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员工离职成本竟然这么高,HR如何守住“人才大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员工离职成本竟然这么高,HR如何守住“人才大门”

想要阻止员工离职产生的负面情绪传播,HR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

文|才赋人力科技

旧人离开,新人入职是每家公司都会发生的情况。

员工离职对HR而言,仅仅是办理离职手续、招聘一个新人来接替其工作便算结束了么?事实并非如此。

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2个月的新员工招聘其、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

根据德勤的调研数据显示,一个初级岗位新人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他薪水的30%-50%;一个中级岗位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这个员工年薪的150%;一个重要岗位核心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高达这人年薪的400%。

除了这些显性成本外,员工离职还会产生一系列的隐性成本。

01.“同事离职了,自己也没了干劲”

不久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属某研究单元90多人集体离职”一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在外人看来可以算是“香饽饽”的中科院研究所,依旧会发生大规模的离职事件,更不用说普通企业了。

知乎网友Pluto分享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30人的研发部门,人员构成为部长-科长-工程师-实验员。底层的实验员要值班,还要干满两年才能升级工程师,因次常常发生离职的情况。部长去找HRD谈,反被洗脑,回来告诉科长:“不能为了这几个人,把公司的晋升体系都打乱了,实验员技术含量低,我们就采用流水线培养模式,跑一个招一个,不怕!”科长一听,当即提出离职,科长手底下三分之一的工程师和实验员也跟着辞职。接踵而来的是项目交接混乱、资料遗失、分工混乱、出错频率高,项目质量烂的一塌糊涂。

以上这个案例,可谓很好地说明了离职成本之高,项目质量受影响势必影响收入,科长的辞职还使得不少员工跟着一起离职。

有研究表明,一个员工的离职会引起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

社交平台上可以搜到许多关于同事离职的话题,如“每当有同事离职,我都好失落,该如何调整心态呢?”、“职场中同事离职后,我们为何会失去工作动力?”等等。

离职就跟打哈欠一样,是会传染的。当同事离职时,员工难免会思考,他为什么离职?他有更高薪的去处了么?还是公司不利于他的发展?我是不是也该规划跳槽了 ?

想要阻止员工离职产生的负面情绪传播,HR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

02.如何避免员工离职?

谈起员工离职,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马云为此总结过两条结论,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委屈了。不得不佩服马云总结的这两条结论真的很到位。

第一个原因,钱没给到位。对于普通员工而言,工作最重要的不是梦想,而是工资。当一家企业的某个岗位薪资水平明显低于同行时,员工离职只是时间问题。又或者,一个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薪资待遇和一个初入行的新员工相差无几,老员工如何能在这家公司待下去呢?

关于钱的问题,考验的是HR的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能力,合理的薪酬、绩效制度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部分HR的风险意识不高,认为对于所有员工,薪酬都是“能压则压”,这样可以让老板看到自己控制人力成本的能力。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存在很大的隐患,一旦员工因为薪酬问题爆发大规模离职潮,HR到时候哭都来不及了。

第二个原因,心委屈了。这点往往是跟公司的规章制度或者是工作量的安排有关,与领导关系不和也是个重要的诱因。

主要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有的公司一个月给员工三次迟到的机会,有的公司员工迟到一分钟便要扣半天的工资;有的公司加班到凌晨不仅没有加班费,第二天还必须按时到岗,有的公司加班到凌晨后,第二天可以晚一个小时到岗。这些规章制度的差距不言而喻。在不影响生产力的情况下,制定最合适公司当前发展的规章制度是必要的。

03.HR要守好“招聘大门”

在HR圈有这样一句流行语,“招人要慢,裁人要快”。在这个凡事追求效率的时代,为什么招人要慢?相信资深HR肯定深有体会,因为招人太“快”,往往很难保证候选人和岗位的高契合度。

小编见过这样一个例子。在某社交平台上上,一位求职者晒出了与HR的聊天记录,并称赞她是一位负责任的HR。

聊天内容是什么呢?其实只是求职者在询问HR岗位职责时,HR明确表示,该份工作非常忙碌,并且会有加班的可能,求职者需要慎重考虑。

在这条动态下,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称赞同这位HR的做法,因为她做到了诚实,她把岗位最真实的情况告诉了求职者,而不是为了KPI“连哄带骗”地说尽好话把求职者“忽悠”到公司,等进去了之后才发现双方不合适。这对求职者和公司而言,都是一次伤害。

HR需要守好“招聘大门”,招聘需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此外,一个员工离职高峰期往往是在以下三个阶段,HR可以多关注处于这些阶段的员工,制定相应的留人策略。

一是面临新人危机的试用期。

这个阶段的新人,对公司文化认可度较低,对工作内容还不熟悉,可能因为对公司文化制度或是工作内容的不适应而产生辞职的念头。HR在这个阶段最好给新人安排相应的技能培训,并且帮助新人积极融入公司。

二是面临升迁危机的1到2年后。

经过了1到2年的锤炼后,员工对公司的业务往往比较游刃有余。这时候员工会着重考虑自己的升迁机会。如果公司不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上升渠道或是一定的薪资涨幅,员工很有可能会产生离职的念头。

三是面临职业生涯危机的5年后。

一个员工在一家公司待了5年,即使不算公司骨干,也绝对是公司的核心人才,这样的员工离职对公司的影响是巨大的。

员工5年没有跳槽,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员工对公司的认可,但出于职业生涯发展或者是工作厌倦等情况,还是不排除员工离职的可能。对于这些老员工,HR需要“对症下药”,掌握他们的职业痛点,争取留住人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员工离职成本竟然这么高,HR如何守住“人才大门”

想要阻止员工离职产生的负面情绪传播,HR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

文|才赋人力科技

旧人离开,新人入职是每家公司都会发生的情况。

员工离职对HR而言,仅仅是办理离职手续、招聘一个新人来接替其工作便算结束了么?事实并非如此。

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2个月的新员工招聘其、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

根据德勤的调研数据显示,一个初级岗位新人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他薪水的30%-50%;一个中级岗位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这个员工年薪的150%;一个重要岗位核心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高达这人年薪的400%。

除了这些显性成本外,员工离职还会产生一系列的隐性成本。

01.“同事离职了,自己也没了干劲”

不久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属某研究单元90多人集体离职”一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在外人看来可以算是“香饽饽”的中科院研究所,依旧会发生大规模的离职事件,更不用说普通企业了。

知乎网友Pluto分享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30人的研发部门,人员构成为部长-科长-工程师-实验员。底层的实验员要值班,还要干满两年才能升级工程师,因次常常发生离职的情况。部长去找HRD谈,反被洗脑,回来告诉科长:“不能为了这几个人,把公司的晋升体系都打乱了,实验员技术含量低,我们就采用流水线培养模式,跑一个招一个,不怕!”科长一听,当即提出离职,科长手底下三分之一的工程师和实验员也跟着辞职。接踵而来的是项目交接混乱、资料遗失、分工混乱、出错频率高,项目质量烂的一塌糊涂。

以上这个案例,可谓很好地说明了离职成本之高,项目质量受影响势必影响收入,科长的辞职还使得不少员工跟着一起离职。

有研究表明,一个员工的离职会引起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

社交平台上可以搜到许多关于同事离职的话题,如“每当有同事离职,我都好失落,该如何调整心态呢?”、“职场中同事离职后,我们为何会失去工作动力?”等等。

离职就跟打哈欠一样,是会传染的。当同事离职时,员工难免会思考,他为什么离职?他有更高薪的去处了么?还是公司不利于他的发展?我是不是也该规划跳槽了 ?

想要阻止员工离职产生的负面情绪传播,HR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

02.如何避免员工离职?

谈起员工离职,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马云为此总结过两条结论,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委屈了。不得不佩服马云总结的这两条结论真的很到位。

第一个原因,钱没给到位。对于普通员工而言,工作最重要的不是梦想,而是工资。当一家企业的某个岗位薪资水平明显低于同行时,员工离职只是时间问题。又或者,一个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薪资待遇和一个初入行的新员工相差无几,老员工如何能在这家公司待下去呢?

关于钱的问题,考验的是HR的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能力,合理的薪酬、绩效制度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部分HR的风险意识不高,认为对于所有员工,薪酬都是“能压则压”,这样可以让老板看到自己控制人力成本的能力。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存在很大的隐患,一旦员工因为薪酬问题爆发大规模离职潮,HR到时候哭都来不及了。

第二个原因,心委屈了。这点往往是跟公司的规章制度或者是工作量的安排有关,与领导关系不和也是个重要的诱因。

主要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有的公司一个月给员工三次迟到的机会,有的公司员工迟到一分钟便要扣半天的工资;有的公司加班到凌晨不仅没有加班费,第二天还必须按时到岗,有的公司加班到凌晨后,第二天可以晚一个小时到岗。这些规章制度的差距不言而喻。在不影响生产力的情况下,制定最合适公司当前发展的规章制度是必要的。

03.HR要守好“招聘大门”

在HR圈有这样一句流行语,“招人要慢,裁人要快”。在这个凡事追求效率的时代,为什么招人要慢?相信资深HR肯定深有体会,因为招人太“快”,往往很难保证候选人和岗位的高契合度。

小编见过这样一个例子。在某社交平台上上,一位求职者晒出了与HR的聊天记录,并称赞她是一位负责任的HR。

聊天内容是什么呢?其实只是求职者在询问HR岗位职责时,HR明确表示,该份工作非常忙碌,并且会有加班的可能,求职者需要慎重考虑。

在这条动态下,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称赞同这位HR的做法,因为她做到了诚实,她把岗位最真实的情况告诉了求职者,而不是为了KPI“连哄带骗”地说尽好话把求职者“忽悠”到公司,等进去了之后才发现双方不合适。这对求职者和公司而言,都是一次伤害。

HR需要守好“招聘大门”,招聘需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此外,一个员工离职高峰期往往是在以下三个阶段,HR可以多关注处于这些阶段的员工,制定相应的留人策略。

一是面临新人危机的试用期。

这个阶段的新人,对公司文化认可度较低,对工作内容还不熟悉,可能因为对公司文化制度或是工作内容的不适应而产生辞职的念头。HR在这个阶段最好给新人安排相应的技能培训,并且帮助新人积极融入公司。

二是面临升迁危机的1到2年后。

经过了1到2年的锤炼后,员工对公司的业务往往比较游刃有余。这时候员工会着重考虑自己的升迁机会。如果公司不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上升渠道或是一定的薪资涨幅,员工很有可能会产生离职的念头。

三是面临职业生涯危机的5年后。

一个员工在一家公司待了5年,即使不算公司骨干,也绝对是公司的核心人才,这样的员工离职对公司的影响是巨大的。

员工5年没有跳槽,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员工对公司的认可,但出于职业生涯发展或者是工作厌倦等情况,还是不排除员工离职的可能。对于这些老员工,HR需要“对症下药”,掌握他们的职业痛点,争取留住人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