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会员制”对俱乐部来说还不到时候?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会员制”对俱乐部来说还不到时候?

现在还不是FPX走上“会员之路”的时机。

文|陀螺电竞

7月21日晚,FPX来不及享受结束四连败的喜悦就陷入了新的舆论风潮。当晚FPX在官博上发布了粉丝福利社小程序,但由于“会员积分”、“选手互动”等内容,引起了粉丝们对于这项运营模式的强烈质疑。

微博引起热议,最多的观点是这样的。

质疑的点有几个方面:

其一是成绩尚未稳定的时候让选手进行营销,是否打乱选手和队伍训练模式,成绩继续低迷。

其二是队伍本身存在的轮换问题尚未得到解释,官方却给出了“会员制”,这无法满足粉丝渴求队伍胜利带来的焦躁。

其三是运营模式类同饭圈模式而非熟知的传统体育会员制,对于饭圈模式反感的电竞玩家们拒绝这样的操作模式。

评论里充斥最多的是:电子竞技实力说话。

但选手的价值只能通过成绩证明吗?

1

选手价值由什么证明?

小程序推出后,反对声在各大电竞粉丝群体聚集地发酵,并延续到了第二天。7月22日FPX俱乐部CEO李淳在此前建立的QQ“夸夸群”中询问粉丝:“为什么全冲起来了?”

不少粉丝认为,在电竞这种“一切以成绩说话”的环境中,俱乐部应该做的是不遗余力地帮助战队提高成绩,而非做类似的粉丝运营活动。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只有不断的胜利才能保持粉丝们对于选手的热情,那么这样的热情一旦当主队失去胜利后便很可能消失,催生反面效果。

目前电竞选手只能通过赛事胜负来由舆论判定自己在赛场和队伍中的价值,这种情况也导致舆论压力对选手们来说是很大的一个负担。

(小虎在直播间曾说过对阵LGD输了最坏情况退役,之后视频的弹幕都是这样)

赛场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对于电竞来说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让队伍承受失败的苦果。英雄联盟开始举办全球总决赛到现在仅有10年的时间,而LPL的诞生和发展到今年也仅有7年。

输赢本身是竞技项目最需要被关注的点,包括刘翔退赛也曾是当年在网上讨论最多的事件。但传统体育创造出来的文化价值除了在赛场上争雄,对于场馆、周边、运动方式、体育文化的渲染同样也形成了完备的链条。

我们会记得世界杯上名将名队折戟沉沙,也记得联赛中各支球队落败后饱受批评,但他们随着地域化和队伍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文化。在输赢之外,他们还有更多影响当地其他品类的文化精神,而观众们也会随着队伍的状态上升重回粉丝群体。

相较传统体育,电竞目前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文化圈可以承载选手在赛场之外能够创造的其他价值。电竞圈现在的“成绩至上”原则仍然是大部分粉丝心中对俱乐部和选手评价的最高标准,这也让FPX俱乐部在成绩不甚理想的情况下推出会员遭到了阻碍。

2

其实,“会员制”并非只是“饭圈经济”。

“会员制”实际上就是“俱乐部”这个舶来词本身的运营方式之一。事实上对职业体育俱乐部来说,设立会员、为粉丝提供专属福利并不新鲜。

对比足球领域,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就实行俱乐部运营方式,他们是西甲球队的特例。这两家俱乐部历史悠久,影响力极大,早期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使每个会员都有一种荣誉感,他们在历史上从不曾被某集团或私人所垄断,俱乐部的主人是全体会员。

而德甲的拜仁慕尼黑的会员人数已达30万人,除了很传统的购票优惠,会员卡,会员礼之外,拜仁每年的年会现场一年以上的会员都有资格参加,提供免费吃喝及相关活动。

本次FPX会员制被认为是“饭圈”味儿浓的原因则是小程序内部的描述。福利社刚刚开放注册时,“了解战队”板块中对每个成员的介绍存在“偶像型选手”、“努力飙升颜值”等词句。虽然这样的介绍出现在对选手成绩的介绍之后,但仍然让大量粉丝难以接受。对他们来说,评价选手为“偶像”或以颜值作为选手的标签,是对选手某种程度上的侮辱。

粉丝们追求成绩的同时,也拒绝这些对于赛事和选手本身意义微小的评判标准。而之前小程序内出现的“语音包”更是让粉丝认为严重干扰了选手的个人时间和训练时间。

在不少电竞粉丝的眼里,“饭圈”行为特指部分追星的粉丝们通过反复打榜,将自己的偶像捧上一个徒有虚名的榜单高位。想要更靠近偶像的私生活、无限窥探隐私(私生饭),也同样属于这样的饭圈行为。

几天之后FPX运营组修改了内部饱受争议的部分,但他们关于主题日等设置仍然保留了下来。

在昨日主题日中,比赛直播流中插入FPX的宣传视频,以柔和画风同样能够增加受众的好感,而在总体受众面前,这样的宣传方式也不会过于反感。战队文化可以从日常而来,这同样也是一种较为温和的尝试。

比起拥有庞大粉丝数量和文化底蕴的足球等传统体育项目来说,现在尝试会员模式似乎有一些“操之过急”。诚然,对于新创收模式以及粉丝互动模式的探索不无坏处,但目前对于选手的压力以及受众概念的建设还没有完成,操之过急的结果是目前这样不被受众和粉丝理解。

结语

俱乐部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与粉丝交流比较合适?探索不会停止,但增加文化厚度,努力提升社会对于电竞以及选手的多元化认知,在赛事之外做出更多的文化输出,或许才是扭转这种“会员制”被误解的关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会员制”对俱乐部来说还不到时候?

现在还不是FPX走上“会员之路”的时机。

文|陀螺电竞

7月21日晚,FPX来不及享受结束四连败的喜悦就陷入了新的舆论风潮。当晚FPX在官博上发布了粉丝福利社小程序,但由于“会员积分”、“选手互动”等内容,引起了粉丝们对于这项运营模式的强烈质疑。

微博引起热议,最多的观点是这样的。

质疑的点有几个方面:

其一是成绩尚未稳定的时候让选手进行营销,是否打乱选手和队伍训练模式,成绩继续低迷。

其二是队伍本身存在的轮换问题尚未得到解释,官方却给出了“会员制”,这无法满足粉丝渴求队伍胜利带来的焦躁。

其三是运营模式类同饭圈模式而非熟知的传统体育会员制,对于饭圈模式反感的电竞玩家们拒绝这样的操作模式。

评论里充斥最多的是:电子竞技实力说话。

但选手的价值只能通过成绩证明吗?

1

选手价值由什么证明?

小程序推出后,反对声在各大电竞粉丝群体聚集地发酵,并延续到了第二天。7月22日FPX俱乐部CEO李淳在此前建立的QQ“夸夸群”中询问粉丝:“为什么全冲起来了?”

不少粉丝认为,在电竞这种“一切以成绩说话”的环境中,俱乐部应该做的是不遗余力地帮助战队提高成绩,而非做类似的粉丝运营活动。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只有不断的胜利才能保持粉丝们对于选手的热情,那么这样的热情一旦当主队失去胜利后便很可能消失,催生反面效果。

目前电竞选手只能通过赛事胜负来由舆论判定自己在赛场和队伍中的价值,这种情况也导致舆论压力对选手们来说是很大的一个负担。

(小虎在直播间曾说过对阵LGD输了最坏情况退役,之后视频的弹幕都是这样)

赛场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对于电竞来说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让队伍承受失败的苦果。英雄联盟开始举办全球总决赛到现在仅有10年的时间,而LPL的诞生和发展到今年也仅有7年。

输赢本身是竞技项目最需要被关注的点,包括刘翔退赛也曾是当年在网上讨论最多的事件。但传统体育创造出来的文化价值除了在赛场上争雄,对于场馆、周边、运动方式、体育文化的渲染同样也形成了完备的链条。

我们会记得世界杯上名将名队折戟沉沙,也记得联赛中各支球队落败后饱受批评,但他们随着地域化和队伍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文化。在输赢之外,他们还有更多影响当地其他品类的文化精神,而观众们也会随着队伍的状态上升重回粉丝群体。

相较传统体育,电竞目前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文化圈可以承载选手在赛场之外能够创造的其他价值。电竞圈现在的“成绩至上”原则仍然是大部分粉丝心中对俱乐部和选手评价的最高标准,这也让FPX俱乐部在成绩不甚理想的情况下推出会员遭到了阻碍。

2

其实,“会员制”并非只是“饭圈经济”。

“会员制”实际上就是“俱乐部”这个舶来词本身的运营方式之一。事实上对职业体育俱乐部来说,设立会员、为粉丝提供专属福利并不新鲜。

对比足球领域,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就实行俱乐部运营方式,他们是西甲球队的特例。这两家俱乐部历史悠久,影响力极大,早期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使每个会员都有一种荣誉感,他们在历史上从不曾被某集团或私人所垄断,俱乐部的主人是全体会员。

而德甲的拜仁慕尼黑的会员人数已达30万人,除了很传统的购票优惠,会员卡,会员礼之外,拜仁每年的年会现场一年以上的会员都有资格参加,提供免费吃喝及相关活动。

本次FPX会员制被认为是“饭圈”味儿浓的原因则是小程序内部的描述。福利社刚刚开放注册时,“了解战队”板块中对每个成员的介绍存在“偶像型选手”、“努力飙升颜值”等词句。虽然这样的介绍出现在对选手成绩的介绍之后,但仍然让大量粉丝难以接受。对他们来说,评价选手为“偶像”或以颜值作为选手的标签,是对选手某种程度上的侮辱。

粉丝们追求成绩的同时,也拒绝这些对于赛事和选手本身意义微小的评判标准。而之前小程序内出现的“语音包”更是让粉丝认为严重干扰了选手的个人时间和训练时间。

在不少电竞粉丝的眼里,“饭圈”行为特指部分追星的粉丝们通过反复打榜,将自己的偶像捧上一个徒有虚名的榜单高位。想要更靠近偶像的私生活、无限窥探隐私(私生饭),也同样属于这样的饭圈行为。

几天之后FPX运营组修改了内部饱受争议的部分,但他们关于主题日等设置仍然保留了下来。

在昨日主题日中,比赛直播流中插入FPX的宣传视频,以柔和画风同样能够增加受众的好感,而在总体受众面前,这样的宣传方式也不会过于反感。战队文化可以从日常而来,这同样也是一种较为温和的尝试。

比起拥有庞大粉丝数量和文化底蕴的足球等传统体育项目来说,现在尝试会员模式似乎有一些“操之过急”。诚然,对于新创收模式以及粉丝互动模式的探索不无坏处,但目前对于选手的压力以及受众概念的建设还没有完成,操之过急的结果是目前这样不被受众和粉丝理解。

结语

俱乐部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与粉丝交流比较合适?探索不会停止,但增加文化厚度,努力提升社会对于电竞以及选手的多元化认知,在赛事之外做出更多的文化输出,或许才是扭转这种“会员制”被误解的关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