之后再加上一些软性的引流内容。

而对于那些涉赌、涉黄的内容,目前的营销号也会采用同音替代、相对隐晦的方式去进行呈现,那么机器则很难识别出这样的内容,有点类似于饭圈的缩写玩法,即使大型互联网公司一般都是由机器审核与人工审核构成,但这也极大增加了平台的运营的成本。

回顾微博的发展之路,它从最初的社交平台,一步步成长为了媒体平台,最终化身为了一家资本平台,不管口碑如何走低,不管热搜再怎么充斥明星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微博依旧是目前舆论场中的重要一环:只要微博不被资本抛弃,那么热搜就还会存在,只要热搜还在,那么营销号就不会消失。

微博对待营销号的态度,实则就是权衡商业性和公共性之间的关系。商业本应该是平衡的艺术,我从不排斥它,排斥的是所有原则都让步于商业的恶性循环,怎样在营销号与用户体验中寻找平衡点才是微博该好好反思的问题,而不是整天琢磨着把植发广告安插在我首页的哪一个位置。

因此一旦失去了平衡,从商业上,微博把营销号视作可以提高日活的手段,从用户体验上,只把我们每一个人视作能够提供了点赞和转发的数据工具,那么这样的微博,还能走多久呢?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