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中免线上直邮模式属性模糊,市内免税市场短板待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中免线上直邮模式属性模糊,市内免税市场短板待补

欲借线上销售提振业绩,市内免税市场的角逐。

文 | 财联社 记者李丹昱

出境游搁浅近8个月的时间里,“免税龙头”中国中免(601888.SH)不断尝试线上业务。但在9月3日晚的投资者交流中,对投资者多次提及的“免税商品网络销售是否会存在违规行为”问题,该公司始终避而不答。

在中国中免推出“CDF会员购”、“CDF会员购北京”、“CDF会员购杭州”等多个电商小程序后,业内对其免税品线上销售的合规性一直存疑。财联社记者多次向该公司工作人员问询此事,对方均未正面回应。但CDF会员购北京客服人员则向记者表示,该平台销售的均为完税产品。

跨境电商专家陈涛对财联社记者分析称,目前,免税品销售只有线下购买或线上下单、线下提货两种方式符合规范;若CDF销售的是完税商品,则与跨境电商模式相似,需要缴纳相关税款,不属于免税品销售。

欲借线上销售提振业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与旅游板块其他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下跌相比,中国中免从年初至今股价已大涨近150%。在欧洲从事免税品经营的高立中告诉财联社记者,中国中免大涨背后的逻辑,主要是海南离岛免税和尝试线上经营,“但中免的线上业务其实很难看懂,国家规定归国6个月内可以凭借出境记录购买免税品,但其线上程序虽然要求提供归国航班等信息,但并未严格要求归国时间。”

记者查询中国中免旗下多个线上销售小程序发现,其对在售商品的表述并不一致。其中,“CDF会员购”要求只需提供2019年7月1日起至今的历史出入境记录,即可提供免税品补购服务;而“CDF会员购北京”等小程序则仅显示在商城购买商品会占用跨境电商年度个人额度等。

以上购买渠道均需邀请码方能进行注册、购物。有消费者向财联社记者透露,目前已有邀请码买卖现象,闲鱼等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均有出售。此外,也有专门的微信群买卖、分享邀请码,不少代购借此购买相关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国中免客服人员称线上销售的均为完税商品,但价格与海南离岛免税品的销售价格基本一致,甚至更低,而商品也并未标注税费等相关信息。

“虽不能从价格高低来判断其是否缴纳跨境电商的相关税款,但一般而言,跨境电商销售的产品税款会标注包税或税费信息。具体来说,在限值以内进口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陈涛认为,“中国中免线上销售商品的界限应该更加明确。”

“化妆品行业本身利润空间较大,中国中免若自负税费,也仍有利润空间。有部分商品应该是疫情期间的积压品,很难预测疫情过后该公司是否还会保留该渠道。”高立中说。

中国中免日前发布的2020年中报显示,其上半年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1亿元和9.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2.0%和71.7%。但多家券商在研报中表示,线上渠道将持续刺激其业绩增长。“疫情重创全球航空业,海外形势仍不明朗,国际客运需求恢复短期不确定性强,日上直邮、CDF会员购等线上平台将成为机场免税渠道的有效补充。”东吴证券在研报中称。

虽然中国中免并未单独列出线上部分业绩,但东北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中免积极发力线上,其中上海通过日上直邮弥补线下门店下滑,2020H1日上上海营收69亿元,同比下降11%,归母净利0.56亿元,同比下滑82.5%。

市内免税市场的角逐

虽受到业内质疑,但在出境游停滞的状态下,中国中免仍保持了盈利,而线上业务贡献不小。另一方面,海南离岛免税业务在二季度出现回暖,并在暑期创下新高。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店营收59.8亿元,同比增加12%;归母净利5.95亿元,同比减少29%;净利率为9.95%,同比减少5.7%;新并表海免营收30.3亿元,同比增加136%,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净利率为9.35%。

在陈涛看来,疫情发生前,免税消费集中在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相关部门和中免一直在努力促进免税消费的回流。随着国内疫情被控制、离岛免税新政出台,免税消费回流将持续上升;加上政策的放宽,离岛免税、市内免税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

据海南省新闻办公室消息,今年7月1日至8月18日,海南省4家离岛免税店销售额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2.5倍,日均销售额超1亿元,免税新政实施后效果显著。

在市场扩容下,海南省财政厅、商务厅和市场监管局正根据相关规定,按照经营品牌、品种、价格和国际三同步的原则,采用招标等市场化竞争方式选择并确定新增加的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经营主体。

“中国中免在海南甚至全国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但因其在免税商品货源、品牌品类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短期内,其他品牌尚不会对中免构成较大威胁。”景鉴智库分析师周鸣岐向财联社记者指出,若如市场传言,DFS等国际免税巨头进入海南免税市场,则会对市场造成较大影响。

陈涛认为,就目前来看,中国中免的压力将主要来自市内免税市场,这一市场空间更大,政策也有望进一步放宽,随着王府井等公司拿到免税牌照,一线城市的市内免税市场将出现变革。“疫情反复,会影响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所以在出境游尚未恢复的时间里,市内免税会有较大发展空间。”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到,要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目前在国内布局市内免税店的,主要是中免公司和中服免税。而前者市内免税店主要面向境外人士,后者是中国唯一一家面向国人的市内免税运营商。中服免税方面向财联社记者透露,近日已获批延长消费者购物护照有效期。此次购物政策调整后,消费者在店内购买免税品时,护照有效期将最长延至17个月。

“中国中免在市内免税的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其重点发展线上业务以弥补这一市场。”在陈涛看来,王府井等公司在零售方面优势较为明显,而中免不会放弃该市场,后续应该会继续扩大市内免税份额。“随着疫情转好,机场免税业务回暖后,该公司或许会弱化线上业务模式。”

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中国中免线上直邮模式属性模糊 市内免税市场短板待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中免

1.1k
  • 中国中免(601888.SH):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19.38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下降15.98%
  • 中国中免: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9.38亿元,同比下降15.98%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中免线上直邮模式属性模糊,市内免税市场短板待补

欲借线上销售提振业绩,市内免税市场的角逐。

文 | 财联社 记者李丹昱

出境游搁浅近8个月的时间里,“免税龙头”中国中免(601888.SH)不断尝试线上业务。但在9月3日晚的投资者交流中,对投资者多次提及的“免税商品网络销售是否会存在违规行为”问题,该公司始终避而不答。

在中国中免推出“CDF会员购”、“CDF会员购北京”、“CDF会员购杭州”等多个电商小程序后,业内对其免税品线上销售的合规性一直存疑。财联社记者多次向该公司工作人员问询此事,对方均未正面回应。但CDF会员购北京客服人员则向记者表示,该平台销售的均为完税产品。

跨境电商专家陈涛对财联社记者分析称,目前,免税品销售只有线下购买或线上下单、线下提货两种方式符合规范;若CDF销售的是完税商品,则与跨境电商模式相似,需要缴纳相关税款,不属于免税品销售。

欲借线上销售提振业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与旅游板块其他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下跌相比,中国中免从年初至今股价已大涨近150%。在欧洲从事免税品经营的高立中告诉财联社记者,中国中免大涨背后的逻辑,主要是海南离岛免税和尝试线上经营,“但中免的线上业务其实很难看懂,国家规定归国6个月内可以凭借出境记录购买免税品,但其线上程序虽然要求提供归国航班等信息,但并未严格要求归国时间。”

记者查询中国中免旗下多个线上销售小程序发现,其对在售商品的表述并不一致。其中,“CDF会员购”要求只需提供2019年7月1日起至今的历史出入境记录,即可提供免税品补购服务;而“CDF会员购北京”等小程序则仅显示在商城购买商品会占用跨境电商年度个人额度等。

以上购买渠道均需邀请码方能进行注册、购物。有消费者向财联社记者透露,目前已有邀请码买卖现象,闲鱼等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均有出售。此外,也有专门的微信群买卖、分享邀请码,不少代购借此购买相关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国中免客服人员称线上销售的均为完税商品,但价格与海南离岛免税品的销售价格基本一致,甚至更低,而商品也并未标注税费等相关信息。

“虽不能从价格高低来判断其是否缴纳跨境电商的相关税款,但一般而言,跨境电商销售的产品税款会标注包税或税费信息。具体来说,在限值以内进口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陈涛认为,“中国中免线上销售商品的界限应该更加明确。”

“化妆品行业本身利润空间较大,中国中免若自负税费,也仍有利润空间。有部分商品应该是疫情期间的积压品,很难预测疫情过后该公司是否还会保留该渠道。”高立中说。

中国中免日前发布的2020年中报显示,其上半年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1亿元和9.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2.0%和71.7%。但多家券商在研报中表示,线上渠道将持续刺激其业绩增长。“疫情重创全球航空业,海外形势仍不明朗,国际客运需求恢复短期不确定性强,日上直邮、CDF会员购等线上平台将成为机场免税渠道的有效补充。”东吴证券在研报中称。

虽然中国中免并未单独列出线上部分业绩,但东北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中免积极发力线上,其中上海通过日上直邮弥补线下门店下滑,2020H1日上上海营收69亿元,同比下降11%,归母净利0.56亿元,同比下滑82.5%。

市内免税市场的角逐

虽受到业内质疑,但在出境游停滞的状态下,中国中免仍保持了盈利,而线上业务贡献不小。另一方面,海南离岛免税业务在二季度出现回暖,并在暑期创下新高。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店营收59.8亿元,同比增加12%;归母净利5.95亿元,同比减少29%;净利率为9.95%,同比减少5.7%;新并表海免营收30.3亿元,同比增加136%,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净利率为9.35%。

在陈涛看来,疫情发生前,免税消费集中在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相关部门和中免一直在努力促进免税消费的回流。随着国内疫情被控制、离岛免税新政出台,免税消费回流将持续上升;加上政策的放宽,离岛免税、市内免税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

据海南省新闻办公室消息,今年7月1日至8月18日,海南省4家离岛免税店销售额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2.5倍,日均销售额超1亿元,免税新政实施后效果显著。

在市场扩容下,海南省财政厅、商务厅和市场监管局正根据相关规定,按照经营品牌、品种、价格和国际三同步的原则,采用招标等市场化竞争方式选择并确定新增加的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经营主体。

“中国中免在海南甚至全国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但因其在免税商品货源、品牌品类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短期内,其他品牌尚不会对中免构成较大威胁。”景鉴智库分析师周鸣岐向财联社记者指出,若如市场传言,DFS等国际免税巨头进入海南免税市场,则会对市场造成较大影响。

陈涛认为,就目前来看,中国中免的压力将主要来自市内免税市场,这一市场空间更大,政策也有望进一步放宽,随着王府井等公司拿到免税牌照,一线城市的市内免税市场将出现变革。“疫情反复,会影响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所以在出境游尚未恢复的时间里,市内免税会有较大发展空间。”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到,要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目前在国内布局市内免税店的,主要是中免公司和中服免税。而前者市内免税店主要面向境外人士,后者是中国唯一一家面向国人的市内免税运营商。中服免税方面向财联社记者透露,近日已获批延长消费者购物护照有效期。此次购物政策调整后,消费者在店内购买免税品时,护照有效期将最长延至17个月。

“中国中免在市内免税的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其重点发展线上业务以弥补这一市场。”在陈涛看来,王府井等公司在零售方面优势较为明显,而中免不会放弃该市场,后续应该会继续扩大市内免税份额。“随着疫情转好,机场免税业务回暖后,该公司或许会弱化线上业务模式。”

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中国中免线上直邮模式属性模糊 市内免税市场短板待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