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哪一刻你最想逃离北上广?大部分人在27岁离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哪一刻你最想逃离北上广?大部分人在27岁离开

一个人过传统节日的时候。

文|职域

在热播剧《三十而已》中,王漫妮和“海王”男友分手后,把工作也辞了,正式成为“三无”人员。

经历了失业和爱情的双重打击,她决定逃离上海。在回老家前,她和姐妹们告别,饭桌上笑着笑着就哭了。

在上海奋斗了8年,在理想和现实间拼命挣扎,梦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但她“飘不动了,心气没了”,想着回老家托亲朋好友的关系,找份安稳的闲差,不要再走难走的路了。

哪一刻你最想逃离北上广?

在大城市打拼,居无定所,只要房东随随便便一个理由就得卷铺盖走人。

小心翼翼捧着饭碗、处处提防着工作中的心机同事,饭碗还是没了……

总过着没有终点、不知道要去哪里的日子。

王漫妮在大城市漂泊的心酸,引起了很多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的共鸣。

谁不是年少时想去外面闯一闯,勇敢无畏仗剑走天下,却在某个瞬间,被大城市的现实捶打,觉得自己就要坚持不住,放弃他乡回故乡。

以下这些时刻,让年轻人最想逃离北上广:

交完房租的那一刻;

8年摇不到车号的时候;

一个人过传统节日的时候;

挤不上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公交地铁时;

失业后投简历,连个电话都没有的时候;

加班到凌晨三点,领导说“明天大家早点来上班”时;

房东突然说要装修房间,限3天之内搬走,却没找到合适的房子时;

凌晨两点发高烧,独居又不想麻烦朋友,自己打车去医院,自己拿着输液瓶上厕所时……

毕业那年,拖着一个行李箱,信誓旦旦要在某一线城市立足。然而几年过去了,除了年龄增长,好像一无所有。

每天通勤2、3个小时,在最繁华的CBD写字楼里上班,住在拥挤脏乱的城中村,偌大城市里的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为自己点亮的。

就像北岛说的那样: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大多数人在27岁逃离北上广

当一线城市的房价、户口、阶级固化等问题成为年轻人定居的阻碍,有人选择离开。

脉脉的一份职业数据白皮书显示,大多数年轻人在27岁时选择“出逃”。

工作1~3年和工作3~5年,在市场上是不同的待遇。27岁,大概是毕业后工作3-5年的时候,这是一个分界线:

在这个阶段,你要么在本公司升职当上了个小领导;要么就跳槽,工资涨个30%-50%。

在奔三的年纪,要考虑的东西多了:车子、房子、结婚生子,想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希望生活的城市更宜居,自己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这些美好的憧憬,伴随的是生活成本的攀升。坐拥资本的大城市从不缺年轻人,而你会老去,失去性价比。

你努力工作,北上广给你机会生存下去,但不给你生活。想生活下去,得先买房,房子绑定了子女教育、医疗、养老,但你的工资加上父母的支持,在房价面前微不足道。

华为一位高管曾算过一笔账:公司在北上广深核心地段搞块地不难,但假设员工坐公共交通上班,单程30分钟内最低房价7万,单程1小时内最低房价4万,按照平均每天加班2小时左右的强度,年轻员工要么买贵的房子背不起房贷,要么买便宜房子每天通勤累死,如何安心工作?

买不了房,那就租房?在北上广深租个5㎡左右的房间,租金都要1200元起步,房租还在逐年上涨。你再怎么折腾那间温馨小出租房,房东一句话就得乖乖走人。

大城市所有成本的上涨,最终都转嫁给漂泊的年轻人。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愿望被现实击碎,年轻人开始出逃。

逃离北上广,能逃去哪里?

漂泊的年轻人对现实感到焦虑和无奈,可是逃离北上广,回到老家,就真的能幸福吗?

王漫妮回了老家的镇上,如愿进入了体制内,在办公室里做着朝九晚五的闲差,终于不用忍受大城市的疲于奔命。

可小镇复杂的人情、闲聊八卦,让她无所适从,她怀念起了在上海奋斗的生活,最终,还是回上海继续折腾。

在大城市待过的人,享受过精神自由和广阔的大平台后,回去小城市不甘心也不适应氛围,可是留下来不容易,单是房价就要命了。

待不下去的大城市,回不去的故乡,能逃离到哪里去呢?——大概是消费水平、生活压力没一线城市那么高,离家近又更宜居的二线城市吧。

人不一定在一线城市才能获得机会,强省会正在崛起。不少省会城市基于自身坚实的优势产业,也能提供高薪的工作选择,比如小米、360、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小红书等20余家互联网公司第二总部落户武汉。

DT财经数据显示,在32个城市样本(一线城市及其他的省会、首府、直辖市)中,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长沙、济南脱颖而出,处于工作机会丰富、收入水平高的“双高”区间。

如果真要逃离北上广,不妨看看相关数据,供为出逃参考:

杭州和南京的居民收入水平傲视群雄,但房租、房价高企,跟广州差不多;

武汉和成都,城市定位高,产业加速升级,就业机会丰富,也有冲刺一线城市的实力,其中成都的房价比武汉更为友好;

沿海的福州和北方第二城天津,虽说收入和就业仍处于中上游水平,但两城的房价收入比仅次于深、北、上,比广州、杭州、南京都要高,返乡置业的话还得再掂量掂量;

长沙作为中部城市,既没有沿海的地理优势,也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看似佛系,但无论是人均收入水平、还是就业机会丰富度都处于全国上游水平,房价处于全国洼地,适合“小富即安”的生活;

东北三城的就业丰富度和收入水平低,房租高,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不太友好,但房价便宜,置业压力较小。

在一线城市工作积累能力,随后移居二线城市追求更好地生活,开启自己的第二人生,已成从北上广深杭离开的人们理想的生存路径。

但不管选择在哪里生活,一个人的内心,才是他所存在的世界,心安处才是故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哪一刻你最想逃离北上广?大部分人在27岁离开

一个人过传统节日的时候。

文|职域

在热播剧《三十而已》中,王漫妮和“海王”男友分手后,把工作也辞了,正式成为“三无”人员。

经历了失业和爱情的双重打击,她决定逃离上海。在回老家前,她和姐妹们告别,饭桌上笑着笑着就哭了。

在上海奋斗了8年,在理想和现实间拼命挣扎,梦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但她“飘不动了,心气没了”,想着回老家托亲朋好友的关系,找份安稳的闲差,不要再走难走的路了。

哪一刻你最想逃离北上广?

在大城市打拼,居无定所,只要房东随随便便一个理由就得卷铺盖走人。

小心翼翼捧着饭碗、处处提防着工作中的心机同事,饭碗还是没了……

总过着没有终点、不知道要去哪里的日子。

王漫妮在大城市漂泊的心酸,引起了很多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的共鸣。

谁不是年少时想去外面闯一闯,勇敢无畏仗剑走天下,却在某个瞬间,被大城市的现实捶打,觉得自己就要坚持不住,放弃他乡回故乡。

以下这些时刻,让年轻人最想逃离北上广:

交完房租的那一刻;

8年摇不到车号的时候;

一个人过传统节日的时候;

挤不上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公交地铁时;

失业后投简历,连个电话都没有的时候;

加班到凌晨三点,领导说“明天大家早点来上班”时;

房东突然说要装修房间,限3天之内搬走,却没找到合适的房子时;

凌晨两点发高烧,独居又不想麻烦朋友,自己打车去医院,自己拿着输液瓶上厕所时……

毕业那年,拖着一个行李箱,信誓旦旦要在某一线城市立足。然而几年过去了,除了年龄增长,好像一无所有。

每天通勤2、3个小时,在最繁华的CBD写字楼里上班,住在拥挤脏乱的城中村,偌大城市里的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为自己点亮的。

就像北岛说的那样: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大多数人在27岁逃离北上广

当一线城市的房价、户口、阶级固化等问题成为年轻人定居的阻碍,有人选择离开。

脉脉的一份职业数据白皮书显示,大多数年轻人在27岁时选择“出逃”。

工作1~3年和工作3~5年,在市场上是不同的待遇。27岁,大概是毕业后工作3-5年的时候,这是一个分界线:

在这个阶段,你要么在本公司升职当上了个小领导;要么就跳槽,工资涨个30%-50%。

在奔三的年纪,要考虑的东西多了:车子、房子、结婚生子,想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希望生活的城市更宜居,自己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这些美好的憧憬,伴随的是生活成本的攀升。坐拥资本的大城市从不缺年轻人,而你会老去,失去性价比。

你努力工作,北上广给你机会生存下去,但不给你生活。想生活下去,得先买房,房子绑定了子女教育、医疗、养老,但你的工资加上父母的支持,在房价面前微不足道。

华为一位高管曾算过一笔账:公司在北上广深核心地段搞块地不难,但假设员工坐公共交通上班,单程30分钟内最低房价7万,单程1小时内最低房价4万,按照平均每天加班2小时左右的强度,年轻员工要么买贵的房子背不起房贷,要么买便宜房子每天通勤累死,如何安心工作?

买不了房,那就租房?在北上广深租个5㎡左右的房间,租金都要1200元起步,房租还在逐年上涨。你再怎么折腾那间温馨小出租房,房东一句话就得乖乖走人。

大城市所有成本的上涨,最终都转嫁给漂泊的年轻人。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愿望被现实击碎,年轻人开始出逃。

逃离北上广,能逃去哪里?

漂泊的年轻人对现实感到焦虑和无奈,可是逃离北上广,回到老家,就真的能幸福吗?

王漫妮回了老家的镇上,如愿进入了体制内,在办公室里做着朝九晚五的闲差,终于不用忍受大城市的疲于奔命。

可小镇复杂的人情、闲聊八卦,让她无所适从,她怀念起了在上海奋斗的生活,最终,还是回上海继续折腾。

在大城市待过的人,享受过精神自由和广阔的大平台后,回去小城市不甘心也不适应氛围,可是留下来不容易,单是房价就要命了。

待不下去的大城市,回不去的故乡,能逃离到哪里去呢?——大概是消费水平、生活压力没一线城市那么高,离家近又更宜居的二线城市吧。

人不一定在一线城市才能获得机会,强省会正在崛起。不少省会城市基于自身坚实的优势产业,也能提供高薪的工作选择,比如小米、360、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小红书等20余家互联网公司第二总部落户武汉。

DT财经数据显示,在32个城市样本(一线城市及其他的省会、首府、直辖市)中,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长沙、济南脱颖而出,处于工作机会丰富、收入水平高的“双高”区间。

如果真要逃离北上广,不妨看看相关数据,供为出逃参考:

杭州和南京的居民收入水平傲视群雄,但房租、房价高企,跟广州差不多;

武汉和成都,城市定位高,产业加速升级,就业机会丰富,也有冲刺一线城市的实力,其中成都的房价比武汉更为友好;

沿海的福州和北方第二城天津,虽说收入和就业仍处于中上游水平,但两城的房价收入比仅次于深、北、上,比广州、杭州、南京都要高,返乡置业的话还得再掂量掂量;

长沙作为中部城市,既没有沿海的地理优势,也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看似佛系,但无论是人均收入水平、还是就业机会丰富度都处于全国上游水平,房价处于全国洼地,适合“小富即安”的生活;

东北三城的就业丰富度和收入水平低,房租高,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不太友好,但房价便宜,置业压力较小。

在一线城市工作积累能力,随后移居二线城市追求更好地生活,开启自己的第二人生,已成从北上广深杭离开的人们理想的生存路径。

但不管选择在哪里生活,一个人的内心,才是他所存在的世界,心安处才是故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