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电影节】专访短视频单元导师评审周子阳:年轻人中永远会有很棒的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电影节】专访短视频单元导师评审周子阳:年轻人中永远会有很棒的人

“某位评委特别喜欢的可能会比较风格化,综合各方面还不错的会给最大奖。”

导演周子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举办了专门针对4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单元”,从2020年2月5日开始,面向全球征集4分钟内(含4分钟)的剧情、动画、纪录、实验等类型短视频作品。

“短视频单元”在上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正式创立,主要目的是为了扶持新人,“以短视频为载体,通过征集、推介、培训、跟踪等方式,挖掘和培育青年视觉创意创作人才,丰富电影人才储备”。去年获得大奖的短片《去野岛地》的导演杜中坤,就获得机会执导了本届上影节官方宣传片,这支影片全程使用iPhone 11 Pro Max拍摄,在三分钟内对《闪灵》、《雾中风景》、《夜》等多部影视经典致敬。

在本届活动中,短视频单元导师评审需要在48部短片中挑选20部优秀作品,并最终评选出5项荣誉。5位导师评审分别是导演周子阳、动画导演刘阔、编剧袁媛、演员李梦和咪咕视讯CEO王斌。他们共同评选出的荣誉分别是:导师评审团特别推荐荣誉《PUZZLE》,最佳导演荣誉《幕后:曾国祥》,最佳创意荣誉《四月》,最佳制作荣誉《小事》,最具潜力荣誉《人人都是艺术家》。

本届短视频单元入围名单

对导师评审周子阳来说,这是他在拍摄处女作《老兽》后首次担任电影节的评审工作。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太多的短片创作,只在前两个月拍摄了某汽车品牌的公益短片。“在这里面也有我们的表达,以及演员的想法在,同时我们也要把公益植树这个事情也挖出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和创作型的。”

第一次担任评审的周子阳有一个发现:如果某一两位评审特别喜欢的影片,反而不太容易获得最大的奖项。“每个人品味、审美、判断标准不一样,虽然大体都差不多,但起码有那么一点小差距。往往评委里某位特别喜欢的一部,不会是最大奖。特别喜欢的,会比较风格化,另外的评委就不会特别喜欢,反而特别反对。(这样的片子)可能会给奖项,但不是最大奖。往往那个综合各方面还不错的,会给最大奖。”

他希望来到上海国际电影节,找到制作成熟且具有思想深度和思考能力的短片,“有的人就是在思考,他的未来是有深度的,未来拍的东西不会单薄,具备思考力和思想力”。《幕后:曾国祥》、《PUZZLE》、《小事》、《四月》等影片,都兼具了这些特色,留给他很深的印象。

他自己的第二部长片《乌海》,也在今年7月在北京“第二次杀青”。他表示,这部影片也主要受疫情影响较多。涂们与黄轩之间只需拍摄一天的对手戏,他们原本准备在今年春节后马上拍摄,却被迫延期到7月才能在北京完成。而他的剪辑师也在初剪后因疫情滞留在欧洲。几个月的精剪过程,他们只能远程沟通,效率极低。在结束导师评审的工作后,他将回到北京,专注于《乌海》的后期制作中。

导演周子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文娱对话周子阳:

界面文娱:这次担任上影节短视频单元导师评委,有看到哪些留下深刻印象的短片?

周子阳:印象深的有一部,叫《幕后:曾国祥》,可能是曾国祥(香港导演,代表作《少年的你》)周边的工作人员拍的,主要人物是他,讲述他拍电影的状态、思考。有点像幕后创作,不是在片场,更多是关于他创作的想法和思考,有在香港,也有在重庆(拍的)。另外,还有几个动画片也非常好,因为这个单元只要在时间内的都纳入了。除了剧情和动画,还有实验性质的和纪录片等等。

《幕后:曾国祥》截图

界面文娱:动画短片可能我们以前看的不太多,这次你印象最深的动画作品是什么?

周子阳:有几个,《PUZZLE》、《小事》、《四月》印象都很深,制作很成熟,很有才华,感觉未来空间都挺大的。其中有一两个,主题深度都极有想法,制作也挺成熟,转场的效果、动画人物的设计都挺好的。

界面文娱:纪录片方面呢?

周子阳:《幕后:曾国祥》就是纪录片,但不是那么纯粹的纪录,带有一点创作感,其实纳入剧情也行。

界面文娱:剧情片方面有惊喜吗?

周子阳:有一个短片是刘亚仁演的(《应用人生:隔空投送》),挺成熟的,尤其结尾那几下。它是讲视频这种信息给人的影响,刘亚仁在片中演的也是类似明星的角色,片尾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应用人生:隔空投送》截图

界面文娱:最出彩的类型是什么?

周子阳:最出彩的还是动画,(入围影片)动画的比例更多。可能拥有比较强的技术的话,一个人就能控制,制作上可以很成熟,而且容易形成很强的风格化,而且又不会消耗太大的成本,最多时间成本相对高一点。但资金成本上,不是必须要多少钱才能拍的(实拍片),容易形成完整、成熟、深刻的表达,这是有优势的。

界面文娱:你们最后是在怎样的一个范围里评选的?

周子阳:到我们这里有48部片子,我们需要从48部里面选择5个奖项。我们会给每部片子都打分,根据我们5个评委的分数,从高到低排20个。只要进了前20,都算优秀推荐影片。我们评委再在20部里,选出5部。

《人人都是艺术家》海报

界面文娱:你们的判断标准是怎样的?一致吗?

周子阳:还真差不多,因为第一轮马上就是8部进入讨论。只要片子得到我们两票以上就纳入讨论,只有一票的就没有讨论价值,除非谁特别想阐述这部片子,也可能会改变。

很快综合排名后,大家讨论的就是这8部。然后我们迅速讨论,剩7个、剩5部,前后只讨论了两小时吧。大家特别喜欢的都在那8部里,最后每个人可能特别喜欢某一部,就会展开讨论和阐述,最后确定。

界面文娱:你喜欢的短片的特质是什么?

周子阳:我喜欢的,一是制作成熟,二是他的想法、创意和导演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有的人就是在思考,他是有深度的,具备思考力和思想力,未来拍的东西不会单薄。昨天组委会告诉我们,评选出来的片子的导演当中,有人才23岁,但我能看出那个人的作品很有想法。这个想法不是创意上的想法,而是具备思想和思考的能力。这对一名导演非常重要。

界面文娱:片长这么短,又要讲清楚故事,在这里展现思想应该还挺困难的。

周子阳:能看得出来,因为它有一个主题。比如其中一部,故事是讲女性问题,从小别人怎么看待她。她具备思考能力,以这样的身份去思考主题。你会觉得这是很有价值的一个话题,不是简单讲一个故事,背后是有很深刻的主题在。而且还有制作上的创意和娴熟的能力,还有摄影、剪辑和构思结构的才华,我特别喜欢。最后选出来的几个,我们都是喜欢的,有(让我们)眼前一亮。有两个导演,我还真想见面聊一下,甚至考虑未来有没有合作的可能。你会看到,其实不管年龄段,年轻人中永远会有很棒的人,世界就是这样。

界面文娱:这是你拍摄处女作《老兽》后首次担任电影节评委,是什么感受?

周子阳:感受还挺深的。我发现特别有意思的就是,某个评委最喜欢的一部片子,可能不会得最大奖,最大奖是给一个大家觉得还可以的。有些可能还不错的,最后都被淘汰出局了,这里面有权衡,每个人品味都不太一样,审美、判断标准不一样,虽然大体都差不多,但起码有那么一两部有点点小差距。往往某位评委特别喜欢的一部,不会是最大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特别受喜爱的,可能会具备风格化,其他的评委就不会特别喜欢,反而特别反对。(这种影片)可能会给奖项,但不是最大奖。往往那个综合各方面还不错的,会给最大奖。有一些(短片)可能稍微差点,只有一两评审很喜欢,可能因为别人极力反对,就出局了,但可能换一个评审又不一样了。

《老兽》剧照

界面文娱:你们五位是如何讨论的?

周子阳:昨天李梦没有到现场,因为有工作特别忙,正在赶来的路上,所以是跟我们现场连线的。以前我对评审有几个人没概念,后来才明白必须3个、5个、7个,必须单数,昨天就有一部片子,2比2僵持下去了,我们赶紧联系李梦,她正好在过安检,好不容易联系到,才有了一个结果。

界面文娱:为什么会选择这次担任评委?有什么机缘?

周子阳:一是上影节这边找过来,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二是之前也有其他电影节让我去做评委,但我那段时间正好在忙其他的事,比如正在准备拍摄或者创作,时间很紧。而且这次是短视频单元,片量比较少,不用占太多时间。如果太长,我可能在忙自己电影的事的时候,没有大量的时间(专心观看),短视频我可以很认真地看每一部。我也想看看这些年轻的创作者,他们当中有没有优秀的创作者,他们是什么状态。看完后我更加觉得,任何时代年轻人里都会有优秀的创作者,一拨一拨的,永远有优秀的人才。看他们的作品,我觉得挺好。

界面文娱:这些短视频的创作者当中,有几位会让你好奇,想要去认识?

周子阳:有两个我特别喜欢的片子的导演,有部是动画,有部有纪录感。我想知道他们多大、是干什么专业、什么成长背景、未来想做什么。我想了解他们,还挺欣赏他们,甚至还想合作。其中有的是有商业可能性,而且是好的、创作力很强的那种。有些像一些电影节的宣传,或者品牌的短片,如果这个人才23、25岁,那他未来就有可能做成这个行业里最好的(导演之一)。

界面文娱:其实你在拍摄《老兽》出道前,并没有比较成熟的短片的作品吧?之后有没有考虑过拍摄短片?

周子阳:没有。要说短片,可能是我的学生时代,零几年的时候(拍过)。实际上,我有一个拍短片的创作想法。在去年,我做了一个梦,那个梦完整地把一个片子演了一遍。起来后,我觉得特别完整,也是我想要的那种美学的方向和主题。我想把这个片子送给一个朋友,未来可能找到合适的时机,我肯定会拍这部片子。目前只有这一个想法。

界面文娱:你已经完成了两部长片,再拍短片,对你们这样相对成熟的导演,意味着什么?

周子阳:就拿我想拍的那部短片来说,我觉得它的体量不是长片,故事不够,甚至可能就是一个镜头,但可以是非常棒的短片。它是一个短片体量,也可以具备深度,也可以制作很成熟。长片可能我需要思考很久、写一两年剧本都有可能,而那个就是我的一个想法,其实记录了我过去很长时间的某些观念和思考,我决定要做这样一个表达。这个表达有深度,但它不是长片的概念。就像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各有各的好,短的也可以非常有深度,长的可以更加浩瀚、史诗。

《乌海》剧照

界面文娱:除了广告,我们其实很少能看到优秀的成熟导演进行短视频的拍摄。

周子阳:少,比如我对未来想做的长片,是有一定的思考规划的,第三部拍什么,第四部拍什么,但做短片,就不会想规划。目前我也只想到那部一定要送给我朋友的那部,因为我觉得那是对我的生命有意义的。其他的我可能也不会想,因为长片能更完整地表达我的思考和思想。

界面文娱:你是不是也在近期拍摄过一个短的广告?感受怎么样?

周子阳:拍了一个汽车的公益短片,带点纪录感的,胡歌演的。短片在内蒙古额济纳拍,在高速沿线,汽车品牌在那里附近种树做环保,我们就找了三组不同年龄的人,讲述他们几十年种树历程,出来也是7、8分钟的样子。我们要把公益植树这个事情也挖出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和创作性的,有我们的表达,以及演员的想法在。

界面文娱:你已经拍完第二部长片《乌海》了,作为一名80后导演,怎么看现在更新鲜的90后、95后导演?

周子阳:90后现在好多成熟导演都出来了,现在这些短片里也有很多95后、2000年左右的导演。从作品上来说,我是没有隔代感的,其实我看比我大的导演也没有隔代感。我会更欣赏这个导演有没有才华和未来的可能性,他们还需要慢慢成长,如果坚持、专注,会出来的。如果没有,可能再有才华也出不来。

《乌海》剧照

界面文娱:前两周《乌海》在北京补拍且第二次杀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

周子阳:大家用补拍不太准确,其实是有一场涂们老师的戏,之前他在另一部电影里担任男一号,因为跟我们的拍摄是同期的,他抽不出档期过来。所以我们当时在内蒙拍完,他的戏都是内景,我们就想在北京抽个时间拍一下。本来想过完年那几天拍就行,但因为疫情,就把这件事一直往后拖,一直拖到现在。中间有两三次准备拍,但北京疫情忽然又严重,就一直在拖。最后终于把他没拍的那场戏拍完了,就拍了一天。

界面文娱:那在疫情期间,你主要在做什么?

周子阳:就在忙《乌海》的后期制作。我们在过年前,就粗剪出来了一版。但我们剪辑师正好也做另一部影片,他就去欧洲参加电影节了。去了之后,他看到中国疫情严重,就说缓几天回来。结果一下子欧洲又严重了,他就被搁在那边了。最后我们精剪的过程,就是(中国和欧洲)发过来发过去,效率就(很低)。精剪其实得天天在一起不停地讨论、碰撞才行,但这个过程就变成这样,效率没那么高,时区也不一样,时间会拖长。我和其他部分,声音、特效、作曲等,也在同步推进。剪辑师直到一个多月前才回到北京隔离完成,我们已经剪得差不多了。之后,我们准备还要再整个过好多遍,精致地调,因为从过年到现在还没面对面剪过。这是我被疫情严重影响的一件事。

界面文娱:经历了疫情当中的种种,会对你创作《乌海》最初的预期有什么改变吗?会不会调整一些剪辑?

周子阳:这个倒是没有。我觉得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这个世界发生了特殊的事件。对我来说,并不会因为它要去改变一部电影。这是人类本质的一些问题,人类发展到现在,会面临一些特别严峻的问题,而我的电影的思考,差不多也是这样的主题,有某种契合,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是某种对整体行为和价值观的思考,跟疫情(带来的思考)本质上是一样的,也是对我们人类的某种行为、欲望、理念的一种反思。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思考到和反思到了,都是有感受的,因为(疫情)触及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所以这个事件本身带来的思考性,跟电影的表达主题是一样的,我就没有因它再进行调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电影节】专访短视频单元导师评审周子阳:年轻人中永远会有很棒的人

“某位评委特别喜欢的可能会比较风格化,综合各方面还不错的会给最大奖。”

导演周子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举办了专门针对4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单元”,从2020年2月5日开始,面向全球征集4分钟内(含4分钟)的剧情、动画、纪录、实验等类型短视频作品。

“短视频单元”在上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正式创立,主要目的是为了扶持新人,“以短视频为载体,通过征集、推介、培训、跟踪等方式,挖掘和培育青年视觉创意创作人才,丰富电影人才储备”。去年获得大奖的短片《去野岛地》的导演杜中坤,就获得机会执导了本届上影节官方宣传片,这支影片全程使用iPhone 11 Pro Max拍摄,在三分钟内对《闪灵》、《雾中风景》、《夜》等多部影视经典致敬。

在本届活动中,短视频单元导师评审需要在48部短片中挑选20部优秀作品,并最终评选出5项荣誉。5位导师评审分别是导演周子阳、动画导演刘阔、编剧袁媛、演员李梦和咪咕视讯CEO王斌。他们共同评选出的荣誉分别是:导师评审团特别推荐荣誉《PUZZLE》,最佳导演荣誉《幕后:曾国祥》,最佳创意荣誉《四月》,最佳制作荣誉《小事》,最具潜力荣誉《人人都是艺术家》。

本届短视频单元入围名单

对导师评审周子阳来说,这是他在拍摄处女作《老兽》后首次担任电影节的评审工作。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太多的短片创作,只在前两个月拍摄了某汽车品牌的公益短片。“在这里面也有我们的表达,以及演员的想法在,同时我们也要把公益植树这个事情也挖出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和创作型的。”

第一次担任评审的周子阳有一个发现:如果某一两位评审特别喜欢的影片,反而不太容易获得最大的奖项。“每个人品味、审美、判断标准不一样,虽然大体都差不多,但起码有那么一点小差距。往往评委里某位特别喜欢的一部,不会是最大奖。特别喜欢的,会比较风格化,另外的评委就不会特别喜欢,反而特别反对。(这样的片子)可能会给奖项,但不是最大奖。往往那个综合各方面还不错的,会给最大奖。”

他希望来到上海国际电影节,找到制作成熟且具有思想深度和思考能力的短片,“有的人就是在思考,他的未来是有深度的,未来拍的东西不会单薄,具备思考力和思想力”。《幕后:曾国祥》、《PUZZLE》、《小事》、《四月》等影片,都兼具了这些特色,留给他很深的印象。

他自己的第二部长片《乌海》,也在今年7月在北京“第二次杀青”。他表示,这部影片也主要受疫情影响较多。涂们与黄轩之间只需拍摄一天的对手戏,他们原本准备在今年春节后马上拍摄,却被迫延期到7月才能在北京完成。而他的剪辑师也在初剪后因疫情滞留在欧洲。几个月的精剪过程,他们只能远程沟通,效率极低。在结束导师评审的工作后,他将回到北京,专注于《乌海》的后期制作中。

导演周子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文娱对话周子阳:

界面文娱:这次担任上影节短视频单元导师评委,有看到哪些留下深刻印象的短片?

周子阳:印象深的有一部,叫《幕后:曾国祥》,可能是曾国祥(香港导演,代表作《少年的你》)周边的工作人员拍的,主要人物是他,讲述他拍电影的状态、思考。有点像幕后创作,不是在片场,更多是关于他创作的想法和思考,有在香港,也有在重庆(拍的)。另外,还有几个动画片也非常好,因为这个单元只要在时间内的都纳入了。除了剧情和动画,还有实验性质的和纪录片等等。

《幕后:曾国祥》截图

界面文娱:动画短片可能我们以前看的不太多,这次你印象最深的动画作品是什么?

周子阳:有几个,《PUZZLE》、《小事》、《四月》印象都很深,制作很成熟,很有才华,感觉未来空间都挺大的。其中有一两个,主题深度都极有想法,制作也挺成熟,转场的效果、动画人物的设计都挺好的。

界面文娱:纪录片方面呢?

周子阳:《幕后:曾国祥》就是纪录片,但不是那么纯粹的纪录,带有一点创作感,其实纳入剧情也行。

界面文娱:剧情片方面有惊喜吗?

周子阳:有一个短片是刘亚仁演的(《应用人生:隔空投送》),挺成熟的,尤其结尾那几下。它是讲视频这种信息给人的影响,刘亚仁在片中演的也是类似明星的角色,片尾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应用人生:隔空投送》截图

界面文娱:最出彩的类型是什么?

周子阳:最出彩的还是动画,(入围影片)动画的比例更多。可能拥有比较强的技术的话,一个人就能控制,制作上可以很成熟,而且容易形成很强的风格化,而且又不会消耗太大的成本,最多时间成本相对高一点。但资金成本上,不是必须要多少钱才能拍的(实拍片),容易形成完整、成熟、深刻的表达,这是有优势的。

界面文娱:你们最后是在怎样的一个范围里评选的?

周子阳:到我们这里有48部片子,我们需要从48部里面选择5个奖项。我们会给每部片子都打分,根据我们5个评委的分数,从高到低排20个。只要进了前20,都算优秀推荐影片。我们评委再在20部里,选出5部。

《人人都是艺术家》海报

界面文娱:你们的判断标准是怎样的?一致吗?

周子阳:还真差不多,因为第一轮马上就是8部进入讨论。只要片子得到我们两票以上就纳入讨论,只有一票的就没有讨论价值,除非谁特别想阐述这部片子,也可能会改变。

很快综合排名后,大家讨论的就是这8部。然后我们迅速讨论,剩7个、剩5部,前后只讨论了两小时吧。大家特别喜欢的都在那8部里,最后每个人可能特别喜欢某一部,就会展开讨论和阐述,最后确定。

界面文娱:你喜欢的短片的特质是什么?

周子阳:我喜欢的,一是制作成熟,二是他的想法、创意和导演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有的人就是在思考,他是有深度的,具备思考力和思想力,未来拍的东西不会单薄。昨天组委会告诉我们,评选出来的片子的导演当中,有人才23岁,但我能看出那个人的作品很有想法。这个想法不是创意上的想法,而是具备思想和思考的能力。这对一名导演非常重要。

界面文娱:片长这么短,又要讲清楚故事,在这里展现思想应该还挺困难的。

周子阳:能看得出来,因为它有一个主题。比如其中一部,故事是讲女性问题,从小别人怎么看待她。她具备思考能力,以这样的身份去思考主题。你会觉得这是很有价值的一个话题,不是简单讲一个故事,背后是有很深刻的主题在。而且还有制作上的创意和娴熟的能力,还有摄影、剪辑和构思结构的才华,我特别喜欢。最后选出来的几个,我们都是喜欢的,有(让我们)眼前一亮。有两个导演,我还真想见面聊一下,甚至考虑未来有没有合作的可能。你会看到,其实不管年龄段,年轻人中永远会有很棒的人,世界就是这样。

界面文娱:这是你拍摄处女作《老兽》后首次担任电影节评委,是什么感受?

周子阳:感受还挺深的。我发现特别有意思的就是,某个评委最喜欢的一部片子,可能不会得最大奖,最大奖是给一个大家觉得还可以的。有些可能还不错的,最后都被淘汰出局了,这里面有权衡,每个人品味都不太一样,审美、判断标准不一样,虽然大体都差不多,但起码有那么一两部有点点小差距。往往某位评委特别喜欢的一部,不会是最大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特别受喜爱的,可能会具备风格化,其他的评委就不会特别喜欢,反而特别反对。(这种影片)可能会给奖项,但不是最大奖。往往那个综合各方面还不错的,会给最大奖。有一些(短片)可能稍微差点,只有一两评审很喜欢,可能因为别人极力反对,就出局了,但可能换一个评审又不一样了。

《老兽》剧照

界面文娱:你们五位是如何讨论的?

周子阳:昨天李梦没有到现场,因为有工作特别忙,正在赶来的路上,所以是跟我们现场连线的。以前我对评审有几个人没概念,后来才明白必须3个、5个、7个,必须单数,昨天就有一部片子,2比2僵持下去了,我们赶紧联系李梦,她正好在过安检,好不容易联系到,才有了一个结果。

界面文娱:为什么会选择这次担任评委?有什么机缘?

周子阳:一是上影节这边找过来,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二是之前也有其他电影节让我去做评委,但我那段时间正好在忙其他的事,比如正在准备拍摄或者创作,时间很紧。而且这次是短视频单元,片量比较少,不用占太多时间。如果太长,我可能在忙自己电影的事的时候,没有大量的时间(专心观看),短视频我可以很认真地看每一部。我也想看看这些年轻的创作者,他们当中有没有优秀的创作者,他们是什么状态。看完后我更加觉得,任何时代年轻人里都会有优秀的创作者,一拨一拨的,永远有优秀的人才。看他们的作品,我觉得挺好。

界面文娱:这些短视频的创作者当中,有几位会让你好奇,想要去认识?

周子阳:有两个我特别喜欢的片子的导演,有部是动画,有部有纪录感。我想知道他们多大、是干什么专业、什么成长背景、未来想做什么。我想了解他们,还挺欣赏他们,甚至还想合作。其中有的是有商业可能性,而且是好的、创作力很强的那种。有些像一些电影节的宣传,或者品牌的短片,如果这个人才23、25岁,那他未来就有可能做成这个行业里最好的(导演之一)。

界面文娱:其实你在拍摄《老兽》出道前,并没有比较成熟的短片的作品吧?之后有没有考虑过拍摄短片?

周子阳:没有。要说短片,可能是我的学生时代,零几年的时候(拍过)。实际上,我有一个拍短片的创作想法。在去年,我做了一个梦,那个梦完整地把一个片子演了一遍。起来后,我觉得特别完整,也是我想要的那种美学的方向和主题。我想把这个片子送给一个朋友,未来可能找到合适的时机,我肯定会拍这部片子。目前只有这一个想法。

界面文娱:你已经完成了两部长片,再拍短片,对你们这样相对成熟的导演,意味着什么?

周子阳:就拿我想拍的那部短片来说,我觉得它的体量不是长片,故事不够,甚至可能就是一个镜头,但可以是非常棒的短片。它是一个短片体量,也可以具备深度,也可以制作很成熟。长片可能我需要思考很久、写一两年剧本都有可能,而那个就是我的一个想法,其实记录了我过去很长时间的某些观念和思考,我决定要做这样一个表达。这个表达有深度,但它不是长片的概念。就像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各有各的好,短的也可以非常有深度,长的可以更加浩瀚、史诗。

《乌海》剧照

界面文娱:除了广告,我们其实很少能看到优秀的成熟导演进行短视频的拍摄。

周子阳:少,比如我对未来想做的长片,是有一定的思考规划的,第三部拍什么,第四部拍什么,但做短片,就不会想规划。目前我也只想到那部一定要送给我朋友的那部,因为我觉得那是对我的生命有意义的。其他的我可能也不会想,因为长片能更完整地表达我的思考和思想。

界面文娱:你是不是也在近期拍摄过一个短的广告?感受怎么样?

周子阳:拍了一个汽车的公益短片,带点纪录感的,胡歌演的。短片在内蒙古额济纳拍,在高速沿线,汽车品牌在那里附近种树做环保,我们就找了三组不同年龄的人,讲述他们几十年种树历程,出来也是7、8分钟的样子。我们要把公益植树这个事情也挖出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和创作性的,有我们的表达,以及演员的想法在。

界面文娱:你已经拍完第二部长片《乌海》了,作为一名80后导演,怎么看现在更新鲜的90后、95后导演?

周子阳:90后现在好多成熟导演都出来了,现在这些短片里也有很多95后、2000年左右的导演。从作品上来说,我是没有隔代感的,其实我看比我大的导演也没有隔代感。我会更欣赏这个导演有没有才华和未来的可能性,他们还需要慢慢成长,如果坚持、专注,会出来的。如果没有,可能再有才华也出不来。

《乌海》剧照

界面文娱:前两周《乌海》在北京补拍且第二次杀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

周子阳:大家用补拍不太准确,其实是有一场涂们老师的戏,之前他在另一部电影里担任男一号,因为跟我们的拍摄是同期的,他抽不出档期过来。所以我们当时在内蒙拍完,他的戏都是内景,我们就想在北京抽个时间拍一下。本来想过完年那几天拍就行,但因为疫情,就把这件事一直往后拖,一直拖到现在。中间有两三次准备拍,但北京疫情忽然又严重,就一直在拖。最后终于把他没拍的那场戏拍完了,就拍了一天。

界面文娱:那在疫情期间,你主要在做什么?

周子阳:就在忙《乌海》的后期制作。我们在过年前,就粗剪出来了一版。但我们剪辑师正好也做另一部影片,他就去欧洲参加电影节了。去了之后,他看到中国疫情严重,就说缓几天回来。结果一下子欧洲又严重了,他就被搁在那边了。最后我们精剪的过程,就是(中国和欧洲)发过来发过去,效率就(很低)。精剪其实得天天在一起不停地讨论、碰撞才行,但这个过程就变成这样,效率没那么高,时区也不一样,时间会拖长。我和其他部分,声音、特效、作曲等,也在同步推进。剪辑师直到一个多月前才回到北京隔离完成,我们已经剪得差不多了。之后,我们准备还要再整个过好多遍,精致地调,因为从过年到现在还没面对面剪过。这是我被疫情严重影响的一件事。

界面文娱:经历了疫情当中的种种,会对你创作《乌海》最初的预期有什么改变吗?会不会调整一些剪辑?

周子阳:这个倒是没有。我觉得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这个世界发生了特殊的事件。对我来说,并不会因为它要去改变一部电影。这是人类本质的一些问题,人类发展到现在,会面临一些特别严峻的问题,而我的电影的思考,差不多也是这样的主题,有某种契合,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是某种对整体行为和价值观的思考,跟疫情(带来的思考)本质上是一样的,也是对我们人类的某种行为、欲望、理念的一种反思。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思考到和反思到了,都是有感受的,因为(疫情)触及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所以这个事件本身带来的思考性,跟电影的表达主题是一样的,我就没有因它再进行调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