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新知 魏宇奇
8月13日与14日,爱奇艺与百度先后发布了2020年Q2的财报,从数据上看二者的表现都不算太差,百度的表现更是超出市场的预期。然而爱奇艺的股价在盘后还是跌去了15%,百度也跟着跌了7%。
直接诱因是,爱奇艺在公布财报的同时,还透露了一个足以引起市场恐慌的消息:公司正在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要求提供2018年1月份以来的财务记录,并提及空头WolfPack所提及的财务内容。
爱奇艺股价出现大跌原因不言自明,WolfPack在此前的做空报告中,质疑爱奇艺2019年虚增了约8-13亿元的营收,并高估了用户数约42%-60%。如果属实,必然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至于百度的股价也跟着下跌,则有两重原因。一方面百度是爱奇艺的控股股东,拥有56%的股权,如果做空内容属实,这些股权的价值将会打折扣;另一方面在于,爱奇艺已经是百度营收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风吹草动都不可避免的会对百度造成影响。
本次二者股价接连大跌,不仅再次说明了二者的关系依然密不可分。而且从百度和爱奇艺近几年的业绩走向来看,相伴发展了八年的它们又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01
自2010年成立到后来居上成为中国长视频行业的领头羊,爱奇艺走过的每一步都有百度身影。
百度对爱奇艺的支持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搜索资源自不必说,资金上的支持也从未间断,而爱奇艺也不负众望,如今已经坐稳了业内的头把交椅。
即便如此,二者的分手戏码还是上演了不止一次。
《财经》就曾在今年6月爆料称,腾讯计划收购视频网站爱奇艺。多位接近百度和腾讯的人士表示,双方有接触,但这笔收购案还远未到落定的时候,因此没有任何一方出面予以确认或否认。
虽然“八字还没一撇”,但市场已经给出了热烈的反应,消息传出后,爱奇艺的股价也因此上涨了25.85%,控股股东百度股价当天也上涨5.1%。
虽然这个传言被百度公关总监郭锋否认,他表示爱奇艺是百度内容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度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爱奇艺生态发展。但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外界对此的欢迎态度,显示出对百度和爱奇艺捆绑发展的不看好。
其实,在传出腾讯收购爱奇艺的消息之前,百度就曾主动的与爱奇艺提出过“分手”。
早在2016年,马东敏就曾试图以28亿美元的价格对爱奇艺进行私有化。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剥离爱奇艺后,可以大大减轻百度的财务压力,其二则是可以将爱奇艺作为有潜力的储备项目,私有化后可以更方便的在资本市场融资。
当时曾经有一份较为成形的私有化方案摆在交易各方面前,买方财团包括华人文化(CMC)、中文投、高瓴资本和三家国有金融公司等投资人。在28亿美元买出爱奇艺之后,六家投资人将再度增资10亿美元,其中2/3的资金将被放入李彦宏所成立的基金,剩余1/3放入爱奇艺公司。
不过,这场交易最后因被质疑牺牲股东利益不了了之。
如果从2010年百度联合普罗维登斯资本,组建爱奇艺的前身“奇艺网”算起,二者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两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百度更像是爱奇艺的长辈,对爱奇艺“多有提携”。
这其中的节点是,2012年百度从普罗维登斯资本手中回购爱奇艺股权,自此爱奇艺成为百度的全资子公司。
在收购爱奇艺后,百度从资本层面助推了爱奇艺的发展。就在爱奇艺成为百度全资子公司的同一年,当时的业内头部优酷合并了土豆,行业格局陡然生变。百度随后便推动爱奇艺对PPS的收购,让其得以壮大。一年后,百度又为爱奇艺引入了小米资本。
比在资本上推波助澜,更能直观地体现出百度对爱奇艺支持的,是百度财报中一路高升的内容成本支出。
在将爱奇艺变为全资子公司后,百度就将爱奇艺计入了财报,此后百度内容成本支出几乎是年年翻倍。其2012年至2016年的内容成本分别为2.151亿元、8.304亿元、18.72亿元、37.45亿元、78.64亿元。
龚宇曾这样宇慨叹,“李彦宏非常优秀,给我们钱、自由,然后给我们信任。”
在第二个阶段,成长为业内头部的爱奇艺,对于百度的依赖程度不再像之前那样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进行“反哺”。
这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有两个,一个自然是爱奇艺在2018年独立赴美上市,这不仅让爱奇艺有了更多的融资渠道,也让百度在省去一大笔内容支出的同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自身业务上。
对于长大成人的爱奇艺,百度并没有就此轻易放手,在上市前夕还送了爱奇艺一份几乎穷尽了百度所有资源的“大礼包”。
据爱奇艺招股书显示,爱奇艺与百度签订了一份主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设备/DuerOS、云计算服务、在线广告、互联网流量、数据和内容等领域,将对方视为最惠战略合作伙伴。同时,百度将向爱奇艺提供6.5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
如果说上市意味着爱奇艺可以独立行走,那么百度自2017年二季度起,将爱奇艺列为两大业务板块之一(另一板块是百度核心业务),则说明爱奇艺早已经是百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贡献颇大。
从一路扶持,到不可或缺,爱奇艺在过去的八年中,固然得了在百度这棵大树下乘凉的好处,但百度也因此多了一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种子,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
02
“太低了,不能覆盖内容成本”。
爱奇艺管理层心心念念的涨价问题,再次出现在了2020年Q2财报的电话会上,龚宇在会上一如既往的吐槽会员费定价太低,顺带着也说了他为什么这么说——会员收入不能覆盖内容成本。
收入不能覆盖支出,毫无意外会带来亏损,成立至今的爱奇艺也确实未实现过盈利。从新一季度的财报来看,这种趋势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实际上,爱奇艺的烦恼远不止于此,业务和会员规模的增速所表现出的疲态,为何时盈利这一终极问题再次增加了不确定性。
根据财报显示,爱奇艺Q2的总营收为7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在规模和增速方面均不如第一季度。其第一季度的总营收达到了76亿元,同比增长了9%,2019年Q2的同比增速更是达到了15%。亏损方面则有所收窄,本季度的净亏损为14亿元,同比收窄39%。
与此同时,爱奇艺的第一大业务,会员服务业务的增速也出现了下滑。
截至二季度末,爱奇艺的会员规模达到1.05亿,同比增速仅为4%,环比下降12%,这也是自2018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来自会员服务的营收同样如此,本季度这项业务的收入为40亿元,同比增长19%,上一季度的同比增速为35%,2019年同期则是38%。
同样感到烦恼的还有爱奇艺的“大树”百度。
百度本季度的总营收为260.34亿元,同比下降1%,下滑幅度虽有所收窄,但其他方面的增速,则延续了此前持续下滑的趋势。
百度的收入可分为在线营销和其他两部分,前者主要为广告,这是百度的第一大营收来源。本季度这项业务的营收为176.88亿元,同比下降8%,虽然与上季度相比同比下降幅度已经有所缩小,但这已经是连续五个季度出现同比负增长,可见广告引擎的动力明显不足。
比支柱业务陷入增长困境更值得注意的是,百度系日活的增速不仅出现了下滑,还迎来了九个季度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二季度百度应用的日活为2.04亿,同比增长9%,这是九个季度以来的最低值,环比则下降了8%,是九个季度以来的的首次负增长。如果抛开受疫情影响的第一季度,这项数据的表现也不容乐观,它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28%降至第四季度的21%。
在新业务上,百度和爱奇艺也面临着相似的难题。
本季度爱奇艺最大的增长点是内容分发业务,其营收为8.6亿元 ,同比增长了66%,高于一季度的29%。
初看之下,这项业务似乎将成为爱奇艺未来的支柱之一,但其实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在2019年的四个季度体现的最为明显,这项业务在这期间的同比增速分别是66%、-4%、-18%,68%。
与此同时,被百度大书特书的其他业务(AI新业务,爱奇艺会员收入,云计算业务等)在本季度的营收为83亿人民币,与上个季度相同,这说明百度其他业务的营收在原地踏步。
结语
从长视频行业杀出重围的爱奇艺,如今的发展战略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
此前业内通行的广告模式已被证明是死路一条,Netflix通过会员盈利的模式则被证明可行,从爱奇艺的营收结构看,它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内容分发业务的增速虽然稳定性较差,但好在规模在不断上升,这表明爱奇艺在未来会有会员服务和内容分发两个引擎。
看起来爱奇艺距离盈利不再遥远,但与这同时发生的还有另一件事,那就是支撑前者的会员数量,其增速在放缓,支撑后者的内容质量也是不确定的,包括爱奇艺在内的业内玩家,都没有形成像Netflix那样稳定的高质量作品输出能力。
某种意义上说,二者其实是循环的,只有在营收中占比最高会员服务的收入不断提高,爱奇艺才会有更多的钱投入到内容制作中,其质量提高的几率也会相应的变大,内容分发的收入也会因此提高,而现在二者同时出现了增速下滑。
如果说居高不下的内容成本是爱奇艺亏损的元凶,那这二者能否同时持续增长则是决定爱奇艺盈利的关键因素,现在来看这二者的表现无疑推迟了爱奇艺的盈利时间。
百度的问题同样如此。
李彦宏在2019年初的一封内部信中透露,百度AI商业化的探索正在“拨云见日”。
然而事实恐怕并非如此,2019年,包含爱奇艺、AI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的总营收为293亿,其中前者的营收就达到了290亿。AI业务即便是在今年二季度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与225亿的总营收相比还是有些微不足道。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AI的美好前景,以及百度在这方面的强大实力,这些都预示着百度在未来将大有作为。
这与双引擎对爱奇艺的影响如出一辙,更加相似的是,他们都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爱奇艺能否持续的输出高质量内容?百度AI业务的商业化是否如它的前景一样“美妙”?
这与双引擎对爱奇艺的影响如出一辙,更加相似的是,他们都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爱奇艺能否持续的输出高质量内容?百度AI业务的商业化是否如它的前景一样“美妙”?
在互联网江湖中,巨头拆分子公司的目的往往是相伴相生,起初多数都能完成这一目标,但经过多年发展之后,趋势往往开始向下,新浪与微博正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相伴八年之久的百度和爱奇艺,也不得不面对同样的问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面前,要如何“解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