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华谊王中磊:电影成绩更能让全世界了解我们的真正状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谊王中磊:电影成绩更能让全世界了解我们的真正状态

“《八佰》作为复工后的开市之作,这个决定需要勇气。”

文|镜像娱乐  魏晨曦

编辑丨李芊雪

2020年是北京国际电影节承前启后的“十年”节点,也是疫情之下广大影迷与电影院久别重逢的一年。

在8月23日于北京举办的第10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年·如影——十周年主题论坛”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中磊,著名导演陈思诚、陆川、文牧野,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深研究员李迅,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深策展人沙丹,谈及了疫情和互联网对电影人、电影事业的影响,话语之中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寄予厚望。

疫情反哺作品创作,中国电影市场突围

“煮熟的鸭子也会飞了”,是陈思诚对《唐人街探案3》推迟未期的惋惜。“眼看着接近3个亿的预售票房了,马上就要上了,整个宣发团队都在众志成城地等待观众检阅,过一个喜庆的春节,但是疫情暴发这件事确实突如其来。”

王中磊认为,对于电影工作者、电影公司来说,这八个月的确处于一个比较慌乱的状态,制作、创作、生产全流程都发生了变化。尽管如此,他发现电影行业的所有参与者都韧劲十足,经过短暂的调整,不管是华谊兄弟,还是他身边的电影一线创作人员,他们反而沉下心来,为未来自己的电影项目、公司的发展缓下来,做认真的安排。“因为电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沉淀、一个有感而发的过程。”

陆川在创作新片《749局》时也正值疫情期间,他认为亲历疫情也会反哺作品创作。“《749局》是一个科幻灾难片,疫情发生时武汉封城、所有人戴上口罩,与我们电影里的情节几乎是一致的,我们也拍了封城,但现实的残酷远比电影里展现的还要可怕。拍电影和国家的、社会的、个人的经历有关,内心的感受都会反哺到创作中去。”王中磊则表示华谊兄弟正在筹备的影片《黑死病的假面》,也因疫情作出了创作的调整。

疫情黑天鹅下的中国电影人,反思沉淀之外是突破重围。7月20日,中国的电影院终于等来了复工的这一天,华谊兄弟拿出精制重磅电影《八佰》作为复工后的开市之作。“几乎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同期,这个决定非常困难,7.20-8.20这一个月,电影市场的复工率达到12%,最好的一天为15%,投入这么大的制作确实需要勇气。”

所幸这次突围并未让华谊兄弟失望。截至8月24日下午18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上映4天的《八佰》已经突破9亿票房,票房占比高达88.6%,单日排片占比60.9%。王中磊也在23日的论坛现场骄傲地透露,“上台之前小伙伴告诉我,2020年全球周末最高票房纪录也是由中国电影产生。(鼓掌)电影的成绩更能让全世界了解到我们国家对于疫情防控的真正状态,这种广告比其他的来得更加真实。”

尽管《八佰》赶上了今年暑假的尾巴,陈思诚认为暑期档在今年疫情的语境下是一个伪命题,“电影人应该更宏观地去思考疫情带给人类的改变,我们要伺机而发。《八佰》变成全球的票房,不仅是内容优秀,还有国内的疫情管控得当、观众的生活在逐步恢复日常。”王中磊表示,中国电影人韧性十足,“我觉得整个中国电影人都动起来了,已经有四五部非常主流的电影宣布十一档期了,证明中国电影市场会延续快速的恢复发展。”

合理利用窗口期,拥抱新技术潮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迅速缩短了互联网与院线的窗口期,在带给电影产业重重挑战的同时,也成为了它们的推力。王中磊认为,窗口期的缩短影响电影院放映的吸引力,改变了人们去影院的习惯,对整个电影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尽管如此,王中磊表示自己并不排斥互联网,因为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必然是有限的,互联网平台无论是对电影的营销、发行、宣传,还是对电影产业链的延续,这个窗口期的合理性运用显得相当重要。

陈思诚极力赞同合理安排窗口期的影视创作者,“因为我觉得电影并不是现在一年几百亿的小产业,电影这个行业在美国是七大支柱产业,有着像迪士尼这样的全球综合性娱乐公司。我们的电影产业化才刚刚起步,现在国内几大民营电影公司主要的收入,90%多还是靠票房,未来我们以电影IP为本体来与其它行业发生共振的机会还在后面。”

“新技术对电影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力量。刚才陈思诚提到想拍北京长安街、或者更受限制地区的镜头,互联网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王中磊建议陈思诚即将开拍的科幻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可以像《蜘蛛侠》、《复仇者联盟》那样,将所需地区的街道用电子扫面完后存入数字资产,这是王中磊在和这两部美国电影的导演合作后的心得。

在王中磊看来,Netflix的成功并非剑走偏锋。“去年Netflix就用了非常优秀的电影演员、编剧、导演,去拍比较剧情类的电影,观众量非常之大,这是值得国内学习的。其实我一直在跟几个互联网媒体的老板讨论,建议他们像电影那样做档期,可以每个月有一个档期或者一个剧场。我跟思诚,牧野或者陆川,也有很多表达,不见得全是大银幕上那种,但有一种非常棒,我们可以定制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影,这样才是良性的。”

陆川、陈思诚、文牧野作为传统院线电影的导演,也透露了自己对网络视听产品的看法或计划。陆川表示,“互联网让作品更有生命力,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都是通过网络看到了《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并透露今年将有一两部网络电影开拍的消息。“我特别怀念拍《寻枪》的那个劲,当时没有钱弄那么多器材,天天扛着机器拍人,也许拍网络电影时,还能回到那种更简单地做电影的状态。”

陈思诚并不认为流媒体与传统电影一定会融合,在某些作品上反而会泾渭分明,“只有高度关注现实议题的电影和大规模的工业电影才能让人们走进影院。”文牧野从侧面赞同了陈思诚的观点,并以“场”形容了电影院巨大的沉浸感和能量。

李迅则表示“商业性非常强、规模非常大、投资非常高的电影,一定要去商业院线看,但随着技术的日常化,电影也必然会在形式、结构、人物、叙事上呈现出与之相应的新的表现方式。”互联网环境下,李迅指出艺术电影或独立电影可以借机推动自身的发展,利用流媒体、融媒体的优势进行宣发,新媒体平台是电影、电影节发展的必要拓展领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谊王中磊:电影成绩更能让全世界了解我们的真正状态

“《八佰》作为复工后的开市之作,这个决定需要勇气。”

文|镜像娱乐  魏晨曦

编辑丨李芊雪

2020年是北京国际电影节承前启后的“十年”节点,也是疫情之下广大影迷与电影院久别重逢的一年。

在8月23日于北京举办的第10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年·如影——十周年主题论坛”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中磊,著名导演陈思诚、陆川、文牧野,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深研究员李迅,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深策展人沙丹,谈及了疫情和互联网对电影人、电影事业的影响,话语之中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寄予厚望。

疫情反哺作品创作,中国电影市场突围

“煮熟的鸭子也会飞了”,是陈思诚对《唐人街探案3》推迟未期的惋惜。“眼看着接近3个亿的预售票房了,马上就要上了,整个宣发团队都在众志成城地等待观众检阅,过一个喜庆的春节,但是疫情暴发这件事确实突如其来。”

王中磊认为,对于电影工作者、电影公司来说,这八个月的确处于一个比较慌乱的状态,制作、创作、生产全流程都发生了变化。尽管如此,他发现电影行业的所有参与者都韧劲十足,经过短暂的调整,不管是华谊兄弟,还是他身边的电影一线创作人员,他们反而沉下心来,为未来自己的电影项目、公司的发展缓下来,做认真的安排。“因为电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沉淀、一个有感而发的过程。”

陆川在创作新片《749局》时也正值疫情期间,他认为亲历疫情也会反哺作品创作。“《749局》是一个科幻灾难片,疫情发生时武汉封城、所有人戴上口罩,与我们电影里的情节几乎是一致的,我们也拍了封城,但现实的残酷远比电影里展现的还要可怕。拍电影和国家的、社会的、个人的经历有关,内心的感受都会反哺到创作中去。”王中磊则表示华谊兄弟正在筹备的影片《黑死病的假面》,也因疫情作出了创作的调整。

疫情黑天鹅下的中国电影人,反思沉淀之外是突破重围。7月20日,中国的电影院终于等来了复工的这一天,华谊兄弟拿出精制重磅电影《八佰》作为复工后的开市之作。“几乎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同期,这个决定非常困难,7.20-8.20这一个月,电影市场的复工率达到12%,最好的一天为15%,投入这么大的制作确实需要勇气。”

所幸这次突围并未让华谊兄弟失望。截至8月24日下午18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上映4天的《八佰》已经突破9亿票房,票房占比高达88.6%,单日排片占比60.9%。王中磊也在23日的论坛现场骄傲地透露,“上台之前小伙伴告诉我,2020年全球周末最高票房纪录也是由中国电影产生。(鼓掌)电影的成绩更能让全世界了解到我们国家对于疫情防控的真正状态,这种广告比其他的来得更加真实。”

尽管《八佰》赶上了今年暑假的尾巴,陈思诚认为暑期档在今年疫情的语境下是一个伪命题,“电影人应该更宏观地去思考疫情带给人类的改变,我们要伺机而发。《八佰》变成全球的票房,不仅是内容优秀,还有国内的疫情管控得当、观众的生活在逐步恢复日常。”王中磊表示,中国电影人韧性十足,“我觉得整个中国电影人都动起来了,已经有四五部非常主流的电影宣布十一档期了,证明中国电影市场会延续快速的恢复发展。”

合理利用窗口期,拥抱新技术潮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迅速缩短了互联网与院线的窗口期,在带给电影产业重重挑战的同时,也成为了它们的推力。王中磊认为,窗口期的缩短影响电影院放映的吸引力,改变了人们去影院的习惯,对整个电影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尽管如此,王中磊表示自己并不排斥互联网,因为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必然是有限的,互联网平台无论是对电影的营销、发行、宣传,还是对电影产业链的延续,这个窗口期的合理性运用显得相当重要。

陈思诚极力赞同合理安排窗口期的影视创作者,“因为我觉得电影并不是现在一年几百亿的小产业,电影这个行业在美国是七大支柱产业,有着像迪士尼这样的全球综合性娱乐公司。我们的电影产业化才刚刚起步,现在国内几大民营电影公司主要的收入,90%多还是靠票房,未来我们以电影IP为本体来与其它行业发生共振的机会还在后面。”

“新技术对电影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力量。刚才陈思诚提到想拍北京长安街、或者更受限制地区的镜头,互联网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王中磊建议陈思诚即将开拍的科幻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可以像《蜘蛛侠》、《复仇者联盟》那样,将所需地区的街道用电子扫面完后存入数字资产,这是王中磊在和这两部美国电影的导演合作后的心得。

在王中磊看来,Netflix的成功并非剑走偏锋。“去年Netflix就用了非常优秀的电影演员、编剧、导演,去拍比较剧情类的电影,观众量非常之大,这是值得国内学习的。其实我一直在跟几个互联网媒体的老板讨论,建议他们像电影那样做档期,可以每个月有一个档期或者一个剧场。我跟思诚,牧野或者陆川,也有很多表达,不见得全是大银幕上那种,但有一种非常棒,我们可以定制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影,这样才是良性的。”

陆川、陈思诚、文牧野作为传统院线电影的导演,也透露了自己对网络视听产品的看法或计划。陆川表示,“互联网让作品更有生命力,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都是通过网络看到了《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并透露今年将有一两部网络电影开拍的消息。“我特别怀念拍《寻枪》的那个劲,当时没有钱弄那么多器材,天天扛着机器拍人,也许拍网络电影时,还能回到那种更简单地做电影的状态。”

陈思诚并不认为流媒体与传统电影一定会融合,在某些作品上反而会泾渭分明,“只有高度关注现实议题的电影和大规模的工业电影才能让人们走进影院。”文牧野从侧面赞同了陈思诚的观点,并以“场”形容了电影院巨大的沉浸感和能量。

李迅则表示“商业性非常强、规模非常大、投资非常高的电影,一定要去商业院线看,但随着技术的日常化,电影也必然会在形式、结构、人物、叙事上呈现出与之相应的新的表现方式。”互联网环境下,李迅指出艺术电影或独立电影可以借机推动自身的发展,利用流媒体、融媒体的优势进行宣发,新媒体平台是电影、电影节发展的必要拓展领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