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界·鉴 | 2015热榜 23个“快消公司之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界·鉴 | 2015热榜 23个“快消公司之最”

快消行业最贴近消费者,也因此竞争最激烈。中国消费市场的转型升级,又让这个行业变得格外热闹。界面整理了快消行业2015年里23家有着比较典型表现的公司,这个行业这一年的看点都在这里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最乌龙的官司:顶新地沟油事件

在顶新油品因连续出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而被台湾各方集体抵制的时候,法庭的一审判决却宣布了顶新集团无罪。堪称本年度最大乌龙官司。

从2013年10月开始,顶新集团连续三次卷入劣质油品事件。一连串的事件让顶新集团声名扫地,并受到了来自台湾的多方抵制,在饲料油事件发生后,顶新集团就宣布全面退出台湾油品市场,旗下康师傅、味全品牌都卷入其中,而顶新也因为面临不小的资金压力,不得不出售包括三重土地、台北101等优质资产。顶新制油公司前董事长魏应充也被彰化地检署根据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刑法诈欺取财及伪造文书罪起诉。

但今年7月28日在法庭上呈现的相关检验报告书却证明顶新制油从越南进口油品并非回收油或其它劣质油,基本上推翻了彰化地检署对顶新制油进口越南油品的指控。11月27日,台湾彰化地方法院一审宣判:顶新集团董事长魏应充以及常梅峯、陈茂嘉、杨振益、曾启明、蔡俊勇等6名被告全部无罪。

不过,台湾媒体也对判决提出了质疑。由“饲料油”引发的官司尚未结束,台湾地方法院还有4起相关案件仍在处理中,不知未来是否会再次出现逆转。

2.最没完没了的官司:王老吉和加多宝

2015年,加多宝和王老吉这两家凉茶公司之间的官司依然没完没了,而加多宝面临的索赔金额已累计超过46亿元。在2015年过去之前,打官司从来没输过的王老吉已经第19次胜诉了。

从2010年开始,广药集团和加多宝集团就王老吉品牌的归属展开了争夺,两年后,广药集团获得了胜利。但除了商标外,围绕着红罐包装、正宗配方和怕上火广告语等一系列资产的争夺,让双方一次次闹上法庭,风波至今仍未平息。

今年7月23日,自2012年广药集团胜诉王老吉商标仲裁案后,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一系列纠纷案件的终于有了第一个终审判决。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对王老吉起诉加多宝“七连冠”广告语虚假宣传案做出了“驳回加多宝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加多宝需赔偿王老吉300万元。

随着各桩官司陆续进入终审,面临天价索赔的加多宝压力不小。与此同时,随着王老吉雅安、宜昌、泰州等地的工厂陆续投产,产能不断扩大的竞争对手王老吉也将在销售上步步紧逼。看来2016年,这两家凉茶巨头之间仍会硝烟弥漫。

3.坐拥最多城市购买家庭的快消品公司:宝洁

2015年对宝洁来说是忧喜参半的一年。截至9月30日的2016财年一季度,这家全球最大消费品公司连续7个季度以来最大跌幅,旗下所有业务部门的销售量均出现了下滑。

但尽管如此,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凯度消费者指数的报告,截至2015年10月9日,在过去的52周里,中国共有21家快速消费品企业拥有过亿的城市购买家庭,第一名依然是宝洁中国,吸引了1.53亿城市家庭购买。

此外,在截至10月9日的过去一年里,宝洁中国在电商渠道的渗透率也是排名第一,吸引了6.8%的城市家庭通过电商渠道购买其产品。

其后在中国最大的电商购物节双十一当天,宝洁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不到4小时就超越去年双11销售记录,旗下品牌汰渍荣获全品类销售增长第一名,吉列剃须刀的销售为同类目第一名,欧乐-B获电动牙刷品类销售第一名,Olay官方旗舰店为国际美妆排行第一,前90分钟卖出的沙宣洗护可供全体北京市民洗一次头。

对于大规模卖品牌“瘦身”、一路削减广告预算、不断调整营销策略、但销售持续疲软的宝洁来说,2016将是充满变数与挑战的一年。

4.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公司:宜家家居

宜家俱乐部会员增长了42%,达到1350万人;官方网站的访问量达到5300万,比去年增长52.5%,超过7500万人次光临宜家中国商场——在中国只有不到20家门店的宜家家居,会员和官网访问量的增速却令同行羡慕。

中国市场也因此成为宜家在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根据宜家2014-2015财年报告,截至8月31日,宜家销售总额为319亿欧元(约合22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同店销售额增长5.1%。而宜家中国市场实现105亿元销售额,销售增长超过18%,可比市场销售增长10%。

不仅如此,宜家在中国的采购量已占其全球总量25%,在采购国中排名第一。但宜家在中国的销售比例却占全球比例不足5%。其实,为了能把中国从采购大国变成销售大国,宜家已经在提高开店速度之前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做了准备工作,包括设立产品设计中心、产品检测实验室、建立新的物流中心等。

5.最会卖牛奶的中国乳企:伊利

尽管中国消费者似乎对进口奶粉有莫名偏爱,但伊利仍继续稳坐着中国乳业市场第一的位置,且进一步拉大了与其它竞争对手的差距。

今年前3季度,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458.79亿元,净利润36.56亿元。尼尔森数据显示,1-9月,伊利乳制品整体市占率进一步得到提升(20.4%),行业老大的位子更加稳固了。

其中,常温液态奶销售额份额同比提升了2.2%,为29.0%;基础液奶销售额份额同比提升了2.1%,为35.9%,双双市占率第一。

从金典有机奶、安慕希希腊酸奶,到QQ星儿童成长牛奶新口味、舒化中老年配方牛奶,伊利仍是卖出最多牛奶的中国乳企。

高端产品和创新产品功不可没。今年1-9月,伊利旗下“金典”销售额同比增长20%,常温酸奶安慕希销售额同比增长661%。

伊利的大手笔营销投入对产品的销售帮忙不少。2015年,伊利赞助了多部热门综艺和影视节目,包括《爸爸去哪儿3》、《跑男2》、《奇葩说》和《捉妖记》。

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即将带来婴儿潮消费红利,加上中美食品智慧谷等国际化项目落地,伊利很有可能保持增长。

6.门店数量最多的咖啡店:星巴克

中国门店数量最多的咖啡店毫无疑问,就是星巴克,并且它还想在中国开更多的店,堪比以前的麦当劳。

今年3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星巴克股东大会上,星巴克董事长兼CEO霍华德·舒尔茨宣布,在未来5年,中国与亚太区的门店规模将增长3倍,星巴克在该区15个市场的门店数目将翻一番到1万家。其中中国是星巴克发展最快的市场,截止到2015年8月,星巴克在华门店数已超过1700家,还将在未来5年内迎来3400家门店,其中上海市已经成为全世界星巴克门店最多的地方。

比较之下,韩式咖啡在中国发展却是步履维艰,今年年中,发展了500多家店的韩资咖啡连锁店咖啡陪你被曝扩张过程中管理粗糙、资金链吃紧、选址仓促而致加盟商亏损、拖欠工资,韩方撤资等问题,另一家韩式咖啡zoo coffee也在近日爆出门店关闭充值卡无法使用,而星巴克却依然保持相当的增速。

11月,星巴克还入驻了天猫商城,并且决定把天猫的官方旗舰店也作为一家全新的门店。不过星巴克天猫旗舰店卖的东西主要是电子/实体星礼卡、电子/实体星享卡和共21款咖啡兑换券。试营业的第一天,它就获得了1800个收藏。

7.最大手笔的收购:百威英博

自从9月16日萨博米勒(SABMiller)称收到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的收购意向以来,这桩轰动世界的行业并购案上演了多次戏剧性转折。两个月内百威英博4次报价,每股价格从38英镑、40英镑、42.15英镑涨至最终的43.5英镑,双方才达成原则性一致。

这笔收购交易总价近700亿英镑(约合6791亿元人民币),既是2015年全球最大规模的公司并购案,也是历史上第四大收购交易。百威英博与萨博米勒是全世界排名前二的啤酒企业,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0.8%和9.7%,二者合并后,将产生收入超过640亿美元(约合4054亿元人民币)的行业巨无霸。

由于商务法规的约束,百威英博不得不考虑剥离原属于萨博米勒旗下的部分资产,以通过反垄断审查,其中也包括中国消费者非常熟悉的雪花啤酒。萨博米勒此前持有华润雪花49%的股份,价值240亿港元(约合196.5亿元人民币)。雪花啤酒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销量最大的啤酒品牌,去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高达23.2%。

8.商业包装颜值最高的公司:统一

如今统一的商品包装,可是与之前老坛酸菜面和冰红茶不可同日而语了。

今年10月,统一的两款明星产品“小茗同学”冷泡茶和“革面”方便面获得了Pentawards国际包装设计奖的金奖。Pentawards今年已举办第九届,被称作“包装设计界的奥斯卡”,在国际上颇受认可。

除了两个获奖的“爆款”,这家以方便面和饮料为主业的公司,近两年推出的一系列新款产品,诸如“脆二代”膨化食品、“阿萨姆小奶茶”、“朗朵”咖啡、Alkaqua矿泉水等,无一不在包装设计上下足功夫,令货架前的消费者眼前一亮,特别是对在乎“颜值”和“品位”的年轻人极具杀伤力。

漂亮的包装背后,是水涨船高的售价,这些“高颜值”的新产品的定价与同类产品相比均可进划入高端行列。根据统一企业今年8月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财年统一毛利率增长5.3个百分点达到37.8%,利润同比大涨93.2%达到6.87亿元。统一方面解释,这是由于高毛利价值型产品的销售比重增长、市场售价回升等原因所致。

9.最有可能超过百亿的本土体育公司:安踏

在2014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设立了100亿元的年度目标,目前来看安踏距此已经不远。

根据今年8月公布的半年财报,安踏上半年营收5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毛利润23.8亿元,业务增速亦高于去年同期。此外,数据显示,安踏已经连续九个季度实现了订货金额增长。

如今安踏也在探索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2014年安踏成为NBA中国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和授权商,并推出了美职篮球星克莱·汤普森战靴KT1,并希望在东南亚、中东和东欧市场。

10.最爆炸式增长的体育公司:安德玛

随着运动健身成为都市中产的生活风尚,以高性能运动紧身衣起家的美国运动品牌安德玛(Under Armour)成为运动人士的新宠。2014财年,安德玛的销售额达到30.8亿美元(约合199.87亿元人民币),超过阿迪达斯成为美国第二大运动品牌。

一个是老牌的业内霸主,一个是横空出世的行业新贵,耐克与安德玛在商场上的较劲也像竞技体育一样惊心动魄。

尽管耐克目前的全球年收入仍然是安德玛的十倍之多,然而1996年创立的安德玛已经开始在广告位、零售货架、设计人才和明星代言等诸多领域与耐克扳起手腕。2015年夏天,安德玛旗下的头号球星史蒂芬·库里,带领金州勇士队在美职篮总决赛中,力克耐克的大牌代言人勒布朗·詹姆斯所在的克利夫兰骑士,安德玛对于这场胜利的隐喻宣传令人浮想联翩。

2015年,安德玛继续全方位布局,共斥资逾7亿美元(约合45.43亿元人民币)收购了MyFitnessPal,MapMyFitness和Endomondo等几款健身和社区应用,并签下“巨石”强森和高尔夫球员乔丹·斯皮思等明星,并进一步加速海外扩张的步伐。

11.最能开店的连锁超市:永辉超市

在零售行业遭遇电商冲击、整个行业发展放缓的情况下,永辉超市的门店增幅反而一路飙升,根据永辉官网数据,2014年永辉门店数是337家,目前最新数据是389家,永辉每年新店增长的速度是50-70家。而其已签约未开业门店还有175家,很可能未来两年永辉的开店速度维持在年均70家门店左右。

从业绩上看,2014年永辉超市营业收入为367.27亿元,相比2013年的305.43亿元增长了20.25%。净利润8.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8%。

而营业收入20%左右的增长率,已经远超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巨头的增幅,在整个零售行业这样的增幅也比较靠前,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4年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6.3%。

不仅如此,永辉2015年动作频繁,先牵手京东布局生鲜O2O市场,跟京东在物流、冷链等方面展开合作。在供应链方面,还与韩国最大的生活文化企业CJ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布局中央厨房业务以及海外采购业务,在上下游供应链日益如鱼得水。

12.最会卖萌的餐饮公司:麦当劳

2015年是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5年,除了推出定制汉堡,屏幕点餐服务之外,这家公司在这个市场最玩得转的仍然是玩具。

在2015年,麦当劳前后推出了小黄人、樱桃小丸子、SNOOPY、芭比娃娃等系列玩具,为了让主题感更加突出,在小黄人上映期间,麦当劳的员工还换上了牛仔裤。

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消费者口味的变化让麦当劳与顾客间的情感联系变得薄弱,为了俘获年轻人以及儿童市场,麦当劳最终找到了他们乐意为之踏进门店的产品,玩具。而这些玩具多以目前热销的电影或者卡通人物为主。而为了变得更年轻,这家公司也乐意与小崽子漫画、VICE相机、Uber等年轻人关注的生活方式品牌进行更多萌萌哒的市场推广。

13.最受男士欢迎的护肤品公司:欧莱雅

为了获得更多的时尚男士,巴黎欧莱雅正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更多的新产品,除了针对年轻男士的保湿产品,还有一大重要的新品类,男士洗发水。同样走的是无硅洗发水的概念,巴黎欧莱雅男士对这个新品类颇为重视,代言人吴彦祖还亲自站台。

品牌方表示,自己的目标群体是时尚、年轻的男性群体,他们既追求事业发展也追求生活品质。不过根据巴黎欧莱雅男士代言人——吴彦祖、阮经天井柏然的粉丝群体来看,时尚年轻男性的女性伴侣似乎也能买账,作为洗护用品的主要购买群体,在超市里购买洗发水的时候,看见吴彦祖的广告多买一瓶欧莱雅男士洗发水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欧莱雅称其为“在一个清爽的男士背后,总有一位女性”。

随着巴黎欧莱雅男士品牌本身在男士市场的知名度,拓宽一个品类的推广成本更低,也能带来切实的增长。就目前来看,在前期铺货阶段,最好、最成功的一个销售方案是将洁肤和洗发水产品组合装。

14.最大手笔的架构调整:百胜中国独立

架不住维权投资者Keith Meister的一再要求,百胜终于决定将其中国市场独立。之后,百胜中国区将作为百胜餐饮集团在中国的特许加盟商,向总部集团支付加盟费用。分拆中国业务有利于两家公司独立面对自己目前的困境。分拆预计在2016年底前完成。百胜希望分拆之后的两个实体将获得不同投资者的关注。

公司首席执行官Greg Creed称,分拆完后,两家独立的公司将聚焦各自的业务重点,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来调配自己的资源。

中国业务目前为百胜集团贡献了57%的营收,以及54%的营业利润。百胜中国目前在1000多个城市拥有6900家门店,公司称,中国区仍将致力于在2015年新开约700家门店的计划,并且未来中国区门店数量将超过2万家或者更大规模。

15.隐藏最深的国际大牌子背后的中国供应商:维珍妮

上市两个月,股价暴涨84%,这家隐身在维秘、CK和阿迪达斯背后的中国公司,由此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维珍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你很可能从来没听过维珍妮,但它所服务的大客户你一定不陌生——维多利亚的秘密、Calvin Klein、阿迪达斯、锐步、Under Armour等等。

这家公司成立于1998年,提供包括胸围、运动胸围、胸杯、内裤和塑身衣在内的多种贴身内衣产品,以及功能性运动类产品,比如运动鞋、无缝黏合功能性运动服装及可穿戴相关运动产品。

胸围及贴身内衣是这家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根据国际企业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报告,维珍妮的2014年的胸围产量占全球1%的市场份额,是全球产量第一的文胸制造商。

维珍妮与维秘的母公司、美国最大内衣零售商L Brands的合作长达15年,是其全球最大的内衣供应商之一,合作形式包括从概念衍生、产品研发到最终交付产品,比如维秘的Very Sexy长青系列就是由其开发的。据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数据,维珍妮约35%的销售额来自L Brands。

16.最“挑事儿”公司:蓝月亮

2015年6月,全国第五大洗衣液品牌的生产商蓝月亮跟高鑫零售集团旗下的连锁超市掰了,后者在全国拥有近400家大润发和欧尚超市,是所属行业中所占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

闹掰的主要原因是蓝月亮要求打破以往的合作模式,变货架陈列为专柜陈列,并自主定价。专柜的自主定价模式会让超市失去对商品价格的控制,无法灵活调整自身商品售价与周边超市的差异,同时也不利于其策划促销活动。

而蓝月亮敢于跟大润发叫板的筹码是,线上渠道在快速成长——2014年,蓝月亮以2.3亿元的销售额成为洗衣液网络销售的冠军。

而在2015年11月份,另一日化品牌威露士也与华润系旗下的零售连锁解约,撤出包括华润万家、Tesco乐购、华润苏果等超市卖场,原因是线下渠道费用过高。

根据消费者市场研究机构凯度消费指数提供的数据,2014年和2015年,洗衣液品类在线上销售金额增长率为86.6%和117.7%;而现代渠道这一增速仅为20.7%和13.2%。

17.最衰连锁品牌:四川互惠超市

成立20多年,高峰时期拥有上千家门店的四川互惠超市,在今年6月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卖身”当地同行红旗连锁。

2010年前后,红旗连锁和互惠超市作为四川地区两大龙头零售企业,一直处于你追我赶的状态,但红旗在2012年上市后加快了发展速度,互惠超市却不断萎缩,其董事长提出的2014年增加700家门店的计划并未实现,反而因参与民间借贷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腾挪资金给供应商结款,门店也萎缩至不到500家。

在出现关店现象之后,在A股上市的红旗连锁当时准备用4.3亿元收购互惠超市以及配送中心的资产。在此前的3月,红旗连锁已经斥资2.38亿元收购四川另一个零售连锁红艳超市100%股权,将后者的一个配送中心和137个超市网点收入囊中。

不过互惠超市更惨的是,根据红旗连锁7月6日发布的公告,互惠集团旗下3个公司100%股权只花了红旗连锁3.49亿元,红旗连锁曾经在四川最大的对手就这样被卖掉了。

18.转型最不靠谱公司:湘鄂情

从“餐饮第一股”到卖资产还债、实际控制人长期滞留海外、屡次被证监会处罚等尴尬结局,中科云网(原湘鄂情)这些年的转型过程实属奇葩。

在“八项规定”和“三公”消费的高压下,专注“北京的公务宴请餐饮市场”的湘鄂情在2013年出现了其公司史上最严重的亏损,被迫宣布转型,并在当年出售了10家子公司。

作为餐饮企业,起初,湘鄂情只是在餐饮产业链内做了一些转型,但都相继失败。随后湘鄂情转型的路径则选择了跨度很大的地产、环保等领域。2014年又进入大数据领域,宣称要通过“互联网数据进行垂直整合提供云服务平台,围绕移动互联网,家庭智慧云终端等产品模式进行应用推广”,定位变身为互联网公司,并更名中科云网,不过然并卵,今年7月,湘鄂情已经关闭了在北京属于中科云网旗下的所有门店,其他业务处于全面亏损状态。

19.最动荡、变革最彻底的化妆品公司:资生堂

陷入增长困境的资生堂正在中国采取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这可能是2015年变革最彻底的化妆品公司了。

3月,资生堂首先将日本总部的“中国事业部”的经营及市场营销职能前移至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这意味着,资生堂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中国可以独立地在战略、企划、市场营销、研发等方面做决策。

8月,公司又开始对旗下大众化妆品部门的销售人员进行调整,原先按照品牌划分的销售队伍重新按照区域和渠道划分,波及品牌包括Za、泊美、蒂珂及CS渠道(化妆品专门店)品牌悠莱、怡丽丝尔和蒂斯岚。

而在这一年之内,中国地区的负责人也连换两任。对于这家传统的日本公司来说,如此频繁且目的导向的组织变革实属罕见。

20.奇迹扭亏的白酒品牌:水井坊

在经历了2个洋老板操盘这家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白酒公司以后,水井坊奇迹般的扭亏为盈了。2015年8月15日,水井坊(9600779.SH)发布年中财务报表,称公司已经取得盈利,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0%,达到3.8亿元。在整个行业低迷的前提下,这样的增长算得上罕见。

水井坊扭亏背后,已经卸任的洋老板大米功不可没,他在职期间,一改传统白酒企业的求大求全的作风,将水井坊进行深度调整,除了原有销售体系、市场动作、产品结构等的变化,最明显的还有成本、人员的变化。据了解,目前水井坊人员总数少了四分之一,固定费用减少了17%。

中报显示,上半年水井坊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下降了31.15%、20.38%、35.16%。虽然历经裁员,但水井坊的薪酬待遇却是4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最高的,今年上半年平均月薪高达1.32万元。

21.最先涨价的白酒品牌:五粮液

经历了近2年多的市场寒冬,2015年,五粮液率先举起了涨价大旗,到8月3日,五粮液核心产品52度五粮液(普五)的出厂价格将由每瓶609元回调到659元,之前业界盛传的20元的涨幅最终调整为了50元。

这些调整让五粮液上半年遭受了一些损失——201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1541亿元,同比减少3.83%,但却让五粮液赢得了更大市场空间。

此外,在五粮液信心十足的提价之后,茅台、泸州老窖也纷纷跟随其提高了价格。近日,53度飞天茅台也将其终端指导价从1099元升到1199元,涨幅近一成;泸州老窖博大公司旗下的多个品牌运营商下发通知上调了其产品的购货价5%-10%,并要求下游各级分销商和分销渠道价格作相应比例上调。汾酒、洋河等品牌也纷纷在为提价做准备。

22.最先把创新药送到美国市场的中国药企:绿叶制药

绿叶制药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剂2015年10月获得了FDA认证可在美提交新药申请,这意味着长久以来一直是原料药出口大国的中国,第一次有一款自主研发的创新药通过FDA的审批,拿到了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

绿叶制药集团(02186.HK)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企业,目前约有30个上市产品,覆盖抗肿瘤、心血管、消化及代谢等领域,其中有专利保护的产品占总收入的80%以上。

而通过FDA审批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剂,是一种以肌肉注射的方式用于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治疗的缓释微球制剂,其优势在于能改善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用药依从性,并简化精神分裂症的疗程。

目前国内药企要进入海外市场依然不容易。仿制药与创新药都需经过漫长的临床审批周期,需要熟悉欧美法规体系,并有足够的技术支撑。绿叶制药的成功,为中国药企出海提供了一种思路借鉴——剂型创新。虽然这必然会放弃一段利培酮的市场独占期,但改良的剂型能帮助挽回市场,而且投入的成本更少,审批时间也相对更短。

23.裁员最多的外资医药公司:百时美施贵宝

外资药企这两年在华裁员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闹得动静最大的还是百时美施贵宝。2014年7月,百时美施贵宝就开始在中国裁员。在随后的10个月内,裁员人数近1000人,几乎涉及其中国区所有的事业部,成为在华跨国药企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

近年来,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除了“专利悬崖”困境,中国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政策优惠随着医疗改革进程逐渐消失,因为医保支付、医院市场准入等外部经济环境情况的变化,加之二次议价等政策影响,整个行业的增速都在不断放缓。而葛兰素史克在华事件也让百时美施贵宝总部认为中国市场存在很大风险,大量的销售人员不利于合规性控制。

而百时美施贵宝赖以起家的糖尿病业务与支柱的肝病业务近年来在中国出现了大幅下滑。糖尿病事业部由最多近700人减少到180人左右,10个大区缩减为5个,肝病事业部则由13个大区缩减为7个,人员只剩余不足500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界·鉴 | 2015热榜 23个“快消公司之最”

快消行业最贴近消费者,也因此竞争最激烈。中国消费市场的转型升级,又让这个行业变得格外热闹。界面整理了快消行业2015年里23家有着比较典型表现的公司,这个行业这一年的看点都在这里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最乌龙的官司:顶新地沟油事件

在顶新油品因连续出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而被台湾各方集体抵制的时候,法庭的一审判决却宣布了顶新集团无罪。堪称本年度最大乌龙官司。

从2013年10月开始,顶新集团连续三次卷入劣质油品事件。一连串的事件让顶新集团声名扫地,并受到了来自台湾的多方抵制,在饲料油事件发生后,顶新集团就宣布全面退出台湾油品市场,旗下康师傅、味全品牌都卷入其中,而顶新也因为面临不小的资金压力,不得不出售包括三重土地、台北101等优质资产。顶新制油公司前董事长魏应充也被彰化地检署根据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刑法诈欺取财及伪造文书罪起诉。

但今年7月28日在法庭上呈现的相关检验报告书却证明顶新制油从越南进口油品并非回收油或其它劣质油,基本上推翻了彰化地检署对顶新制油进口越南油品的指控。11月27日,台湾彰化地方法院一审宣判:顶新集团董事长魏应充以及常梅峯、陈茂嘉、杨振益、曾启明、蔡俊勇等6名被告全部无罪。

不过,台湾媒体也对判决提出了质疑。由“饲料油”引发的官司尚未结束,台湾地方法院还有4起相关案件仍在处理中,不知未来是否会再次出现逆转。

2.最没完没了的官司:王老吉和加多宝

2015年,加多宝和王老吉这两家凉茶公司之间的官司依然没完没了,而加多宝面临的索赔金额已累计超过46亿元。在2015年过去之前,打官司从来没输过的王老吉已经第19次胜诉了。

从2010年开始,广药集团和加多宝集团就王老吉品牌的归属展开了争夺,两年后,广药集团获得了胜利。但除了商标外,围绕着红罐包装、正宗配方和怕上火广告语等一系列资产的争夺,让双方一次次闹上法庭,风波至今仍未平息。

今年7月23日,自2012年广药集团胜诉王老吉商标仲裁案后,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一系列纠纷案件的终于有了第一个终审判决。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对王老吉起诉加多宝“七连冠”广告语虚假宣传案做出了“驳回加多宝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加多宝需赔偿王老吉300万元。

随着各桩官司陆续进入终审,面临天价索赔的加多宝压力不小。与此同时,随着王老吉雅安、宜昌、泰州等地的工厂陆续投产,产能不断扩大的竞争对手王老吉也将在销售上步步紧逼。看来2016年,这两家凉茶巨头之间仍会硝烟弥漫。

3.坐拥最多城市购买家庭的快消品公司:宝洁

2015年对宝洁来说是忧喜参半的一年。截至9月30日的2016财年一季度,这家全球最大消费品公司连续7个季度以来最大跌幅,旗下所有业务部门的销售量均出现了下滑。

但尽管如此,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凯度消费者指数的报告,截至2015年10月9日,在过去的52周里,中国共有21家快速消费品企业拥有过亿的城市购买家庭,第一名依然是宝洁中国,吸引了1.53亿城市家庭购买。

此外,在截至10月9日的过去一年里,宝洁中国在电商渠道的渗透率也是排名第一,吸引了6.8%的城市家庭通过电商渠道购买其产品。

其后在中国最大的电商购物节双十一当天,宝洁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不到4小时就超越去年双11销售记录,旗下品牌汰渍荣获全品类销售增长第一名,吉列剃须刀的销售为同类目第一名,欧乐-B获电动牙刷品类销售第一名,Olay官方旗舰店为国际美妆排行第一,前90分钟卖出的沙宣洗护可供全体北京市民洗一次头。

对于大规模卖品牌“瘦身”、一路削减广告预算、不断调整营销策略、但销售持续疲软的宝洁来说,2016将是充满变数与挑战的一年。

4.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公司:宜家家居

宜家俱乐部会员增长了42%,达到1350万人;官方网站的访问量达到5300万,比去年增长52.5%,超过7500万人次光临宜家中国商场——在中国只有不到20家门店的宜家家居,会员和官网访问量的增速却令同行羡慕。

中国市场也因此成为宜家在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根据宜家2014-2015财年报告,截至8月31日,宜家销售总额为319亿欧元(约合22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同店销售额增长5.1%。而宜家中国市场实现105亿元销售额,销售增长超过18%,可比市场销售增长10%。

不仅如此,宜家在中国的采购量已占其全球总量25%,在采购国中排名第一。但宜家在中国的销售比例却占全球比例不足5%。其实,为了能把中国从采购大国变成销售大国,宜家已经在提高开店速度之前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做了准备工作,包括设立产品设计中心、产品检测实验室、建立新的物流中心等。

5.最会卖牛奶的中国乳企:伊利

尽管中国消费者似乎对进口奶粉有莫名偏爱,但伊利仍继续稳坐着中国乳业市场第一的位置,且进一步拉大了与其它竞争对手的差距。

今年前3季度,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458.79亿元,净利润36.56亿元。尼尔森数据显示,1-9月,伊利乳制品整体市占率进一步得到提升(20.4%),行业老大的位子更加稳固了。

其中,常温液态奶销售额份额同比提升了2.2%,为29.0%;基础液奶销售额份额同比提升了2.1%,为35.9%,双双市占率第一。

从金典有机奶、安慕希希腊酸奶,到QQ星儿童成长牛奶新口味、舒化中老年配方牛奶,伊利仍是卖出最多牛奶的中国乳企。

高端产品和创新产品功不可没。今年1-9月,伊利旗下“金典”销售额同比增长20%,常温酸奶安慕希销售额同比增长661%。

伊利的大手笔营销投入对产品的销售帮忙不少。2015年,伊利赞助了多部热门综艺和影视节目,包括《爸爸去哪儿3》、《跑男2》、《奇葩说》和《捉妖记》。

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即将带来婴儿潮消费红利,加上中美食品智慧谷等国际化项目落地,伊利很有可能保持增长。

6.门店数量最多的咖啡店:星巴克

中国门店数量最多的咖啡店毫无疑问,就是星巴克,并且它还想在中国开更多的店,堪比以前的麦当劳。

今年3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星巴克股东大会上,星巴克董事长兼CEO霍华德·舒尔茨宣布,在未来5年,中国与亚太区的门店规模将增长3倍,星巴克在该区15个市场的门店数目将翻一番到1万家。其中中国是星巴克发展最快的市场,截止到2015年8月,星巴克在华门店数已超过1700家,还将在未来5年内迎来3400家门店,其中上海市已经成为全世界星巴克门店最多的地方。

比较之下,韩式咖啡在中国发展却是步履维艰,今年年中,发展了500多家店的韩资咖啡连锁店咖啡陪你被曝扩张过程中管理粗糙、资金链吃紧、选址仓促而致加盟商亏损、拖欠工资,韩方撤资等问题,另一家韩式咖啡zoo coffee也在近日爆出门店关闭充值卡无法使用,而星巴克却依然保持相当的增速。

11月,星巴克还入驻了天猫商城,并且决定把天猫的官方旗舰店也作为一家全新的门店。不过星巴克天猫旗舰店卖的东西主要是电子/实体星礼卡、电子/实体星享卡和共21款咖啡兑换券。试营业的第一天,它就获得了1800个收藏。

7.最大手笔的收购:百威英博

自从9月16日萨博米勒(SABMiller)称收到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的收购意向以来,这桩轰动世界的行业并购案上演了多次戏剧性转折。两个月内百威英博4次报价,每股价格从38英镑、40英镑、42.15英镑涨至最终的43.5英镑,双方才达成原则性一致。

这笔收购交易总价近700亿英镑(约合6791亿元人民币),既是2015年全球最大规模的公司并购案,也是历史上第四大收购交易。百威英博与萨博米勒是全世界排名前二的啤酒企业,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0.8%和9.7%,二者合并后,将产生收入超过640亿美元(约合4054亿元人民币)的行业巨无霸。

由于商务法规的约束,百威英博不得不考虑剥离原属于萨博米勒旗下的部分资产,以通过反垄断审查,其中也包括中国消费者非常熟悉的雪花啤酒。萨博米勒此前持有华润雪花49%的股份,价值240亿港元(约合196.5亿元人民币)。雪花啤酒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销量最大的啤酒品牌,去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高达23.2%。

8.商业包装颜值最高的公司:统一

如今统一的商品包装,可是与之前老坛酸菜面和冰红茶不可同日而语了。

今年10月,统一的两款明星产品“小茗同学”冷泡茶和“革面”方便面获得了Pentawards国际包装设计奖的金奖。Pentawards今年已举办第九届,被称作“包装设计界的奥斯卡”,在国际上颇受认可。

除了两个获奖的“爆款”,这家以方便面和饮料为主业的公司,近两年推出的一系列新款产品,诸如“脆二代”膨化食品、“阿萨姆小奶茶”、“朗朵”咖啡、Alkaqua矿泉水等,无一不在包装设计上下足功夫,令货架前的消费者眼前一亮,特别是对在乎“颜值”和“品位”的年轻人极具杀伤力。

漂亮的包装背后,是水涨船高的售价,这些“高颜值”的新产品的定价与同类产品相比均可进划入高端行列。根据统一企业今年8月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财年统一毛利率增长5.3个百分点达到37.8%,利润同比大涨93.2%达到6.87亿元。统一方面解释,这是由于高毛利价值型产品的销售比重增长、市场售价回升等原因所致。

9.最有可能超过百亿的本土体育公司:安踏

在2014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设立了100亿元的年度目标,目前来看安踏距此已经不远。

根据今年8月公布的半年财报,安踏上半年营收5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毛利润23.8亿元,业务增速亦高于去年同期。此外,数据显示,安踏已经连续九个季度实现了订货金额增长。

如今安踏也在探索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2014年安踏成为NBA中国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和授权商,并推出了美职篮球星克莱·汤普森战靴KT1,并希望在东南亚、中东和东欧市场。

10.最爆炸式增长的体育公司:安德玛

随着运动健身成为都市中产的生活风尚,以高性能运动紧身衣起家的美国运动品牌安德玛(Under Armour)成为运动人士的新宠。2014财年,安德玛的销售额达到30.8亿美元(约合199.87亿元人民币),超过阿迪达斯成为美国第二大运动品牌。

一个是老牌的业内霸主,一个是横空出世的行业新贵,耐克与安德玛在商场上的较劲也像竞技体育一样惊心动魄。

尽管耐克目前的全球年收入仍然是安德玛的十倍之多,然而1996年创立的安德玛已经开始在广告位、零售货架、设计人才和明星代言等诸多领域与耐克扳起手腕。2015年夏天,安德玛旗下的头号球星史蒂芬·库里,带领金州勇士队在美职篮总决赛中,力克耐克的大牌代言人勒布朗·詹姆斯所在的克利夫兰骑士,安德玛对于这场胜利的隐喻宣传令人浮想联翩。

2015年,安德玛继续全方位布局,共斥资逾7亿美元(约合45.43亿元人民币)收购了MyFitnessPal,MapMyFitness和Endomondo等几款健身和社区应用,并签下“巨石”强森和高尔夫球员乔丹·斯皮思等明星,并进一步加速海外扩张的步伐。

11.最能开店的连锁超市:永辉超市

在零售行业遭遇电商冲击、整个行业发展放缓的情况下,永辉超市的门店增幅反而一路飙升,根据永辉官网数据,2014年永辉门店数是337家,目前最新数据是389家,永辉每年新店增长的速度是50-70家。而其已签约未开业门店还有175家,很可能未来两年永辉的开店速度维持在年均70家门店左右。

从业绩上看,2014年永辉超市营业收入为367.27亿元,相比2013年的305.43亿元增长了20.25%。净利润8.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8%。

而营业收入20%左右的增长率,已经远超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巨头的增幅,在整个零售行业这样的增幅也比较靠前,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4年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6.3%。

不仅如此,永辉2015年动作频繁,先牵手京东布局生鲜O2O市场,跟京东在物流、冷链等方面展开合作。在供应链方面,还与韩国最大的生活文化企业CJ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布局中央厨房业务以及海外采购业务,在上下游供应链日益如鱼得水。

12.最会卖萌的餐饮公司:麦当劳

2015年是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5年,除了推出定制汉堡,屏幕点餐服务之外,这家公司在这个市场最玩得转的仍然是玩具。

在2015年,麦当劳前后推出了小黄人、樱桃小丸子、SNOOPY、芭比娃娃等系列玩具,为了让主题感更加突出,在小黄人上映期间,麦当劳的员工还换上了牛仔裤。

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消费者口味的变化让麦当劳与顾客间的情感联系变得薄弱,为了俘获年轻人以及儿童市场,麦当劳最终找到了他们乐意为之踏进门店的产品,玩具。而这些玩具多以目前热销的电影或者卡通人物为主。而为了变得更年轻,这家公司也乐意与小崽子漫画、VICE相机、Uber等年轻人关注的生活方式品牌进行更多萌萌哒的市场推广。

13.最受男士欢迎的护肤品公司:欧莱雅

为了获得更多的时尚男士,巴黎欧莱雅正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更多的新产品,除了针对年轻男士的保湿产品,还有一大重要的新品类,男士洗发水。同样走的是无硅洗发水的概念,巴黎欧莱雅男士对这个新品类颇为重视,代言人吴彦祖还亲自站台。

品牌方表示,自己的目标群体是时尚、年轻的男性群体,他们既追求事业发展也追求生活品质。不过根据巴黎欧莱雅男士代言人——吴彦祖、阮经天井柏然的粉丝群体来看,时尚年轻男性的女性伴侣似乎也能买账,作为洗护用品的主要购买群体,在超市里购买洗发水的时候,看见吴彦祖的广告多买一瓶欧莱雅男士洗发水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欧莱雅称其为“在一个清爽的男士背后,总有一位女性”。

随着巴黎欧莱雅男士品牌本身在男士市场的知名度,拓宽一个品类的推广成本更低,也能带来切实的增长。就目前来看,在前期铺货阶段,最好、最成功的一个销售方案是将洁肤和洗发水产品组合装。

14.最大手笔的架构调整:百胜中国独立

架不住维权投资者Keith Meister的一再要求,百胜终于决定将其中国市场独立。之后,百胜中国区将作为百胜餐饮集团在中国的特许加盟商,向总部集团支付加盟费用。分拆中国业务有利于两家公司独立面对自己目前的困境。分拆预计在2016年底前完成。百胜希望分拆之后的两个实体将获得不同投资者的关注。

公司首席执行官Greg Creed称,分拆完后,两家独立的公司将聚焦各自的业务重点,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来调配自己的资源。

中国业务目前为百胜集团贡献了57%的营收,以及54%的营业利润。百胜中国目前在1000多个城市拥有6900家门店,公司称,中国区仍将致力于在2015年新开约700家门店的计划,并且未来中国区门店数量将超过2万家或者更大规模。

15.隐藏最深的国际大牌子背后的中国供应商:维珍妮

上市两个月,股价暴涨84%,这家隐身在维秘、CK和阿迪达斯背后的中国公司,由此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维珍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你很可能从来没听过维珍妮,但它所服务的大客户你一定不陌生——维多利亚的秘密、Calvin Klein、阿迪达斯、锐步、Under Armour等等。

这家公司成立于1998年,提供包括胸围、运动胸围、胸杯、内裤和塑身衣在内的多种贴身内衣产品,以及功能性运动类产品,比如运动鞋、无缝黏合功能性运动服装及可穿戴相关运动产品。

胸围及贴身内衣是这家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根据国际企业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报告,维珍妮的2014年的胸围产量占全球1%的市场份额,是全球产量第一的文胸制造商。

维珍妮与维秘的母公司、美国最大内衣零售商L Brands的合作长达15年,是其全球最大的内衣供应商之一,合作形式包括从概念衍生、产品研发到最终交付产品,比如维秘的Very Sexy长青系列就是由其开发的。据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数据,维珍妮约35%的销售额来自L Brands。

16.最“挑事儿”公司:蓝月亮

2015年6月,全国第五大洗衣液品牌的生产商蓝月亮跟高鑫零售集团旗下的连锁超市掰了,后者在全国拥有近400家大润发和欧尚超市,是所属行业中所占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

闹掰的主要原因是蓝月亮要求打破以往的合作模式,变货架陈列为专柜陈列,并自主定价。专柜的自主定价模式会让超市失去对商品价格的控制,无法灵活调整自身商品售价与周边超市的差异,同时也不利于其策划促销活动。

而蓝月亮敢于跟大润发叫板的筹码是,线上渠道在快速成长——2014年,蓝月亮以2.3亿元的销售额成为洗衣液网络销售的冠军。

而在2015年11月份,另一日化品牌威露士也与华润系旗下的零售连锁解约,撤出包括华润万家、Tesco乐购、华润苏果等超市卖场,原因是线下渠道费用过高。

根据消费者市场研究机构凯度消费指数提供的数据,2014年和2015年,洗衣液品类在线上销售金额增长率为86.6%和117.7%;而现代渠道这一增速仅为20.7%和13.2%。

17.最衰连锁品牌:四川互惠超市

成立20多年,高峰时期拥有上千家门店的四川互惠超市,在今年6月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卖身”当地同行红旗连锁。

2010年前后,红旗连锁和互惠超市作为四川地区两大龙头零售企业,一直处于你追我赶的状态,但红旗在2012年上市后加快了发展速度,互惠超市却不断萎缩,其董事长提出的2014年增加700家门店的计划并未实现,反而因参与民间借贷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腾挪资金给供应商结款,门店也萎缩至不到500家。

在出现关店现象之后,在A股上市的红旗连锁当时准备用4.3亿元收购互惠超市以及配送中心的资产。在此前的3月,红旗连锁已经斥资2.38亿元收购四川另一个零售连锁红艳超市100%股权,将后者的一个配送中心和137个超市网点收入囊中。

不过互惠超市更惨的是,根据红旗连锁7月6日发布的公告,互惠集团旗下3个公司100%股权只花了红旗连锁3.49亿元,红旗连锁曾经在四川最大的对手就这样被卖掉了。

18.转型最不靠谱公司:湘鄂情

从“餐饮第一股”到卖资产还债、实际控制人长期滞留海外、屡次被证监会处罚等尴尬结局,中科云网(原湘鄂情)这些年的转型过程实属奇葩。

在“八项规定”和“三公”消费的高压下,专注“北京的公务宴请餐饮市场”的湘鄂情在2013年出现了其公司史上最严重的亏损,被迫宣布转型,并在当年出售了10家子公司。

作为餐饮企业,起初,湘鄂情只是在餐饮产业链内做了一些转型,但都相继失败。随后湘鄂情转型的路径则选择了跨度很大的地产、环保等领域。2014年又进入大数据领域,宣称要通过“互联网数据进行垂直整合提供云服务平台,围绕移动互联网,家庭智慧云终端等产品模式进行应用推广”,定位变身为互联网公司,并更名中科云网,不过然并卵,今年7月,湘鄂情已经关闭了在北京属于中科云网旗下的所有门店,其他业务处于全面亏损状态。

19.最动荡、变革最彻底的化妆品公司:资生堂

陷入增长困境的资生堂正在中国采取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这可能是2015年变革最彻底的化妆品公司了。

3月,资生堂首先将日本总部的“中国事业部”的经营及市场营销职能前移至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这意味着,资生堂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中国可以独立地在战略、企划、市场营销、研发等方面做决策。

8月,公司又开始对旗下大众化妆品部门的销售人员进行调整,原先按照品牌划分的销售队伍重新按照区域和渠道划分,波及品牌包括Za、泊美、蒂珂及CS渠道(化妆品专门店)品牌悠莱、怡丽丝尔和蒂斯岚。

而在这一年之内,中国地区的负责人也连换两任。对于这家传统的日本公司来说,如此频繁且目的导向的组织变革实属罕见。

20.奇迹扭亏的白酒品牌:水井坊

在经历了2个洋老板操盘这家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白酒公司以后,水井坊奇迹般的扭亏为盈了。2015年8月15日,水井坊(9600779.SH)发布年中财务报表,称公司已经取得盈利,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0%,达到3.8亿元。在整个行业低迷的前提下,这样的增长算得上罕见。

水井坊扭亏背后,已经卸任的洋老板大米功不可没,他在职期间,一改传统白酒企业的求大求全的作风,将水井坊进行深度调整,除了原有销售体系、市场动作、产品结构等的变化,最明显的还有成本、人员的变化。据了解,目前水井坊人员总数少了四分之一,固定费用减少了17%。

中报显示,上半年水井坊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下降了31.15%、20.38%、35.16%。虽然历经裁员,但水井坊的薪酬待遇却是4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最高的,今年上半年平均月薪高达1.32万元。

21.最先涨价的白酒品牌:五粮液

经历了近2年多的市场寒冬,2015年,五粮液率先举起了涨价大旗,到8月3日,五粮液核心产品52度五粮液(普五)的出厂价格将由每瓶609元回调到659元,之前业界盛传的20元的涨幅最终调整为了50元。

这些调整让五粮液上半年遭受了一些损失——201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1541亿元,同比减少3.83%,但却让五粮液赢得了更大市场空间。

此外,在五粮液信心十足的提价之后,茅台、泸州老窖也纷纷跟随其提高了价格。近日,53度飞天茅台也将其终端指导价从1099元升到1199元,涨幅近一成;泸州老窖博大公司旗下的多个品牌运营商下发通知上调了其产品的购货价5%-10%,并要求下游各级分销商和分销渠道价格作相应比例上调。汾酒、洋河等品牌也纷纷在为提价做准备。

22.最先把创新药送到美国市场的中国药企:绿叶制药

绿叶制药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剂2015年10月获得了FDA认证可在美提交新药申请,这意味着长久以来一直是原料药出口大国的中国,第一次有一款自主研发的创新药通过FDA的审批,拿到了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

绿叶制药集团(02186.HK)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企业,目前约有30个上市产品,覆盖抗肿瘤、心血管、消化及代谢等领域,其中有专利保护的产品占总收入的80%以上。

而通过FDA审批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剂,是一种以肌肉注射的方式用于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治疗的缓释微球制剂,其优势在于能改善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用药依从性,并简化精神分裂症的疗程。

目前国内药企要进入海外市场依然不容易。仿制药与创新药都需经过漫长的临床审批周期,需要熟悉欧美法规体系,并有足够的技术支撑。绿叶制药的成功,为中国药企出海提供了一种思路借鉴——剂型创新。虽然这必然会放弃一段利培酮的市场独占期,但改良的剂型能帮助挽回市场,而且投入的成本更少,审批时间也相对更短。

23.裁员最多的外资医药公司:百时美施贵宝

外资药企这两年在华裁员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闹得动静最大的还是百时美施贵宝。2014年7月,百时美施贵宝就开始在中国裁员。在随后的10个月内,裁员人数近1000人,几乎涉及其中国区所有的事业部,成为在华跨国药企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

近年来,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除了“专利悬崖”困境,中国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政策优惠随着医疗改革进程逐渐消失,因为医保支付、医院市场准入等外部经济环境情况的变化,加之二次议价等政策影响,整个行业的增速都在不断放缓。而葛兰素史克在华事件也让百时美施贵宝总部认为中国市场存在很大风险,大量的销售人员不利于合规性控制。

而百时美施贵宝赖以起家的糖尿病业务与支柱的肝病业务近年来在中国出现了大幅下滑。糖尿病事业部由最多近700人减少到180人左右,10个大区缩减为5个,肝病事业部则由13个大区缩减为7个,人员只剩余不足500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