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都市“两会”期间,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亲临简阳代表团参加分组审议,提出了东进区域“要塑造什么样的城市形态呈现给世界”的时代问题,这为简阳抢抓机遇、更新营城理念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城市形态内蕴营城理念、外显气韵特质。9月7日,简阳市委十五届十三次全会指出,要聚焦“打造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目标,坚持以公园城市理念为引领,全面推动城市规划思维、建设方式、管理体系和营城模式变革,塑造城市格局之美、肌理之美、风貌之美、生活之美,以实际行动高质量书写“新三问”时代答卷。
突出规划引领 优化城市空间形态
简阳是一座有2100多年建置史的城市,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必须以对城市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城市既有基础,依托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全会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要打破“白纸作画”的思维模式,统筹考虑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构建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露水的城市界面。
随着成都东部新区的成立,简阳市城乡空间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必须坚持守正出新、科学作为,对已有的城市规划体系作出适应性优化,要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简阳市政府办副主任、简阳市自然资源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罗勇认为,要结合东部新区设立,对城市发展方向作深入研究,进行适应性调整,在空间布局上强化与东部新区的协同融合。强化与东部新区交通互联互通,进一步优化全市综合交通规划,加强与东部新区对接,提前谋划重要道路的连接方式和建设模式。

要让城市更有品质品位、市民生活更舒适舒心,就要深化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两规融合、多规合一”机制,加快完善“1+16+N”国土空间规划,促进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市政设施等规划相互衔接统一,引导城市人口、生产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合理布局。转变城市空间开发和保护模式,增存并举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规划法定、建管法治。加快推进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化,坚持规划与管理相结合,建立完善规、建、管、治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和风貌整体性的管控。
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城市品质是城市品位和发展质量的统一体,代表城市的区域聚合力和综合竞争力。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优的供给满足人民需求,用最好的资源服务人民,提升城市宜居度和吸引力,打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简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康敏表示,要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就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应采取“留改建”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市空间和功能进行整治、改善、优化,以城市有机更新助力公园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离不开公共服务资源的科学配置。科学确定公共服务总体规模、空间布局和配套标准,统筹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促进公共资源配置最优化、可及性最大化。创新公共服务供给和配置方式,探索社区商业楼宇植入嵌入公共服务功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要分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新城区建设突出公建优先、生态优先、功能布局优先,按照街区一体化设计要求,优化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设施布局,完善停车场、公厕、市场等基础配套,加快构建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15分钟公共服务圈和生活微场景。老城区科学有序推进有机更新,按照“少拆多改、修旧利旧”的原则,合理确定更新单元,加强对原生文化和特色建筑的保护,有序推进老旧院落改造。

不断增加城市人文魅力。紧扣历史传承和文脉延续,深度挖掘龙垭文化、状元文化、古镇文化、商道文化、东灌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群众文化等文化内涵,加强文化遗迹、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里的保护利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地标、文化公园和文化景观。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增加公共休闲活动场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力培树“大道至简、阳光致远”的城市精神,深入开展“双创”工作,凝聚强大精神动力。讲好“东进故事”,运用公园城市建设成果加强城市对外宣传,提升城市知名度影响力。
坚持绿色发展彰显公园城市特质
简阳具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态本底,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山林环抱、水城相依”特色,绘就公园城市新图景。朱康敏认为,建设高品质公园城区,应坚持城市公园化、全域景观化、风貌特色化的理念,将加快编制《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简阳市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沱江、葫芦坝、鳌山、龙王山等生态资源优势,高质量推进“三大主线、五大主题”市域绿道体系和“2+3+12+N”四级公园体系建设,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小游园、微绿地、口袋公园,塑造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绿色空间体系,厚植城市绿色生态本底,依托交通路网、山林河湖田,多维度塑造特色生态景观。

坚持把乡村作为城市最大最美的公园来打造,融合自然景观,注重彰显特色,加快特色镇(街区)和林盘景区建设,打造山地森林型、湖泊湿地型、休闲农林型郊野公园,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诠释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同时,要创新转化绿色价值,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景观营造、场景创构、项目实施,推动公园城市经济、人文、社会、生活等多元价值持续增值。创新“公园+”“绿道+”消费场景,建设以绿道网络为纽带的绿色经济体系,培育绿色生态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动能转换。
完善交通体系打造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是推动简阳跨越发展的“先行官”,对于简阳区位嬗变、空间拓展、资源开发、民生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成都东进的主战场,简阳应该如何完善综合交通布局?简阳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刘令给出了答案,将围绕“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统筹推进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打造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围绕推动公路铁路互补、公路和航空的有效衔接,科学分析未来交通需求,深入开展轨道交通方案论证和市域路网布局研究,主动对接东进路网规划,加强与天府国际机场、东部新区枢纽站的交通衔接,高标准编制“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加快推进与周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服务共建共享,协力推进东西城市轴线和沱江发展轴规划建设,织密快速路网、干线道路,提高县乡村道路标准和交通通达度。

系统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加快构建环城区快速路网,形成“三环多射”的对外联系路网结构,提升出城道路通行能力,实现交通外捷内畅、缓解城区拥堵。系统梳理城区和产业功能区连接天府国际机场的客货通道、高快速路、地铁等立体交通体系,实现人流舒适便捷、物流高效通达。坚持人本逻辑,落实街区一体化设计导则,对商业街区、居民社区和公园绿地的车行道路进行“瘦身”“转型”,推进“车行优先”转向“慢性优先”、“以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此外,要打造多式联运集疏系统,统筹布局现代物流基础设施,打造外集内配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成渝铁路扩能改造、成都外环铁路建设等项目,建设铁路货运站,强化与重庆果园港、青白江国际铁路港的联系,打造亚蓉欧陆海联运大通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