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后疫情时期供应链金融如何创新发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后疫情时期供应链金融如何创新发力?

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好地帮扶中小微企业,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供应链金融这泉“活水”被寄予厚望。那么,供应链金融该如何发展?

文|江北嘴财经

“推动疫后经济快速恢复,建议发挥供应链金融作用,如金融监管部门可以设立稳定运营的供应链应急准备基金;商业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公司,向供应链条上的中小微企业输血,打造高级别供应链险种和风险基金。”这是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的题为《关于推动疫后经济快速恢复发展的提案》。

今年以来,疫情对全球的供应链和需求形成了双重打击,中小微企业“很受伤”。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好地帮扶中小微企业,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供应链金融这泉“活水”被寄予厚望。那么,供应链金融该如何发展?

何为供应链金融

简单来说,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起点至终点的真实贸易情况为基础,以贸易产生的可确定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其中,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的“四流”合一成供应链企业融资关键。

当前,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变得更加深远,其对居民消费、企业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就业等造成巨大冲击,增加了全年经济下行压力。在本就面临资金压力的同时,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的处境更为艰难。因此,供应链金融备受中小企业青睐。发展供应链金融可引导资金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韩家平认为,我们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短、小、急、频的融资,事实上这个融资需求,最适合的就是供应链金融这样的产品。我们的交易快速向线上转型,加速线上化和细化。交易环节和交易量的增加导致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就非常困难,供应链金融可以去满足这种特殊需求。

据了解,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商业保理公司、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与核心企业、第三方机构等的合作,从供应链整体结构和信用出发,运用自偿性融资、金融科技等方式控制风险,为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所提供的、以融资为主的综合金融服务。

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副行长姜栋林表示,长期以来,融资难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供应链金融、供应链融资被认为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的一个有效模式。

当前国家对民营经济和普惠金融的重视空前,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核心企业、资金机构等多方痛点资金融通模式,在新的金融经济环境下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策赋予高期待

金融是经济活动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近年来,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破解该难题的重要途径,且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疫情发生后,供应链金融服务犹如一泉“活水”,支撑着产业链条正常运转。有关供应链金融的政策密集出台,赋予其更多的新期望和新要求。

国家层面,2月24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积极推动运用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应收账款抵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方式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

3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支持核心企业通过信贷、债券等方式融资后,以适当方式减少对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占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

4月10日,商务部等8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充分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支持核心企业通过信贷、债券等方式融资,用于向中小企业支付现金,降低中小企业流动性压力和融资成本。

6月1日,央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到,支持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产融合作,推动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2020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携手市场主体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江北嘴财经查询到,北京、安徽、广西等多个省、市、自治区都将供应链金融列为重点支持项目。此外,3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的意见》,第7条重点提出注重发展数字化金融服务:鼓励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发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模式,拓展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便捷融资渠道。

保理业务占比高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共同发布的《疫情下企业融资与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疫情下,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机构中,52.5%为持牌金融机构,其中17.6%为商业银行、14.2%为保理公司;47.5%为助贷机构,其中16.7%为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13.2%为金融科技服务商,7.8%为产业互联网平台。这些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都起着重要的角色。

在业务开展方面,《报告》提到,受调研企业主要开展保理类业务、固定资产抵押类业务、货物/仓单质押类业务、第三方担保融资类业务、数据信用贷类业务;并且在总体分布上,传统业务与非传统业务的总得分比约为1:2。其中,固定资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两类传统业务得分的增长,说明了在当前风险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尽管固定资产抵押、第三方担保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可得性降低。

韩家平表示,“商业保理风险相对较低,具有逆周期性的特点,适合成长性中小企业。在保理业遇到寒潮的时候,业务已然保持增长。未来,保理行业将专注于细分行业领域,可以与传统金融行业进行优势互补,在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背景下,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在中央和地方政策加持下,供应链金融成为盘活产业链的重要工具备受追捧。据普华永道数据及亿欧智库推测,2019—2025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2%,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万亿元。

此外,《报告》显示,保险+融资类业务、税金贷类业务、数据信用贷类业务未来将受到比较大的关注,这三类业务与其他业务相比更依赖数据的作用和银保协作,其他的业务则更依赖对资产(固定资产、货物)的把控、第三方的信用、主体征信约束。这表明数据和金融协作在未来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将受到更大的关注。

防范风险仍关键

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攻坚任务的首要任务,防风险的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作为与时俱进金融创新的产物,供应链金融虽然在结构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较多、融资模式灵活、契约设计复杂,其运作也存在一定风险。

那么,如何才能防范风险?

金科控股首席风险官杨东升提到,让信用体系真正发挥作用。整个信用体系的建设,包括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信用的透明度,需要快速的建立和共享。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江北嘴财经智库专家黄英君建议,一是加强信息开放共享的同时,保护隐私安全。二是加强与科技创新伴随相关法律问题的共同研究。三是成立行业技术的一个联盟。四是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让行业更加及时了解政策法规,并更有话语权。

多形式创新发力

从《报告》中受调研企业对中小企业客户融资违约率的预期来看,39.74%的企业预期中小型客户的违约率将大部分上升、少部分下降,11.31%的企业预期将全面上升,38.24%的企业预期将与疫情前持平。

此外,上海锦天城(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沈仁刚表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点主要在动产质押和应收帐款两个方面。他提到,“在动产质押上,存在职务的权属、重复抵押、货物质量和价值、货物的价格波动、出资人违规提货、职务变现等多个风险。在应收帐款方面,真实性有待考量,应收帐款的权力瑕疵非常容易发生,此外,债务人的清偿风险较大。因此,通常在四个方面进行处理,一是风险评估评价。主要从违规、违约、侵权、违法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二是定量,主要在法律规定、司法实践、行业情况、融资主体本身去考量;三是定序。从轻重缓急去区分,比如一般风险、重大风险等。第四是风险防范。”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征信、普惠金融等创新技术,供应链金融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交易平台和融资解决方案,有效提高了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尤其是金融科技逐步渗透到产业供应链中来,加速赋能供应链金融,助推供应链金融变革创新。

重庆富民银行副行长章潮海建议,在金融科技助推的情况下,一是要构建一个助推数据普惠的逻辑架构。二是存储大数据和风控建模,全量的数据采集,数据真实可靠,交互联动,实现风险规避的能力。三是需要科技系统开发能力和运营监测的管控能力。最后,要在客户上进行优化,要简单、快捷、持续、合规。 

在传统展业模式中,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高度依赖于核心企业信用,并以线下模式为主,业务面临难以上量的瓶颈。随着近年来银行对金融科技力量越发重视,叠加国家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政策端强力支持,以及国内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极大的市场融资缺口,银行以互联网线上化、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的新展业模式,令供应链金融业务“旧貌换新颜”。其中,不少银行通过线上平台开通战“疫”绿色通道,以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

据统计数据显示,单个企业、银行融资只占企业财务成本的20%,而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等的财务成本占比超过40%。目前全国企业每年的应收账款规模约26万亿左右,然而金融机构和保理公司的应收账款融资总额约为2200亿,不到1%。因此,从应收账款入手,疏通上下游的资金堵点,供应链金融大有可为。

富邦华一银行行长助理郑磊表示,供应链金融创新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化。一是通过角色定位确定业务的模式。资金提供方根据自身行业的偏好和风险偏好选择核心企业,核心企业的金融平台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专业的优势,按投所需整合产业需求。二是核心企业的资金平台深入供应链全产业链的研究,收集产业链上下的供求,设计资金所需的产品。三是供应链本身有一定行业的隔离属性。

不同的行业供应链金融平台直接竞争交手,核心企业向金融平台开放全产业链,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用支持,是利大于弊的。四是核心企业的金融平台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打造产业体系内的金融生态,甚至可以形成多个供应链联盟,打通多方的协作模式,打通信用在主体间的流转,推动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后疫情时期供应链金融如何创新发力?

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好地帮扶中小微企业,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供应链金融这泉“活水”被寄予厚望。那么,供应链金融该如何发展?

文|江北嘴财经

“推动疫后经济快速恢复,建议发挥供应链金融作用,如金融监管部门可以设立稳定运营的供应链应急准备基金;商业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公司,向供应链条上的中小微企业输血,打造高级别供应链险种和风险基金。”这是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的题为《关于推动疫后经济快速恢复发展的提案》。

今年以来,疫情对全球的供应链和需求形成了双重打击,中小微企业“很受伤”。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好地帮扶中小微企业,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供应链金融这泉“活水”被寄予厚望。那么,供应链金融该如何发展?

何为供应链金融

简单来说,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起点至终点的真实贸易情况为基础,以贸易产生的可确定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其中,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的“四流”合一成供应链企业融资关键。

当前,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变得更加深远,其对居民消费、企业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就业等造成巨大冲击,增加了全年经济下行压力。在本就面临资金压力的同时,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的处境更为艰难。因此,供应链金融备受中小企业青睐。发展供应链金融可引导资金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韩家平认为,我们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短、小、急、频的融资,事实上这个融资需求,最适合的就是供应链金融这样的产品。我们的交易快速向线上转型,加速线上化和细化。交易环节和交易量的增加导致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就非常困难,供应链金融可以去满足这种特殊需求。

据了解,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商业保理公司、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与核心企业、第三方机构等的合作,从供应链整体结构和信用出发,运用自偿性融资、金融科技等方式控制风险,为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所提供的、以融资为主的综合金融服务。

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副行长姜栋林表示,长期以来,融资难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供应链金融、供应链融资被认为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的一个有效模式。

当前国家对民营经济和普惠金融的重视空前,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核心企业、资金机构等多方痛点资金融通模式,在新的金融经济环境下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策赋予高期待

金融是经济活动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近年来,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破解该难题的重要途径,且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疫情发生后,供应链金融服务犹如一泉“活水”,支撑着产业链条正常运转。有关供应链金融的政策密集出台,赋予其更多的新期望和新要求。

国家层面,2月24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积极推动运用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应收账款抵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方式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

3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支持核心企业通过信贷、债券等方式融资后,以适当方式减少对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占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

4月10日,商务部等8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充分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支持核心企业通过信贷、债券等方式融资,用于向中小企业支付现金,降低中小企业流动性压力和融资成本。

6月1日,央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到,支持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产融合作,推动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2020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携手市场主体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江北嘴财经查询到,北京、安徽、广西等多个省、市、自治区都将供应链金融列为重点支持项目。此外,3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的意见》,第7条重点提出注重发展数字化金融服务:鼓励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发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模式,拓展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便捷融资渠道。

保理业务占比高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共同发布的《疫情下企业融资与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疫情下,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机构中,52.5%为持牌金融机构,其中17.6%为商业银行、14.2%为保理公司;47.5%为助贷机构,其中16.7%为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13.2%为金融科技服务商,7.8%为产业互联网平台。这些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都起着重要的角色。

在业务开展方面,《报告》提到,受调研企业主要开展保理类业务、固定资产抵押类业务、货物/仓单质押类业务、第三方担保融资类业务、数据信用贷类业务;并且在总体分布上,传统业务与非传统业务的总得分比约为1:2。其中,固定资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两类传统业务得分的增长,说明了在当前风险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尽管固定资产抵押、第三方担保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可得性降低。

韩家平表示,“商业保理风险相对较低,具有逆周期性的特点,适合成长性中小企业。在保理业遇到寒潮的时候,业务已然保持增长。未来,保理行业将专注于细分行业领域,可以与传统金融行业进行优势互补,在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背景下,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在中央和地方政策加持下,供应链金融成为盘活产业链的重要工具备受追捧。据普华永道数据及亿欧智库推测,2019—2025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2%,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万亿元。

此外,《报告》显示,保险+融资类业务、税金贷类业务、数据信用贷类业务未来将受到比较大的关注,这三类业务与其他业务相比更依赖数据的作用和银保协作,其他的业务则更依赖对资产(固定资产、货物)的把控、第三方的信用、主体征信约束。这表明数据和金融协作在未来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将受到更大的关注。

防范风险仍关键

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攻坚任务的首要任务,防风险的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作为与时俱进金融创新的产物,供应链金融虽然在结构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较多、融资模式灵活、契约设计复杂,其运作也存在一定风险。

那么,如何才能防范风险?

金科控股首席风险官杨东升提到,让信用体系真正发挥作用。整个信用体系的建设,包括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信用的透明度,需要快速的建立和共享。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江北嘴财经智库专家黄英君建议,一是加强信息开放共享的同时,保护隐私安全。二是加强与科技创新伴随相关法律问题的共同研究。三是成立行业技术的一个联盟。四是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让行业更加及时了解政策法规,并更有话语权。

多形式创新发力

从《报告》中受调研企业对中小企业客户融资违约率的预期来看,39.74%的企业预期中小型客户的违约率将大部分上升、少部分下降,11.31%的企业预期将全面上升,38.24%的企业预期将与疫情前持平。

此外,上海锦天城(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沈仁刚表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点主要在动产质押和应收帐款两个方面。他提到,“在动产质押上,存在职务的权属、重复抵押、货物质量和价值、货物的价格波动、出资人违规提货、职务变现等多个风险。在应收帐款方面,真实性有待考量,应收帐款的权力瑕疵非常容易发生,此外,债务人的清偿风险较大。因此,通常在四个方面进行处理,一是风险评估评价。主要从违规、违约、侵权、违法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二是定量,主要在法律规定、司法实践、行业情况、融资主体本身去考量;三是定序。从轻重缓急去区分,比如一般风险、重大风险等。第四是风险防范。”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征信、普惠金融等创新技术,供应链金融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交易平台和融资解决方案,有效提高了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尤其是金融科技逐步渗透到产业供应链中来,加速赋能供应链金融,助推供应链金融变革创新。

重庆富民银行副行长章潮海建议,在金融科技助推的情况下,一是要构建一个助推数据普惠的逻辑架构。二是存储大数据和风控建模,全量的数据采集,数据真实可靠,交互联动,实现风险规避的能力。三是需要科技系统开发能力和运营监测的管控能力。最后,要在客户上进行优化,要简单、快捷、持续、合规。 

在传统展业模式中,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高度依赖于核心企业信用,并以线下模式为主,业务面临难以上量的瓶颈。随着近年来银行对金融科技力量越发重视,叠加国家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政策端强力支持,以及国内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极大的市场融资缺口,银行以互联网线上化、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的新展业模式,令供应链金融业务“旧貌换新颜”。其中,不少银行通过线上平台开通战“疫”绿色通道,以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

据统计数据显示,单个企业、银行融资只占企业财务成本的20%,而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等的财务成本占比超过40%。目前全国企业每年的应收账款规模约26万亿左右,然而金融机构和保理公司的应收账款融资总额约为2200亿,不到1%。因此,从应收账款入手,疏通上下游的资金堵点,供应链金融大有可为。

富邦华一银行行长助理郑磊表示,供应链金融创新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化。一是通过角色定位确定业务的模式。资金提供方根据自身行业的偏好和风险偏好选择核心企业,核心企业的金融平台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专业的优势,按投所需整合产业需求。二是核心企业的资金平台深入供应链全产业链的研究,收集产业链上下的供求,设计资金所需的产品。三是供应链本身有一定行业的隔离属性。

不同的行业供应链金融平台直接竞争交手,核心企业向金融平台开放全产业链,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用支持,是利大于弊的。四是核心企业的金融平台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打造产业体系内的金融生态,甚至可以形成多个供应链联盟,打通多方的协作模式,打通信用在主体间的流转,推动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