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多年的阿富汗战争,美国军队已经痛苦的意识到潜伏在岩石和建筑物等掩体后的敌人非常难消灭,这一问题在远距离作战中尤为明显。
美军士兵大多装备M-16自动步枪和发射.223小口径弹药的M-249机枪,而他们发现塔利班和其他武装分子的火力似乎总能压过自己。在选择有限的情况下,很多美军将目光投向FGM-148“标枪”(Javelin)反坦克导弹发射器。
“标枪”反坦克导弹具有红外制导功能和超过2700码(约2469米)的射程,它可以攻击藏在掩体深处的敌人并避免对邻近的非目标建筑物造成损伤。这款导弹可以以直线飞行穿透窗户,也可以在攀升到一定高度后对障碍物后的敌人进行抛物线式打击。
虽说“标枪”反坦克导弹具有以上战术特性,但负责合作研发这款导弹的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Martin Marietta)并没有将对人作战的战术目标纳入设计方案。因此美国陆军在今年11月24日宣布要寻求一种新的超级导弹,这种导弹需要在摧毁装甲车辆和毙伤敌军士兵上发挥相同的作用。
美军地面作战部队将这种新式武器直白的命名为“精确制导肩扛式导弹”(Precision Shoulder Launched Missile),他们希望这款武器能实现“五个致命”——致命打击土木结构地堡内部敌人、致命打击水泥工事内部敌人、致命打击静态轻装甲车辆、致命打击动态轻装甲车辆、致命打击空旷地域或障碍物后静态敌人——并在1000码(约914米)以上距离仍能满足这一战术目标。
藏身于碉堡、砖墙或暴露于空旷处的敌人都是打击对象,而像俄罗斯BMP-3轻装甲车这样的军车也在可摧毁目标之列。
“现在我们还没有资金来签订武器合同,”陆军在官方文件中表示,“我们只是做出特别提醒,这件事还处于计划之中。”
虽说宣传口径如此,但陆军已在尝试制作几款原型测试武器来取代“标枪”导弹在反步兵作战中的地位。但与陆军的承诺和决心相比,这些原型武器中还没有出现特别成功的案例。

初到阿富汗时,很多美军认为像“标枪”导弹这样的重武器基本用不上。这款诞生于冷战末期的导弹一开始被研发者设定为在欧洲战场上摧毁俄罗斯坦克的利器。
阿富汗方面的情况非常不同,美军突击队员们与空中支援相配合在战争初期就打掉了塔利班为数不多的坦克部队,然后塔利班就转向了游击战术。因此美国陆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队员并没有将“标枪”导弹作为每日巡逻中的常备武器。
据一份陆军行动报告记载,“由于缺乏地方装甲力量的威胁,阿富汗行动中的‘恶魔任务小组’(Task Force Devil)里没有一人携带‘标枪’导弹”。
“恶魔任务小组”隶属美军第82空降师。本应携带导弹的士兵往往携带普通的自动步枪以及相对轻型的远程武器。这些轻武器包括一次性无后坐力炮,以及射程和穿透力超过M-16的M-14步枪。作为爆破型武器的40毫米榴弹发射器也是一种选择。
虽然重武器的需求变得愈加明显,很多地面部队的官兵仍旧不愿使用“标枪”导弹。由于陆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大多缺乏使用导弹的相关经验,他们时常担心导弹武器会造成大范围破坏并威胁到无辜平民的生命。
但雷神导弹系统公司(Raytheon Missile Systems)在2012年的一份简报中引用一名士兵的话说:“人们首先感觉导弹会造成巨大破坏。但真正使用导弹时我们发现这种武器其实非常精确,造成的破坏也不是很大。”
纵使如此,使用导弹的成本还是很高的。虽然高效可靠,用8万美元一枚的导弹消灭一个敌方狙击手或小股残兵,还是太奢侈了。况且,精确杀敌也只是在一切操作完美无误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将“标枪”导弹的激光准星指向一名敌人“很有可能”会将其击杀,但雷神公司的简报还说明,当射手无法做到精确瞄准时,导弹也“很可能”造成大范围误伤。

军方首先尝试用XM-25榴弹发射器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最终流产的“理想单兵战斗武器”计划(Objective Infantry Combat Weapon)的一部分,这款带有未来风格的武器能够发射25毫米直径微型弹药,这种弹药带有火控计算机,能够在飞临目标时发生爆炸并用炸弹碎片打击敌人。
XM-25已经服役五年多,但驻阿富汗的美军士兵仍在渴求新武器。101空降师在2010年收到了XM-25并将其命名为“惩罚者”(The Punisher),在测试评估结束后他们将这款武器返还给陆军技术人员,并要求对其做出增大弹容、扩大射程等若干改进。
不幸的是,两年之后的一次事故让陆军采购1500支XM-25的计划戛然而止。2013年2月2日,一支XM-25在步兵练习中发生爆炸,枪械完全损毁,射手也受轻伤。四个月后,国会终止了对“惩罚者”项目的资助,理由是这种武器“表现并不可靠”,并通知陆军方面重新进行武器设计。
2011年初,陆军也曾重新启用越南战争时期的M-67无后坐力炮并将其投送到阿富汗战场。2011年12月,特种作战司令部把将近60支经过现代化改装的M-3卡尔·古斯塔夫(Carl Gustafs)无后坐力炮送进了阿富汗。
这些肩扛式武器能够在开火时将爆炸气体从尾部排出,这样能够减小后坐力,所以才产生了“无后坐力炮”这种略带误导性质的叫法。

瑞典防务供应商萨博(Saab)是M-3无后坐力炮的研发者,这款武器使用84毫米高爆弹药,可以打击800码(约730米)以内的目标。
萨博还提供一种特殊弹药,使用被称为“箭弹”的细小金属投射物,主要用来杀伤敌军有生力量。2014年3月,萨博宣布美国陆军已准备将M-3列装部队,阿富汗的作战经验应该在这一决策中起了一定作用。
虽然如此,能够在打击建筑或岩石这种地表目标的作战中起到更好作用的M-3依然不完美。这种武器缺乏“标枪”导弹那样的射程和精度。
根据当下的作战要求,陆军的新型超级导弹应该会是“标枪”、XM-25和M-3的融合体。如果研发成功,这种新式武器或许能取代其他更专业的反坦克或反工事无后坐力炮,海军陆战队的“肩射多用途攻击武器”(Shoulder-Launched Multipurpose Assault Weapon)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资金问题足以拖延任何新型武器系统的研发。在已有很多武器可选的情况下,国会或许会在新的选项上有所犹豫。毕竟,新武器可能会和“标枪”导弹一样昂贵。不过现已明确的是,陆军方面确实在持续寻找一种能贯穿装甲目标和障碍物的远距离武器,这种武器将在任何类型的战争中助士兵一臂之力。
(翻译:王一诺;编辑:曾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军情瞭望,军史回顾,军备盘点。不无度吹嘘我军,不盲目崇拜外军。长按二维码,关注【硝烟】微信公众号:xymilitary ,和我们一起做裤衩不红不白的铁杆军事迷。(如果长按不行,就请军迷扫下呗)
来源:Warisborin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