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式“闯关东”,科技人才北上加拿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式“闯关东”,科技人才北上加拿大

也许枫叶国的宿命逃不脱“接盘”两个字。

文 | 硅兔赛跑 王王

责编 | Lu

在硅谷生活了5年的软件工程师S正在准备“跑路”。

S是一个典型的硅谷极客:本科毕业留学美国,完成学业后顺利申请到工作,又幸运地抽中H1B,就职过互联网大厂,工作之余也和兄弟们尝试过小型创业项目。

一夜之间,生活渐入佳境的S突然考虑起“跑路”,而这次跑路的目的地,正是曾经嗤之以鼻的加拿大——传说中的“塞北极寒之地”,一个“没什么意思”的地方。

与此同时,和S一样,大批美国的科技工作者正在准备“北上闯关东”,奔赴枫叶国。

也许枫叶国的宿命逃不脱“接盘”两个字。2016年特朗普当选后,2020年初英国正式脱欧后,谷歌“如何移民加拿大”词条搜索量都是一夜之间暴增。

1-美国人民“水深火热”,我趁乱溜了

S是仰慕着传说中的“硅谷精神”来到美国的。触手可及的学术技术大牛、自由蓬勃的创业环境和无所顾忌的极客氛围几乎是很多人向往的一切。

在过去的十余年年间,怀揣着同样的梦想来到硅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而硅谷也因为层出不穷的科技神话而成为了新一代“美国梦”的代表。

数据表明,全美企业创始人中,海外移民占四分之一;湾区移民科技工作者的比例更是高达57%。但外国人在湾区的生活却并非世外桃源。

高企的生活成本是加州人心中永远的痛。在旧金山,租一间2室的公寓需要4500美元,是美国其他城市的2.5倍;即便是薪资更高的技术大牛和公司创始人也很难轻易地买到心仪的房产。加上日常开销,一个人在旧金山一年的生活费高达近7万美元,是一个普通美国人全年收入的1.5倍。

一些人选择逃到周边物价更低的大农村,“躲进小楼成一统”。但是变化的社会风向无孔不入地吹到了所有地方,一头扎进乡村也难免人心惶惶。

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骚操作”不断,陆续宣布暂停颁发部分绿卡、暂停颁发H-1B在内的一系列签证,引发大量不满,许多人长居美国的希望更加渺茫。

除此之外,政府疫情防控不力和因为BLM运动而昭显出来的的种族对立和冲突,再加上加州山火频发,空气质量连日堪忧,都成为压垮硅谷打工族的精神稻草。

2-加拿大:做备胎我是认真的,10天拿签证不是梦

7月底开始,人们如果走加州101高速公路从旧金山到圣克拉拉,就很难错过9块广告牌。广告牌上是两个灵魂提问:“如果我的签证被取消了怎么办?”“如果我失去工作和医疗保险怎么办?”,解决方法当然也很简单——联系投放广告的这家加拿大公司。

灵魂拷问:签证取消了怎么办?

广告主是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家科技公司。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坦言:所有可能无法在美国工作的人,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如果你不能在美国工作,我们希望你考虑一下加拿大。

无独有偶,最近几个月,大批加拿大科技公司马不停蹄地蹭上这趟热点,在社交媒体上隔空喊话,向深受美国签证问题等困扰的科技人才大抛橄榄枝。

加拿大科技公司TopHat创始人Mike Silagadze甚至在推特上表示,失去H-1B签证的人均可获得一次直接面试的机会。

实际上,加拿大与美国的科技人才之争并非从今年开始。

地广人稀的加拿大多年以来一直深受劳动力紧缺困扰。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加拿大预计将在2031年面临200万的劳动力缺口,几乎相当于其国内一个大城市的全部劳动人口。因此,对于移民,加拿大政府近年一直保持欢迎的态度——科技人才更是抢手的香饽饽。

2013年加拿大政府就在加州101高速上竖起广告牌

2017年,就在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禁止7个主要穆斯林国家的公民入境后不久,加拿大政府推出面向科技人才的Global Talent Stream项目,10天内即可拿到签证的超高速办理流程令人惊掉下巴(特别是对于一贯拖拉的枫叶国办事员来说)。项目推出两年间,已经有超过4万人成功拿到签证。

同时,一些从硅谷腹地成长起来的科技巨头也越来越看中加拿大这块“宝地”。谷歌、脸书、亚马逊、推特等公司都在加拿大的几个重要城市设立了研发中心或分公司。

吸引这些公司的,是相同的工作语言、近似的文化、几乎无时差的工作时间,以及仅有旧金山一半的员工薪水。相应地,它们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城市带来了更多科技人才。

大公司入驻、加拿大国内创业势力兴起,为多伦多带来了超过8万个工作岗位,使其在2019年一跃成为北美增长最快的科技市场,增速甚至超过纽约;渥太华、蒙特利尔等主要城市也表现出色。

随着创业精神的酝酿,多伦多创业者社区Tech Toronto现在估计,仅该市就有2500到4100家活跃的科技创业公司。

6月,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北美最大的科技大会之一Collision Tech Conference上表示,他“和美国总统的意见有点不同”,加拿大将持续欢迎移民尤其是科技移民的到来,在140个国家的3万多名观众面前一通输出,正式表达了官方立场。

在疫情和美国政策的催化下,一些媒体甚至发文预测,加拿大将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打败美国,硅谷将“荣光不再”。

特鲁多在Collision Tech Conference上夹带私货,为移民政策打广告

3-甘苦自知,真的是蜜与奶之地?

在社交媒体上,加拿大简直是呆萌般的存在:全面的医疗保险,更融洽的多元文化,所有人都爱say sorry,还有偶尔闪现的高速麋鹿。这诚然是加拿大吸引移民的重要原因,但对于习惯了在加州造浪的人们来说,加拿大有点“冷”。

加拿大的“冷”不仅在于气候,也在于就业环境。尽管劳动力市场存在大量缺口,求职者们仍然感受到“工作机会不多”。这种感觉上的反差来自于劳动力结构的不平衡——一段时间以来,加拿大的职位空缺主要出现在建筑、酒店、运输、农业等传统行业,这些都不是硅谷人“闯关东”的目标。

2019年10月数据,美国创企数量倍杀其他国家

而所谓的新兴产业尽管得到不少政策加持,目前仍然处于百业待兴的状态,资源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等少数南部城市,短时间内难以迅速升温。

反观硅谷,之所以能吸引全世界的高知人才,得益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社区氛围。硅谷发家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后经一个多世纪的摸索,把握住了晶体管、集成电路、PC、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代表性的技术突破,终于形成了企业、技术、资金完美结合的“硅谷生态”。

如今在硅谷,无数创意每天都在擦出新的火花,也有同样多的投资人愿意聆听他们的想法;企业从顶尖高校里招聘人才,同时也有人跳出大厂,自己创业。硅谷自身形成了一个小生态,在充分的内循环中不断成长,以至于向外辐射能量。

需得承认,尽管不少国家和城市喊出口号,要“打造某某地方的硅谷”,但至今仍未有一个地区能撼动硅谷的地位——这背后不仅是政策、资本的堆积,也是时间酝酿的成果。

硅谷活跃的企业、技术、资本生态仍然令其他城市和地区难望项背。

有这样一位“全球样板间”邻居,对于尚未建立起完善创投生态的加拿大来说,就像有毒的蜜糖,明知伤身却又难以割舍。

因为有了这位邻居,加拿大企业在本土市场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天然地享受到便捷的“出海”福利;同样因为有了这位邻居,出色的初创公司总是更容易被美国企业收购,变成美国公司,给加拿大留下身后的一缕清风,也给想要“北上”寻找发展机会的科技工作者留下满头问号——除了硅谷巨头的加拿大分舵,还有哪家公司值得去?

在一些准备“闯关东”的人看来,如果“为了活命”,固然可以抛弃非大公司不去的执念。可是,生活成本的问题始终挥之不去,奔赴加拿大也未必能“活好这一生”。

实际上,在加拿大工作的薪水比美国略低,日常消费却不低。为了维持整个社会的高福利,高税率、高房租使多伦多和温哥华等城市常年位列“全球最贵城市”名单。换算下来,在这些城市生活可能并不比美国便宜。此去经年,“钱途”未卜,这笔账不得不好好算清楚。

一边是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远赴另一个国家几乎从零开始;一边是不断收紧的政策和不明朗的社会局势。是否真的要北上加拿大,S和很多人一样,仍然怀揣着一丝丝期待,举棋未定。“心里仍然抱有一线希望,等待11月大选,等到那时另一只靴子落地。”

彩蛋:以下是一些小伙伴对于生活在加拿大的

PROS:

较为宽松的移民政策

较高的社会福利

悠闲的生活节奏,加班文化没那么盛行

更融洽的多元文化社区

超多绝美的国家公园,自然环境好

CONS:

地广人稀,真的稀,85%以上领土是无人区

高税率、汽油(比美国)贵、水果贵(进口多)

较少的工作机会和暴富机会

半年都是冬天,夏天被巨型蚊子喝血

政府和企业办事效率低

参考资料:

https://www.newsweek.com/h-1b-visa-row-foreign-workers-make-more-half-silicon-valleys-tech-industry-784272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how-expensive-is-san-francisco-mind-blowing-facts-2019-5#12-a-single-person-in-san-francisco-can-expect-to-spend-an-annual-total-of-69072-on-necessities-nearly-50-more-than-what-a-median-us-worker-earns-in-one-year-12

https://www.cbc.ca/news/canada/kitchener-waterloo/tech-billboards-1.5683762

https://www.cfib-fcei.ca/en/immigrants-are-solution-canadas-labour-shortage#:~:text=Employers%20continue%20to%20struggle%20to,major%20city's%20worth%20of%20workers.

https://www.investinontario.com/spotlights/toronto-ranked-north-americas-fastest-growing-tech-market#:~:text=Toronto%20is%20the%20fastest%20growing,%2CSeattle%2C%20and%20Boston%20combined.

https://betakit.com/trudeau-highlights-importance-of-canadian-tech-in-covid-19-response-at-collision-from-hom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式“闯关东”,科技人才北上加拿大

也许枫叶国的宿命逃不脱“接盘”两个字。

文 | 硅兔赛跑 王王

责编 | Lu

在硅谷生活了5年的软件工程师S正在准备“跑路”。

S是一个典型的硅谷极客:本科毕业留学美国,完成学业后顺利申请到工作,又幸运地抽中H1B,就职过互联网大厂,工作之余也和兄弟们尝试过小型创业项目。

一夜之间,生活渐入佳境的S突然考虑起“跑路”,而这次跑路的目的地,正是曾经嗤之以鼻的加拿大——传说中的“塞北极寒之地”,一个“没什么意思”的地方。

与此同时,和S一样,大批美国的科技工作者正在准备“北上闯关东”,奔赴枫叶国。

也许枫叶国的宿命逃不脱“接盘”两个字。2016年特朗普当选后,2020年初英国正式脱欧后,谷歌“如何移民加拿大”词条搜索量都是一夜之间暴增。

1-美国人民“水深火热”,我趁乱溜了

S是仰慕着传说中的“硅谷精神”来到美国的。触手可及的学术技术大牛、自由蓬勃的创业环境和无所顾忌的极客氛围几乎是很多人向往的一切。

在过去的十余年年间,怀揣着同样的梦想来到硅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而硅谷也因为层出不穷的科技神话而成为了新一代“美国梦”的代表。

数据表明,全美企业创始人中,海外移民占四分之一;湾区移民科技工作者的比例更是高达57%。但外国人在湾区的生活却并非世外桃源。

高企的生活成本是加州人心中永远的痛。在旧金山,租一间2室的公寓需要4500美元,是美国其他城市的2.5倍;即便是薪资更高的技术大牛和公司创始人也很难轻易地买到心仪的房产。加上日常开销,一个人在旧金山一年的生活费高达近7万美元,是一个普通美国人全年收入的1.5倍。

一些人选择逃到周边物价更低的大农村,“躲进小楼成一统”。但是变化的社会风向无孔不入地吹到了所有地方,一头扎进乡村也难免人心惶惶。

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骚操作”不断,陆续宣布暂停颁发部分绿卡、暂停颁发H-1B在内的一系列签证,引发大量不满,许多人长居美国的希望更加渺茫。

除此之外,政府疫情防控不力和因为BLM运动而昭显出来的的种族对立和冲突,再加上加州山火频发,空气质量连日堪忧,都成为压垮硅谷打工族的精神稻草。

2-加拿大:做备胎我是认真的,10天拿签证不是梦

7月底开始,人们如果走加州101高速公路从旧金山到圣克拉拉,就很难错过9块广告牌。广告牌上是两个灵魂提问:“如果我的签证被取消了怎么办?”“如果我失去工作和医疗保险怎么办?”,解决方法当然也很简单——联系投放广告的这家加拿大公司。

灵魂拷问:签证取消了怎么办?

广告主是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家科技公司。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坦言:所有可能无法在美国工作的人,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如果你不能在美国工作,我们希望你考虑一下加拿大。

无独有偶,最近几个月,大批加拿大科技公司马不停蹄地蹭上这趟热点,在社交媒体上隔空喊话,向深受美国签证问题等困扰的科技人才大抛橄榄枝。

加拿大科技公司TopHat创始人Mike Silagadze甚至在推特上表示,失去H-1B签证的人均可获得一次直接面试的机会。

实际上,加拿大与美国的科技人才之争并非从今年开始。

地广人稀的加拿大多年以来一直深受劳动力紧缺困扰。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加拿大预计将在2031年面临200万的劳动力缺口,几乎相当于其国内一个大城市的全部劳动人口。因此,对于移民,加拿大政府近年一直保持欢迎的态度——科技人才更是抢手的香饽饽。

2013年加拿大政府就在加州101高速上竖起广告牌

2017年,就在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禁止7个主要穆斯林国家的公民入境后不久,加拿大政府推出面向科技人才的Global Talent Stream项目,10天内即可拿到签证的超高速办理流程令人惊掉下巴(特别是对于一贯拖拉的枫叶国办事员来说)。项目推出两年间,已经有超过4万人成功拿到签证。

同时,一些从硅谷腹地成长起来的科技巨头也越来越看中加拿大这块“宝地”。谷歌、脸书、亚马逊、推特等公司都在加拿大的几个重要城市设立了研发中心或分公司。

吸引这些公司的,是相同的工作语言、近似的文化、几乎无时差的工作时间,以及仅有旧金山一半的员工薪水。相应地,它们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城市带来了更多科技人才。

大公司入驻、加拿大国内创业势力兴起,为多伦多带来了超过8万个工作岗位,使其在2019年一跃成为北美增长最快的科技市场,增速甚至超过纽约;渥太华、蒙特利尔等主要城市也表现出色。

随着创业精神的酝酿,多伦多创业者社区Tech Toronto现在估计,仅该市就有2500到4100家活跃的科技创业公司。

6月,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北美最大的科技大会之一Collision Tech Conference上表示,他“和美国总统的意见有点不同”,加拿大将持续欢迎移民尤其是科技移民的到来,在140个国家的3万多名观众面前一通输出,正式表达了官方立场。

在疫情和美国政策的催化下,一些媒体甚至发文预测,加拿大将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打败美国,硅谷将“荣光不再”。

特鲁多在Collision Tech Conference上夹带私货,为移民政策打广告

3-甘苦自知,真的是蜜与奶之地?

在社交媒体上,加拿大简直是呆萌般的存在:全面的医疗保险,更融洽的多元文化,所有人都爱say sorry,还有偶尔闪现的高速麋鹿。这诚然是加拿大吸引移民的重要原因,但对于习惯了在加州造浪的人们来说,加拿大有点“冷”。

加拿大的“冷”不仅在于气候,也在于就业环境。尽管劳动力市场存在大量缺口,求职者们仍然感受到“工作机会不多”。这种感觉上的反差来自于劳动力结构的不平衡——一段时间以来,加拿大的职位空缺主要出现在建筑、酒店、运输、农业等传统行业,这些都不是硅谷人“闯关东”的目标。

2019年10月数据,美国创企数量倍杀其他国家

而所谓的新兴产业尽管得到不少政策加持,目前仍然处于百业待兴的状态,资源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等少数南部城市,短时间内难以迅速升温。

反观硅谷,之所以能吸引全世界的高知人才,得益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社区氛围。硅谷发家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后经一个多世纪的摸索,把握住了晶体管、集成电路、PC、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代表性的技术突破,终于形成了企业、技术、资金完美结合的“硅谷生态”。

如今在硅谷,无数创意每天都在擦出新的火花,也有同样多的投资人愿意聆听他们的想法;企业从顶尖高校里招聘人才,同时也有人跳出大厂,自己创业。硅谷自身形成了一个小生态,在充分的内循环中不断成长,以至于向外辐射能量。

需得承认,尽管不少国家和城市喊出口号,要“打造某某地方的硅谷”,但至今仍未有一个地区能撼动硅谷的地位——这背后不仅是政策、资本的堆积,也是时间酝酿的成果。

硅谷活跃的企业、技术、资本生态仍然令其他城市和地区难望项背。

有这样一位“全球样板间”邻居,对于尚未建立起完善创投生态的加拿大来说,就像有毒的蜜糖,明知伤身却又难以割舍。

因为有了这位邻居,加拿大企业在本土市场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天然地享受到便捷的“出海”福利;同样因为有了这位邻居,出色的初创公司总是更容易被美国企业收购,变成美国公司,给加拿大留下身后的一缕清风,也给想要“北上”寻找发展机会的科技工作者留下满头问号——除了硅谷巨头的加拿大分舵,还有哪家公司值得去?

在一些准备“闯关东”的人看来,如果“为了活命”,固然可以抛弃非大公司不去的执念。可是,生活成本的问题始终挥之不去,奔赴加拿大也未必能“活好这一生”。

实际上,在加拿大工作的薪水比美国略低,日常消费却不低。为了维持整个社会的高福利,高税率、高房租使多伦多和温哥华等城市常年位列“全球最贵城市”名单。换算下来,在这些城市生活可能并不比美国便宜。此去经年,“钱途”未卜,这笔账不得不好好算清楚。

一边是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远赴另一个国家几乎从零开始;一边是不断收紧的政策和不明朗的社会局势。是否真的要北上加拿大,S和很多人一样,仍然怀揣着一丝丝期待,举棋未定。“心里仍然抱有一线希望,等待11月大选,等到那时另一只靴子落地。”

彩蛋:以下是一些小伙伴对于生活在加拿大的

PROS:

较为宽松的移民政策

较高的社会福利

悠闲的生活节奏,加班文化没那么盛行

更融洽的多元文化社区

超多绝美的国家公园,自然环境好

CONS:

地广人稀,真的稀,85%以上领土是无人区

高税率、汽油(比美国)贵、水果贵(进口多)

较少的工作机会和暴富机会

半年都是冬天,夏天被巨型蚊子喝血

政府和企业办事效率低

参考资料:

https://www.newsweek.com/h-1b-visa-row-foreign-workers-make-more-half-silicon-valleys-tech-industry-784272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how-expensive-is-san-francisco-mind-blowing-facts-2019-5#12-a-single-person-in-san-francisco-can-expect-to-spend-an-annual-total-of-69072-on-necessities-nearly-50-more-than-what-a-median-us-worker-earns-in-one-year-12

https://www.cbc.ca/news/canada/kitchener-waterloo/tech-billboards-1.5683762

https://www.cfib-fcei.ca/en/immigrants-are-solution-canadas-labour-shortage#:~:text=Employers%20continue%20to%20struggle%20to,major%20city's%20worth%20of%20workers.

https://www.investinontario.com/spotlights/toronto-ranked-north-americas-fastest-growing-tech-market#:~:text=Toronto%20is%20the%20fastest%20growing,%2CSeattle%2C%20and%20Boston%20combined.

https://betakit.com/trudeau-highlights-importance-of-canadian-tech-in-covid-19-response-at-collision-from-hom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