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80后买房记:摘掉任性的标签,我们成了尴尬的一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80后买房记:摘掉任性的标签,我们成了尴尬的一代

房子成为奢侈品,同时也是必需品,为了能承担得起这样的必需奢侈品,年轻一代身负十几二十年的房贷压力,整天疲于奔命,生活质量下降。不得不承认,房贷成为了这一代人生中最难过的一道坎

在大家都在调侃80后成为世上唯一一代独生子女时,网上流传这样一条段子:“1980年,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80后成为独苗;1997年,大学开始收费且不包分配,年龄最大的80后17岁,步入大学;2004年,房价大涨,80后24岁结婚买房;2015年,我国开放二胎,80后25岁至35岁,成为生育主力军;2030年,人口老龄化,80后45岁,上有4个老人,下有2个小孩。咱能不能换一代人坑?非得一坑到底。”

买房,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事。70后是幸运的一代,他们购房时房价还很低,并且当中一部分人通过炒房使得财富暴涨;90后是潇洒的一代,他们有父母撑着,购房压力相对较低;而作为夹心层的80后,到了结婚生子安家的时候,偏偏遇上房价暴涨,每月要拿出一半的收入还贷,同时为了维持收入,不得不作出许多牺牲,比如晚几年要孩子、不能旅行、没时间用心享受生活。

房子成为奢侈品,同时也是必需品,为了能承担得起这样的必需奢侈品,年轻一代身负十几二十年的房贷压力,整天疲于奔命,生活质量下降。不得不承认,房贷成为了这一代人生中最难过的一道坎。

在大城市奋斗九年 仍承担不起房价

口述人:林娟

出生于:1981年

职业:全职妈妈

购房不到一年 还剩45万房贷(20年)

今年双十一那天,林娟和丈夫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她说那是一时冲动。

林娟现在是一个全职妈妈,孩子还不到一岁,一家三口生活在成都。在此之前,她在深圳生活多年,在华为工作了九年。这些年,她见识了太多苦命房奴,有人手里尽管有几套房子,但从不舍得花钱在美食或旅游上,甚至限制老公用钱;有人为了还房贷不得不拼命工作,没时间照顾孩子,只得交给父母,而孩子在老一辈的教育观念下,养出很多坏习惯,她后悔,但已来不及。

林娟不愿让自己也成为房子的奴隶。更重要的是,尽管在华为打拼了九年,她仍然承担不起深圳的房价。

一直以来,工作压力虽然很大,加班是家常便饭,但回报也很丰厚,工作如鱼得水,社会地位稳步上升。作为一名典型的80后,她读大学的时候是自费,工作是自己凭实力找的,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真的很了不起。

但是对林娟来说,她硬生生把自己打磨成了一个女强人,几年前已经年近30,仍单身。工作让她迷失了自我,她没有时间思考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三年前,她在纠结到底是辞职还是买房。如果在深圳买房,必定会被房贷死死牵住,继续工作,而且不知何时是头。而朋友的话更是点醒了她,“如果你有了房子,恐怕更难嫁出去了。”

于是林娟坚定了辞职的信念,并且计划去美国深造,做喜欢的事情。缘分就是这么神奇,这时,林娟与她现在的丈夫相遇了,并迅速坠入爱河,闪婚,然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辞职之后,林娟在家安心养胎,同时做起了海外代购的自由工作。那时,他们夫妻二人都没有买房,仍然计划着去美国。

林娟坚持自己带孩子,不让父母或婆家插手,这也意味着她将牺牲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她的丈夫在成都工作,孩子出生后,她搬来成都。现在他们一家租住在市区内的小套三,林娟的日常生活几乎全是围绕孩子,早上八点孩子醒了,她必须起来,稍微整理一下孩子又要睡了,她必须在旁边陪着,不然孩子醒来哇哇一哭又要花去更多的精力哄她,午餐过后,她才能挤出一点时间忙海外代购的事,下午和晚上孩子重复着睡一会儿觉、玩闹一会儿,她全程照顾着,直到夜里十一点。

对孩子,林娟从不吝啬,要给她用好的,进口的奶粉尿布一个不能少。她算了一笔账,孩子的各种花销2000左右,车贷2000,目前住所的租金3000多,加上现在还有房贷2000多,每个月几乎要花近一万元,然而这还没有算上生活费。所以她说买房是一时冲动,新房要等到2017年交房,他们还得租房生活两年。

林娟丈夫的工资不算高,而且老板还总是开白条。她在处理海外代购方面的精力也少了许多,这部分收入帮不上忙。也就是说,目前他们的生活完全是在吃老本。

林娟是基督徒,信仰带给她最大的改变就是价值观的转变。现在她最看重的是内心的喜乐,钱、权、社会地位,都是浮云。尽管现在的生活压力不小,但她依然觉得幸福。她说,即使当初如愿去了美国,过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她一直向往家庭生活,小情小景小日子,只是没想到这个梦想提前实现了,现在的一切跟想象的一样,除了地点换在成都。最近发生了一件更幸福的事,她又怀孕了。

“似乎忧愁,却常常喜乐;似乎贫穷,却叫许多人富足;似乎一无所有,却拥有万有。”——《哥林多后书》6章10节。林娟与丈夫一起读着圣经,满心期待第二个宝宝的降临。

对买房没概念 承受房贷同时不忘享受人生

口述人:徐戈

出生于:1982年

职业:室内设计师

购房四年 还剩10年房贷

星期天,办公室里少有的安静,窗外的天阴阴沉沉,徐戈独自一人坐在桌前,喝茶,放空。他说平时哪怕没有工作,他也喜欢待在办公室,喝茶一喝就是一整天。但是忙起来的时候,常常是两三个城市来回跑,根本停不下来。

徐戈是位室内设计师,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在四川,从江西来这之后便爱上了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不想离开。他辗转许多地方,广东、上海、江苏,一直漂无定所,始终找不到能留住他的城市。

在他从小生活、成长的那个地方,大家都喜欢攀比。比如说,今天看到你的车比较拉风,即使他已经有辆车了,也会再买一辆更拉风的。而徐戈很不喜欢攀比,他是一个随性的人,只做自己喜欢的事,人生只为快乐,有钱就花,没钱就挣。在这一点上,他觉得自己跟成都很合。在其他城市他找不到感觉,朋友不多,而在成都认识的朋友,不论他离开多久,再回来时,总有那么十几个始终保持着默契,算得上真心朋友。这很难得,所以是时候留在成都了。

买房是顺理成章的事,既然决定不再漂泊,必定要有个住所。买房也是件稀里糊涂的事,妻子每周都会收到开发商或中介发来的楼盘信息,为了满足她的好奇心,说看房就去看了,置业顾问挺热情的,房子就买了。徐戈说其实他对买房这件事没有概念,现在他也不清楚月供多少,还剩多少房贷,只知大概还剩10年,其余都是妻子在管理。

他从来不理财,不存钱,属于及时行乐的那类人。看到喜欢的东西,买;有想去的地方,说走就走。租房那么多年,他消耗的东西的很多,时常是想换地方住了就搬走,仅仅是人搬走了,物品大多留在了原出租房,然后买新的。自从买房之后,生活终于稳定下来,不再随便丢弃物品了。

倒不是因为钱多,其实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他不是独生子,也从不依赖父母。现在所能享受到的这一切,都是他自己奋斗所得。早些年,他挣的钱都用于学习和基本生活上。结婚时,他一穷二白,而买房,更多的是出于男人的责任,他觉得应该给心爱的人一个稳定的家。朋友跟他说,“谁会把钱存够了才买房,都是借的。”

遇到瓶颈或者不顺心的事时,徐戈会一个人开着车,围着小区旁的垃圾站一圈又一圈地转。想着自己的生活,有车开,有钱花,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清洁工他们到晚上九点十点了还在工作,所以自己的生活还有什么不好的?怨气也就散了。

每天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回家,儿子会主动迎接,迫不及待要告诉爸爸这一天他遇见的有趣的事。“今天妈妈在家做包子,把面粉撒地上了,嘘,千万别告诉她。”每天徐戈都要跟儿子聊天。至于二胎,他们暂不考虑,现在的日子过得挺满足的。

将热爱的事做成事业 笑着承担房贷

口述人:阿杰

出生于:1987年

职业:萨克斯演奏者/老师

购房三年 自己供房 还剩30万房贷(17年)

阿杰从小喜欢音乐,一心奔着成都来,对他而言,成都是个学习音乐、实现梦想的地方。

读高中时,阿杰遇到了一个女人,美丽大方,并且对他很好。读大学时,他们俩就结婚了。她的年龄比他大很多,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于是阿杰可以只专心于音乐,没有任何生活压力。好景不长,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小两口闹翻了,离婚了。阿杰瞬间一无所有,生活窘迫。他开始租房,挣生活费,他意识到,别人的东西始终是别人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一次偶然,有首曲子将阿杰深深吸引,直击他的心。那是一首由萨克斯演奏的曲子,从此之后他对这类音乐特别敏感,除了在学校继续学习音乐,空闲时他自学萨克斯。偏偏这个乐器很烧钱,但是他从不求父母,他知道家里穷。他时常找地方演出挣外快,同时积累经验,毕业之后也一直坚持,当中的艰苦与乐趣,只有他自己知道。

萨克斯这个圈子,牛人很多,尤其是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隐藏着多少高手。阿杰也想出名,但他明白真正的高手,都是日积月累慢慢练出来的,他不着急。曾经,圈内有人跟他说,“世界上能挣钱的事情那么多,你还是去做别的吧。”冷嘲热讽并没有击垮他,他回到成都,开始当萨克斯老师,同时继续在酒吧演出。

决定定居成都后,阿杰的压力又多了一个——房贷。三年前,他靠自己的奋斗在成都买了房,现在他还剩30万的贷款,要还17年,同时他还买了辆车,结了婚,生了孩子,孩子才半岁。现在他不仅是房奴,还是车奴以及孩奴,噢,别忘了,他还有一个很烧钱的爱好——萨克斯。为此,他还在他家那个70多平米的房子里特意做了一间隔音房。

但是阿杰说他很快乐,没觉得自己是任何“奴”。虽说小时候生活环境艰苦,但由于是独子,父母溺爱,从不让他干活。唯一的苦日子可能就是第一段婚姻刚结束的时期吧。现在,他的爱好成为了他的事业,作为男人,养家糊口是必须的,一切压力要承担得起。房贷是压力之一,但不是过不去的坎,他努力工作并不是为了还房贷,而是因为热爱音乐,热爱萨克斯。

每周最忙的时候是周末,学生和演出都比较集中。有时候晚上九点出门演出,老婆会带着孩子陪着他去,他在酒吧里演出,他们在外面等着,一场结束了,一家人赶着去下一场,通常要忙到深夜。这已经是最幸福浪漫的事了,还有什么压力呢?

阿杰作为萨克斯老师已经六年了,这六年里,他收获了很多感动以及骄傲。有些徒弟参加比赛获了奖,有些徒弟上大学了离开了,老徒弟走了,新徒弟又来。阿杰打算在这一行做下去,他在传授知识,同时他也在学习。他说,他的人生就是1+1=2,2+2=4,从来没有1+1=8这种事。他玩音乐,并且脚踏实地地生活。

80年代末期小夫妻 凭自己实力购房养家

口述人:茉莉

出生于:1989年

职业:记者

购房一年多 月供3068元 还剩19年房贷

星期六下午,茉莉和林遥在检查新房。房子交付的时间比预期早了半年,这对他们夫妻二人来说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喜,在于等待了一年的房子终于交到手上了;忧,在于马上要进入装修的阶段,这又将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茉莉和林遥相识于大学,相恋六年之后领证,不久之前才举办了婚宴。去年情人节领证那天,茉莉在思考一件事,在成都生活了好几年了,工作稳定,现在终身大事也确定了,可怎么好像还是没有归属感。于是她跟林遥合计买房。

他们买房的时候,整体楼市处于低迷期,连专家都说不准未来形势。但无论如何,对于两个步入社会没多久的小年轻来说,首付仍是一笔大钱。他们不打算求助父母,于是开始借钱,一切顺利进行,用了自己仅有的积蓄以及借来的钱,买了房,安了心,但压力却增大许多。

借钱顺利,甚至有亲戚,自己有难处,但一听说他们要买房,二话不说去别处借了钱帮助他们。茉莉觉得幸运,但幸运是积累来的。平日里,他俩对周围朋友都很大方,不求利益,人缘很好。

好运接踵而至,茉莉参与此楼盘的活动中了奖,获得免租金入住该开发商的成熟楼盘,可以一直住到新房交付。搬离原先那个仅有8平米的单间出租房,他俩觉得未来生活充满光明。

现在,在这个暂时的家,他们已经住了一年多,家里仍然是跟刚搬进来时一样,他们没有花过多的心思去装饰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全部家具都是房东的,他们没有添置过任何一件大物件。

唯一突兀的是,家里有两台电视。这台新的电视是他们在双十一那天抢购的,比商场里便宜,马上要交新房了,提前备上了。茉莉笑说,住了这里马上要两年了,住在不属于他们俩的房子里,只有这台电视是完全属于他们俩的。

“也许没有买房我们俩的生活会好过很多,去旅游,买电子产品,那些都无需考虑,但是现在买了房,我们踏实很多。”茉莉也曾假设要是没有买房,他们或许更好过,如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总是在钱的面前一次次被放在一边。不得不说,买房降低了这对小夫妻的生活品质。

他们从来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双方都是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外打拼一切都要靠自己。每个月的收入,茉莉都做好了规划,一笔钱用来生活开销,一笔钱还月供,剩下的钱存起来,还首付借来的钱。

在旁人眼里,这对小夫妻在80后这一代过得实在是太过于“懂事”,他们过早地承担了购房压力,并且没有向父母开口,但要说“压力山大”,茉莉觉得还没有到那个地步,钱固然重要,但为钱所困,不是他们的态度。

还有一周就交房了,茉莉林遥开始四处看家具了,他们想象着这个属于他们的空间,这里不仅有他们自己的电视,还有沙发、饭桌、窗帘……,每一个细微之处都饱含了这对小夫妻的小心思,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在未来年老时缅怀的一份成果,因为这是他们在成都租房三年后,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得来的一个家……做这一切时,他们25岁。

虽有父母撑着 仍不忘自力更生

口述人:娟子

出生于:1989年

职业:平面设计师

购房两年 父母资助首付 自己承担月供 还剩十多万房贷(17年)

星期六下午,娟子忙里忙外,正在为朋友们准备一场大餐。窗外阴冷潮湿,屋内一群青年男女喝着啤酒,聊着八卦,嘻嘻哈哈,热闹非凡。

娟子喜欢下厨,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后,她更加乐于组织朋友们来家做客,展示厨艺。两年前,在父母的帮助下,娟子买下这套房子,她称作“小窝”。小窝的确小,只有70多平米,但是一个人住得很舒服,还有多余的房间供给父母偶尔来成都小住。

娟子从小什么都不缺,有父母帮忙处理一切,但她并没有成为一个娇生惯养的公主。从上大学开始,她就懂得独立生活,自己照顾自己。而让她明白“自力更生”这个道理是缘于童年时的一件小事。有一次,娟子向外婆要了2毛钱,说要买橡皮擦,可是后来她却买了糖。这件事被爸爸知道后,不仅挨骂还挨了打。从那之后,娟子没再伸手向别人要过钱,而且学会了自己挣零用钱,从帮爸爸洗车开始,洗一次一块钱。

在买房之前,娟子也有过挣扎。毕业后在成都生活的那段时间,她跟几个朋友合租。由于是男女混住,她的父母觉得不妥当,建议她买房,他们为她付全款。可是,娟子希望等到自己有能力独自承担的时候再购房,不愿意继续依赖父母。她主动跟父母提出,只接受首付,月供由她自己承担。当时的娟子,才毕业没多久,工作压力有些大,但同时她也急于向父母证明她长大了,能养活自己了。

现实是,买房之后压力确实更大了,每个月的月供款比起以前租房时的租金要多得多。而刚刚离开群居生活时,时常伴有孤独感,一个人住有些害怕。回想起租房时期,大家一起笑,一起哭。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多少收入,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发工资那天,大家会一起出去嗨一顿。而现在每个月发工资那天,是娟子最悲喜交加的一天,领钱了,又该交月供了。

目前,娟子还没有赡养父母的压力,父母也要求她首先照顾好自己。但她打算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现在多努力,将来才能让一家人都过得轻轻松松。

合租期间,有段时间娟子刚拔了牙,牙痛不止,朋友在工作之余还主动照顾她。买早餐、热牛奶、一日三餐将就她只能吃流食,做很多事都只为尽力帮她减轻疼痛。尽管现在不住在同一屋檐下了,但友谊持续,大家有空时也聚一聚。这一切都让娟子觉得很窝心,毕竟独自一人在异乡,能遇上这些真心朋友,且有他们的陪伴是她在成都遇到过的最好的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80后买房记:摘掉任性的标签,我们成了尴尬的一代

房子成为奢侈品,同时也是必需品,为了能承担得起这样的必需奢侈品,年轻一代身负十几二十年的房贷压力,整天疲于奔命,生活质量下降。不得不承认,房贷成为了这一代人生中最难过的一道坎

在大家都在调侃80后成为世上唯一一代独生子女时,网上流传这样一条段子:“1980年,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80后成为独苗;1997年,大学开始收费且不包分配,年龄最大的80后17岁,步入大学;2004年,房价大涨,80后24岁结婚买房;2015年,我国开放二胎,80后25岁至35岁,成为生育主力军;2030年,人口老龄化,80后45岁,上有4个老人,下有2个小孩。咱能不能换一代人坑?非得一坑到底。”

买房,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事。70后是幸运的一代,他们购房时房价还很低,并且当中一部分人通过炒房使得财富暴涨;90后是潇洒的一代,他们有父母撑着,购房压力相对较低;而作为夹心层的80后,到了结婚生子安家的时候,偏偏遇上房价暴涨,每月要拿出一半的收入还贷,同时为了维持收入,不得不作出许多牺牲,比如晚几年要孩子、不能旅行、没时间用心享受生活。

房子成为奢侈品,同时也是必需品,为了能承担得起这样的必需奢侈品,年轻一代身负十几二十年的房贷压力,整天疲于奔命,生活质量下降。不得不承认,房贷成为了这一代人生中最难过的一道坎。

在大城市奋斗九年 仍承担不起房价

口述人:林娟

出生于:1981年

职业:全职妈妈

购房不到一年 还剩45万房贷(20年)

今年双十一那天,林娟和丈夫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她说那是一时冲动。

林娟现在是一个全职妈妈,孩子还不到一岁,一家三口生活在成都。在此之前,她在深圳生活多年,在华为工作了九年。这些年,她见识了太多苦命房奴,有人手里尽管有几套房子,但从不舍得花钱在美食或旅游上,甚至限制老公用钱;有人为了还房贷不得不拼命工作,没时间照顾孩子,只得交给父母,而孩子在老一辈的教育观念下,养出很多坏习惯,她后悔,但已来不及。

林娟不愿让自己也成为房子的奴隶。更重要的是,尽管在华为打拼了九年,她仍然承担不起深圳的房价。

一直以来,工作压力虽然很大,加班是家常便饭,但回报也很丰厚,工作如鱼得水,社会地位稳步上升。作为一名典型的80后,她读大学的时候是自费,工作是自己凭实力找的,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真的很了不起。

但是对林娟来说,她硬生生把自己打磨成了一个女强人,几年前已经年近30,仍单身。工作让她迷失了自我,她没有时间思考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三年前,她在纠结到底是辞职还是买房。如果在深圳买房,必定会被房贷死死牵住,继续工作,而且不知何时是头。而朋友的话更是点醒了她,“如果你有了房子,恐怕更难嫁出去了。”

于是林娟坚定了辞职的信念,并且计划去美国深造,做喜欢的事情。缘分就是这么神奇,这时,林娟与她现在的丈夫相遇了,并迅速坠入爱河,闪婚,然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辞职之后,林娟在家安心养胎,同时做起了海外代购的自由工作。那时,他们夫妻二人都没有买房,仍然计划着去美国。

林娟坚持自己带孩子,不让父母或婆家插手,这也意味着她将牺牲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她的丈夫在成都工作,孩子出生后,她搬来成都。现在他们一家租住在市区内的小套三,林娟的日常生活几乎全是围绕孩子,早上八点孩子醒了,她必须起来,稍微整理一下孩子又要睡了,她必须在旁边陪着,不然孩子醒来哇哇一哭又要花去更多的精力哄她,午餐过后,她才能挤出一点时间忙海外代购的事,下午和晚上孩子重复着睡一会儿觉、玩闹一会儿,她全程照顾着,直到夜里十一点。

对孩子,林娟从不吝啬,要给她用好的,进口的奶粉尿布一个不能少。她算了一笔账,孩子的各种花销2000左右,车贷2000,目前住所的租金3000多,加上现在还有房贷2000多,每个月几乎要花近一万元,然而这还没有算上生活费。所以她说买房是一时冲动,新房要等到2017年交房,他们还得租房生活两年。

林娟丈夫的工资不算高,而且老板还总是开白条。她在处理海外代购方面的精力也少了许多,这部分收入帮不上忙。也就是说,目前他们的生活完全是在吃老本。

林娟是基督徒,信仰带给她最大的改变就是价值观的转变。现在她最看重的是内心的喜乐,钱、权、社会地位,都是浮云。尽管现在的生活压力不小,但她依然觉得幸福。她说,即使当初如愿去了美国,过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她一直向往家庭生活,小情小景小日子,只是没想到这个梦想提前实现了,现在的一切跟想象的一样,除了地点换在成都。最近发生了一件更幸福的事,她又怀孕了。

“似乎忧愁,却常常喜乐;似乎贫穷,却叫许多人富足;似乎一无所有,却拥有万有。”——《哥林多后书》6章10节。林娟与丈夫一起读着圣经,满心期待第二个宝宝的降临。

对买房没概念 承受房贷同时不忘享受人生

口述人:徐戈

出生于:1982年

职业:室内设计师

购房四年 还剩10年房贷

星期天,办公室里少有的安静,窗外的天阴阴沉沉,徐戈独自一人坐在桌前,喝茶,放空。他说平时哪怕没有工作,他也喜欢待在办公室,喝茶一喝就是一整天。但是忙起来的时候,常常是两三个城市来回跑,根本停不下来。

徐戈是位室内设计师,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在四川,从江西来这之后便爱上了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不想离开。他辗转许多地方,广东、上海、江苏,一直漂无定所,始终找不到能留住他的城市。

在他从小生活、成长的那个地方,大家都喜欢攀比。比如说,今天看到你的车比较拉风,即使他已经有辆车了,也会再买一辆更拉风的。而徐戈很不喜欢攀比,他是一个随性的人,只做自己喜欢的事,人生只为快乐,有钱就花,没钱就挣。在这一点上,他觉得自己跟成都很合。在其他城市他找不到感觉,朋友不多,而在成都认识的朋友,不论他离开多久,再回来时,总有那么十几个始终保持着默契,算得上真心朋友。这很难得,所以是时候留在成都了。

买房是顺理成章的事,既然决定不再漂泊,必定要有个住所。买房也是件稀里糊涂的事,妻子每周都会收到开发商或中介发来的楼盘信息,为了满足她的好奇心,说看房就去看了,置业顾问挺热情的,房子就买了。徐戈说其实他对买房这件事没有概念,现在他也不清楚月供多少,还剩多少房贷,只知大概还剩10年,其余都是妻子在管理。

他从来不理财,不存钱,属于及时行乐的那类人。看到喜欢的东西,买;有想去的地方,说走就走。租房那么多年,他消耗的东西的很多,时常是想换地方住了就搬走,仅仅是人搬走了,物品大多留在了原出租房,然后买新的。自从买房之后,生活终于稳定下来,不再随便丢弃物品了。

倒不是因为钱多,其实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他不是独生子,也从不依赖父母。现在所能享受到的这一切,都是他自己奋斗所得。早些年,他挣的钱都用于学习和基本生活上。结婚时,他一穷二白,而买房,更多的是出于男人的责任,他觉得应该给心爱的人一个稳定的家。朋友跟他说,“谁会把钱存够了才买房,都是借的。”

遇到瓶颈或者不顺心的事时,徐戈会一个人开着车,围着小区旁的垃圾站一圈又一圈地转。想着自己的生活,有车开,有钱花,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清洁工他们到晚上九点十点了还在工作,所以自己的生活还有什么不好的?怨气也就散了。

每天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回家,儿子会主动迎接,迫不及待要告诉爸爸这一天他遇见的有趣的事。“今天妈妈在家做包子,把面粉撒地上了,嘘,千万别告诉她。”每天徐戈都要跟儿子聊天。至于二胎,他们暂不考虑,现在的日子过得挺满足的。

将热爱的事做成事业 笑着承担房贷

口述人:阿杰

出生于:1987年

职业:萨克斯演奏者/老师

购房三年 自己供房 还剩30万房贷(17年)

阿杰从小喜欢音乐,一心奔着成都来,对他而言,成都是个学习音乐、实现梦想的地方。

读高中时,阿杰遇到了一个女人,美丽大方,并且对他很好。读大学时,他们俩就结婚了。她的年龄比他大很多,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于是阿杰可以只专心于音乐,没有任何生活压力。好景不长,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小两口闹翻了,离婚了。阿杰瞬间一无所有,生活窘迫。他开始租房,挣生活费,他意识到,别人的东西始终是别人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一次偶然,有首曲子将阿杰深深吸引,直击他的心。那是一首由萨克斯演奏的曲子,从此之后他对这类音乐特别敏感,除了在学校继续学习音乐,空闲时他自学萨克斯。偏偏这个乐器很烧钱,但是他从不求父母,他知道家里穷。他时常找地方演出挣外快,同时积累经验,毕业之后也一直坚持,当中的艰苦与乐趣,只有他自己知道。

萨克斯这个圈子,牛人很多,尤其是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隐藏着多少高手。阿杰也想出名,但他明白真正的高手,都是日积月累慢慢练出来的,他不着急。曾经,圈内有人跟他说,“世界上能挣钱的事情那么多,你还是去做别的吧。”冷嘲热讽并没有击垮他,他回到成都,开始当萨克斯老师,同时继续在酒吧演出。

决定定居成都后,阿杰的压力又多了一个——房贷。三年前,他靠自己的奋斗在成都买了房,现在他还剩30万的贷款,要还17年,同时他还买了辆车,结了婚,生了孩子,孩子才半岁。现在他不仅是房奴,还是车奴以及孩奴,噢,别忘了,他还有一个很烧钱的爱好——萨克斯。为此,他还在他家那个70多平米的房子里特意做了一间隔音房。

但是阿杰说他很快乐,没觉得自己是任何“奴”。虽说小时候生活环境艰苦,但由于是独子,父母溺爱,从不让他干活。唯一的苦日子可能就是第一段婚姻刚结束的时期吧。现在,他的爱好成为了他的事业,作为男人,养家糊口是必须的,一切压力要承担得起。房贷是压力之一,但不是过不去的坎,他努力工作并不是为了还房贷,而是因为热爱音乐,热爱萨克斯。

每周最忙的时候是周末,学生和演出都比较集中。有时候晚上九点出门演出,老婆会带着孩子陪着他去,他在酒吧里演出,他们在外面等着,一场结束了,一家人赶着去下一场,通常要忙到深夜。这已经是最幸福浪漫的事了,还有什么压力呢?

阿杰作为萨克斯老师已经六年了,这六年里,他收获了很多感动以及骄傲。有些徒弟参加比赛获了奖,有些徒弟上大学了离开了,老徒弟走了,新徒弟又来。阿杰打算在这一行做下去,他在传授知识,同时他也在学习。他说,他的人生就是1+1=2,2+2=4,从来没有1+1=8这种事。他玩音乐,并且脚踏实地地生活。

80年代末期小夫妻 凭自己实力购房养家

口述人:茉莉

出生于:1989年

职业:记者

购房一年多 月供3068元 还剩19年房贷

星期六下午,茉莉和林遥在检查新房。房子交付的时间比预期早了半年,这对他们夫妻二人来说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喜,在于等待了一年的房子终于交到手上了;忧,在于马上要进入装修的阶段,这又将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茉莉和林遥相识于大学,相恋六年之后领证,不久之前才举办了婚宴。去年情人节领证那天,茉莉在思考一件事,在成都生活了好几年了,工作稳定,现在终身大事也确定了,可怎么好像还是没有归属感。于是她跟林遥合计买房。

他们买房的时候,整体楼市处于低迷期,连专家都说不准未来形势。但无论如何,对于两个步入社会没多久的小年轻来说,首付仍是一笔大钱。他们不打算求助父母,于是开始借钱,一切顺利进行,用了自己仅有的积蓄以及借来的钱,买了房,安了心,但压力却增大许多。

借钱顺利,甚至有亲戚,自己有难处,但一听说他们要买房,二话不说去别处借了钱帮助他们。茉莉觉得幸运,但幸运是积累来的。平日里,他俩对周围朋友都很大方,不求利益,人缘很好。

好运接踵而至,茉莉参与此楼盘的活动中了奖,获得免租金入住该开发商的成熟楼盘,可以一直住到新房交付。搬离原先那个仅有8平米的单间出租房,他俩觉得未来生活充满光明。

现在,在这个暂时的家,他们已经住了一年多,家里仍然是跟刚搬进来时一样,他们没有花过多的心思去装饰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全部家具都是房东的,他们没有添置过任何一件大物件。

唯一突兀的是,家里有两台电视。这台新的电视是他们在双十一那天抢购的,比商场里便宜,马上要交新房了,提前备上了。茉莉笑说,住了这里马上要两年了,住在不属于他们俩的房子里,只有这台电视是完全属于他们俩的。

“也许没有买房我们俩的生活会好过很多,去旅游,买电子产品,那些都无需考虑,但是现在买了房,我们踏实很多。”茉莉也曾假设要是没有买房,他们或许更好过,如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总是在钱的面前一次次被放在一边。不得不说,买房降低了这对小夫妻的生活品质。

他们从来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双方都是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外打拼一切都要靠自己。每个月的收入,茉莉都做好了规划,一笔钱用来生活开销,一笔钱还月供,剩下的钱存起来,还首付借来的钱。

在旁人眼里,这对小夫妻在80后这一代过得实在是太过于“懂事”,他们过早地承担了购房压力,并且没有向父母开口,但要说“压力山大”,茉莉觉得还没有到那个地步,钱固然重要,但为钱所困,不是他们的态度。

还有一周就交房了,茉莉林遥开始四处看家具了,他们想象着这个属于他们的空间,这里不仅有他们自己的电视,还有沙发、饭桌、窗帘……,每一个细微之处都饱含了这对小夫妻的小心思,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在未来年老时缅怀的一份成果,因为这是他们在成都租房三年后,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得来的一个家……做这一切时,他们25岁。

虽有父母撑着 仍不忘自力更生

口述人:娟子

出生于:1989年

职业:平面设计师

购房两年 父母资助首付 自己承担月供 还剩十多万房贷(17年)

星期六下午,娟子忙里忙外,正在为朋友们准备一场大餐。窗外阴冷潮湿,屋内一群青年男女喝着啤酒,聊着八卦,嘻嘻哈哈,热闹非凡。

娟子喜欢下厨,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后,她更加乐于组织朋友们来家做客,展示厨艺。两年前,在父母的帮助下,娟子买下这套房子,她称作“小窝”。小窝的确小,只有70多平米,但是一个人住得很舒服,还有多余的房间供给父母偶尔来成都小住。

娟子从小什么都不缺,有父母帮忙处理一切,但她并没有成为一个娇生惯养的公主。从上大学开始,她就懂得独立生活,自己照顾自己。而让她明白“自力更生”这个道理是缘于童年时的一件小事。有一次,娟子向外婆要了2毛钱,说要买橡皮擦,可是后来她却买了糖。这件事被爸爸知道后,不仅挨骂还挨了打。从那之后,娟子没再伸手向别人要过钱,而且学会了自己挣零用钱,从帮爸爸洗车开始,洗一次一块钱。

在买房之前,娟子也有过挣扎。毕业后在成都生活的那段时间,她跟几个朋友合租。由于是男女混住,她的父母觉得不妥当,建议她买房,他们为她付全款。可是,娟子希望等到自己有能力独自承担的时候再购房,不愿意继续依赖父母。她主动跟父母提出,只接受首付,月供由她自己承担。当时的娟子,才毕业没多久,工作压力有些大,但同时她也急于向父母证明她长大了,能养活自己了。

现实是,买房之后压力确实更大了,每个月的月供款比起以前租房时的租金要多得多。而刚刚离开群居生活时,时常伴有孤独感,一个人住有些害怕。回想起租房时期,大家一起笑,一起哭。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多少收入,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发工资那天,大家会一起出去嗨一顿。而现在每个月发工资那天,是娟子最悲喜交加的一天,领钱了,又该交月供了。

目前,娟子还没有赡养父母的压力,父母也要求她首先照顾好自己。但她打算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现在多努力,将来才能让一家人都过得轻轻松松。

合租期间,有段时间娟子刚拔了牙,牙痛不止,朋友在工作之余还主动照顾她。买早餐、热牛奶、一日三餐将就她只能吃流食,做很多事都只为尽力帮她减轻疼痛。尽管现在不住在同一屋檐下了,但友谊持续,大家有空时也聚一聚。这一切都让娟子觉得很窝心,毕竟独自一人在异乡,能遇上这些真心朋友,且有他们的陪伴是她在成都遇到过的最好的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