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楼·国产洋葱讯】1月4日是2016年证券市场首个交易日,这一天的13时12分和13时33分,沪深300指数先后触及5%和7%跌幅。根据相关规定,市场分别于上述时间开始实施熔断。“熔断”一词也因此成为这一天最热门的新闻词汇。
如果你不是资深股民,对于“熔断”这个词可能会摸不着头脑。所谓“熔断”,就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个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或者交易可以继续进行,但报价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种情况就像电流过量时会保险丝会熔断一样,故称之为熔断机制。
早在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就正式发布了指数熔断相关规定,熔断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采用5%和7%两档阈值。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1月4日,恰好也是熔断机制实施的首个交易日。
到底为什么要实施熔断呢?
1987年10月19日,在经历了高度繁荣之后,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市场迎来暴跌,道琼斯指数下跌22.61%。股市暴跌狂潮在西方各国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数以千计的人精神崩溃,跳楼自杀。这次事件直接促成了熔断机制的诞生。1988年美国证交会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批准了熔断机制。
除美国外,法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也都采用了熔断机制。熔断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被普遍采用的策略。其主要目的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让投资者充分消化市场信息,防止市场或某一产品非理性的大幅波动。
所以熔断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弥补人类身上固有的不理性,缓解不理性所带来的恶果。这种不理性就像电路短路一样,可能会酿成大祸,这时就需要及时熔断保险丝,让人类的大脑“静静”。
不过,人类这种“不理性”并不只体现在金融市场上。事实上在生活的许多方面,人类都有不理性的表现。路过商场的时候,看见琳琅满目的商品和铺天盖地的降价广告,脑子一热就掏出了腰包,到月底交房租时才追悔莫及;在酒吧里喝酒,和旁边的美女聊得挺欢,脑子一热晚上就开了房,第二天醒来才发现肾没了;在东北的马路边瞎转,被一个金链大哥问“瞅啥瞅?”脑子一热,就回了一句“瞅你咋地?”结果当天晚上就躺在了医院里。
上面提到的种种困扰,早在几十年前老外就已经经历过。在二十世纪消费主义盛行的欧美,“冲动消费”成为了商家们的巨大财源,却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而“一时冲动”也成为当时美国人们结婚的重要动机,许多美国人都是在赌城拉斯维加斯的一次宿醉后,发现手上多了一枚戒指,而旁边的一夜情对象也成为了自己的妻子;此外“冲动”也是美国城市犯罪的重要动因之一,在允许持抢的美国,只是因为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就可能引发口角,进而引发斗殴,最后演变为城市枪战。
因此在金融市场普遍推行“熔断”机制之后,“熔断”一词也引起了许多政客与知识分子的注意,一些人开始用“熔断”的方式处理问题,并发起了“熔断运动”,提出了“暂停15分钟”的口号,要求所有人在遇到头脑发热的情况时,自动停下手中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动作,除了呼吸以外一切暂停,直到15分钟之后,再重新开始。
“非常好的方法。”Mario Testino是美国德州的一位黑帮老大。在民风彪悍的德州,帮派冲突几乎是家常便饭,这给黑帮造成了许多无谓的人员损失。在听取了专栏作家的建议后。Mario Testino强制在帮派里推行“熔断”措施。在开口骂人和动手打人和拔枪之前,各自“暂停15分钟”。这种做法成效显著,不到半年就将帮派冲突降低到了一个月一起以内,周围的其他黑帮也纷纷效仿。一时间整个德州的黑帮都掀起了熔断潮。如果你在德州看到两伙人面对面站着发呆,不要惊讶,他们就是在熔断。
“熔断”还被拉斯维加斯的一座教堂采纳。这座教堂里住着一位虔诚的牧师,对于许多年轻男女喝完酒就跑到这里随随便便的宣誓结婚感到痛心疾首,后来他宣布所有来教堂举行婚礼的醉酒男女,都必须“熔断”到酒醒为止。这项举措迅速拉低了这座教堂举办的婚礼次数,第二天醒来许多男女都拉着牧师的手表示感激。后来这种结婚前熔断也在一些情侣中间流行起来。
“肉丝,看在老天的份上,嫁给我吧!”
“噢天哪,杰克,真是见鬼,你先让我熔断几分钟。”
此外,一些经常被妻子刷爆信用卡的丈夫也开始给妻子灌输“熔断”思想,要求她们买东西前,先熔断自己几分钟。具体做法,就是输错几次信用卡密码,让卡先被锁定,等24小时后自动解锁。如果她们不愿意,丈夫们就会亲自动手,帮她们熔。
因为显而易见的好处,“熔断”在欧美社会广受欢迎,并被推广到其它领域。许多欧美大学生,在大学毕业那一年都会选择“熔断”自己,也就是不像其他人那样忙于找工作,而是选择做一些和谋生无关的事情,比如旅行、做义工等等,“熔断”个一两年。后来这种行为流行起来,最终演变为今天的“间隔年”。
“熔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熔断运动倡导者Candice Swanepoel告诉记者,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因为生产力提高、生活节奏加快,欧美许多国家的人们都陷入了一种无益的浮躁当中,这种浮躁底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而“熔断”恰好是针对这种浮躁的一味良药。
从1988年美国实施“熔断机制”以来,熔断机制只在1997年被触发一次。而我们在正式实施熔断机制的第一天,熔断机制就被连续触发了两次。由此可见,目前国人的心态比当年的美国人民还要急躁,还要“非理性”。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熔断”可能成为股市的常见现象。
此外一些专家还呼吁,应该在互联网领域实施“熔断”。众所周知,互联网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宣泄情绪的地方,出点什么事情,就有一堆人会在网站上吐嘈、抱怨。只要抱怨的人达到一定数量,互联网就自动“熔断”,关闭十五分钟。
如果某天你在网上跟人聊得不亦乐乎,突然发现网断了,不妨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忘记所有的杂务,并在心里面反复的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PS:所谓洋葱新闻,其特点是以最正统的新闻报道手法,报道纯粹虚构或真假掺半的新闻事件,从而达到娱乐或讽刺的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不要漏掉这句话。后果自负,面斥不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歪楼·国产洋葱】的微信公众号“非正常事件研究中心”(fzcsjyjzx),对这个神奇的世界说“呵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