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天眼查数据研究实验室
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后千万考生将面临志愿填报及专业选择,我们既要考得好,也要选得好。
据中国高等教育数据权威公司麦可思研究院数据统计,全国本科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在2017年后已稳定在71%。专业的选择关系着未来的职业前景,如何选对专业、找准职业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天眼查数据新闻实验室综合天眼查专业版、前瞻产业研究院、艾媒咨询调研等数据,尝试分析高考热门专业及其对应的产业发展现状。
1、两个衡量因素:就业率及薪酬
据麦可思研究院数据,近年来,本科就业情况最好的学科门类是工学,其次是管理学,排名最后的是法学;从专业类收入情况来看,本科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中,信息安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起薪较高。
从未来薪资发展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收入仍保持领先。在毕业三年后,“软件工程”成为月收入最高的专业,除此之外,“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平均月收入都超过1万元。“金融学”、“建筑学”后来居上,跻身毕业三年后薪酬前十榜单。
此外,2020年,中国高考关注者在志愿填报意向上也呈现出了相关特点。
据艾媒咨询调研,文科方面,金融学专业位列文科热门专业选择榜首,占比达到30.7%,其次是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占比分别为30.0%和28.6%。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与传播学分列第四、第五位;理科方面,人工智能专业成为中国理科高考关注者热门首选专业,占比达37.2%,其次是金融学和计算机类,占比分别为36.8%、36.3%,医学类、自动化类分列第四、第五位。
2、金融学:文理皆热门
可以看出,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金融学专业都备受关注。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金融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集中于金融机构,且集中在北上广深这四大一线城市。具体来看,上海为金融业毕业生就业区域一位城市,占全国比例达到22%。而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比例之和高达67%。此外,广州、武汉、杭州、成都、西安、郑州、南京几个城市也排在金融学类专业就业分布前十大地区。
吸引我国大多数金融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十大城市,到底有多广的金融行业产业链?天眼查数据新闻实验室选取了这十座城市金融行业企业的数量,发现深圳的企业数远超其他城市,达到9.5万家,占全国16.5%。上海、北京、广州三个城市的金融行业企业数均占全国4%以下。
具体来看金融类专业的就业热门去向,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银行是我国经济学类、金融学类、管理科学类专业本科生热门就业去向之一,证券行业次之,保险公司也同样热门。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以工商登记为准:
「我国企业名称含“银行”的现有相关企业超20万家,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江苏三地;
企业名称含“证券”的现有相关企业超1.3万家,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三地;
企业名称含“保险”的现有相关企业超13万家,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河南三地。」
金融学为什么热门?薪酬因素或许是原因之一。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从上市公司情况来看,不区分地域的情况下,金融业上市公司人均薪酬排名第一。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员工平均年薪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14万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35万元),金融业(13.14万元),其薪酬水平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8倍、1.47倍和1.45倍。业内人士分析称,从薪酬的绝对值角度来讲,高科技产业、金融行业收入是相对较高的。
3、人工智能:我国经济新增长点
而提到高科技产业,就不得不提人工智能,这是理科类首选专业,也是今年大热门的行业。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与此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
2019年,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13个新职业,并随后陆续发布各职业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对新职业未来市场需求做出预测。有关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的分析报告指出,根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供求比例为1:10,供求比例严重失衡。如果不加强人才培养,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突破1000万。
但值得注意的是,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人工智能专业在2019年才首次获批,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35所院校首度尝鲜。
而对应到相关行业,表现如何呢?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经营范围含“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处理、云计算、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以下简称“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80万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和北京市是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最为集中的两个地区,企业数量相加超28万,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3成以上。此外,在我国现存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占比达40.4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占比达29.96%。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社会发展带来了行业的结构性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涉及到产业行业,也深度影响就业的结构性调整。2019年,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13个新职业,包括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运营师、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相应的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也异常庞大,这也成了部分考生选择专业的参考之一。
填报志愿时,能结合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自然要更好,只要有实力、肯钻研,每个专业都可能有很好的发展。相信无论是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还是未来的就业方向,一定会让你坚信当初的那一个抉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