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时代奋斗者|华师大教授管曙光:自称“三流物理学家”,希望教出一流物理学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时代奋斗者|华师大教授管曙光:自称“三流物理学家”,希望教出一流物理学家

“我自己是三流的物理学家,但我希望做一个好老师,能教出一流的物理学家。”

管曙光,受访者供图

27217,这是《波动光学》慕课以往九期的参课人数。第十期课程将于2020年9月21日开课,又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参加线上课堂。

2016年4月26日,利用上海市以及学校的课题资助,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管曙光主讲的《波动光学》慕课上线,这也是“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第一门面向物理专业学生的光学课程。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具有与传统线下课程类似的作业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每门课程定期开课,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多个环节:观看视频、参与讨论、提交作业,穿插课程的提问和终极考试。

在管曙光看来,《波动光学》的线上课程,加强了资源共享,传统教学中一个班最多80人,慕课每期大概有3000人。“我在华师大当老师,一辈子也就教2000多名学生,现在课程辐射面这么大,自己也很高兴。”管曙光表示。

据了解,《波动光学》(英文版)已成为首批中国高校向全球推广的200多门国际慕课之一。

管曙光是华东师大的“红人”,多年来他坚持在本科生基础课教学一线,他的“金课”《光学》被物院历届学生列为必打卡课程,有些学生听一遍两遍不过瘾,还会“三刷”。

“在线教学与混合式教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发展方向。”管曙光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探索,能与传统课堂相互补充,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管曙光的翻转课堂学生。受访者供图

2016年9月,管曙光在学校开展《光学》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学实践,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线上占到40%左右”。

管曙光表示,翻转课堂通过教学设计与互动,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发展创造力思维打下基础。

此外,翻转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很多学生不敢问问题,害怕问问题会被笑话,但我们鼓励学生问问题,敢于说出‘May I ask a stupid question?’”

学生在通过线上学习后,留给线下课堂的就是难点、重点问题,逐一击破,就会更有效率。

在课堂上,管曙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分小组讨论时同学们之间互相碰撞,PK会很激烈,他们在讨论中会把思维误区暴露出来,而且这些年轻的头脑,有时候也会对老师有所启发。

他也鼓励学生挑战权威,课堂上的教材讲义以及慕课都会有一些小错误,学生只要找出一个错误,期末总评就加一分。“这时候学生就会来劲,期末的时候有十几位同学获得加分,多的能加两三分”。

他表示,面对新的多变环境,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创新的第一步就是自主学习,而大学的课堂能做的,就是适应转变,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培养他们自主思维以及创新的能力。

教育部高校司司长吴岩曾表示,“金课”的标准就是“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高阶性”, 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

这正是管曙光在教学中一直践行的标准,在课程设置中,摆在第一位的还是课程内容的专业性与挑战度。

“大学教育,难度与高度一定是第一位的,我不会因为学生的评价就迎合讨好,放低课程难度,该批评还是会批评,该要求还是会要求。”管曙光说,老师的作用就在于给学生支架与支撑。

管曙光在课堂中。受访者供图

怎么把专业知识讲得透彻、有趣味?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光学现象很美,学生对美的现象着迷后,我带领他们去探索现象背后的原理,而原理往往简洁又深刻,能达到高度的统一与和谐。从现象美到原理美,学生们就会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管曙光认为。

他经常对学生们说,上课就像带领他们去爬山,爬山很累很辛苦,他已经爬了很多次,知道山那边有什么,知道上山下山有几条路,哪一段路最难走。“但你们一定要亲自爬一遍,才知道山上有什么样的风景,沿途能收获什么。”

他坚持全年备课,有关光学方面的新进展、展会、文献,管曙光会把有用的素材记录下来,在暑期集中改进课件。

管曙光还会琢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将抽象原理生活化。去年国庆阅兵的方阵,就给了他启发。“整个方阵步调完全一致,这不就是课堂上讲到的光栅吗?光栅的相位必须完全一致,才能集中能量,形成明锐的谱线。”之后的课堂上,他讲完光栅的原理以及思考,就会把方阵的照片拿出来,让学生加深印象。

“公式可能会忘记,但这个原理,这个图像,他会带走。”管曙光认为,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此。

管曙光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他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三个要求:一是脱稿讲课,二是认得班上每一个学生,三是亲自改每一本作业。

脱稿讲课才能看出来老师对课程的熟练程度,“我备课经常备到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学生们”,有欲望去分享,才能讲好课。

2016年以前的教学课堂有五六十个学生,之后的翻转课堂有30个学生,管曙光能叫得上班里每一个同学的名字。经常有学生很奇怪,老师怎么叫得上我的名字。

“教书先教人,人不认识你怎么教,树人就是要了解关心学生。”管曙光解释。他的课上不怎么点名,总是上课前20-30分钟提前到,跟学生互动,发发作业,看一下作业本就知道名字 ,学生问问题后也会问一下名字。时常有学生告诉他,“管老师的课堂有一种中学的感觉,大家打成一片。”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老师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学生走进一个领域,为此一生耕耘。”管曙光与物理结缘,起于湖北省蕲春县二中的物理老师叶亚。

初中时,为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叶亚有时候会让管曙光和同学在实验室“鼓捣”仪器,有一次,管曙光把用于实验演示的大电池正负极接起来,放完了电池的电量,次日老师上课时灯泡没亮,演示失败了。不过叶亚没有生气,而是向同学们讲解了原理,激发他们对物理世界的兴趣。“那个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物理,愿意选择物理”。

薪火相传,管曙光现在在做同样的事情。“我希望很多年以后,教过的学生能回忆起来,大学里有一位管老师,上他的课很有收获,等我老了也能吹吹牛”。

管曙光有位学生叫赵佳蔚,当年第一次期中考就不及格。在管曙光的指引下,赵佳蔚对光学产生了兴趣,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光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赵佳蔚目前在慕尼黑一家激光科技企业工作。她会给管曙光来信,感谢当年的指引与教导,言必称“当年的学渣”。

左一为邱添

近五年以来,管曙光指导本科生发表9篇SCI论文,其指导的本科生邱添的学术论文荣获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复杂网络大会“优秀学生论文奖”,为该会议12届以来首次本科生获奖;在他的进一步指导下,2017年,邱添的学术论文获得“国创计划十周年”庆典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论文。

本科期间邱添发表了6篇SCI论文,其中4篇为第一作者,在他的推荐下,邱添现在北大读博。

“我自己是三流的物理学家,但我希望做一个好老师,能教出一流的物理学家。”管曙光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时代奋斗者|华师大教授管曙光:自称“三流物理学家”,希望教出一流物理学家

“我自己是三流的物理学家,但我希望做一个好老师,能教出一流的物理学家。”

管曙光,受访者供图

27217,这是《波动光学》慕课以往九期的参课人数。第十期课程将于2020年9月21日开课,又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参加线上课堂。

2016年4月26日,利用上海市以及学校的课题资助,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管曙光主讲的《波动光学》慕课上线,这也是“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第一门面向物理专业学生的光学课程。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具有与传统线下课程类似的作业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每门课程定期开课,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多个环节:观看视频、参与讨论、提交作业,穿插课程的提问和终极考试。

在管曙光看来,《波动光学》的线上课程,加强了资源共享,传统教学中一个班最多80人,慕课每期大概有3000人。“我在华师大当老师,一辈子也就教2000多名学生,现在课程辐射面这么大,自己也很高兴。”管曙光表示。

据了解,《波动光学》(英文版)已成为首批中国高校向全球推广的200多门国际慕课之一。

管曙光是华东师大的“红人”,多年来他坚持在本科生基础课教学一线,他的“金课”《光学》被物院历届学生列为必打卡课程,有些学生听一遍两遍不过瘾,还会“三刷”。

“在线教学与混合式教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发展方向。”管曙光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探索,能与传统课堂相互补充,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管曙光的翻转课堂学生。受访者供图

2016年9月,管曙光在学校开展《光学》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学实践,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线上占到40%左右”。

管曙光表示,翻转课堂通过教学设计与互动,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发展创造力思维打下基础。

此外,翻转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很多学生不敢问问题,害怕问问题会被笑话,但我们鼓励学生问问题,敢于说出‘May I ask a stupid question?’”

学生在通过线上学习后,留给线下课堂的就是难点、重点问题,逐一击破,就会更有效率。

在课堂上,管曙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分小组讨论时同学们之间互相碰撞,PK会很激烈,他们在讨论中会把思维误区暴露出来,而且这些年轻的头脑,有时候也会对老师有所启发。

他也鼓励学生挑战权威,课堂上的教材讲义以及慕课都会有一些小错误,学生只要找出一个错误,期末总评就加一分。“这时候学生就会来劲,期末的时候有十几位同学获得加分,多的能加两三分”。

他表示,面对新的多变环境,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创新的第一步就是自主学习,而大学的课堂能做的,就是适应转变,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培养他们自主思维以及创新的能力。

教育部高校司司长吴岩曾表示,“金课”的标准就是“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高阶性”, 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

这正是管曙光在教学中一直践行的标准,在课程设置中,摆在第一位的还是课程内容的专业性与挑战度。

“大学教育,难度与高度一定是第一位的,我不会因为学生的评价就迎合讨好,放低课程难度,该批评还是会批评,该要求还是会要求。”管曙光说,老师的作用就在于给学生支架与支撑。

管曙光在课堂中。受访者供图

怎么把专业知识讲得透彻、有趣味?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光学现象很美,学生对美的现象着迷后,我带领他们去探索现象背后的原理,而原理往往简洁又深刻,能达到高度的统一与和谐。从现象美到原理美,学生们就会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管曙光认为。

他经常对学生们说,上课就像带领他们去爬山,爬山很累很辛苦,他已经爬了很多次,知道山那边有什么,知道上山下山有几条路,哪一段路最难走。“但你们一定要亲自爬一遍,才知道山上有什么样的风景,沿途能收获什么。”

他坚持全年备课,有关光学方面的新进展、展会、文献,管曙光会把有用的素材记录下来,在暑期集中改进课件。

管曙光还会琢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将抽象原理生活化。去年国庆阅兵的方阵,就给了他启发。“整个方阵步调完全一致,这不就是课堂上讲到的光栅吗?光栅的相位必须完全一致,才能集中能量,形成明锐的谱线。”之后的课堂上,他讲完光栅的原理以及思考,就会把方阵的照片拿出来,让学生加深印象。

“公式可能会忘记,但这个原理,这个图像,他会带走。”管曙光认为,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此。

管曙光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他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三个要求:一是脱稿讲课,二是认得班上每一个学生,三是亲自改每一本作业。

脱稿讲课才能看出来老师对课程的熟练程度,“我备课经常备到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学生们”,有欲望去分享,才能讲好课。

2016年以前的教学课堂有五六十个学生,之后的翻转课堂有30个学生,管曙光能叫得上班里每一个同学的名字。经常有学生很奇怪,老师怎么叫得上我的名字。

“教书先教人,人不认识你怎么教,树人就是要了解关心学生。”管曙光解释。他的课上不怎么点名,总是上课前20-30分钟提前到,跟学生互动,发发作业,看一下作业本就知道名字 ,学生问问题后也会问一下名字。时常有学生告诉他,“管老师的课堂有一种中学的感觉,大家打成一片。”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老师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学生走进一个领域,为此一生耕耘。”管曙光与物理结缘,起于湖北省蕲春县二中的物理老师叶亚。

初中时,为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叶亚有时候会让管曙光和同学在实验室“鼓捣”仪器,有一次,管曙光把用于实验演示的大电池正负极接起来,放完了电池的电量,次日老师上课时灯泡没亮,演示失败了。不过叶亚没有生气,而是向同学们讲解了原理,激发他们对物理世界的兴趣。“那个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物理,愿意选择物理”。

薪火相传,管曙光现在在做同样的事情。“我希望很多年以后,教过的学生能回忆起来,大学里有一位管老师,上他的课很有收获,等我老了也能吹吹牛”。

管曙光有位学生叫赵佳蔚,当年第一次期中考就不及格。在管曙光的指引下,赵佳蔚对光学产生了兴趣,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光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赵佳蔚目前在慕尼黑一家激光科技企业工作。她会给管曙光来信,感谢当年的指引与教导,言必称“当年的学渣”。

左一为邱添

近五年以来,管曙光指导本科生发表9篇SCI论文,其指导的本科生邱添的学术论文荣获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复杂网络大会“优秀学生论文奖”,为该会议12届以来首次本科生获奖;在他的进一步指导下,2017年,邱添的学术论文获得“国创计划十周年”庆典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论文。

本科期间邱添发表了6篇SCI论文,其中4篇为第一作者,在他的推荐下,邱添现在北大读博。

“我自己是三流的物理学家,但我希望做一个好老师,能教出一流的物理学家。”管曙光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