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界·鉴 | 2015热词 过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界·鉴 | 2015热词 过剩

2015年,从石油天然气,到煤炭、再到铁矿石、钢铁行业,无不经历“寒冬”。并购重组,被业内视为解决产能过剩的途径之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价格暴跌、巨额亏损、裁员降薪、并购重组,工业能源行业不寂寞。

供求关系引起的失衡,在钢铁行业显得尤为突出。自2014年中国钢铁的产量和消费量双双冲顶峰值后,从2015年起,钢铁行业的产销量转入下行通道。

中国的钢铁产能已达11亿-12亿吨,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房地产、基础建设都在萎缩,国内钢铁需求总量维持在6亿-7亿吨,只有供应量的近一半。

中国钢铁行业已正式步入“减量化发展”时代,这一趋势至少维持10年。冶金工业研究院12月初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将下降至8.06亿吨,钢铁消费量6.68亿吨,这是20年以来,中国钢铁产、销量首次下降。

国际钢材价格已连续15个月下跌,国内外钢企均陷入亏损。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已成为悬在钢厂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国内钢铁行业的负债率高达70%,高出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钢铁行业十多个百分点。中钢股份成为中国首家债券违约的钢铁公司,也是继天威集团之后的第二例央企“债务违约”。

资金吃紧,“裁员潮”紧随而来。在全球钢铁市场有着“中国第一,河北第二”之称的河北,越来越多的人离开钢铁行业。在河北省武安、邯郸、石家庄等地,一半以上的钢厂裁员10%-30%,部分钢厂裁员1/3以上。

若论“凄凉”,煤炭亦不在钢铁之下。这一曾推动人类工业革命滚滚向前的“黑金”能源,如今夕阳西下。12月18日,英国煤炭控股有限公司“凯灵利”煤矿正式宣告关闭,标志着风光了300多年的英国煤炭工业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课题组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未来5年,预计一半以上的煤炭企业或将退出市场,逾80万煤炭人失业。

国际石油市场上,原油价格下跌牵动着全球经济的敏感神经。自2014年6月至今,油价已暴跌一半以上,且仍在不断探底。产能过剩是油价萎靡的根本原因,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始终坚持不减产政策。此外,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已于12月18日先后投票通过解除美国原油出口禁令条款,为美国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划上了句号。随着源源不断的美国页岩油涌向国际市场,石油市场更加难有起色。

年内中国成品油价格共经历24轮调价周期,其中12次下调,7次上调,另有4次因幅度不足50元/吨而暂不调整,一次暂缓调价。

今年以来,中国还先后两次下调天然气价格。4月1日起,天然气价格正式并轨。各省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下降0.44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04元,这也是中国价格改革中,首次大幅下调天然气价格。

强烈预期之下,11月18日,天然气价格迎来年内第二次大幅下调。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下调幅度为0.7元/立方米。政府寄希望于降价来促进天然气市场需求回升。

行业低迷,为并购提供了机会。今年4月初,壳牌宣布斥资近700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英国天然气集团(BG Group),成为1996年以来全球第四大油气业合并案,也是今年最大的并购交易。

临近年尾,化工领域的另一桩大型并购交易亦格外吸睛。12月11日,陶氏化学和杜邦正式宣布合并,新公司更名为“DowDuPont”(陶氏杜邦)。这两家分别创立于1802年和1897年的公司,合并后的总市值约1300亿美元(约合8390亿元人民币)。

在制造领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于11月初宣布完成了对阿尔斯通电力电网业务的并购,成交价97亿欧元(约合678亿元人民币)。这笔交易后,GE将拥有约1500GW的发电装机量,较此前增长了一半。

今年4月,GE还对自身完成了一次“大手术”。这家引人瞩目的偶像公司,砍掉了总资产达5000亿美元的金融业务,立志回到工业制造主业。

在国内的工业能源领域,“抱团求大”的案例亦不算少。7月中旬,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重组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核电行业正式形成了国电投、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三足鼎立的局面。重组后的国电投总资产超过7000亿元,成为中国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资源的综合能源集团。

12月初,又一总资产超过6000亿元的央企巨无霸诞生。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并购重组被业内视为解决产能过剩的途径之一。市场预期央企兼并重组或将进一步提速,由国资委监管的112家央企可能会重组为30-50家左右。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大力倡导“供给侧改革”,以期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12月下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方向固然重要,如何执行却面临艰巨任务。“供给侧改革”如何“改”?是只减不加,还是有加有减?如何防范大幅减产给相邻产业所带来的连锁打击,如何处理减产导致的财政税收连累、金融系统风险加大,以及大量失业等诸多“副作用”等等,均关乎工业能源等行业能否最终走出“严冬”,亦关乎成百上千万人的饭碗生计,这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者必将是极大的考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界·鉴 | 2015热词 过剩

2015年,从石油天然气,到煤炭、再到铁矿石、钢铁行业,无不经历“寒冬”。并购重组,被业内视为解决产能过剩的途径之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价格暴跌、巨额亏损、裁员降薪、并购重组,工业能源行业不寂寞。

供求关系引起的失衡,在钢铁行业显得尤为突出。自2014年中国钢铁的产量和消费量双双冲顶峰值后,从2015年起,钢铁行业的产销量转入下行通道。

中国的钢铁产能已达11亿-12亿吨,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房地产、基础建设都在萎缩,国内钢铁需求总量维持在6亿-7亿吨,只有供应量的近一半。

中国钢铁行业已正式步入“减量化发展”时代,这一趋势至少维持10年。冶金工业研究院12月初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将下降至8.06亿吨,钢铁消费量6.68亿吨,这是20年以来,中国钢铁产、销量首次下降。

国际钢材价格已连续15个月下跌,国内外钢企均陷入亏损。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已成为悬在钢厂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国内钢铁行业的负债率高达70%,高出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钢铁行业十多个百分点。中钢股份成为中国首家债券违约的钢铁公司,也是继天威集团之后的第二例央企“债务违约”。

资金吃紧,“裁员潮”紧随而来。在全球钢铁市场有着“中国第一,河北第二”之称的河北,越来越多的人离开钢铁行业。在河北省武安、邯郸、石家庄等地,一半以上的钢厂裁员10%-30%,部分钢厂裁员1/3以上。

若论“凄凉”,煤炭亦不在钢铁之下。这一曾推动人类工业革命滚滚向前的“黑金”能源,如今夕阳西下。12月18日,英国煤炭控股有限公司“凯灵利”煤矿正式宣告关闭,标志着风光了300多年的英国煤炭工业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课题组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未来5年,预计一半以上的煤炭企业或将退出市场,逾80万煤炭人失业。

国际石油市场上,原油价格下跌牵动着全球经济的敏感神经。自2014年6月至今,油价已暴跌一半以上,且仍在不断探底。产能过剩是油价萎靡的根本原因,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始终坚持不减产政策。此外,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已于12月18日先后投票通过解除美国原油出口禁令条款,为美国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划上了句号。随着源源不断的美国页岩油涌向国际市场,石油市场更加难有起色。

年内中国成品油价格共经历24轮调价周期,其中12次下调,7次上调,另有4次因幅度不足50元/吨而暂不调整,一次暂缓调价。

今年以来,中国还先后两次下调天然气价格。4月1日起,天然气价格正式并轨。各省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下降0.44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04元,这也是中国价格改革中,首次大幅下调天然气价格。

强烈预期之下,11月18日,天然气价格迎来年内第二次大幅下调。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下调幅度为0.7元/立方米。政府寄希望于降价来促进天然气市场需求回升。

行业低迷,为并购提供了机会。今年4月初,壳牌宣布斥资近700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英国天然气集团(BG Group),成为1996年以来全球第四大油气业合并案,也是今年最大的并购交易。

临近年尾,化工领域的另一桩大型并购交易亦格外吸睛。12月11日,陶氏化学和杜邦正式宣布合并,新公司更名为“DowDuPont”(陶氏杜邦)。这两家分别创立于1802年和1897年的公司,合并后的总市值约1300亿美元(约合8390亿元人民币)。

在制造领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于11月初宣布完成了对阿尔斯通电力电网业务的并购,成交价97亿欧元(约合678亿元人民币)。这笔交易后,GE将拥有约1500GW的发电装机量,较此前增长了一半。

今年4月,GE还对自身完成了一次“大手术”。这家引人瞩目的偶像公司,砍掉了总资产达5000亿美元的金融业务,立志回到工业制造主业。

在国内的工业能源领域,“抱团求大”的案例亦不算少。7月中旬,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重组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核电行业正式形成了国电投、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三足鼎立的局面。重组后的国电投总资产超过7000亿元,成为中国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资源的综合能源集团。

12月初,又一总资产超过6000亿元的央企巨无霸诞生。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并购重组被业内视为解决产能过剩的途径之一。市场预期央企兼并重组或将进一步提速,由国资委监管的112家央企可能会重组为30-50家左右。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大力倡导“供给侧改革”,以期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12月下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方向固然重要,如何执行却面临艰巨任务。“供给侧改革”如何“改”?是只减不加,还是有加有减?如何防范大幅减产给相邻产业所带来的连锁打击,如何处理减产导致的财政税收连累、金融系统风险加大,以及大量失业等诸多“副作用”等等,均关乎工业能源等行业能否最终走出“严冬”,亦关乎成百上千万人的饭碗生计,这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者必将是极大的考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