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涨跌幅!创业板改革游向“深水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涨跌幅!创业板改革游向“深水区”

涨跌幅20%的时代即将开启。

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夏芈卬

如果让A股投资者做个投票,选出最盼望的交易制度,那么T+0和不设涨跌幅肯定是排名前2位的。T+0呼吁了很久,至今还没有实施;但另一项制度却已经部分地被放开:深交所8月14日晚间宣布,计划于8月24日组织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且当日创业板交易规则将发生重大变革,存量创业板股票将把日涨跌幅从10%放宽至20%。

涨跌幅20%的时代即将开启。

01 20%涨跌幅并不突兀

在本次公告中,投资者更加关注个股涨跌幅放宽对创业板存量股票的影响。

20%并非完全首创,上交所科创板从去年7月22日开板交易起,就已率先实行20%涨跌幅限制。截至8月14日,科创板上市股票共151只,流通市值7208.26亿元。相比之下,同期创业板股票有833只,流通市值达63458.55亿元。

经过一年多的科创板实验证明,放宽涨跌幅限制会加大股票的波动率,提高换手率,短期交易也会更活跃,负面影响目前看并不大。

从科创板具体一年多的运行来看,其中个股日涨跌幅超出10%的只是少数,连拉20%涨停板出现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151只科创板股票共出现过88个涨停、36个跌停。其中,仅有5只个股出现过“两连板”。例如,博瑞医药(688166)2月12日与13日连续2个20%的涨停。

科创板的个人投资者门槛为50万元,多数散户投资者不能参与。创业板投资者门槛则会低很多,对存量投资者没有资金门槛的限制,增量投资者的门槛目前为10万元。

也正是由于门槛的不同,多数个人投资者此前并没有参与过科创板交易,而将直接参与涨跌幅为20%的创业板交易,有可能会对加大的波动性不适应,出现较大的亏损风险,因此,在这方面做好相关的投资者教育,也是未来广大券商和金融机构所需要密切关注的。

首先,20%的涨停可能导致有的个股加速冲顶,从而会形成较大的获利回吐风险,个人投资者如果没有及时卖出会出现损失;

其次,涨跌幅放宽可能增加个股单日振幅,A股市场上以往出现过个股在同一日由10%涨停变为10%跌停,导致在高位追涨进入被套住,一旦涨跌幅放宽至20%,这种情况就可能让高位追涨者被套的幅度更深,风险明显放大;

最后,相比科创板股票的良好基本面,创业板存量股票良莠不齐,存在低价绩差股或是问题股,投资者须当心涨跌幅放宽可能带来的风险。

02 历史上涨跌幅多次调整

涨跌停板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为了稳定股市行情,对过分上涨或下跌的股票进行限制,控制股价的异常波动,以保护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减少投资者的风险。A股历史上,有关涨跌幅机制曾经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均引发了当时市场的震动。

时间倒回1990年3月,当时深交所股票深发展公布送配方案,股民们开始注意其行情,导致其价格由5月初的15元一路上涨至6月底的24元,上涨幅度达到60%,其他4只股票的股价也随着深发展不断上扬。当时深交所对股市这一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为了抑制市场的投机现象,1990年5月29日,第一次对股价波动实行了涨跌停板制度,规定涨跌停板幅度为±10%。

1990年6月18日,由于股市环境看好,第一次实行涨跌停板制度并没有抑制住股价凶猛上涨的势头。于是深交所再次出台措施,规定涨跌停板幅度为±5%。

1990年6月26日,股价仍然持续上扬,市场投资热情不断增强。交易所第三次对涨跌停板制度进行调整,规定涨停板幅度为+1%,跌停板幅度为-5%。

涨跌停板制度虽然经过三次调整,但是仍不能阻挡牛市的发展,面对涨跌停板的限制,股价仍大幅度上涨,鉴于股市出现持续投机上涨的现象,深交所第四次宣布调整涨跌停板幅度,规定涨停板幅度为+0.5%,跌停板幅度为-5%。

但是,经过调整后的涨跌停板制度效果并不佳,不能如预想般地合理引导市场,且由于屡次调整涨跌停板的幅度,无论是抑涨还是止跌,都没收到明显的效果。最终,深交所重新调整涨跌停板制度,其幅度为±10%,ST类个股为±5%。从那之后,涨跌停板制度一直沿用,直到科创板的诞生。

03 个人投资者如何顺应?

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同,今年以来,主板随着牛市预期升温而成交显著放大。可以预计,创业板股票涨跌幅放宽至20%,应该不会给主板与中小板带来明显的资金分流效应。中长期来看,股票走势强弱主要还将由公司基本面所决定:众多知名的白马股其实很少某一天涨停,但股价却屡创历史新高,反映出优质股必然受到资金偏爱的法则。对长期资金来说,其实更看重业绩与投资回报的确定性,而不是交易规则的差异。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还取消了创业板发行条件中,关于盈利业绩、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它是允许亏损企业上市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大涨大跌的背景下,优质的公司将获得更多的定价权,劣质的公司将迅速被市场淘汰,完全由市场决定。那么,被市场淘汰的公司,结局是什么呢?就是退市。所以,我们看到,创业板的改革,进一步丰富完善了退市机制,新增多个退市指标,退市触发年限统一为两年,加大了对“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的出清力度。

另外,近期创业板还简化了退市流程,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交易类退市不再设置退市整理期,提升退市效率,优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停牌安排,保障投资者交易权利,也反映了监管层在“退劣存优”方面的决心。

因此可以预计的是,随着未来上市公司数量增多,个人投资者要么具备较强的专业投资能力,自己选股;要么通过基金、独立财富管理机构参与A股。单纯自己下场和机构交易、博弈,获利难度将会变得越来越大,而通过选择专业的金融机构,将A股这样的权益类投资作为自己资产配置策略中的一部分,将是个人投资者未来比较聪明的选择。

近年来,监管层多次提到,要深入推进A股改革的法治化和国际化,如果说科创板是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的话,那么本次创业板20%涨跌幅调整就是标准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的A股,将会更加发挥对优质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功能,杜绝投机性与炒作,广大个人投资者要想在这个市场中获利,布局成长,价值投资,借助专业机构的能力,将成为不二法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涨跌幅!创业板改革游向“深水区”

涨跌幅20%的时代即将开启。

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夏芈卬

如果让A股投资者做个投票,选出最盼望的交易制度,那么T+0和不设涨跌幅肯定是排名前2位的。T+0呼吁了很久,至今还没有实施;但另一项制度却已经部分地被放开:深交所8月14日晚间宣布,计划于8月24日组织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且当日创业板交易规则将发生重大变革,存量创业板股票将把日涨跌幅从10%放宽至20%。

涨跌幅20%的时代即将开启。

01 20%涨跌幅并不突兀

在本次公告中,投资者更加关注个股涨跌幅放宽对创业板存量股票的影响。

20%并非完全首创,上交所科创板从去年7月22日开板交易起,就已率先实行20%涨跌幅限制。截至8月14日,科创板上市股票共151只,流通市值7208.26亿元。相比之下,同期创业板股票有833只,流通市值达63458.55亿元。

经过一年多的科创板实验证明,放宽涨跌幅限制会加大股票的波动率,提高换手率,短期交易也会更活跃,负面影响目前看并不大。

从科创板具体一年多的运行来看,其中个股日涨跌幅超出10%的只是少数,连拉20%涨停板出现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151只科创板股票共出现过88个涨停、36个跌停。其中,仅有5只个股出现过“两连板”。例如,博瑞医药(688166)2月12日与13日连续2个20%的涨停。

科创板的个人投资者门槛为50万元,多数散户投资者不能参与。创业板投资者门槛则会低很多,对存量投资者没有资金门槛的限制,增量投资者的门槛目前为10万元。

也正是由于门槛的不同,多数个人投资者此前并没有参与过科创板交易,而将直接参与涨跌幅为20%的创业板交易,有可能会对加大的波动性不适应,出现较大的亏损风险,因此,在这方面做好相关的投资者教育,也是未来广大券商和金融机构所需要密切关注的。

首先,20%的涨停可能导致有的个股加速冲顶,从而会形成较大的获利回吐风险,个人投资者如果没有及时卖出会出现损失;

其次,涨跌幅放宽可能增加个股单日振幅,A股市场上以往出现过个股在同一日由10%涨停变为10%跌停,导致在高位追涨进入被套住,一旦涨跌幅放宽至20%,这种情况就可能让高位追涨者被套的幅度更深,风险明显放大;

最后,相比科创板股票的良好基本面,创业板存量股票良莠不齐,存在低价绩差股或是问题股,投资者须当心涨跌幅放宽可能带来的风险。

02 历史上涨跌幅多次调整

涨跌停板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为了稳定股市行情,对过分上涨或下跌的股票进行限制,控制股价的异常波动,以保护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减少投资者的风险。A股历史上,有关涨跌幅机制曾经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均引发了当时市场的震动。

时间倒回1990年3月,当时深交所股票深发展公布送配方案,股民们开始注意其行情,导致其价格由5月初的15元一路上涨至6月底的24元,上涨幅度达到60%,其他4只股票的股价也随着深发展不断上扬。当时深交所对股市这一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为了抑制市场的投机现象,1990年5月29日,第一次对股价波动实行了涨跌停板制度,规定涨跌停板幅度为±10%。

1990年6月18日,由于股市环境看好,第一次实行涨跌停板制度并没有抑制住股价凶猛上涨的势头。于是深交所再次出台措施,规定涨跌停板幅度为±5%。

1990年6月26日,股价仍然持续上扬,市场投资热情不断增强。交易所第三次对涨跌停板制度进行调整,规定涨停板幅度为+1%,跌停板幅度为-5%。

涨跌停板制度虽然经过三次调整,但是仍不能阻挡牛市的发展,面对涨跌停板的限制,股价仍大幅度上涨,鉴于股市出现持续投机上涨的现象,深交所第四次宣布调整涨跌停板幅度,规定涨停板幅度为+0.5%,跌停板幅度为-5%。

但是,经过调整后的涨跌停板制度效果并不佳,不能如预想般地合理引导市场,且由于屡次调整涨跌停板的幅度,无论是抑涨还是止跌,都没收到明显的效果。最终,深交所重新调整涨跌停板制度,其幅度为±10%,ST类个股为±5%。从那之后,涨跌停板制度一直沿用,直到科创板的诞生。

03 个人投资者如何顺应?

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同,今年以来,主板随着牛市预期升温而成交显著放大。可以预计,创业板股票涨跌幅放宽至20%,应该不会给主板与中小板带来明显的资金分流效应。中长期来看,股票走势强弱主要还将由公司基本面所决定:众多知名的白马股其实很少某一天涨停,但股价却屡创历史新高,反映出优质股必然受到资金偏爱的法则。对长期资金来说,其实更看重业绩与投资回报的确定性,而不是交易规则的差异。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还取消了创业板发行条件中,关于盈利业绩、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它是允许亏损企业上市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大涨大跌的背景下,优质的公司将获得更多的定价权,劣质的公司将迅速被市场淘汰,完全由市场决定。那么,被市场淘汰的公司,结局是什么呢?就是退市。所以,我们看到,创业板的改革,进一步丰富完善了退市机制,新增多个退市指标,退市触发年限统一为两年,加大了对“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的出清力度。

另外,近期创业板还简化了退市流程,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交易类退市不再设置退市整理期,提升退市效率,优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停牌安排,保障投资者交易权利,也反映了监管层在“退劣存优”方面的决心。

因此可以预计的是,随着未来上市公司数量增多,个人投资者要么具备较强的专业投资能力,自己选股;要么通过基金、独立财富管理机构参与A股。单纯自己下场和机构交易、博弈,获利难度将会变得越来越大,而通过选择专业的金融机构,将A股这样的权益类投资作为自己资产配置策略中的一部分,将是个人投资者未来比较聪明的选择。

近年来,监管层多次提到,要深入推进A股改革的法治化和国际化,如果说科创板是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的话,那么本次创业板20%涨跌幅调整就是标准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的A股,将会更加发挥对优质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功能,杜绝投机性与炒作,广大个人投资者要想在这个市场中获利,布局成长,价值投资,借助专业机构的能力,将成为不二法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