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温州叶同仁黄如萍:老字号药店创新,做本土“拓荒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温州叶同仁黄如萍:老字号药店创新,做本土“拓荒者”

作为可以追溯至康熙年间的300余年老字号,在温州地区享有盛名,但同样面临“走出去难”的问题。拥有名医、好药,老字号这块镀金招牌,缘何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放眼全国,老字号药店的全国扩张鲜有成功者。如在老字号扎堆的江浙地区,几乎都以深耕本地区为主,难见走出来的身影。

温州叶同仁也不例外。作为可以追溯至康熙年间的300余年老字号,在温州地区享有盛名,但同样面临“走出去难”的问题。拥有名医、好药,老字号这块镀金招牌,缘何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温州叶同仁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 总裁黄如萍曾不断追问。

 

(黄如萍温州叶同仁控股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 总裁)

老字号创新:拥抱电商

时间回到两年前。

2013年,医药电商的黑马已经涌现,传奇故事不断刷新。黄如萍敏锐的目光察觉到这块新的拓荒地,埋藏在心中很多年的冲动隐约找到了出口。

听闻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组织了第一期医药电商总裁班,黄如萍立即为自己和团队报了名。

也是在这一年,叶同仁坚定了“线上线下”两条腿并行走路的决心。

2014年,叶同仁电商团队正式组建,网上药店正式投入运营。

截至目前,温州叶同仁电商团队共有近60人,今年前十一个月营业额约一亿元,主阵地为天猫医药馆,积累了约120万的用户资源。一年的历练,叶同仁网上药店开始崭露头角。

黄如萍认为,整个医药行业变化迅猛,老字号固然有其可以根守的核心竞争力,但创新的焦虑同样如影相随。

网上药店的规模发展不等于老字号的创新,叶同仁要走出去这还仅仅是第一步。而这一步的关键则是要紧紧围绕老字号的“名药”。

据悉,历代的温州叶同仁经营的中药材和丸、散、膏、丹等,都以选料真实、炮制讲究、药味齐全著称于世。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载誉浙南闽北。而搭上电商的快车,在积累了自身的核心用户数据后,这些“历史的馈赠”将惠及到更广阔的天地去。

大胆设想:老字号+移动诊疗

2015年,移动问诊成为萦绕在黄如萍心中的又一个“冲动”。

向来,道地安全的好药可引名医垂青,因百年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和极具口碑的精品中药饮片,叶同仁吸引了本地及周边优秀的名中医前来坐诊,依托其三大门诊部、六个中医坐堂门店,成为了江浙地区名医的常驻之地。

为此,叶同仁效仿医院的“医管部”,成立了医生后勤服务部门,事无巨细,专为医生服务。首先满足医生尤其是名老中医对于执业的尊重感。从医生的饮食起居、工作习惯等,一一照应周全。“如医生的生日、饮食习惯等,都要做到个性化关怀,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问诊行医中去”,黄如萍表示。

对于名医的吸引,除了使其充分享受到尊荣感,更为重要的,还得有落到实处的激励机制。在叶同仁,对优秀的医生,甚至会给予股权、期权的激励,以“合伙人”的模式打造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名医团队。

这与目前大热的“医生集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在最初,黄如萍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当她反应过来的时候,“移动问诊”的设想便挥之不去。

医生的价值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中医的望闻问切如何能搬到线上?黄如萍认为,在可穿戴设备、远程问诊兴起并普及的趋势下,这块的想象空间巨大。“我们一个妇科医生,四台手机,四个微信号,在线汇聚的是近2万名病患粉丝。”仅以微信这一社交工具为例,在叶同仁老字号与名医的“双品牌”推动下,一位名医即可影响到这么庞大的人群,已经让黄如萍看到移动互联技术与名医结合的潜力所在。

而在叶同仁人民路药城旗舰店门诊部,这位妇科医生的“粉丝”从四面八方涌来,晚上六点,仍被围了个里外三层。可以看到,医生的价值在这里可以放大,也可以落地。这也让黄如萍确信,移动医疗不是虚设之物,叶同仁应该去培育属于自己的成熟时机。

根不能丢:做精,做久

在一众新兴概念的催化下,老字号的创新亦被穿上了一件“浮躁”的外衣。但黄如萍坚决认为,老字号创新并需依托它的根——传统中医药之技艺与文化。失去这一点,一切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为了守护这个根,叶同仁在大胆拥抱电商、积极尝试移动问诊等新兴事务的同时,大规模投入到 “好药”的研制及中医药文化呵护之中。投产中药饮片厂,以道地药材、传统工艺研制精品饮片,培养中药师团队,呵护老字号文化,坚持公益性传播中医药文化,通过温州“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长期为市民免费提供中医药文物展示、康复养生讲座、食疗等特色服务,并已成为温州地区独特的中医药文化旅游景点。

另在温州一闹中取静的地方,开了一家“不像药店的药店”―― 叶同仁马鞍池国医国药馆:四合院式的院落里,诊疗服务区、养生体验区、参茸展示区、母婴健康区等等错落有致,娴雅幽静,明清建筑格局透出中医的神秘气息,隐隐显示国医的博大精深。但一开始顾客却并不买账,“因为不相信这里是药店”,更让人以为是一处养生休闲的去处。

不过,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慢慢的,顾客开始喜欢上这里,反而一扫生病不适的阴郁感,或者没事也愿意进来坐坐看看学学养生知识。黄如萍表示,叶同仁也正希望用这种无声的语言,不断去跟人们沟通,让他们慢慢改变对药店的一些固有看法。比如说,药店不仅仅是卖药的地方,更是养生场所。此处随着消费者的口碑传颂,来此寻医问药的也越来越多,并且逐渐对中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本文来自第一药店财智(yaodiancaizhi)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温州叶同仁黄如萍:老字号药店创新,做本土“拓荒者”

作为可以追溯至康熙年间的300余年老字号,在温州地区享有盛名,但同样面临“走出去难”的问题。拥有名医、好药,老字号这块镀金招牌,缘何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放眼全国,老字号药店的全国扩张鲜有成功者。如在老字号扎堆的江浙地区,几乎都以深耕本地区为主,难见走出来的身影。

温州叶同仁也不例外。作为可以追溯至康熙年间的300余年老字号,在温州地区享有盛名,但同样面临“走出去难”的问题。拥有名医、好药,老字号这块镀金招牌,缘何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温州叶同仁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 总裁黄如萍曾不断追问。

 

(黄如萍温州叶同仁控股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 总裁)

老字号创新:拥抱电商

时间回到两年前。

2013年,医药电商的黑马已经涌现,传奇故事不断刷新。黄如萍敏锐的目光察觉到这块新的拓荒地,埋藏在心中很多年的冲动隐约找到了出口。

听闻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组织了第一期医药电商总裁班,黄如萍立即为自己和团队报了名。

也是在这一年,叶同仁坚定了“线上线下”两条腿并行走路的决心。

2014年,叶同仁电商团队正式组建,网上药店正式投入运营。

截至目前,温州叶同仁电商团队共有近60人,今年前十一个月营业额约一亿元,主阵地为天猫医药馆,积累了约120万的用户资源。一年的历练,叶同仁网上药店开始崭露头角。

黄如萍认为,整个医药行业变化迅猛,老字号固然有其可以根守的核心竞争力,但创新的焦虑同样如影相随。

网上药店的规模发展不等于老字号的创新,叶同仁要走出去这还仅仅是第一步。而这一步的关键则是要紧紧围绕老字号的“名药”。

据悉,历代的温州叶同仁经营的中药材和丸、散、膏、丹等,都以选料真实、炮制讲究、药味齐全著称于世。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载誉浙南闽北。而搭上电商的快车,在积累了自身的核心用户数据后,这些“历史的馈赠”将惠及到更广阔的天地去。

大胆设想:老字号+移动诊疗

2015年,移动问诊成为萦绕在黄如萍心中的又一个“冲动”。

向来,道地安全的好药可引名医垂青,因百年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和极具口碑的精品中药饮片,叶同仁吸引了本地及周边优秀的名中医前来坐诊,依托其三大门诊部、六个中医坐堂门店,成为了江浙地区名医的常驻之地。

为此,叶同仁效仿医院的“医管部”,成立了医生后勤服务部门,事无巨细,专为医生服务。首先满足医生尤其是名老中医对于执业的尊重感。从医生的饮食起居、工作习惯等,一一照应周全。“如医生的生日、饮食习惯等,都要做到个性化关怀,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问诊行医中去”,黄如萍表示。

对于名医的吸引,除了使其充分享受到尊荣感,更为重要的,还得有落到实处的激励机制。在叶同仁,对优秀的医生,甚至会给予股权、期权的激励,以“合伙人”的模式打造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名医团队。

这与目前大热的“医生集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在最初,黄如萍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当她反应过来的时候,“移动问诊”的设想便挥之不去。

医生的价值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中医的望闻问切如何能搬到线上?黄如萍认为,在可穿戴设备、远程问诊兴起并普及的趋势下,这块的想象空间巨大。“我们一个妇科医生,四台手机,四个微信号,在线汇聚的是近2万名病患粉丝。”仅以微信这一社交工具为例,在叶同仁老字号与名医的“双品牌”推动下,一位名医即可影响到这么庞大的人群,已经让黄如萍看到移动互联技术与名医结合的潜力所在。

而在叶同仁人民路药城旗舰店门诊部,这位妇科医生的“粉丝”从四面八方涌来,晚上六点,仍被围了个里外三层。可以看到,医生的价值在这里可以放大,也可以落地。这也让黄如萍确信,移动医疗不是虚设之物,叶同仁应该去培育属于自己的成熟时机。

根不能丢:做精,做久

在一众新兴概念的催化下,老字号的创新亦被穿上了一件“浮躁”的外衣。但黄如萍坚决认为,老字号创新并需依托它的根——传统中医药之技艺与文化。失去这一点,一切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为了守护这个根,叶同仁在大胆拥抱电商、积极尝试移动问诊等新兴事务的同时,大规模投入到 “好药”的研制及中医药文化呵护之中。投产中药饮片厂,以道地药材、传统工艺研制精品饮片,培养中药师团队,呵护老字号文化,坚持公益性传播中医药文化,通过温州“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长期为市民免费提供中医药文物展示、康复养生讲座、食疗等特色服务,并已成为温州地区独特的中医药文化旅游景点。

另在温州一闹中取静的地方,开了一家“不像药店的药店”―― 叶同仁马鞍池国医国药馆:四合院式的院落里,诊疗服务区、养生体验区、参茸展示区、母婴健康区等等错落有致,娴雅幽静,明清建筑格局透出中医的神秘气息,隐隐显示国医的博大精深。但一开始顾客却并不买账,“因为不相信这里是药店”,更让人以为是一处养生休闲的去处。

不过,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慢慢的,顾客开始喜欢上这里,反而一扫生病不适的阴郁感,或者没事也愿意进来坐坐看看学学养生知识。黄如萍表示,叶同仁也正希望用这种无声的语言,不断去跟人们沟通,让他们慢慢改变对药店的一些固有看法。比如说,药店不仅仅是卖药的地方,更是养生场所。此处随着消费者的口碑传颂,来此寻医问药的也越来越多,并且逐渐对中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本文来自第一药店财智(yaodiancaizhi)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