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巴国城携手锦里:明年重庆人可在家门口赶武侯祠庙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巴国城携手锦里:明年重庆人可在家门口赶武侯祠庙会

重庆龙力巴国城文旅与成都锦里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将在巴蜀文化融合研究,非遗项目打造,民俗活动合作,市场协同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文|曹钰

官宣!重庆巴国城牵手成都锦里,巴蜀文旅合作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8月8日,“重走成渝古驿道 感受双城新变化”全媒体采访活动暨川渝携手打造巴蜀历史文化旅游线路研讨会在九龙坡巴国城举行,川渝两地的文旅专家、行业精英汇聚一堂,探讨巴蜀文旅发展,绘就成渝发展新篇章。

图片来源:重庆龙力巴国城

巴国城锦里携手多领域合作

会上,重庆龙力巴国城文旅与成都锦里旅游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巴蜀文化融合研究,非遗项目打造,民俗活动合作,市场协同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据了解,具有千年历史和美誉度的全国三大庙会之一的武侯祠庙会,有意作为巴蜀文旅融合的先行具体项目,明年在巴国城落地。

自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成渝两地各界纷纷行动,力争抓住机遇共谋发展。重庆的洪崖洞与成都的宽窄巷子4月份就率先达成战略合作,重庆一日游的圣地巴国城也积极与成都的顶级流量、号称“西蜀第一街”的锦里沟通合作,并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

据重庆龙力巴国城文旅执行总裁王天澜介绍,国内最大的巴文化仿古综合体,迄今有17年历史的巴国城,是重庆主城西进与四川融合的桥头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于巴国城来说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毗邻成渝融合象征重庆西站的巴国城不管是从交通,还是地处九龙坡、大渡口、高新区、沙坪坝四区交界中心的地利,包括辐射周边三公里120万人口的流量,都有最好的条件承载巴蜀文旅走廊打造的机遇和挑战。”

王天澜表示,巴国城要借与成都锦里的牵手,通过庙会引进、非遗街打造等具体项目上开拓融合,成为巴蜀文旅融合的名片和样板。

在这次研讨会上,巴国城还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及九龙坡区文旅委签订了战略合作,围绕巴人博物馆升级和文旅内容提升进行全面合作,推动巴国城建设巴蜀文旅走廊核心坐标和国际知名文卫商旅融合性综合体地标的实现。

图片来源:重庆龙力巴国城

共同挖掘成渝古驿道文旅资源

今年以来,四川省文旅厅与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先后在成渝两地召开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进工作会,双方明确了坚持“一盘棋”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思路,戮力同心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国际知名文旅目的地。

7月,重庆日报携手四川日报举行了“重走成渝古驿道 感受双城新变化”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从重庆到成都,历时月余,行程千里,通过实地调查、挖掘史料、走访专家和当地群众,探寻古驿道蕴含的巴蜀人文密码,讲述川渝交往的精彩故事,展现古驿道沿途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新气象新作为。

据了解,成渝古驿道肇始于汉,成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该路东起重庆朝天驿、西至成都锦官驿,是古时重庆到成都陆路的必由之路,沿途经过如今重庆的渝中、沙坪坝、九龙坡、璧山、永川、大足、荣昌,通往四川隆昌、内江、资中、资阳、简阳、龙泉驿,最后到达到成都。这是古时串联成渝两地的经济文化大通道,是巴蜀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史实和动人故事,有着巴蜀文化、革命文化、抗战文化等深厚的历史积淀。

随着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概念的兴起,在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引起不少区县对成渝古驿道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视。例如,重庆渝中区正大力传承母城文化,解放碑-朝天门步行大道品质提升综合整治工程示范段已开工,它将串联起沿线28个历史文化景点,成为一条文旅景观大道;璧山区打造1200余亩的古道湾公园,恢复了之前的酒肆、客栈、商铺等驿站文化。

成都龙泉驿区正在深入打造古驿名人文化工程,修复名人故居、四大会馆。打造“古驿十二景”生态型绿道,将古驿文化植入天府绿道,规划建设以古驿道为文化主题的生态绿道30公里。用古驿道作为基本道路,串联12个具有龙泉驿历史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景点,重点打造洛带、茶店、山泉、柏合4个镇,串珠成线。

专家观点:注重协同性整体性开发

研讨会上,来自川渝两地的专家学者就打造巴蜀文旅走廊的话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巴蜀文旅未来发展。

巴蜀文旅如何真正融合?

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先教授认为,成渝古驿道旅游建设的共融发展,是成渝两地旅游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或者一个试金石。目前成渝古驿道的线路已经超出了行政区划的范围,很多线性遗产超出了行政管辖的具体范围,需要双方不同的行政管理单位,共同形成一个合作的模式。

“成渝古驿道品牌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源,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李勇先表示,成渝古驿道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及沿途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完全可以开辟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走廊。川渝两地可联手对成渝古驿道沿途景观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部分远郊路段可在修复后,向市民提供骑马、滑竿、推鸡公车等乡村游特色服务;对于部分靠近主城的古驿道,则可与周边城市绿道相结合,成为城市步道,通过举办诸如越野挑战赛、自行车赛的方式,提高古驿道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游客的参与感。

李勇先教授还建议,现在行走成为时尚,能不能让“行走浸染上文化,让文化附作上动感”,可以策划“徒步走成渝古驿道”的旅游项目,从成都走到重庆,或者从重庆走到成都。不过,沿途的历史文物要进行梳理、相关的旅游服务建设、交通连接体系也要跟上,这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

如何让成渝古驿道真正“活”起来?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认为,成渝古驿道旅游价值要做好四个“头”,分别是“说头”“看头”“活头”“心头”,其中,“活头”是要活化利用古驿道传承文化,这是旅游开发的核心,需要场景化、生活化,当时还有节庆活动,特别是提到五大驿站、五大镇街,这些节点应该有主题场景的开发,也有驿道片断的体验,还有美食体验,还有研学体验,研学体验是常态化的,特别强调艺术化的、文创化的引导。

他还建议,可以采取“场景还原+分段开发”的方式活化成渝古驿道。做出历史的氛围和味道来,又要结合时代的审美需求,满足大众化游客的需求。可以分段开发,不搞一刀切,成熟一段推一段,每段既有驿道文化的统一,又有各自特色,采用“古驿道+文化”“+体育”“+特色农业”等模式,打造多主题线路,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旅产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巴国城携手锦里:明年重庆人可在家门口赶武侯祠庙会

重庆龙力巴国城文旅与成都锦里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将在巴蜀文化融合研究,非遗项目打造,民俗活动合作,市场协同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文|曹钰

官宣!重庆巴国城牵手成都锦里,巴蜀文旅合作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8月8日,“重走成渝古驿道 感受双城新变化”全媒体采访活动暨川渝携手打造巴蜀历史文化旅游线路研讨会在九龙坡巴国城举行,川渝两地的文旅专家、行业精英汇聚一堂,探讨巴蜀文旅发展,绘就成渝发展新篇章。

图片来源:重庆龙力巴国城

巴国城锦里携手多领域合作

会上,重庆龙力巴国城文旅与成都锦里旅游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巴蜀文化融合研究,非遗项目打造,民俗活动合作,市场协同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据了解,具有千年历史和美誉度的全国三大庙会之一的武侯祠庙会,有意作为巴蜀文旅融合的先行具体项目,明年在巴国城落地。

自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成渝两地各界纷纷行动,力争抓住机遇共谋发展。重庆的洪崖洞与成都的宽窄巷子4月份就率先达成战略合作,重庆一日游的圣地巴国城也积极与成都的顶级流量、号称“西蜀第一街”的锦里沟通合作,并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

据重庆龙力巴国城文旅执行总裁王天澜介绍,国内最大的巴文化仿古综合体,迄今有17年历史的巴国城,是重庆主城西进与四川融合的桥头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于巴国城来说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毗邻成渝融合象征重庆西站的巴国城不管是从交通,还是地处九龙坡、大渡口、高新区、沙坪坝四区交界中心的地利,包括辐射周边三公里120万人口的流量,都有最好的条件承载巴蜀文旅走廊打造的机遇和挑战。”

王天澜表示,巴国城要借与成都锦里的牵手,通过庙会引进、非遗街打造等具体项目上开拓融合,成为巴蜀文旅融合的名片和样板。

在这次研讨会上,巴国城还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及九龙坡区文旅委签订了战略合作,围绕巴人博物馆升级和文旅内容提升进行全面合作,推动巴国城建设巴蜀文旅走廊核心坐标和国际知名文卫商旅融合性综合体地标的实现。

图片来源:重庆龙力巴国城

共同挖掘成渝古驿道文旅资源

今年以来,四川省文旅厅与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先后在成渝两地召开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进工作会,双方明确了坚持“一盘棋”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思路,戮力同心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国际知名文旅目的地。

7月,重庆日报携手四川日报举行了“重走成渝古驿道 感受双城新变化”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从重庆到成都,历时月余,行程千里,通过实地调查、挖掘史料、走访专家和当地群众,探寻古驿道蕴含的巴蜀人文密码,讲述川渝交往的精彩故事,展现古驿道沿途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新气象新作为。

据了解,成渝古驿道肇始于汉,成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该路东起重庆朝天驿、西至成都锦官驿,是古时重庆到成都陆路的必由之路,沿途经过如今重庆的渝中、沙坪坝、九龙坡、璧山、永川、大足、荣昌,通往四川隆昌、内江、资中、资阳、简阳、龙泉驿,最后到达到成都。这是古时串联成渝两地的经济文化大通道,是巴蜀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史实和动人故事,有着巴蜀文化、革命文化、抗战文化等深厚的历史积淀。

随着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概念的兴起,在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引起不少区县对成渝古驿道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视。例如,重庆渝中区正大力传承母城文化,解放碑-朝天门步行大道品质提升综合整治工程示范段已开工,它将串联起沿线28个历史文化景点,成为一条文旅景观大道;璧山区打造1200余亩的古道湾公园,恢复了之前的酒肆、客栈、商铺等驿站文化。

成都龙泉驿区正在深入打造古驿名人文化工程,修复名人故居、四大会馆。打造“古驿十二景”生态型绿道,将古驿文化植入天府绿道,规划建设以古驿道为文化主题的生态绿道30公里。用古驿道作为基本道路,串联12个具有龙泉驿历史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景点,重点打造洛带、茶店、山泉、柏合4个镇,串珠成线。

专家观点:注重协同性整体性开发

研讨会上,来自川渝两地的专家学者就打造巴蜀文旅走廊的话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巴蜀文旅未来发展。

巴蜀文旅如何真正融合?

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先教授认为,成渝古驿道旅游建设的共融发展,是成渝两地旅游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或者一个试金石。目前成渝古驿道的线路已经超出了行政区划的范围,很多线性遗产超出了行政管辖的具体范围,需要双方不同的行政管理单位,共同形成一个合作的模式。

“成渝古驿道品牌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源,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李勇先表示,成渝古驿道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及沿途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完全可以开辟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走廊。川渝两地可联手对成渝古驿道沿途景观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部分远郊路段可在修复后,向市民提供骑马、滑竿、推鸡公车等乡村游特色服务;对于部分靠近主城的古驿道,则可与周边城市绿道相结合,成为城市步道,通过举办诸如越野挑战赛、自行车赛的方式,提高古驿道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游客的参与感。

李勇先教授还建议,现在行走成为时尚,能不能让“行走浸染上文化,让文化附作上动感”,可以策划“徒步走成渝古驿道”的旅游项目,从成都走到重庆,或者从重庆走到成都。不过,沿途的历史文物要进行梳理、相关的旅游服务建设、交通连接体系也要跟上,这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

如何让成渝古驿道真正“活”起来?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认为,成渝古驿道旅游价值要做好四个“头”,分别是“说头”“看头”“活头”“心头”,其中,“活头”是要活化利用古驿道传承文化,这是旅游开发的核心,需要场景化、生活化,当时还有节庆活动,特别是提到五大驿站、五大镇街,这些节点应该有主题场景的开发,也有驿道片断的体验,还有美食体验,还有研学体验,研学体验是常态化的,特别强调艺术化的、文创化的引导。

他还建议,可以采取“场景还原+分段开发”的方式活化成渝古驿道。做出历史的氛围和味道来,又要结合时代的审美需求,满足大众化游客的需求。可以分段开发,不搞一刀切,成熟一段推一段,每段既有驿道文化的统一,又有各自特色,采用“古驿道+文化”“+体育”“+特色农业”等模式,打造多主题线路,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旅产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