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德眉资大突破,成都的新城运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德眉资大突破,成都的新城运来了

随着疫后交通等领域的复苏步伐加快,尤其是跨省旅游的恢复,成都的消费活力复元完全可以期待。

文丨西部城事 西部菌

最近一段时间,与成都相关的新闻颇多。省内头条,国内乃至国际头条都有。

西部菌今天简要谈谈其中的两点。一是,成都上半年的经济表现;二是,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迎来最新进展。

先说结论:在多个层面来说,成都正在迎来新的城运。

01

成都上半年的经济发展表现,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稳。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8.63亿元,同比增长0.6%。这个增速不算亮眼,在西部三雄中,不仅远低于西安的2.8%,也略低于重庆的0.8%。

来源:智谷趋势 仅供参考

但结合特殊情况下其他城市的整体表现,也可以说延续了近几年成都一贯的稳健势头。

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4.50亿元,同比增长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65.10亿元,同比增长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519.03亿元,同比下降0.2%。

可以明显看出,二产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三产则受影响最大。

前者,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连续4个月保持回升态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9%。

后者,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1.6亿元,同比下降7.7%。不过,上半年成都新签约品牌首店119个。

随着疫后交通等领域的复苏步伐加快,尤其是跨省旅游的恢复,成都的消费活力复元完全可以期待。

其他方面,有两大突出亮点值得一提。

一是,外贸逆势上升。

成都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230.9亿元,同比增长23.5%。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盟、东盟贸易额分别增长45.4%、42.1%、28.2%。

二是,“流量”坚挺。

6月双流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323.7万人次,自3月以来持续保持回升态势,当月和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均位列全国第一;起降架次量2.7万架次,连续两月居全球第一。

所以,尽管GDP增速不算高,但在高压下,成都的比较优势和潜力反倒被激发、挖掘。

02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手棋”的成都都市圈建设,今年以来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3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公布;

7月27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成都市天府新区正式揭牌。

日前,《关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

紧密落地的布局,预示着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机构设置和蓝图谋划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扎实推进。

根据《意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要建成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

其起步期的目标,是到2022年,力争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

在当前背景下,推进成都都市圈建设,首先是为未来的发展抢占机会。

毕竟,未来的大城市竞争,不再只是比拼单个城市的实力,而更是看其所领衔的都市圈的发展水平。

其次,则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直接相关。

作为双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都市圈在未来的双圈规划中要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首先要自己拿出谋划和行动。

当然,这不仅关乎成都在双圈中的站位,也关系到成都都市圈内部其他城市到底能够获取多少双圈建设的红利。

03

《意见》明确了成都与德阳、眉山、资阳在都市圈建设中的主要方向:

以成都国际铁路港大港区联动德阳,发展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共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

以天府新区联动眉山,加强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产业协同,拓展金融、商贸、科教等领域合作,共建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带。

以成都东部新区联动资阳,推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一区两片”建设,共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

这其实也是对四个城市在都市圈中产业分工的明确。

从更具体的区域来看,有几个地方被重点点名:

推动青白江—广汉,彭州—什邡,金堂—中江,天府新区成眉片区及仁寿、新津、彭山,简阳—雁江,简阳—乐至等交界地带融合发展。

可以说,上述地区,在成德眉资推进过程中,将率先受益。

04

《意见》还有几个信息值得关注。

首先是交通:

加快建设成德、成眉、成资市域(郊)铁路和成都外环铁路等轨道交通项目,打通成渝中线、成达万、成自宜等高铁大通道,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构建1小时通勤圈。

而就在7月27日,成都分别与德阳、眉山、资阳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四市还分别与省铁投集团签署成都外环铁路、成德S11线、成眉S5线、成资S3线相关合作协议。

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成都都市圈市域铁路建设将加快推进。

比如,连接成都和资阳的S3线,起于天府国际机场南侧的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福田站(机场南站),止于成渝客专资阳北站,将力争于今年11月开工。

这些市域铁路落地,将意味着德阳、眉山、资阳真正接入成都地铁网,为轨道上的成都都市圈奠定基础。

其次,成资同城化将率先突破。

根据成都和资阳签署的《共享成都“东进”建设势能共促成资同城化 率先突破共建成渝相向发展先行示范区合作协议》,资阳全域将纳入成都东部新城统筹规划,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协同区:

协议明确,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在成都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增设资阳专章,优化确定区域人口规模、空间结构、交通体系、功能布局、公共配套等,推动资阳中心城区组团(含临空经济区、高新区、雁江区)与成都东部新城共建“五城一园”,将乐至县、安岳县作为成都东部新城拓展区,拓展成都“东进”战略纵深空间。

资阳之所以能够在与成都的一体化发展中抢得先机,一方面是区位因素,即资阳位于成渝中间地带,在成渝双圈建设中有着极高的战略地位。资阳的崛起,将有效缓解成渝“中间塌陷”的短板。

另一方面,是有重磅工程——天府国际机场的牵引。

所以,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时代,最先需要价值重估的应该是资阳。

05

受疫情“黑天鹅”与世界局势变化的影响,区域发展逻辑的重塑,已越来越明显。

日前召开的重磅会议,就释放了多种信号,需要每个区域和城市从中找到新的定位。

成都同样如此。

其一,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作为内陆主力城市的成都,要重新评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确立新的站位。

这方面,今年上半年外贸和旅客吞吐量的逆势上升表现,开了个好头。下阶段,成都要把在新的开放格局下的内陆开放优势做到极致。

其二,成渝双圈建设和都市圈建设迎来新机遇。

这次会议中提到的信息不该被忽视:

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

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很显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应该包括成渝双圈建设;

而“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成都这样的体量大、城镇化提升空间大的内陆主力城市,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目前处于规划编制阶段的成渝双圈建设,应该最有机会承载“体制机制创新”的期待。

上述几个方面,成都可谓是精准对接,自然意味着新的城运。

其三,即人事方面出现重要调整。这一点不细说,大家体会。

所以,综合来看,成都目前在多个层面上,都可以说正迎来新的利好,并且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窗口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德眉资大突破,成都的新城运来了

随着疫后交通等领域的复苏步伐加快,尤其是跨省旅游的恢复,成都的消费活力复元完全可以期待。

文丨西部城事 西部菌

最近一段时间,与成都相关的新闻颇多。省内头条,国内乃至国际头条都有。

西部菌今天简要谈谈其中的两点。一是,成都上半年的经济表现;二是,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迎来最新进展。

先说结论:在多个层面来说,成都正在迎来新的城运。

01

成都上半年的经济发展表现,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稳。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8.63亿元,同比增长0.6%。这个增速不算亮眼,在西部三雄中,不仅远低于西安的2.8%,也略低于重庆的0.8%。

来源:智谷趋势 仅供参考

但结合特殊情况下其他城市的整体表现,也可以说延续了近几年成都一贯的稳健势头。

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4.50亿元,同比增长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65.10亿元,同比增长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519.03亿元,同比下降0.2%。

可以明显看出,二产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三产则受影响最大。

前者,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连续4个月保持回升态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9%。

后者,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1.6亿元,同比下降7.7%。不过,上半年成都新签约品牌首店119个。

随着疫后交通等领域的复苏步伐加快,尤其是跨省旅游的恢复,成都的消费活力复元完全可以期待。

其他方面,有两大突出亮点值得一提。

一是,外贸逆势上升。

成都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230.9亿元,同比增长23.5%。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盟、东盟贸易额分别增长45.4%、42.1%、28.2%。

二是,“流量”坚挺。

6月双流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323.7万人次,自3月以来持续保持回升态势,当月和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均位列全国第一;起降架次量2.7万架次,连续两月居全球第一。

所以,尽管GDP增速不算高,但在高压下,成都的比较优势和潜力反倒被激发、挖掘。

02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手棋”的成都都市圈建设,今年以来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3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公布;

7月27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成都市天府新区正式揭牌。

日前,《关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

紧密落地的布局,预示着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机构设置和蓝图谋划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扎实推进。

根据《意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要建成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

其起步期的目标,是到2022年,力争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

在当前背景下,推进成都都市圈建设,首先是为未来的发展抢占机会。

毕竟,未来的大城市竞争,不再只是比拼单个城市的实力,而更是看其所领衔的都市圈的发展水平。

其次,则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直接相关。

作为双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都市圈在未来的双圈规划中要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首先要自己拿出谋划和行动。

当然,这不仅关乎成都在双圈中的站位,也关系到成都都市圈内部其他城市到底能够获取多少双圈建设的红利。

03

《意见》明确了成都与德阳、眉山、资阳在都市圈建设中的主要方向:

以成都国际铁路港大港区联动德阳,发展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共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

以天府新区联动眉山,加强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产业协同,拓展金融、商贸、科教等领域合作,共建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带。

以成都东部新区联动资阳,推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一区两片”建设,共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

这其实也是对四个城市在都市圈中产业分工的明确。

从更具体的区域来看,有几个地方被重点点名:

推动青白江—广汉,彭州—什邡,金堂—中江,天府新区成眉片区及仁寿、新津、彭山,简阳—雁江,简阳—乐至等交界地带融合发展。

可以说,上述地区,在成德眉资推进过程中,将率先受益。

04

《意见》还有几个信息值得关注。

首先是交通:

加快建设成德、成眉、成资市域(郊)铁路和成都外环铁路等轨道交通项目,打通成渝中线、成达万、成自宜等高铁大通道,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构建1小时通勤圈。

而就在7月27日,成都分别与德阳、眉山、资阳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四市还分别与省铁投集团签署成都外环铁路、成德S11线、成眉S5线、成资S3线相关合作协议。

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成都都市圈市域铁路建设将加快推进。

比如,连接成都和资阳的S3线,起于天府国际机场南侧的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福田站(机场南站),止于成渝客专资阳北站,将力争于今年11月开工。

这些市域铁路落地,将意味着德阳、眉山、资阳真正接入成都地铁网,为轨道上的成都都市圈奠定基础。

其次,成资同城化将率先突破。

根据成都和资阳签署的《共享成都“东进”建设势能共促成资同城化 率先突破共建成渝相向发展先行示范区合作协议》,资阳全域将纳入成都东部新城统筹规划,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协同区:

协议明确,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在成都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增设资阳专章,优化确定区域人口规模、空间结构、交通体系、功能布局、公共配套等,推动资阳中心城区组团(含临空经济区、高新区、雁江区)与成都东部新城共建“五城一园”,将乐至县、安岳县作为成都东部新城拓展区,拓展成都“东进”战略纵深空间。

资阳之所以能够在与成都的一体化发展中抢得先机,一方面是区位因素,即资阳位于成渝中间地带,在成渝双圈建设中有着极高的战略地位。资阳的崛起,将有效缓解成渝“中间塌陷”的短板。

另一方面,是有重磅工程——天府国际机场的牵引。

所以,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时代,最先需要价值重估的应该是资阳。

05

受疫情“黑天鹅”与世界局势变化的影响,区域发展逻辑的重塑,已越来越明显。

日前召开的重磅会议,就释放了多种信号,需要每个区域和城市从中找到新的定位。

成都同样如此。

其一,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作为内陆主力城市的成都,要重新评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确立新的站位。

这方面,今年上半年外贸和旅客吞吐量的逆势上升表现,开了个好头。下阶段,成都要把在新的开放格局下的内陆开放优势做到极致。

其二,成渝双圈建设和都市圈建设迎来新机遇。

这次会议中提到的信息不该被忽视:

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

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很显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应该包括成渝双圈建设;

而“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成都这样的体量大、城镇化提升空间大的内陆主力城市,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目前处于规划编制阶段的成渝双圈建设,应该最有机会承载“体制机制创新”的期待。

上述几个方面,成都可谓是精准对接,自然意味着新的城运。

其三,即人事方面出现重要调整。这一点不细说,大家体会。

所以,综合来看,成都目前在多个层面上,都可以说正迎来新的利好,并且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窗口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