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小莉 图/孙浩
产业功能区是推进城市动能转换、经济提质增效的空间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面向未来的增长极。日前,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指出,坚定以产业功能区构筑细分领域的生态优势,以科创空间构建主导产业的动力源泉,持续做强增长极和动力源。
有“新硅谷”之称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涵盖高新西区全域和郫都区德源街道全域,其中郫都区占地21.2平方公里。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主要承载地,郫都区下一步将如何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其建设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聚焦要素供给
功能区核心区加快建设
驱车沿郫温路走进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郫都区),随处可以感受蓬勃的发展势头。沿路布局政务服务中心、医院、原工业港南区、创客公园、菁蓉湖科创商务区、国际社区、新经济产业园、电子信息标准厂房等,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核心区跃然眼前。
“按照同一工作体系、同一工作枢纽、同一工作目标原则,由现代工业港党工委管委会统筹推进、加快成都电子信息功能区建设。”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功能区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通讯、氢能装备和电子信息配套装备等主导产业,加快聚合产业链、提升创新链、完善服务链,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产业型公园城市示范区”。
在这一建设思路下,功能区项目加速聚焦,配套日臻完善。走进功能区内的新经济产业园,标准厂房、生产研发大楼鳞次栉比,一条条生产线有序运转,工作人员不时穿梭其间查看设备工作状态。
去年入驻电子信息标准厂房1期,四川蕊源集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自今年3月正式投产以来,便忙碌生产。“预计年产值将超1亿元。”公司总经理杨楷告诉界面四川,企业客户包括华为、中兴、创维等全球知名企业,功能区良好的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和要素保障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据介绍,功能区不仅依托英特尔、京东方、华为等行业龙头企业集聚效应,重点打造软件研发、芯片封装、面板显示、5G通讯等研发制造基地,还有机植入国际社区、人才公寓、标准厂房等配套,朝着“人城产”高度融合的发展之路笃定前进。
尤其是“产业的配角、配套的主角”的定位,让住化电子、佳骋电子、中嘉微视、高昕光学等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配套项目快速落地。华为、京东方等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由不到10%提升到25%以上。此外,快速崛起菁蓉湖科创商务区的加持,功能区作为城西未来价值高地地位凸显。
“我们将坚持‘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宜业宜居’导向,聚焦要素供给,加快推进功能区核心区建设。”工业港管委会主任景硕表示,下一步,围绕3.9平方公里核心区和菁蓉湖科创商务区,加快喜来登国际酒店、爱思瑟国际学校等功能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推动软通动力西南总部基地、随锐科技、东方电气等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


聚集创新赋能
高品质科创空间旺盛生长
高品质科创空间是支撑产业功能区创新发展的微观基础,是产业功能区配置重点产业的动力源。那么,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郫都区)的高品质科创空间“长”什么样,“高”在哪儿呢?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在国盾高品质科创空间界面四川看到,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已完成地下基础,计划今年底前完成产业用地建筑主体工程,初步呈现无穷大特色建筑群整体形态。
项目负责方介绍,该项目重点从人文宜居、产业融合、公园城市三大路径出发,重点围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方向,按照“产业优质、生活优渥、功能综合、业态融合”的规划总体思路,规划布局集科创、研发、中试、公共技术服务、金融供应链服务、人力资本服务等产业功能,集成配备公寓、酒店、公园、绿道等生活业态。项目建成后常住人口1.5万人以上,成为郫都基于融合产业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重要的科创研发综合单元。
除了国盾融合创新中心、五矿高品质产业空间和菁蓉湖科创商务区高品质科创空间加快建设外,郫都区还拥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客空间,“高新-郫都”高品质合作共建空间、成都数码港产业园等高品质科创空间等。
此外,郫都区还出台《关于以存量换增量提高土地和空间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动郫都高质量发展方案》,功能区结合项目招引、企业意愿等实际情况,针对签约未动工、动工未投产、产出低效、厂房闲置未使用等类型,采取依法处置、协商收购、督促整改、项目促建、以招促清等措施,通过兼并重组、自主升级、增资技改、收回自持等模式逐步推动腾退升级。
一边是聚力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配置重点产业动力源;一边是聚焦升级改造,加快实现老旧园区释放土地价值。毫无疑问,聚集创新赋能,将为功能区装上新“引擎”。
聚焦需求偏好
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主要承载地是高新西区和郫都区,除少部分高管和高端研发人才住在高新南区,其余基本住在郫都区。
为此,郫都区立足提高配套水平,加快推进一批强功能补短板项目。针对教育资源供给、交通畅达、特色商圈培育、生态价值转化等热点问题,在功能上与高新西区错位互补,强化商业配套、居住保障等功能,努力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乃至整个“西控”区域的消费中心、生活中心。
目前,功能区及周边累计打造凯德广场等大中型商业体16 个、市级特色商业街2 条,入驻品牌首店9 家;新(改)建天立、石室蜀都等中小学8所、优质民办学校3所、幼儿园15所;人民医院、中医院两家三甲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引入猪八戒网等生产性服务平台,为100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交易、品牌包装等服务。加速落地腾讯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中之杰生产性服务项目落地,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
“企业生产情况怎样?”“员工生活上有什么需求需要我们解决的?”9月8日,区委书记杨东升再次带队赴华为成都研究所对接工作,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及需解决的问题。听取企业的需求后,杨东升表示,郫都区将专题为企业解决教育、交通、医疗、酒店、运动场所等生活配套问题,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和华为的对接服务,是电子信息功能区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郫都区全力提供产业配套和服务的一个缩影。

“每个产业功能区产业方向、服务群体都是不同的,要深入分析不同的产业生态圈和细分领域的敏感要素、需求偏好,有针对性地精准地实现要素供给,才能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产业引入,这就要求我们的团队必须‘专业’、‘精细’。”景硕表示,下一步,工业港管委会将在工作上更加注重“专业性提升”和“市场化运作”,打造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专业化的政策体系和专业化的土地供给方式,力争功能区成长为郫都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