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吊打中石化,盖过茅台,5000亿市值的酱油神股,背后是谁在炒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吊打中石化,盖过茅台,5000亿市值的酱油神股,背后是谁在炒作?

三年来,海天涨幅近400%,超过贵州茅台的260%,恒瑞医药的228%。业界戏称,银行股看了想打人,地产股看了会哭泣。

文|艾问

碾压中石化,风头盖茅台,三年股价涨幅近400%……

这都是酱油股海天味业的成绩。

8月20日,海天味业市值突破5300亿元,比卖石油的中石化高了约400亿元,高出卖房子的万科2100亿元。

三年来,海天涨幅近400%,超过贵州茅台的260%,恒瑞医药的228%。业界戏称,银行股看了想打人,地产股看了会哭泣。

酱油股海天秒杀一众巨头,靠的只能是实力,当然,也要加点运气。

纲举目张

清代中叶,日照充足的广东佛山得益于地理优势,诞生了大量酱园,产品远销珠江水系,海外唐人街。到了民国,已有40多家新老酱园汇聚于此。

海天就是其中最为出挑的一家,传承至今,成了赫赫有名的老字号。

1982年,年仅26岁的庞康被派到“海天”做副厂长。

随后,国企改革步子越来越大,年轻充满活力的庞康拿到了企业发展的主导权,到了2007年,海天就彻底变成一家民营企业,这个过程无疑给了庞先生施展拳脚的空间。

庞康的眼光很不错。

造酱油这一行,规模大小把控着企业在产业链的话语权。

90年代,海天手上刚有点钱的时候,庞康便豪掷3000多万引进国外生产线, 2014年又投建了一座150万吨的生产基地。

2005年,海天味业投资10亿元建设100万吨的生产基地,2009年开始建设150万吨的生产基地,2014年又开始在江苏建厂。其后几年,先收购了开平广中皇食品,进军腐乳领域,又收购镇江丹和醋业,发力香醋市场。

规模大了,成本降了,销量更多了,从2013年到2016年,海天的年营收一路攀升,从84亿攀升到124亿,净利润也稳步增长,从16亿涨到28亿。当其他制造业企业家叫苦连天时,庞康却不断闷声发大财。

而规模扩大也强化了掌控力,海天味业对上下游产业链的话语权极强。对下游经销商,海天味业采取“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对上游供应商,海天味业又几乎采取“先货后款”的结算方式,仅对部分项目有少许预付款。

在营销上,庞康也没落下。

早在1999年,海天掌门人庞康先生认为配合全国市场的拓展,必须要进行品牌建设。于是开始请明星代言、斥巨资在央视投放广告;在2003年,开始抢占央视黄金时段广告位。根据近三年的上市财报数据来看,海天累计投放广告费用达14.26亿,将近是行业第二品牌的8倍。

当然,花这么多钱,值。海天早已通过这波刷脸成功让大众有了条件反射:提到酱油,就想起海天。

而最为重要的是,庞康的方向从没偏过。

中炬高新(旗下调味品品牌厨邦)曾进军房地产、李锦记进军大健康产业和物业投资、加加食品进军食用油市场,而海天味业无论上市前后,内部还是外延并购,围绕的主体都不曾远离“调味品”主赛道。

海天最开始就只做酱油,酱油做到第一后又增加了蚝油,蚝油做到第一后又增加了调味酱。这么多年,海天就一直坚守一个行业,几样产品。

业内人士也非常赞同的庞康的战略:中国调味品4000-5000亿的市场空间,专注经营调味品市场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里藏有诞生千亿级规模企业的机会。

巅峰已至

庞康团队的战略和成功管理,覆盖度够广的营销,因规模优势而占据话语权,种种因素叠加,海天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

2014年,海天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总市值超过497亿元。庞康以199亿元的身家,一举跻身于顶级富豪行列,并上榜福布斯。

与此同时,海天公司副董事长程雪、董事黎旭晖等34人,持有海天味业的股票市值各自都超过亿元。一夜之间,海天成就了34位亿万富翁。

2016年,海天的渠道覆盖全国31个省,超300个地级市;此外,海天产品还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海外华人聚居区的标配。

2017年,庞康以325亿元身价荣登胡润中国富豪榜百强名单之中;2018年,庞康以身价607.2亿元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17。

庞康不再被嘲笑墨守成规,而是被赞带着老本行发光,有人评价到:“对于创业者而言,与其东张西望地‘找风口’,不如在最擅长的领域‘高筑墙’,不要高估一年能做成的事情,也不要低估十年能做成的事情。”

2019年9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万科南方区域媒体交流会上,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海天味业市值追上万科时,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回应:“市场给予了优秀公司合理定价,我们特别服气。”

而在酱油这个领域,只要没出现食品健康问题,消费者的粘性很高。

据今年最新数据显示,海天味业酱油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20%,但宇宙第一房企万科,市场份额不过才4%。

并且,由于海天所在的调味品行业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因而属于防守型行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小,在疫情发生后股价依旧还是一路开挂般飙升,市值到了5000亿,比受疫情影响的万科市值多了2000多亿。

不过,此次市值超5000亿后,还是让大批眼睛雪亮的观众产生了疑问,真没泡沫吗?

泡沫浮起

海天的确很强,但再强也有疲态。

股价暴涨之下海天味业的业绩增长却不及预期。今年Q1海天味业营收58.84亿元,同比增7.17%;净利16.14亿元,同比增9.17%,增幅远低2019年Q1。

自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增速就开始下滑了,从17%下滑至16%左右。今年一季度,叠加疫情影响,营收增速下探至7%。

截止至2020年6月,海天味业的经销商达2600多家,联盟商16000多家,直控终端销售网点50多万个。海天味业的销售网络目前已100%覆盖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中国内陆省份中,90%的省份销售过亿。

海天的成功离不开庞大的线下经销商渠道,通过经销商,海天将酱油卖到超市、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等。

《艾问人物》经调研发现,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海天味业共有6107位经销商,相比上年同期,增长22%,但营业收入仅增7%。一季度有疫情影响,拉长时间来看,2014年,其经销商约2100个,2019年,增长至5800位。五年来,经销商增长了176%,营业收入仅增长一倍。

扩大经销商队伍,收入却增长的越来越慢了,红利期显然已过了。

有分析师曾测算: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约6克(老人、小孩、病人还少一些),其中约1/3(2克)来自于酱油(包括蚝油、豉油)。酱油含盐量约18%左右,按照13亿人来计算,全国每日摄入酱油是13×2/0.18=144亿克,每年摄入酱油 144×365=52亿千克(公斤)。

如果按照酱油10元/斤计算,市场容量约1040亿元,净利润近20%,整个市场总利润208亿元/年。按行业平均25倍市盈率计算,市场价值5200亿元,竟然略低于海天味业现在5300亿元的市值。

换个角度讲,海天的市值已接近天花板了。

而海天这惊人的股价增长曲线离不开机构的操作。

股民曾戏言:“基金抱团买入,这才是海天味业最大的护城河。”

机构大举买入海天味业,一度超越证监会规定的上限,几家基金公司曾遭通报批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最高曾达到67%。

今年,情况有了变化。部分靠海天味业赚得盆满钵满的机构投资者,开始出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相比年初,截至6月30日,基金持股数从5147万股降至3111万股,减少了近2000万股,券商持股数仅剩不到3000股。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持股基金数量从2019年末的461只减少到了122只。

这批机构投资者趁着形势大好,大赚了一笔,转身潇洒离去,剩下的那些散户怎么办?

海天的市值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似乎一切已有了答案。

参考:《风头盖过茅台 海天酱油值不值5000亿?》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吊打中石化,盖过茅台,5000亿市值的酱油神股,背后是谁在炒作?

三年来,海天涨幅近400%,超过贵州茅台的260%,恒瑞医药的228%。业界戏称,银行股看了想打人,地产股看了会哭泣。

文|艾问

碾压中石化,风头盖茅台,三年股价涨幅近400%……

这都是酱油股海天味业的成绩。

8月20日,海天味业市值突破5300亿元,比卖石油的中石化高了约400亿元,高出卖房子的万科2100亿元。

三年来,海天涨幅近400%,超过贵州茅台的260%,恒瑞医药的228%。业界戏称,银行股看了想打人,地产股看了会哭泣。

酱油股海天秒杀一众巨头,靠的只能是实力,当然,也要加点运气。

纲举目张

清代中叶,日照充足的广东佛山得益于地理优势,诞生了大量酱园,产品远销珠江水系,海外唐人街。到了民国,已有40多家新老酱园汇聚于此。

海天就是其中最为出挑的一家,传承至今,成了赫赫有名的老字号。

1982年,年仅26岁的庞康被派到“海天”做副厂长。

随后,国企改革步子越来越大,年轻充满活力的庞康拿到了企业发展的主导权,到了2007年,海天就彻底变成一家民营企业,这个过程无疑给了庞先生施展拳脚的空间。

庞康的眼光很不错。

造酱油这一行,规模大小把控着企业在产业链的话语权。

90年代,海天手上刚有点钱的时候,庞康便豪掷3000多万引进国外生产线, 2014年又投建了一座150万吨的生产基地。

2005年,海天味业投资10亿元建设100万吨的生产基地,2009年开始建设150万吨的生产基地,2014年又开始在江苏建厂。其后几年,先收购了开平广中皇食品,进军腐乳领域,又收购镇江丹和醋业,发力香醋市场。

规模大了,成本降了,销量更多了,从2013年到2016年,海天的年营收一路攀升,从84亿攀升到124亿,净利润也稳步增长,从16亿涨到28亿。当其他制造业企业家叫苦连天时,庞康却不断闷声发大财。

而规模扩大也强化了掌控力,海天味业对上下游产业链的话语权极强。对下游经销商,海天味业采取“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对上游供应商,海天味业又几乎采取“先货后款”的结算方式,仅对部分项目有少许预付款。

在营销上,庞康也没落下。

早在1999年,海天掌门人庞康先生认为配合全国市场的拓展,必须要进行品牌建设。于是开始请明星代言、斥巨资在央视投放广告;在2003年,开始抢占央视黄金时段广告位。根据近三年的上市财报数据来看,海天累计投放广告费用达14.26亿,将近是行业第二品牌的8倍。

当然,花这么多钱,值。海天早已通过这波刷脸成功让大众有了条件反射:提到酱油,就想起海天。

而最为重要的是,庞康的方向从没偏过。

中炬高新(旗下调味品品牌厨邦)曾进军房地产、李锦记进军大健康产业和物业投资、加加食品进军食用油市场,而海天味业无论上市前后,内部还是外延并购,围绕的主体都不曾远离“调味品”主赛道。

海天最开始就只做酱油,酱油做到第一后又增加了蚝油,蚝油做到第一后又增加了调味酱。这么多年,海天就一直坚守一个行业,几样产品。

业内人士也非常赞同的庞康的战略:中国调味品4000-5000亿的市场空间,专注经营调味品市场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里藏有诞生千亿级规模企业的机会。

巅峰已至

庞康团队的战略和成功管理,覆盖度够广的营销,因规模优势而占据话语权,种种因素叠加,海天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

2014年,海天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总市值超过497亿元。庞康以199亿元的身家,一举跻身于顶级富豪行列,并上榜福布斯。

与此同时,海天公司副董事长程雪、董事黎旭晖等34人,持有海天味业的股票市值各自都超过亿元。一夜之间,海天成就了34位亿万富翁。

2016年,海天的渠道覆盖全国31个省,超300个地级市;此外,海天产品还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海外华人聚居区的标配。

2017年,庞康以325亿元身价荣登胡润中国富豪榜百强名单之中;2018年,庞康以身价607.2亿元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17。

庞康不再被嘲笑墨守成规,而是被赞带着老本行发光,有人评价到:“对于创业者而言,与其东张西望地‘找风口’,不如在最擅长的领域‘高筑墙’,不要高估一年能做成的事情,也不要低估十年能做成的事情。”

2019年9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万科南方区域媒体交流会上,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海天味业市值追上万科时,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回应:“市场给予了优秀公司合理定价,我们特别服气。”

而在酱油这个领域,只要没出现食品健康问题,消费者的粘性很高。

据今年最新数据显示,海天味业酱油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20%,但宇宙第一房企万科,市场份额不过才4%。

并且,由于海天所在的调味品行业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因而属于防守型行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小,在疫情发生后股价依旧还是一路开挂般飙升,市值到了5000亿,比受疫情影响的万科市值多了2000多亿。

不过,此次市值超5000亿后,还是让大批眼睛雪亮的观众产生了疑问,真没泡沫吗?

泡沫浮起

海天的确很强,但再强也有疲态。

股价暴涨之下海天味业的业绩增长却不及预期。今年Q1海天味业营收58.84亿元,同比增7.17%;净利16.14亿元,同比增9.17%,增幅远低2019年Q1。

自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增速就开始下滑了,从17%下滑至16%左右。今年一季度,叠加疫情影响,营收增速下探至7%。

截止至2020年6月,海天味业的经销商达2600多家,联盟商16000多家,直控终端销售网点50多万个。海天味业的销售网络目前已100%覆盖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中国内陆省份中,90%的省份销售过亿。

海天的成功离不开庞大的线下经销商渠道,通过经销商,海天将酱油卖到超市、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等。

《艾问人物》经调研发现,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海天味业共有6107位经销商,相比上年同期,增长22%,但营业收入仅增7%。一季度有疫情影响,拉长时间来看,2014年,其经销商约2100个,2019年,增长至5800位。五年来,经销商增长了176%,营业收入仅增长一倍。

扩大经销商队伍,收入却增长的越来越慢了,红利期显然已过了。

有分析师曾测算: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约6克(老人、小孩、病人还少一些),其中约1/3(2克)来自于酱油(包括蚝油、豉油)。酱油含盐量约18%左右,按照13亿人来计算,全国每日摄入酱油是13×2/0.18=144亿克,每年摄入酱油 144×365=52亿千克(公斤)。

如果按照酱油10元/斤计算,市场容量约1040亿元,净利润近20%,整个市场总利润208亿元/年。按行业平均25倍市盈率计算,市场价值5200亿元,竟然略低于海天味业现在5300亿元的市值。

换个角度讲,海天的市值已接近天花板了。

而海天这惊人的股价增长曲线离不开机构的操作。

股民曾戏言:“基金抱团买入,这才是海天味业最大的护城河。”

机构大举买入海天味业,一度超越证监会规定的上限,几家基金公司曾遭通报批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最高曾达到67%。

今年,情况有了变化。部分靠海天味业赚得盆满钵满的机构投资者,开始出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相比年初,截至6月30日,基金持股数从5147万股降至3111万股,减少了近2000万股,券商持股数仅剩不到3000股。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持股基金数量从2019年末的461只减少到了122只。

这批机构投资者趁着形势大好,大赚了一笔,转身潇洒离去,剩下的那些散户怎么办?

海天的市值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似乎一切已有了答案。

参考:《风头盖过茅台 海天酱油值不值5000亿?》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