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收缩城市就一定意味着经济后退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收缩城市就一定意味着经济后退吗

经济放缓的锅,收缩城市不背 。

文|孚园

一些不断收缩的城市并不一定就是经济落后区域,有很多也是繁华之地。在这些区域,人口偏少,但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当然,收入不平等可能更明显。

全世界都在收缩,中国才刚开始

说起“收缩城市”通常让人联想到产业面临崩塌、经济遭受破坏等负面形象,往往也意味着地区人口减少和失业率的上升。英国最早出现收缩城市,如利物浦、谢菲尔德等一些在早期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随后美国、日本、德国的部分地区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现如今中国关于这一话题的热议也逐步兴起,这有赖于龙灜团队对过去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细致分析,使我们看到国内收缩城市的现状:大约有1/3的国土正在经历人口下降,并在2016年后快速恶化。

这样一个观察结果无疑让很多人感到震惊。我们早已习惯了经济增长,并逐渐将其作为经济及区域发展的永久性前提。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城镇化、房地产市场等趋势一路上扬,唱衰者、悲观主义者早已被远远地抛弃,任谁都不会认为“收缩城市”可能与“衰败的乡村”一样正在成为常态。

如果我们抬头看看四方,会发现“收缩城市”早已在各国各地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孚园在去年连续撰文研究了各地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城市,在经历过收缩与经济“暴击”后如何重振旗鼓的例子:

“衰败"了半个世纪,底特律誓言卷土重来重返荣耀的城市之名?这是真的吗?| 城市更新

小樽:这座“没落的港口城市”如何逆袭为日本NO.1的浪漫之城?

日本“高龄”小镇的绝地反身,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启示(下);

200多年来,人类文明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以及全球化浪潮,世界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的繁荣似乎都使得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成为了城市交流的“标准路径”,所有规划都是以经济永久增长为前提的。即使有些城市出现收缩与衰落,也被认为是城市发展发展阶段,是为下一阶段的增长期做准备。但20世纪后期开始,郊区化、去工业化、全球化、局部金融危机以及社会转型等各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部分城市出现了明显的经济衰退、人口减少等“收缩”现象,“收缩”已然成为一种新态势席卷全球。

2007年德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萎缩中的城市”(Shrinking Cities)显示,在过去50年间,超过370个人口过10万的城市至少减少了1/10的人口基数。在英国,除伦敦之外的大部分城市都在萎缩,约有40%的欧洲人口在流失;在美国,地处“铁锈地带”的城市人口收缩率超过了50%,而其周边约1/10的美国城市也正在经历一场漫长而巨大的收缩过程;在日本,中小型城市尤其是资源型城市收缩问题尤其突出。Yubari(夕张市位于日本北海道中部,近年以生产哈密瓜而闻名。)在1960-2008人口收缩率高达90%,几近空城。

图1:收缩城市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增长速度下的比例(1990)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城市观测站(2008),联合国统计司人口年间(1990-2005)和《联合国人口司世界城市化展望(2005)》

图2:收缩城市在发展中国家的状况(1990-2000)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城市观测站(2008),联合国统计司统计年鉴(1985-2004)

注:以上统计的数据是指人口流失超过10万居民的城市,而不仅仅是指放缓的城市增长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城市提出了“精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想法,早先因工业化而快速城镇化的土地重新被换成“绿衣”,这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图3:这条绿道由以前一条低等级铁路线改造而来,连接河滨(上图中的国家自然资源部的冒险和教育中心)和城市东面的工业厂房,它目前正在转化为步行及自行车道

图4:目前待改及已改的大量新建和改建的项目多位于底特律的市中心(Downtown和Midtown),而这个地区的人口和面积仅占到全底特律的5%左右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要任务》中明确提到“收缩城市”,并也明确了不同城市在发展侧重点、在政策上应有所不同。随后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收缩城市并不仅以东北工矿城市为代表,随着都市圈加速发展,众多城市会向“流动空间”以及“网络时代”发展,这自然会引发城市竞合的进一步不平等,令更多城市进入“收缩城市”的行列。

总而言之,我们既正视了“收缩城市”存在并将广泛增加这一现实,同时也选择走一条与欧美不同的应对之路,我们的“收缩城市”才刚开始……

收缩城市未必意味着经济衰退

我们知道造成城市衰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目前为止最显著的原因是产业转移带来的经济萧条与人口减少。比如全球化带来的制造业转移,使得美国东北部工业城市带变为“铁锈地带”,经历了长达20年甚至更久的衰退,但在衰退之后,有些工业城市通过转型在后工业知识经济时代中变得更有竞争力。比如匹兹堡在经历了产业升级的阵痛后,也曾铲平过一些房屋和工厂,但依托匹兹堡及卡内基梅陇这两所大学,曾经的“钢都”如今华丽转身,遮云蔽日的工厂烟囱变成了干净漂亮的创业园区。但即使如此,匹兹堡如今的人口仍然是持续下降的。类似的还有曾经依靠交通优势成为制造业中心的克利夫兰, 50年代曾拥有90万人口,到2017年仅剩约38万人,如今虽有詹姆斯带领的骑士队带动了部分演艺、旅游等产业,但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仍难返往日荣光。

图5:匹兹堡、克利夫兰、波士顿2017年人口对比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

图6:2017年按城市地区划分的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百万2009年美元)

资料来源:商业数据平台statista

以上图表说明,人口减少与经济衰弱并不总是齐头并进,在知识时代人口确实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要素,但不是绝对要素,有些人口下降的城市,未必在经济上是萎缩的。一份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 Maxwell Hartt的最新研究,证实了这一论断。报告检视了1980年-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与美国社区调查的地方数据,发现在886个萎缩城市中,有27%的城市其经济水平实际上高于周边地区。

图7:这张图标出了 886 座美国收缩城市的位置,可看到大部分位于锈带。

资料来源:来自 Maxwell Hartt 的研究报告

图8:这张图标出了经济繁荣的美国收缩城市

资料来源:来自 Maxwell Hartt 的研究报告

毫不意外的是,这些富有的收缩城市大部分毗邻纽约、旧金山、芝加哥这样的大都市圈,而另一个富裕收缩城市的共同点是其居民往往拥有更高的学历。

在Hartt的报告中显示,富裕收缩城市的数量似乎与收缩城市的现象呈正比,这就意味着富裕且人口减少的城市并非是一个地理现象,这是在城市整体进行收缩时发生的一个必然情况。

报告称,“严重性,持久性和收入之间缺乏关系,这表明城市缩水过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份针对美国的真实研究报告,显示的是富裕大都市周边出现人口收缩或许与学界印象中经济衰退的标签无法画上等号,但这或许意味着在现代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简单的人口增减已无法衡量城市的繁荣,原有的研究范式已到了需要修正的时候:当一座城市能够吸引某种特定的人才,那么它可以保持繁荣和人口下降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特质。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学毕业生:97%的繁荣萎缩城市的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比例高于地区平均水平。

人口增长是针对繁荣的最为粗略的衡量标准:只要一个地方能吸引或保留特定人才,即使失去一般人口,也仍然繁荣昌盛。

结语

当然,人口减少和经济衰退确实相互影响。人口减少可能导致所得税或房地产税收减少。财政能力下降可能导致公共服务减少,但位于大都市圈周围的收缩城市受此影响最小,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因为大量的公共服务可以与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与之共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收缩城市就一定意味着经济后退吗

经济放缓的锅,收缩城市不背 。

文|孚园

一些不断收缩的城市并不一定就是经济落后区域,有很多也是繁华之地。在这些区域,人口偏少,但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当然,收入不平等可能更明显。

全世界都在收缩,中国才刚开始

说起“收缩城市”通常让人联想到产业面临崩塌、经济遭受破坏等负面形象,往往也意味着地区人口减少和失业率的上升。英国最早出现收缩城市,如利物浦、谢菲尔德等一些在早期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随后美国、日本、德国的部分地区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现如今中国关于这一话题的热议也逐步兴起,这有赖于龙灜团队对过去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细致分析,使我们看到国内收缩城市的现状:大约有1/3的国土正在经历人口下降,并在2016年后快速恶化。

这样一个观察结果无疑让很多人感到震惊。我们早已习惯了经济增长,并逐渐将其作为经济及区域发展的永久性前提。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城镇化、房地产市场等趋势一路上扬,唱衰者、悲观主义者早已被远远地抛弃,任谁都不会认为“收缩城市”可能与“衰败的乡村”一样正在成为常态。

如果我们抬头看看四方,会发现“收缩城市”早已在各国各地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孚园在去年连续撰文研究了各地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城市,在经历过收缩与经济“暴击”后如何重振旗鼓的例子:

“衰败"了半个世纪,底特律誓言卷土重来重返荣耀的城市之名?这是真的吗?| 城市更新

小樽:这座“没落的港口城市”如何逆袭为日本NO.1的浪漫之城?

日本“高龄”小镇的绝地反身,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启示(下);

200多年来,人类文明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以及全球化浪潮,世界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的繁荣似乎都使得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成为了城市交流的“标准路径”,所有规划都是以经济永久增长为前提的。即使有些城市出现收缩与衰落,也被认为是城市发展发展阶段,是为下一阶段的增长期做准备。但20世纪后期开始,郊区化、去工业化、全球化、局部金融危机以及社会转型等各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部分城市出现了明显的经济衰退、人口减少等“收缩”现象,“收缩”已然成为一种新态势席卷全球。

2007年德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萎缩中的城市”(Shrinking Cities)显示,在过去50年间,超过370个人口过10万的城市至少减少了1/10的人口基数。在英国,除伦敦之外的大部分城市都在萎缩,约有40%的欧洲人口在流失;在美国,地处“铁锈地带”的城市人口收缩率超过了50%,而其周边约1/10的美国城市也正在经历一场漫长而巨大的收缩过程;在日本,中小型城市尤其是资源型城市收缩问题尤其突出。Yubari(夕张市位于日本北海道中部,近年以生产哈密瓜而闻名。)在1960-2008人口收缩率高达90%,几近空城。

图1:收缩城市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增长速度下的比例(1990)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城市观测站(2008),联合国统计司人口年间(1990-2005)和《联合国人口司世界城市化展望(2005)》

图2:收缩城市在发展中国家的状况(1990-2000)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城市观测站(2008),联合国统计司统计年鉴(1985-2004)

注:以上统计的数据是指人口流失超过10万居民的城市,而不仅仅是指放缓的城市增长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城市提出了“精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想法,早先因工业化而快速城镇化的土地重新被换成“绿衣”,这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图3:这条绿道由以前一条低等级铁路线改造而来,连接河滨(上图中的国家自然资源部的冒险和教育中心)和城市东面的工业厂房,它目前正在转化为步行及自行车道

图4:目前待改及已改的大量新建和改建的项目多位于底特律的市中心(Downtown和Midtown),而这个地区的人口和面积仅占到全底特律的5%左右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要任务》中明确提到“收缩城市”,并也明确了不同城市在发展侧重点、在政策上应有所不同。随后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收缩城市并不仅以东北工矿城市为代表,随着都市圈加速发展,众多城市会向“流动空间”以及“网络时代”发展,这自然会引发城市竞合的进一步不平等,令更多城市进入“收缩城市”的行列。

总而言之,我们既正视了“收缩城市”存在并将广泛增加这一现实,同时也选择走一条与欧美不同的应对之路,我们的“收缩城市”才刚开始……

收缩城市未必意味着经济衰退

我们知道造成城市衰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目前为止最显著的原因是产业转移带来的经济萧条与人口减少。比如全球化带来的制造业转移,使得美国东北部工业城市带变为“铁锈地带”,经历了长达20年甚至更久的衰退,但在衰退之后,有些工业城市通过转型在后工业知识经济时代中变得更有竞争力。比如匹兹堡在经历了产业升级的阵痛后,也曾铲平过一些房屋和工厂,但依托匹兹堡及卡内基梅陇这两所大学,曾经的“钢都”如今华丽转身,遮云蔽日的工厂烟囱变成了干净漂亮的创业园区。但即使如此,匹兹堡如今的人口仍然是持续下降的。类似的还有曾经依靠交通优势成为制造业中心的克利夫兰, 50年代曾拥有90万人口,到2017年仅剩约38万人,如今虽有詹姆斯带领的骑士队带动了部分演艺、旅游等产业,但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仍难返往日荣光。

图5:匹兹堡、克利夫兰、波士顿2017年人口对比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

图6:2017年按城市地区划分的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百万2009年美元)

资料来源:商业数据平台statista

以上图表说明,人口减少与经济衰弱并不总是齐头并进,在知识时代人口确实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要素,但不是绝对要素,有些人口下降的城市,未必在经济上是萎缩的。一份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 Maxwell Hartt的最新研究,证实了这一论断。报告检视了1980年-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与美国社区调查的地方数据,发现在886个萎缩城市中,有27%的城市其经济水平实际上高于周边地区。

图7:这张图标出了 886 座美国收缩城市的位置,可看到大部分位于锈带。

资料来源:来自 Maxwell Hartt 的研究报告

图8:这张图标出了经济繁荣的美国收缩城市

资料来源:来自 Maxwell Hartt 的研究报告

毫不意外的是,这些富有的收缩城市大部分毗邻纽约、旧金山、芝加哥这样的大都市圈,而另一个富裕收缩城市的共同点是其居民往往拥有更高的学历。

在Hartt的报告中显示,富裕收缩城市的数量似乎与收缩城市的现象呈正比,这就意味着富裕且人口减少的城市并非是一个地理现象,这是在城市整体进行收缩时发生的一个必然情况。

报告称,“严重性,持久性和收入之间缺乏关系,这表明城市缩水过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份针对美国的真实研究报告,显示的是富裕大都市周边出现人口收缩或许与学界印象中经济衰退的标签无法画上等号,但这或许意味着在现代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简单的人口增减已无法衡量城市的繁荣,原有的研究范式已到了需要修正的时候:当一座城市能够吸引某种特定的人才,那么它可以保持繁荣和人口下降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特质。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学毕业生:97%的繁荣萎缩城市的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比例高于地区平均水平。

人口增长是针对繁荣的最为粗略的衡量标准:只要一个地方能吸引或保留特定人才,即使失去一般人口,也仍然繁荣昌盛。

结语

当然,人口减少和经济衰退确实相互影响。人口减少可能导致所得税或房地产税收减少。财政能力下降可能导致公共服务减少,但位于大都市圈周围的收缩城市受此影响最小,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因为大量的公共服务可以与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与之共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