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凤凰网青岛微信号
近日,多个省份的“一把手”都上了联播,其中原因大多是因其所在城市上半年较为出色的经济表现,实现了逆势正增长。
而9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权威访谈·乘势而上 奋勇前进 | 王清宪:用高水平开放服务双循环格局》,对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进行了专访。此外还有人民日报、中国之声等央媒纷纷对王清宪进行专访,探寻青岛逆势上扬的发展思路。
今年5月开始,中国反复提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论断。的确,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以高水平开放和聚集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而青岛作为履行国家新战略的代表型城市,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发展成绩单。
今年以来,逆势而上的投资增长和企业集聚度,稳健的表现和突出的“抗压能力”,以及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抢抓工业互联网风口的指向,已经成为青岛更好履行“双循环”战略的有力支撑。
王清宪密集接受央媒专访
连日来,多个省会城市的“一把手”都上了联播,如长春市委书记王凯、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以及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所在城市上半年经济表现良好,实现了逆势正增长,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这便是联播近日推出的《乘势而上 奋勇前进》系列访谈。
而9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权威访谈·乘势而上 奋勇前进 | 王清宪:用高水平开放服务双循环格局》,对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进行了专访,聚焦上半年青岛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在建项目比去年同期增长40%的发展成果。
9月4日,央广《中国之声》、《人民日报》等也对王清宪进行了专访,探寻青岛如何降低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如何围绕“六稳”“六保”推动经济发展、如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等。
2020年上半年,青岛全市经济运行“V”型反转的态势明显,尤其二季度经济增速大幅回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0.1%,高于全国、全省1.7和0.3个百分点,实现了企稳回升、加速回赶。且上半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较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7.1和2.7个百分点,6月当月投资规模近千亿元,创三年新高。外贸外资等也不断发力,增长均高于全国、全省5个百分点。
作为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面对经济全球化逆流、面对疫情高压,青岛仍然持续保持住了发展优势。多个央媒专访,便是对青岛发展态势的肯定,更是在探寻“青岛样本”中的经验。
为什么是青岛?
历史经验表明,大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强大的内部经济循环体系,就难以形成不断改进的竞争力、驾驭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新变化,曾经依赖国际大循环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难以适应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逐步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正因如此,今年5月开始,我国反复提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论断。而我国经济过去40多年的发展也已经为这个论断奠定了坚实的供给基础、需求基础和制度基础。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城市带动经济复苏、促进投资增长和企业集聚;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又要求城市以开放促进创新、以高水平开放服务双循环格局。
而这便是央媒密集聚焦青岛、专访王清宪的重要原因。
在带动经济复苏、促进投资和企业增长方面,访谈中提到,在刚刚结束的2020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率队和华为等一批知名高科技企业洽谈合作。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青岛招商的脚步加紧加密,网签6608亿元,投资同比增长4%,新登记市场主体16.2万户,增长4.7%。更进一步而言,青岛动员全社会给企业,特别是有很多的中小企业找订单。还对企业减税降费,企业主体的房租(减免)这些措施都落到了实处。
正如王清宪所说,保住企业这个市场主体,就是保住了就业,稳住财政的收入,给未来留得青山在。
而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青岛坚定不移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1-7月,青岛市外贸进出口3418.1亿元。对此,王清宪表示,要进一步增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把青岛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为“六稳”“六保”做出更大的贡献。
更好履行国家双循环战略
在密集的央媒专访中,展现出的是青岛逆势上扬的投资增长和企业集聚度,以及不断扩大的开放步伐。而这背后,是青岛在招商引资、改善营商环境上下的“硬功夫”。
对于促进企业发展,青岛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159.07亿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且其取得的成果,我们也可以从上市公司的数据中寻找答案:截止8月31日,青岛41家A股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963.17亿元,占青岛上半年GDP总额超过35%,比去年同期高出5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亿元,总市值达到4080亿元。这背后是青岛对企业的重视和扶持,也是青岛城市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其实从2019年来,青岛就一直坚持把抓投资、抓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化发展环境。对企业和招商项目的需求,都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并实施社会化专业化招商。
而对于打造营商环境,青岛“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不断创新招商手段如网上招商、线上洽谈、远程签约等等。王清宪在联播专访中也表示,逆势增长的背后,是青岛在稳投资、保市场主体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如理出了13条产业链,每一条产业链都由一位市领导牵头,当场讨论当场回答,把决策的过程扁平化,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020年6月,青岛选派首批51名干部赴上海开展现代服务业专业实训,这也是青岛力图打造“三化三型”政府的具体实践,从而增强城市对投资人的吸引力。可以说,青岛真正将“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作为发展重点,用招商手段、用营商环境吸引投资人来青岛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经济不断增长。
同时,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支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青岛近年来用足用好上合示范区、自贸实验区等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针对性地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这也是青岛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
今年以来,青岛加快了建设“国际客厅”的步伐,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国际客厅”、山东会客厅已开门迎客,能够推进更多优质资源整合、引进外资外企,甚至推动胶东经济圈、黄河流域兄弟城市与外企互动。让全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通过“国际客厅”源源不断地走进青岛、走进山东。
显然,面对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疫情防控高压重压,青岛逆势而上的投资增长、企业集聚度、对外开放水平等内外环节实现共同发展,不但让央媒专访王清宪、聚焦青岛发展格局,更让城市危机中育新机,从而扬起山东开放发展的龙头。
而这,也将成为青岛更好履行国家大势下双循环战略的有力支撑。

来源:凤凰网青岛微信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