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里超越腾讯的万亿市值,正在成为AT的一面镜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里超越腾讯的万亿市值,正在成为AT的一面镜子

乘风破浪太久,一朝跌落潮头。

文|财经无忌  刘章号

这两天的资本市场又在极度热烈地讨论着阿里巴巴,倒并不只是因为蚂蚁IPO进入倒计时,而是因为阿里与腾讯的市值差距进一步拉大,一度差值超过1万亿港元。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高峰对决”向来吸引着市场的关注,而市值似乎已成为观察AT比拼的最直观维度之一。

此时此刻看来,阿里更胜一筹。

AT正在互为“镜面”

如果说市值只是映照投资者在AT之间“用脚投票”的一面镜子,那么财报就是这面镜子下中国互联网市场两大公司的“容颜”。

阿里巴巴的收入构成被划分为核心商业、云计算、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及其他四大类,其中核心商业贡献大部分营收,占比达到87%。

今年二季度核心商业营收增长34%,规模达到1333.18亿元。再细分到各个分部,占比66%的中国零售商业贡献了1013.21亿元,同比增长34%,较今年一季度也呈现强劲复苏。

其中,客户管理收入及佣金收入合计同比增长21%,另外还有包括天猫超市和盒马及天猫国际直营等新零售业务在内的“其他”一项收入更是呈现了高达80%的增幅。

以中国零售商业为主的核心商业项下的营收大增证明了阿里在其商业板块策略正愈发清晰,并行之有效。

同时,阿里的云计算业务在二季度也贡献了高达123.45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59%,成为电商业务之外另一大业绩支撑基点。

反观腾讯,营收构成四大板块中增值服务占比过半达到57%,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网络广告及其他分别占收入总额的26%、16%和1%。

而其中占据大部的增值服务又绝大部分由网络游戏收入构成,其中手游业务收入359.88亿元,端游109.12亿元。

而体现支付与云计算业务收入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总计只有298.62亿元,这还是在同比增长了30%之后的金额。

依托庞大流量变现的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但规模上也只有185.52亿元。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广告业务的增长事实上是“对麦穗的一种提前收割”。因为占据网络广告收入大部分的社交网络广告收入同比大增27%,是源于微信朋友圈广告库存及曝光量增长而带动的收入增加。

显然,社交软件与广告投放存在着天然的割裂,腾讯加大对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投放力度势必触发微信用户体验好感度的下降。这事实上正折射出腾讯急于流量变现的焦躁心理。

对标阿里电商业务的强劲增长,腾讯并非没有内心的涌动。在中期业绩财报中,腾讯就主动透露其在微信中推出的“小商店”小程序功能,“助力长尾商家建立及运营线上店铺,为商户提供订单管理、售后服务及直播等多种能力”。

跳脱而出的关键词“直播”显示腾讯正在组织“兵力”以图对抗阿里的“淘系直播”。但直播考验的不是流量,更是平台背后系统性服务B端的能力,腾讯是否还有机会,值得画一个问号。

二季度营收增速不及阿里,腾讯是否仍然沉浸在网游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一切都需要等待下一场赛事的检验。

阵营“小弟”的分化

腾讯最近的一连串动作正在昭示一个结论:改变过去的单纯财务投资模式,寻求控股权。

接管阅文集团、推动虎牙斗鱼合并、私有化易车、入股爱奇艺和蔚来、收购搜狗公司。

曾几何时,腾讯以财务投资、战略入股闻名,对于被投企业来说,“不寻求控股权”的腾讯就像一个慈眉善目的“带头大哥”。

至今在腾讯入股京东的新闻页面上,还保留着一句话“京东将保持独立”。

那还是发生于2014年的事情,彼时代表腾讯宣布战略入股京东的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此举将“为我们平台上的所有电商业务创造一个更繁荣的生态系统”。

六年时间过去了,腾讯投了一个又一个电商企业,唯品会、拼多多、楚楚街、微店、Shopee虾皮等等,但是“一个更繁荣的生态系统”却始终没有被看到。

楚楚街已经全面解散,唯品会还在勉力支撑,微店声量越来越小,Shopee虾皮被疫情之下的跨境电商深度套路,剩下的唯二两家电商平台京东与拼多多也在下沉市场“同门相残”。

腾讯加持下的生态没有形成闭环,反而是被投企业之间的“厮杀”却越来越明显。拼多多的崛起对京东构成了“第二战场”的威胁;美团和滴滴曾经一度在出行赛道上大打出手,如今又极力推广美团支付,对微信支付形成物理攻击;拼多多从微信收割一波又一波流量后开始自建社交,在微信的世界“进进出出”。

眼看着曾经的“小弟”一个个做大,甚至把人马堆到了腾讯的“堂口”,腾讯开始反思过去“不以谋求控制权为目的”的投资模式的对与错。

这也就是最近大家发现“为什么忽然之间,腾讯变得不再像腾讯”的原因。

腾讯并不缺钱,腾讯也不缺流量,腾讯缺的是如何在钱和流量之外,生长出内部真正创新的能力。

与其说腾讯落后于阿里的万亿市值是业务结构的差异所致,不如说是腾讯的生态模式不再被投资者“青睐”所致。

做“大哥”易,做“爸爸”难。

今年腾讯全面接管阅文集团引发的“5·5断更节”就是一个摆在现实面前的教训,也是腾讯改变投资策略尝试之后遭遇困境的一个缩影。

或许腾讯真的应该对标阿里,重新思考“赋能”二字的深刻内涵,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生态闭环的打造上,而不是用“强融”的硬核手段“归化”被投企业。

2020年的中期业绩是一场周期波动中“小考”,但愿AT业绩增速差距的背后不是腾讯业务结构的溃疡,以及腾讯“生态”式微的开始。

双雄的进击路径

商业公司没有以退为进的战略,更没有以退为进的理由。置身于快速迭代的行业之中,唯一的方向只有进击、进击。

今年一季度腾讯营收1080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270.79亿元,同比增长29%。

阿里一季度营收1143亿元,同比增长22%;Non-GAAP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11%。

从增速上看,一季度腾讯营收与净利润超出市场预期,表现优于阿里,但从身位上看领先优势并不明显。

孰料二季度数据披露后,市场发现腾讯的增速优势已然溟灭。

截至今年6月30日,腾讯实现营收1148.83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331.07亿元,同比增长37%;Non-GAAP净利润301.53亿元,同比增长28%。

阿里同期实现营收1537.5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475.91亿元,同比增长124%。

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规模还是增幅,阿里均实现对腾讯的“反转”超越。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个时点回看当下,此时正是阿里、腾讯“竞逐”的赛点时刻。

市值之间的“较量”也几乎复刻了业绩走势的轨迹。

今年6月29日,腾讯尚以4.64万亿港元市值超过阿里的4.48万亿港元进阶中概股市值第一,却在几天后丧失了这一优势。到7月7日,阿里大涨3.46%,市值突破5万亿港元,超越腾讯的4.96万亿港元,重返中国市值第一的位置。

彼时腾讯与阿里的市值差距尚只有几百亿港元,就在外界认为这不过是两大巨头间的又一次“市值二人转”,却不曾想到这竟然是今年双方间市值最接近的一次。此后阿里市值飙升,而腾讯却始终在高位震荡并亦一度跌破500港元/股大关。

市值表现从一定程度上就像双方的“人气比拼”,前半程双方咬合得颇近的时候,“人气”也相差不大,等到后半程差距拉开的时候才发现阿里成了“人气王”,腾讯则成了“第二名”。

“没有人会记住第二名,就如同没有人记住第二高峰”,资本的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写实。

但是腾讯并非是寂寂无名之辈,至少其手握12亿微信月活用户的流量与其曾经的“港股之王”身份都足以让任何对手不敢小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腾讯

5.8k
  • 财富趋势:与腾讯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基础云资源、营销等方面开展合作
  • 腾讯CSIG将关闭外包项目?知情人士:与生态伙伴深度携手的逻辑未变过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里超越腾讯的万亿市值,正在成为AT的一面镜子

乘风破浪太久,一朝跌落潮头。

文|财经无忌  刘章号

这两天的资本市场又在极度热烈地讨论着阿里巴巴,倒并不只是因为蚂蚁IPO进入倒计时,而是因为阿里与腾讯的市值差距进一步拉大,一度差值超过1万亿港元。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高峰对决”向来吸引着市场的关注,而市值似乎已成为观察AT比拼的最直观维度之一。

此时此刻看来,阿里更胜一筹。

AT正在互为“镜面”

如果说市值只是映照投资者在AT之间“用脚投票”的一面镜子,那么财报就是这面镜子下中国互联网市场两大公司的“容颜”。

阿里巴巴的收入构成被划分为核心商业、云计算、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及其他四大类,其中核心商业贡献大部分营收,占比达到87%。

今年二季度核心商业营收增长34%,规模达到1333.18亿元。再细分到各个分部,占比66%的中国零售商业贡献了1013.21亿元,同比增长34%,较今年一季度也呈现强劲复苏。

其中,客户管理收入及佣金收入合计同比增长21%,另外还有包括天猫超市和盒马及天猫国际直营等新零售业务在内的“其他”一项收入更是呈现了高达80%的增幅。

以中国零售商业为主的核心商业项下的营收大增证明了阿里在其商业板块策略正愈发清晰,并行之有效。

同时,阿里的云计算业务在二季度也贡献了高达123.45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59%,成为电商业务之外另一大业绩支撑基点。

反观腾讯,营收构成四大板块中增值服务占比过半达到57%,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网络广告及其他分别占收入总额的26%、16%和1%。

而其中占据大部的增值服务又绝大部分由网络游戏收入构成,其中手游业务收入359.88亿元,端游109.12亿元。

而体现支付与云计算业务收入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总计只有298.62亿元,这还是在同比增长了30%之后的金额。

依托庞大流量变现的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但规模上也只有185.52亿元。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广告业务的增长事实上是“对麦穗的一种提前收割”。因为占据网络广告收入大部分的社交网络广告收入同比大增27%,是源于微信朋友圈广告库存及曝光量增长而带动的收入增加。

显然,社交软件与广告投放存在着天然的割裂,腾讯加大对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投放力度势必触发微信用户体验好感度的下降。这事实上正折射出腾讯急于流量变现的焦躁心理。

对标阿里电商业务的强劲增长,腾讯并非没有内心的涌动。在中期业绩财报中,腾讯就主动透露其在微信中推出的“小商店”小程序功能,“助力长尾商家建立及运营线上店铺,为商户提供订单管理、售后服务及直播等多种能力”。

跳脱而出的关键词“直播”显示腾讯正在组织“兵力”以图对抗阿里的“淘系直播”。但直播考验的不是流量,更是平台背后系统性服务B端的能力,腾讯是否还有机会,值得画一个问号。

二季度营收增速不及阿里,腾讯是否仍然沉浸在网游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一切都需要等待下一场赛事的检验。

阵营“小弟”的分化

腾讯最近的一连串动作正在昭示一个结论:改变过去的单纯财务投资模式,寻求控股权。

接管阅文集团、推动虎牙斗鱼合并、私有化易车、入股爱奇艺和蔚来、收购搜狗公司。

曾几何时,腾讯以财务投资、战略入股闻名,对于被投企业来说,“不寻求控股权”的腾讯就像一个慈眉善目的“带头大哥”。

至今在腾讯入股京东的新闻页面上,还保留着一句话“京东将保持独立”。

那还是发生于2014年的事情,彼时代表腾讯宣布战略入股京东的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此举将“为我们平台上的所有电商业务创造一个更繁荣的生态系统”。

六年时间过去了,腾讯投了一个又一个电商企业,唯品会、拼多多、楚楚街、微店、Shopee虾皮等等,但是“一个更繁荣的生态系统”却始终没有被看到。

楚楚街已经全面解散,唯品会还在勉力支撑,微店声量越来越小,Shopee虾皮被疫情之下的跨境电商深度套路,剩下的唯二两家电商平台京东与拼多多也在下沉市场“同门相残”。

腾讯加持下的生态没有形成闭环,反而是被投企业之间的“厮杀”却越来越明显。拼多多的崛起对京东构成了“第二战场”的威胁;美团和滴滴曾经一度在出行赛道上大打出手,如今又极力推广美团支付,对微信支付形成物理攻击;拼多多从微信收割一波又一波流量后开始自建社交,在微信的世界“进进出出”。

眼看着曾经的“小弟”一个个做大,甚至把人马堆到了腾讯的“堂口”,腾讯开始反思过去“不以谋求控制权为目的”的投资模式的对与错。

这也就是最近大家发现“为什么忽然之间,腾讯变得不再像腾讯”的原因。

腾讯并不缺钱,腾讯也不缺流量,腾讯缺的是如何在钱和流量之外,生长出内部真正创新的能力。

与其说腾讯落后于阿里的万亿市值是业务结构的差异所致,不如说是腾讯的生态模式不再被投资者“青睐”所致。

做“大哥”易,做“爸爸”难。

今年腾讯全面接管阅文集团引发的“5·5断更节”就是一个摆在现实面前的教训,也是腾讯改变投资策略尝试之后遭遇困境的一个缩影。

或许腾讯真的应该对标阿里,重新思考“赋能”二字的深刻内涵,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生态闭环的打造上,而不是用“强融”的硬核手段“归化”被投企业。

2020年的中期业绩是一场周期波动中“小考”,但愿AT业绩增速差距的背后不是腾讯业务结构的溃疡,以及腾讯“生态”式微的开始。

双雄的进击路径

商业公司没有以退为进的战略,更没有以退为进的理由。置身于快速迭代的行业之中,唯一的方向只有进击、进击。

今年一季度腾讯营收1080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270.79亿元,同比增长29%。

阿里一季度营收1143亿元,同比增长22%;Non-GAAP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11%。

从增速上看,一季度腾讯营收与净利润超出市场预期,表现优于阿里,但从身位上看领先优势并不明显。

孰料二季度数据披露后,市场发现腾讯的增速优势已然溟灭。

截至今年6月30日,腾讯实现营收1148.83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331.07亿元,同比增长37%;Non-GAAP净利润301.53亿元,同比增长28%。

阿里同期实现营收1537.5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475.91亿元,同比增长124%。

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规模还是增幅,阿里均实现对腾讯的“反转”超越。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个时点回看当下,此时正是阿里、腾讯“竞逐”的赛点时刻。

市值之间的“较量”也几乎复刻了业绩走势的轨迹。

今年6月29日,腾讯尚以4.64万亿港元市值超过阿里的4.48万亿港元进阶中概股市值第一,却在几天后丧失了这一优势。到7月7日,阿里大涨3.46%,市值突破5万亿港元,超越腾讯的4.96万亿港元,重返中国市值第一的位置。

彼时腾讯与阿里的市值差距尚只有几百亿港元,就在外界认为这不过是两大巨头间的又一次“市值二人转”,却不曾想到这竟然是今年双方间市值最接近的一次。此后阿里市值飙升,而腾讯却始终在高位震荡并亦一度跌破500港元/股大关。

市值表现从一定程度上就像双方的“人气比拼”,前半程双方咬合得颇近的时候,“人气”也相差不大,等到后半程差距拉开的时候才发现阿里成了“人气王”,腾讯则成了“第二名”。

“没有人会记住第二名,就如同没有人记住第二高峰”,资本的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写实。

但是腾讯并非是寂寂无名之辈,至少其手握12亿微信月活用户的流量与其曾经的“港股之王”身份都足以让任何对手不敢小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