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限塑令”调研|金发科技6万吨PBAT,产线拟明年上半年投产,可降解塑料需求料缓慢释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限塑令”调研|金发科技6万吨PBAT,产线拟明年上半年投产,可降解塑料需求料缓慢释放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限塑令”逐步落地,可降解塑料市场关注度不断升温。

文 | 财联社 徐学成 关婉怡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限塑令”逐步落地,可降解塑料市场关注度不断升温。财联社记者近日在金发科技(600143.SH)调研了解到,公司目前拥有生物降解聚酯合成产能6万吨,当前正处于满产状态,公司在建的6万吨PBAT 产线预计将在2021年上半年投产。但公司对“限塑令”带来的市场空间则持相对谨慎态度,并表示会根据市场需求,适时作出调整。

产线的扩充将大幅提升,将为金发科技参与分享“限塑令”带来的红利奠定基础。据相关机构统计,至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50亿元,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入局”。但行业主流观点亦指出,塑料污染治理并非一蹴而就,可降解塑料替代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金发科技:冷静看待市场变化

今年上半年,金发科技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实现销量3.14万吨,同比增长49.28%。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国内颁布了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政策,使降解塑料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销量。

金发科技目前拥有生物降解聚酯合成产能6万吨。公司投资者关系总监聂凯告诉记者,上半年产线基本上是满产状态,目前也正处于满负荷生产。不过,聂凯也表示,目前公司可降解塑料大多销往海外市场,国内市场占比比较低,可能就在20%-30%左右。

“限塑令”将加速可降解塑料产品的替代,目前市场上最受关注的替代产品主要是PLA和PBAT,其市场需求亦将因“限塑令”的逐步落地而不断释放。

除已投产的生物降解聚酯合成产线外,金发科技在建的还有一条年产6万吨的PBAT产线。此外,据公司此前公开透露,金发科技3万吨/年PLA产能预计于2021年第四季度投产。

“目前进展顺利,预计新建产能将于 2021 年一二季度可投产。明年6万吨投产后,相信大部分也是出口国外。最近国内政策、市场上各方面也在提这一块,相关政策落地后相关需求也会提高。随着国内需求的提高,公司方面也会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聂凯谈到公司目前在建6万吨PBAT 产线时表示。

总体来看,面对可降解塑料市场热度的不断升温,金发科技方面则显得较为“冷静”。

“目前国内政策也积极推进塑料污染相关治理工作,这个东西是循序渐进的,有一个过程。一段时间后,市场上可能会有变化,公司方面目前还是比较冷静的看待市场变化。而国内市场一旦起来了,对于公司而言,就是产能的问题。公司会综合各种因素,择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满足市场的需求。”聂凯表示。

金发科技的主营业务为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轻烃及氢能源、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和医疗健康产品等七大类。作为改性塑料和完全可降解塑料领域的头部公司,金发科技今年以来的区间涨幅超过127%。

市场需求料缓慢释放

继今年1月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限塑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意见》(下称治理意见)下发后,7月1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再次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于8月中旬前出台省级实施方案。截止8月21日,已有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

可降解塑料多个概念股亦在近期收获强势行情。进入8月份以来,莫高股份(600543.SH)在15个交易日中收获8个涨停,其中包括连续4个一字板。金丹科技(300829.SZ)自4月份上市以来涨幅已超过2倍。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公开表示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领域有新的计划。王子新材(002735.SZ)已设立三级子公司开拓可降解环保制品的业务。瑞丰高材(300243.SZ)公告拟投资建设年产6万吨PBAT生物降解塑料项目。彤程新材(603650.SH)通过引进巴斯夫授权的PBAT聚合技术,在上海化工园区落地PBAT生产建设项目,一期6万吨。金丹科技(300829.SZ)目前在建1万吨/年PLA产能也预计于2021-2022年投产。

华西证券研报认为,生物降解塑料由于其接近普通塑料的性能及环保性,预计将成为首选替代材料。忽略其余领域可降解塑料消费需求,仅考虑快递、外卖等4大领域143万吨的替代需求量,如果按吨平均售价2.5万元计算,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58亿元。

但市场热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可降解塑料产品的替代进程却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

相关分析认为,完全从市场出发,商家用可降解塑料产品替代的主动性并不充分,这也折射出政策引导将在推进可降解塑料替代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就目前来看,地方细则落地的步调并不统一。

根据治理意见中“三步走”的基本策略,2020年底、2022年底和2025年底将是可降解塑料替代的3个关键时点。但截至目前,已经明确“时间表”的省份仍是少数。如江苏8月20日出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今年年底之前,将禁用不可降解塑料餐具。而广东8月21日出台的方案则明确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市、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这意味着,可降解塑料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大的市场空间,其需求释放亦将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信达证券研报亦指出,未来两年,将迎来我国可降解塑料产能投放的高峰期,但由于可降解塑料生产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目前整个行业开工率较低。因此,只有能够率先投产并实现稳定生产的企业能够享受政策趋严的红利。

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限塑令”调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金发科技

3.2k
  • 营收突破600亿元,改性塑料龙头金发科技业绩能持续回暖吗?
  • 金发科技(600143.SH):2024年年报净利润为8.25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限塑令”调研|金发科技6万吨PBAT,产线拟明年上半年投产,可降解塑料需求料缓慢释放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限塑令”逐步落地,可降解塑料市场关注度不断升温。

文 | 财联社 徐学成 关婉怡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限塑令”逐步落地,可降解塑料市场关注度不断升温。财联社记者近日在金发科技(600143.SH)调研了解到,公司目前拥有生物降解聚酯合成产能6万吨,当前正处于满产状态,公司在建的6万吨PBAT 产线预计将在2021年上半年投产。但公司对“限塑令”带来的市场空间则持相对谨慎态度,并表示会根据市场需求,适时作出调整。

产线的扩充将大幅提升,将为金发科技参与分享“限塑令”带来的红利奠定基础。据相关机构统计,至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50亿元,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入局”。但行业主流观点亦指出,塑料污染治理并非一蹴而就,可降解塑料替代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金发科技:冷静看待市场变化

今年上半年,金发科技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实现销量3.14万吨,同比增长49.28%。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国内颁布了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政策,使降解塑料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销量。

金发科技目前拥有生物降解聚酯合成产能6万吨。公司投资者关系总监聂凯告诉记者,上半年产线基本上是满产状态,目前也正处于满负荷生产。不过,聂凯也表示,目前公司可降解塑料大多销往海外市场,国内市场占比比较低,可能就在20%-30%左右。

“限塑令”将加速可降解塑料产品的替代,目前市场上最受关注的替代产品主要是PLA和PBAT,其市场需求亦将因“限塑令”的逐步落地而不断释放。

除已投产的生物降解聚酯合成产线外,金发科技在建的还有一条年产6万吨的PBAT产线。此外,据公司此前公开透露,金发科技3万吨/年PLA产能预计于2021年第四季度投产。

“目前进展顺利,预计新建产能将于 2021 年一二季度可投产。明年6万吨投产后,相信大部分也是出口国外。最近国内政策、市场上各方面也在提这一块,相关政策落地后相关需求也会提高。随着国内需求的提高,公司方面也会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聂凯谈到公司目前在建6万吨PBAT 产线时表示。

总体来看,面对可降解塑料市场热度的不断升温,金发科技方面则显得较为“冷静”。

“目前国内政策也积极推进塑料污染相关治理工作,这个东西是循序渐进的,有一个过程。一段时间后,市场上可能会有变化,公司方面目前还是比较冷静的看待市场变化。而国内市场一旦起来了,对于公司而言,就是产能的问题。公司会综合各种因素,择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满足市场的需求。”聂凯表示。

金发科技的主营业务为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轻烃及氢能源、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和医疗健康产品等七大类。作为改性塑料和完全可降解塑料领域的头部公司,金发科技今年以来的区间涨幅超过127%。

市场需求料缓慢释放

继今年1月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限塑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意见》(下称治理意见)下发后,7月1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再次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于8月中旬前出台省级实施方案。截止8月21日,已有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

可降解塑料多个概念股亦在近期收获强势行情。进入8月份以来,莫高股份(600543.SH)在15个交易日中收获8个涨停,其中包括连续4个一字板。金丹科技(300829.SZ)自4月份上市以来涨幅已超过2倍。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公开表示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领域有新的计划。王子新材(002735.SZ)已设立三级子公司开拓可降解环保制品的业务。瑞丰高材(300243.SZ)公告拟投资建设年产6万吨PBAT生物降解塑料项目。彤程新材(603650.SH)通过引进巴斯夫授权的PBAT聚合技术,在上海化工园区落地PBAT生产建设项目,一期6万吨。金丹科技(300829.SZ)目前在建1万吨/年PLA产能也预计于2021-2022年投产。

华西证券研报认为,生物降解塑料由于其接近普通塑料的性能及环保性,预计将成为首选替代材料。忽略其余领域可降解塑料消费需求,仅考虑快递、外卖等4大领域143万吨的替代需求量,如果按吨平均售价2.5万元计算,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58亿元。

但市场热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可降解塑料产品的替代进程却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

相关分析认为,完全从市场出发,商家用可降解塑料产品替代的主动性并不充分,这也折射出政策引导将在推进可降解塑料替代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就目前来看,地方细则落地的步调并不统一。

根据治理意见中“三步走”的基本策略,2020年底、2022年底和2025年底将是可降解塑料替代的3个关键时点。但截至目前,已经明确“时间表”的省份仍是少数。如江苏8月20日出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今年年底之前,将禁用不可降解塑料餐具。而广东8月21日出台的方案则明确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市、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这意味着,可降解塑料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大的市场空间,其需求释放亦将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信达证券研报亦指出,未来两年,将迎来我国可降解塑料产能投放的高峰期,但由于可降解塑料生产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目前整个行业开工率较低。因此,只有能够率先投产并实现稳定生产的企业能够享受政策趋严的红利。

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限塑令”调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