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格力更应向小米学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格力更应向小米学习

单看成长速度,格力远远不及小米,但论结果,小米还是败了。

文|科技新知官方

“格力的确是中国制造业的典范,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这句话是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小米的十周年大会上所说,但是,现在的格力更应向小米学习。

2013年,小米仅成立3年,而当时的格力已经有22年历史,一家是以手机、智能硬件和l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一家是生产电器的家电企业,两家完全不同领域甚至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企业在一场晚会上擦出火花。

小米创始人雷军和格力创始人董明珠在这一年同时获得了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在台上两人玩笑般的打赌,小米的营收5年时间能不能超过格力。

当时格力年营收1200多亿,而小米仅有200亿。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但是在互联网的风口下,传统制造业要显得落后许多,“小米博格力”也不无希望。

这场赌约也一定不是单纯的两人之间的较量,而是企业甚至两个行业的龙争虎斗。

小米和格力的五年是怎么过的

五年时间,小米的营收从200多亿涨到了1700多亿,反观格力,营收从1200亿涨到1980亿。

单看成长速度,格力远远不及小米,但论结果,小米还是败了。

2014-2018年,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几年,小米充分借助互联网的红利期,靠着“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个著名的互联网七字口诀以及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相结合的商业逻辑,一举成为了业内的标杆企业。

小米的生态建设逐渐完善,不再只局限于手机等微小智能硬件,主动出击智能家电领域,而小米在生态领域的建设布局也是让小米升值的一大原因。

反观格力,并没有意识到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重视线下销售的格力让其它竞品先行抢占了电商平台这一宝地。奥克斯、海尔、美的等家电品牌纷纷抢在格力前面,全面登陆电商平台。

然而并不是说在互联网上卖的家电就是互联网家电,互联网家电更多指的是智能化和互联化。通过构建智能化的场景,用成套智能互联网电器,以形成互联互通,当时的格力显然只想专心做空调,并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生态系统。

小米可以说是中国首批将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企业,而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相结合也是必然的大趋势,但当时格力显然只想呆在自己的舒适圈。

格力不如小米

据小米集团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小米2019年全年总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58亿元,同比增长17.7%。

反观格力,2019年全年实现营收2005亿元,同比增长0.24%;归母净利润246.72亿元,同比下降5.84%。

小米的营收来源包括手机、IoT和互联网三大领域,而格力则主要依靠空调等相对单一的家电产品。另外,小米在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领域也有所涉足。

近些年来,国内家电市场竞争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逐渐转变为满足不同需求的差异化竞争。

当时小米仅成立9年,成功登上福布斯世界500强第468位,而格力已经成立28年,世界500强排名414位,两者仅相差了54位。

小米用了9年的时间达到格力28年才有的成果,并且小米还在努力发展,格力则在逐渐后退。

小米和格力的未来

小米在发展了十年后,无论是在手机领域还是在智能家居领域都占有相对较大的市场份额,而未来十年小米也将围绕 “重新创业、互联网+制造、行稳致远”这三大发展策略,继续完善属于小米的生态。

反观格力,成就依然停留在空调领域,在走向多元化的道路上,格力却一直在磕磕碰碰。

最新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显示,美的、海尔、格力三大家电巨头中,格力成了垫底的那个,而小米也成功超越了格力。

格力深知企业欠缺的是多元化发展,但是近几年格力虽然经过了很多尝试,但是就是未能成功“破圈”。

现在格力电器走上直播带货之路,并且几场直播下来销售额已超一季度的销售额,而格力看似成功的“新零售”之路却给全国格力代理商们带来了巨大冲击。

直播销售价格与渠道内代理商拿货价格相差不大,导致非常多的非渠道内代理商去直播间囤货,再通过比渠道内代理商更为便宜的价格去售卖,到最后渠道内代理商就会陷入有货卖不出去的艰难处境,而格力以往所依赖的代理商体系也很可能随之破裂。

现在的格力无法做出更多多元化的产品,在“新零售”方面也只是在探路,而互联网、新零售、多元化这些现代企业必须要有的,格力没有一样赢得过小米,小米能向格力学习的可能只停留在如何做好空调,而其它方面,格力更应该拜师小米。

但是对于小米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超越了格力并不代表成功,如何将小米制造变成小米创造是当下最应学习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格力更应向小米学习

单看成长速度,格力远远不及小米,但论结果,小米还是败了。

文|科技新知官方

“格力的确是中国制造业的典范,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这句话是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小米的十周年大会上所说,但是,现在的格力更应向小米学习。

2013年,小米仅成立3年,而当时的格力已经有22年历史,一家是以手机、智能硬件和l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一家是生产电器的家电企业,两家完全不同领域甚至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企业在一场晚会上擦出火花。

小米创始人雷军和格力创始人董明珠在这一年同时获得了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在台上两人玩笑般的打赌,小米的营收5年时间能不能超过格力。

当时格力年营收1200多亿,而小米仅有200亿。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但是在互联网的风口下,传统制造业要显得落后许多,“小米博格力”也不无希望。

这场赌约也一定不是单纯的两人之间的较量,而是企业甚至两个行业的龙争虎斗。

小米和格力的五年是怎么过的

五年时间,小米的营收从200多亿涨到了1700多亿,反观格力,营收从1200亿涨到1980亿。

单看成长速度,格力远远不及小米,但论结果,小米还是败了。

2014-2018年,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几年,小米充分借助互联网的红利期,靠着“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个著名的互联网七字口诀以及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相结合的商业逻辑,一举成为了业内的标杆企业。

小米的生态建设逐渐完善,不再只局限于手机等微小智能硬件,主动出击智能家电领域,而小米在生态领域的建设布局也是让小米升值的一大原因。

反观格力,并没有意识到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重视线下销售的格力让其它竞品先行抢占了电商平台这一宝地。奥克斯、海尔、美的等家电品牌纷纷抢在格力前面,全面登陆电商平台。

然而并不是说在互联网上卖的家电就是互联网家电,互联网家电更多指的是智能化和互联化。通过构建智能化的场景,用成套智能互联网电器,以形成互联互通,当时的格力显然只想专心做空调,并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生态系统。

小米可以说是中国首批将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企业,而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相结合也是必然的大趋势,但当时格力显然只想呆在自己的舒适圈。

格力不如小米

据小米集团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小米2019年全年总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58亿元,同比增长17.7%。

反观格力,2019年全年实现营收2005亿元,同比增长0.24%;归母净利润246.72亿元,同比下降5.84%。

小米的营收来源包括手机、IoT和互联网三大领域,而格力则主要依靠空调等相对单一的家电产品。另外,小米在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领域也有所涉足。

近些年来,国内家电市场竞争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逐渐转变为满足不同需求的差异化竞争。

当时小米仅成立9年,成功登上福布斯世界500强第468位,而格力已经成立28年,世界500强排名414位,两者仅相差了54位。

小米用了9年的时间达到格力28年才有的成果,并且小米还在努力发展,格力则在逐渐后退。

小米和格力的未来

小米在发展了十年后,无论是在手机领域还是在智能家居领域都占有相对较大的市场份额,而未来十年小米也将围绕 “重新创业、互联网+制造、行稳致远”这三大发展策略,继续完善属于小米的生态。

反观格力,成就依然停留在空调领域,在走向多元化的道路上,格力却一直在磕磕碰碰。

最新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显示,美的、海尔、格力三大家电巨头中,格力成了垫底的那个,而小米也成功超越了格力。

格力深知企业欠缺的是多元化发展,但是近几年格力虽然经过了很多尝试,但是就是未能成功“破圈”。

现在格力电器走上直播带货之路,并且几场直播下来销售额已超一季度的销售额,而格力看似成功的“新零售”之路却给全国格力代理商们带来了巨大冲击。

直播销售价格与渠道内代理商拿货价格相差不大,导致非常多的非渠道内代理商去直播间囤货,再通过比渠道内代理商更为便宜的价格去售卖,到最后渠道内代理商就会陷入有货卖不出去的艰难处境,而格力以往所依赖的代理商体系也很可能随之破裂。

现在的格力无法做出更多多元化的产品,在“新零售”方面也只是在探路,而互联网、新零售、多元化这些现代企业必须要有的,格力没有一样赢得过小米,小米能向格力学习的可能只停留在如何做好空调,而其它方面,格力更应该拜师小米。

但是对于小米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超越了格力并不代表成功,如何将小米制造变成小米创造是当下最应学习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