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八佰》终于定档,国产大片能救得了票房市场和华谊兄弟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八佰》终于定档,国产大片能救得了票房市场和华谊兄弟吗?

《八佰》究竟能够对电影市场起到多大的作用,它能让票房市场回到正轨吗?它能让华谊重回电影江湖中心吗?

文 | 娱乐独角兽 何西窗

电影市场等来了两个“时隔多时”——时隔一年,电影《八佰》终于上映;时隔近半个月,国内电影市场终于迎来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大片。

昨天(8月2日)官方消息正式宣布,《八佰》定档8月21日。这部舆论市场等待已久国产大片,一方面因为电影去年上影节期间一波三折的放映经历和此前溢出的良好口碑,让它被视为近两年最受期待的国产作品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华谊兄弟遭遇合同风波与资金困境之时,几乎倾尽全力打造的“救市之作”,又使得它一般电影天然多了几分英雄色彩。

如今,在电影行业复工近半个月,电影市场无国产大片入场之时,《八佰》成为了第一部定档的国产大体量新片,它身上的意义色彩又复杂了几分——“为市场注入的一剂强心针”,舆论评价道。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八佰》定档消息公布后,华谊兄弟股价今日开盘涨停,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北京文化、横店影视、金逸影视等影视院线股也是一片喜庆的红,整个影视概念板块上涨3.40%。

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八佰》究竟能够对电影市场起到多大的作用,它能让票房市场回到正轨吗?它能让华谊重回电影江湖中心吗?

复工次周电影大盘破5000万,票房市场“节节高”?

根据中国电影票房数据显示,电影院复工的第一个星期五(7月24日),电影票房1936万,电影开放场次近8.4万,这是个好消息,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的话来概括就是,“基本上是中国电影市场六分之一的场次,实现了日常票房大概五分之一的票房”。

而复工后的第一个周末(7月25日-26日),国内电影大盘连续两天突破3000万,累计达到6861万,这依旧是一个好消息。对比7月20日电影院复工第一天大盘349万票房,一周之内电影票房大盘反涨了10倍。

数字背后的意义是,影院复工率、放映场次、观众观影意愿等各方面都在上升,行业正在恢复运转。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复工后第一周,影院复工率与放映场次连续7天上涨,截止7月26日,全国恢复营业影院达到5103家,放映场次从1.2万增长至11.4万。

让人惊喜的是,复工的第二周院线复工率与票房市场依旧在持续攀升。猫眼数据显示,第二周(7.27-8.02)全周累计票房1.95亿,全国观影人次688万,同比增加63%),全国放映场次99.6万,同比增加132%,达到了去年周均放映场次的40%。截止至8月2日,全国复工影院7206家,复工率达到63.5%。而这其中,第二个周末(8月1日-2日)单日票房大盘首次超过5000万,日产值终于达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这是让人振奋,上影节期间各方大佬都不约而同瞄准周末票房。第一个周末票房尚未出现、国产新片少量入场之时,北京聚合影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讲武生就在采访时表示,“从我的角度,我认为大家只是在观察,因为他们对市场恢复的态势把控得不够精准,因此他们需要本周末的数据来作为他们决策的依据。”现在来看,这个猜测显然是正确的,在第二周票房大盘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八佰》作为第一炮完成热场。

但是票房市场大盘向好之外,并非没有冷淡,国内爆发性观影始终没有发生。7月底光线动画电影《妙先生》,李现主演剧情片《抵达之谜》等国产新片上映,同时《刺猬索尼克》《乔乔的异想世界》等好莱坞新片(首次在国内上映)也陆续开画,但是电影市场上的热度依旧冷清。

而没有了泡沫,一部电影的成败与否就显得尤为清楚,此前备受关注的《妙先生》,有着《大护法》与不思凡的口碑效应护航,但是却出现口碑滑铁卢的情况。目前该电影豆瓣评分6.3分,“(《妙先生》)与《大护法》有着类似的世界观和主题,效果远不如后者”,《妙先生》的排片占比也从首映12%下滑至7.4%。

目前,领跑票房市场的是上周末重映电影《星际穿越》,该片重映两天,排片占比从15.1%上升到18.9%,单日票房超过了好莱坞新片《多力特的奇幻冒险》《喋血战士》等。

这或许一定程度上透露出了受众市场的取向,市场需要新片,但更需要好片。这个时期票房市场像一个极清的水潭,没有漂浮的泡沫,真假好坏一看分明,只有优质电影内容才能收获市场认可。

《八佰》下场,华谊兄弟能否重获生机?

《八佰》选择8月21日上映,或许是一个恰好的时机。“今年8月份,票房市场就有可能恢复到80%左右,到国庆档的时候基本上还将有小增长。”讲武生说。虽然这个80%是指电影同档期的票房高点能恢复到过去的80%,而不是整个8月恢复到80%。

同时,电影市场上8月也有一批新片入场,8月7日好莱坞史诗大片《1917》国内定档上映,该片在猫眼上想看人数达到1.9万,同期最高;由马特·达蒙、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冲奥影片《极速车王》也将上映。

8月中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正式重映,进口新片《绝地战警:疾速追击》上映,该片猫眼想看人数达到4.6万,同时国产小体量新片《通过春天的列车》上映。

这些电影上映无疑将让票房市场热度再次攀升,此时《八佰》的下场就显得水到渠成。截止写稿时间,《八佰》在猫眼上的想看人数达到30.5万。

而现在更引人关注的是《八佰》背后的华谊兄弟。今年华谊兄弟没有出现在上影节开幕论坛上,中影、上影、光线传媒、博纳影业加上了腾讯影业、阿里影业,万达电影同样缺席,不免让公众感叹电影市场的头部格局已然变换。

上影节期间,华谊兄弟副董事长兼CEO王中磊表示,从8月到年底,每一个档期华谊都准备了电影作品进入发行部分。而王中军也透露,15亿的授信是针对华谊兄弟影视未来三年的片单,合作片单超过30余部,时间覆盖到2023年。

但今年上半年,围绕着华谊兄弟最大的话题依旧是资金。无论是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2.2亿港元卖房“救市”的消息,还是华谊从阿里影业、腾讯等获得的22.9亿定增,与招商银行合作获得15亿授信,华谊兄弟透露出的资金窘迫一目了然。更不提2019年华谊兄弟频繁信用借贷、出售股权、股权质押、卖画等新闻。2020年Q1,华谊兄弟总负债为58亿,资产负债率高达54.38%,

情况同样不乐观的还有华谊的业绩,数据显示,2020年Q1华谊2营收达到2.29亿,同比下降61%,归母净亏损为1.43亿,同比下降5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3.94亿,同比下降171.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39.6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2.32%。今年如果持续亏损,华谊兄弟就将面临退市危机。

虽然一直以来《八佰》都被视为华谊的“救命稻草”,但是一部《八佰》能够力挽狂澜吗?据坊间传闻,《八佰》的成本达到5.5亿-7亿,按照这个成本估算,《八佰》需要达到15亿-20亿才能收回成本,虽然行业内对《八佰》的票房前景表示乐观,但是电影依旧背负着不小的票房压力。而对于华谊兄弟而言,这或许也是一场豪赌。

现在是电影行业最低迷的时刻,但也是最兴奋的时刻,因为一切都在快速好转。《八佰》的下场对于行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提振,它意味着观众市场爆发性的观影潮有可能发生,也是一支“穿云箭”,让此后国产大片们的批量下场有了苗头。所有人都期待《八佰》能有一个好的结局,这不仅仅是关乎某部电影、某家公司,而是整个电影行业的新希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八佰》终于定档,国产大片能救得了票房市场和华谊兄弟吗?

《八佰》究竟能够对电影市场起到多大的作用,它能让票房市场回到正轨吗?它能让华谊重回电影江湖中心吗?

文 | 娱乐独角兽 何西窗

电影市场等来了两个“时隔多时”——时隔一年,电影《八佰》终于上映;时隔近半个月,国内电影市场终于迎来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大片。

昨天(8月2日)官方消息正式宣布,《八佰》定档8月21日。这部舆论市场等待已久国产大片,一方面因为电影去年上影节期间一波三折的放映经历和此前溢出的良好口碑,让它被视为近两年最受期待的国产作品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华谊兄弟遭遇合同风波与资金困境之时,几乎倾尽全力打造的“救市之作”,又使得它一般电影天然多了几分英雄色彩。

如今,在电影行业复工近半个月,电影市场无国产大片入场之时,《八佰》成为了第一部定档的国产大体量新片,它身上的意义色彩又复杂了几分——“为市场注入的一剂强心针”,舆论评价道。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八佰》定档消息公布后,华谊兄弟股价今日开盘涨停,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北京文化、横店影视、金逸影视等影视院线股也是一片喜庆的红,整个影视概念板块上涨3.40%。

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八佰》究竟能够对电影市场起到多大的作用,它能让票房市场回到正轨吗?它能让华谊重回电影江湖中心吗?

复工次周电影大盘破5000万,票房市场“节节高”?

根据中国电影票房数据显示,电影院复工的第一个星期五(7月24日),电影票房1936万,电影开放场次近8.4万,这是个好消息,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的话来概括就是,“基本上是中国电影市场六分之一的场次,实现了日常票房大概五分之一的票房”。

而复工后的第一个周末(7月25日-26日),国内电影大盘连续两天突破3000万,累计达到6861万,这依旧是一个好消息。对比7月20日电影院复工第一天大盘349万票房,一周之内电影票房大盘反涨了10倍。

数字背后的意义是,影院复工率、放映场次、观众观影意愿等各方面都在上升,行业正在恢复运转。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复工后第一周,影院复工率与放映场次连续7天上涨,截止7月26日,全国恢复营业影院达到5103家,放映场次从1.2万增长至11.4万。

让人惊喜的是,复工的第二周院线复工率与票房市场依旧在持续攀升。猫眼数据显示,第二周(7.27-8.02)全周累计票房1.95亿,全国观影人次688万,同比增加63%),全国放映场次99.6万,同比增加132%,达到了去年周均放映场次的40%。截止至8月2日,全国复工影院7206家,复工率达到63.5%。而这其中,第二个周末(8月1日-2日)单日票房大盘首次超过5000万,日产值终于达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这是让人振奋,上影节期间各方大佬都不约而同瞄准周末票房。第一个周末票房尚未出现、国产新片少量入场之时,北京聚合影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讲武生就在采访时表示,“从我的角度,我认为大家只是在观察,因为他们对市场恢复的态势把控得不够精准,因此他们需要本周末的数据来作为他们决策的依据。”现在来看,这个猜测显然是正确的,在第二周票房大盘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八佰》作为第一炮完成热场。

但是票房市场大盘向好之外,并非没有冷淡,国内爆发性观影始终没有发生。7月底光线动画电影《妙先生》,李现主演剧情片《抵达之谜》等国产新片上映,同时《刺猬索尼克》《乔乔的异想世界》等好莱坞新片(首次在国内上映)也陆续开画,但是电影市场上的热度依旧冷清。

而没有了泡沫,一部电影的成败与否就显得尤为清楚,此前备受关注的《妙先生》,有着《大护法》与不思凡的口碑效应护航,但是却出现口碑滑铁卢的情况。目前该电影豆瓣评分6.3分,“(《妙先生》)与《大护法》有着类似的世界观和主题,效果远不如后者”,《妙先生》的排片占比也从首映12%下滑至7.4%。

目前,领跑票房市场的是上周末重映电影《星际穿越》,该片重映两天,排片占比从15.1%上升到18.9%,单日票房超过了好莱坞新片《多力特的奇幻冒险》《喋血战士》等。

这或许一定程度上透露出了受众市场的取向,市场需要新片,但更需要好片。这个时期票房市场像一个极清的水潭,没有漂浮的泡沫,真假好坏一看分明,只有优质电影内容才能收获市场认可。

《八佰》下场,华谊兄弟能否重获生机?

《八佰》选择8月21日上映,或许是一个恰好的时机。“今年8月份,票房市场就有可能恢复到80%左右,到国庆档的时候基本上还将有小增长。”讲武生说。虽然这个80%是指电影同档期的票房高点能恢复到过去的80%,而不是整个8月恢复到80%。

同时,电影市场上8月也有一批新片入场,8月7日好莱坞史诗大片《1917》国内定档上映,该片在猫眼上想看人数达到1.9万,同期最高;由马特·达蒙、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冲奥影片《极速车王》也将上映。

8月中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正式重映,进口新片《绝地战警:疾速追击》上映,该片猫眼想看人数达到4.6万,同时国产小体量新片《通过春天的列车》上映。

这些电影上映无疑将让票房市场热度再次攀升,此时《八佰》的下场就显得水到渠成。截止写稿时间,《八佰》在猫眼上的想看人数达到30.5万。

而现在更引人关注的是《八佰》背后的华谊兄弟。今年华谊兄弟没有出现在上影节开幕论坛上,中影、上影、光线传媒、博纳影业加上了腾讯影业、阿里影业,万达电影同样缺席,不免让公众感叹电影市场的头部格局已然变换。

上影节期间,华谊兄弟副董事长兼CEO王中磊表示,从8月到年底,每一个档期华谊都准备了电影作品进入发行部分。而王中军也透露,15亿的授信是针对华谊兄弟影视未来三年的片单,合作片单超过30余部,时间覆盖到2023年。

但今年上半年,围绕着华谊兄弟最大的话题依旧是资金。无论是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2.2亿港元卖房“救市”的消息,还是华谊从阿里影业、腾讯等获得的22.9亿定增,与招商银行合作获得15亿授信,华谊兄弟透露出的资金窘迫一目了然。更不提2019年华谊兄弟频繁信用借贷、出售股权、股权质押、卖画等新闻。2020年Q1,华谊兄弟总负债为58亿,资产负债率高达54.38%,

情况同样不乐观的还有华谊的业绩,数据显示,2020年Q1华谊2营收达到2.29亿,同比下降61%,归母净亏损为1.43亿,同比下降5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3.94亿,同比下降171.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39.6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2.32%。今年如果持续亏损,华谊兄弟就将面临退市危机。

虽然一直以来《八佰》都被视为华谊的“救命稻草”,但是一部《八佰》能够力挽狂澜吗?据坊间传闻,《八佰》的成本达到5.5亿-7亿,按照这个成本估算,《八佰》需要达到15亿-20亿才能收回成本,虽然行业内对《八佰》的票房前景表示乐观,但是电影依旧背负着不小的票房压力。而对于华谊兄弟而言,这或许也是一场豪赌。

现在是电影行业最低迷的时刻,但也是最兴奋的时刻,因为一切都在快速好转。《八佰》的下场对于行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提振,它意味着观众市场爆发性的观影潮有可能发生,也是一支“穿云箭”,让此后国产大片们的批量下场有了苗头。所有人都期待《八佰》能有一个好的结局,这不仅仅是关乎某部电影、某家公司,而是整个电影行业的新希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