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聚焦精华灌区修复,建设国际田园康养旅游目的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聚焦精华灌区修复,建设国际田园康养旅游目的地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位于“西控”战略核心区,涵盖聚源镇、石羊镇、天马镇3镇,面积约254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面积1.12平方公里。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基础优势明显,首先功能区距成都中心城区约30公里,拥有“二高、四快、两轨、一机场、两枢纽”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是成都平原西部区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且全国首条山地轨道都江堰至四姑娘山轨道交通坐落于此,这是打通川西旅游通道的交通枢;其次以自流灌溉、川西林盘聚落为特色生产生活形态的千年农耕区,将“精华灌区”的文化名片在世界农业文明史上产生深远影响;此地水网密布,岷江水系七大干渠穿流而过、6000余个林盘星罗棋布,生态资源极其富集;目前功能区现有耕地面积约27.6万亩,可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资源2万余亩,城镇建设用地2500余亩,土地资源潜力巨大;并且特色农业特色产出例如优质粮油、红心猕猴桃、川芎等等;在2019年,功能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同比增10.2%,综合收入36.2亿元,同比增31.7%,乡村旅游市场资源无可厚非。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以农业为本底,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人城境业”融合发展理念,致力于建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和打造国际田园康养旅游目的地;且依托成都市东西城市轴线,将聚源康养产业引领核心区于一体,与天马天府农耕文明展示区、石羊川西林盘文旅融合区为两翼,构建“一体两翼、两轴三区”空间规划结构。

精华灌区围绕“四大生态”和“六大支撑”制定产业链全景图和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及配套企业名录表。一方面精准农业围绕中粮集团等头部企业,对纵深延展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环节的把控,助力于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拙于打造创意农业、循环农业等多元化农业功能形态展现。一方面田园康养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中青旅集团、东京健康管理中心等头部企业管理运营品牌价值,并深度挖掘“都江堰猕猴桃”“稻虫共生”等康养应用价值。在2020年实现核心起步区初显成效,蓝城、远洋、锐丰等头部企业项目首启区投入运营,形成聚集发展引领态势;精华灌区立志于打造一批高品质科创空间,吸引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形成一批辐射带动项,全面建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及国际田园康养旅游目的地,深度全面构建农、商、文、旅、体、养高度融合发展的绿色生态价值体系。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为完善产业支撑、强化产业配套,提升产业能级,精华灌区功能区建立2020年第一批需求清单,其中主要包括产业金融、科技人才、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等四大类12项需求。

在产业金融需求方面首先通过青城湖文旅项目等精品包装项目,打造康养主题林盘、旅游和特色文创小镇等业态;其次成立不低于5亿元的乡村产业发展基金,与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投资片区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在科技人才需求方面依托圣寿源蔬菜种植农业基地、绿沃花溪谷玫瑰种植基地等,寻求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开展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工程技术中心等方面合作,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与此同时拟招引农业科技、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文化旅游品牌推广等方面高端技能人才共计50余人。

在服务平台需求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高端康养运营管理团队合作,依托林盘资源和中药产业基础,实施康养产业分析、市场营销和项目指导等,与之合作搭建康养产业大数据平台,并与专业化土地整理公司合作,对功能区内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整理、统一招商和统一储备,提升项目落地效率,提高区域产业经济水平,共同合作搭建土地储备平台,以及依托精华灌区乡村产业研发中心,与国内外知名孵化器运营企业合作,对农业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进行研究、培育,打造乡村产业孵化平台典范。

在基础设施需求方面将着力在天府大道沿线、驾青线片区、石羊镇片区实施16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16亿元。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功能区发展,针对农旅、康养、文创等产业制定了系列扶持政策,最大限度激励、鼓励规模集约经营、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和校院地企合作等项目入驻。

自此热忱欢迎各位企业家朋友到精华灌区考察投资兴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聚焦精华灌区修复,建设国际田园康养旅游目的地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位于“西控”战略核心区,涵盖聚源镇、石羊镇、天马镇3镇,面积约254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面积1.12平方公里。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基础优势明显,首先功能区距成都中心城区约30公里,拥有“二高、四快、两轨、一机场、两枢纽”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是成都平原西部区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且全国首条山地轨道都江堰至四姑娘山轨道交通坐落于此,这是打通川西旅游通道的交通枢;其次以自流灌溉、川西林盘聚落为特色生产生活形态的千年农耕区,将“精华灌区”的文化名片在世界农业文明史上产生深远影响;此地水网密布,岷江水系七大干渠穿流而过、6000余个林盘星罗棋布,生态资源极其富集;目前功能区现有耕地面积约27.6万亩,可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资源2万余亩,城镇建设用地2500余亩,土地资源潜力巨大;并且特色农业特色产出例如优质粮油、红心猕猴桃、川芎等等;在2019年,功能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同比增10.2%,综合收入36.2亿元,同比增31.7%,乡村旅游市场资源无可厚非。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以农业为本底,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人城境业”融合发展理念,致力于建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和打造国际田园康养旅游目的地;且依托成都市东西城市轴线,将聚源康养产业引领核心区于一体,与天马天府农耕文明展示区、石羊川西林盘文旅融合区为两翼,构建“一体两翼、两轴三区”空间规划结构。

精华灌区围绕“四大生态”和“六大支撑”制定产业链全景图和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及配套企业名录表。一方面精准农业围绕中粮集团等头部企业,对纵深延展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环节的把控,助力于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拙于打造创意农业、循环农业等多元化农业功能形态展现。一方面田园康养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中青旅集团、东京健康管理中心等头部企业管理运营品牌价值,并深度挖掘“都江堰猕猴桃”“稻虫共生”等康养应用价值。在2020年实现核心起步区初显成效,蓝城、远洋、锐丰等头部企业项目首启区投入运营,形成聚集发展引领态势;精华灌区立志于打造一批高品质科创空间,吸引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形成一批辐射带动项,全面建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及国际田园康养旅游目的地,深度全面构建农、商、文、旅、体、养高度融合发展的绿色生态价值体系。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为完善产业支撑、强化产业配套,提升产业能级,精华灌区功能区建立2020年第一批需求清单,其中主要包括产业金融、科技人才、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等四大类12项需求。

在产业金融需求方面首先通过青城湖文旅项目等精品包装项目,打造康养主题林盘、旅游和特色文创小镇等业态;其次成立不低于5亿元的乡村产业发展基金,与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投资片区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在科技人才需求方面依托圣寿源蔬菜种植农业基地、绿沃花溪谷玫瑰种植基地等,寻求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开展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工程技术中心等方面合作,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与此同时拟招引农业科技、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文化旅游品牌推广等方面高端技能人才共计50余人。

在服务平台需求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高端康养运营管理团队合作,依托林盘资源和中药产业基础,实施康养产业分析、市场营销和项目指导等,与之合作搭建康养产业大数据平台,并与专业化土地整理公司合作,对功能区内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整理、统一招商和统一储备,提升项目落地效率,提高区域产业经济水平,共同合作搭建土地储备平台,以及依托精华灌区乡村产业研发中心,与国内外知名孵化器运营企业合作,对农业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进行研究、培育,打造乡村产业孵化平台典范。

在基础设施需求方面将着力在天府大道沿线、驾青线片区、石羊镇片区实施16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16亿元。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功能区发展,针对农旅、康养、文创等产业制定了系列扶持政策,最大限度激励、鼓励规模集约经营、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和校院地企合作等项目入驻。

自此热忱欢迎各位企业家朋友到精华灌区考察投资兴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