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獐子岛被一锅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獐子岛被一锅端

9月11日,证监会网站发布公告,与獐子岛相关的案件已经正式移送到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责任的追究。獐子岛全部董事、高管共计15人被一锅端。

文|野马财经

历经了风风雨雨的獐子岛(002069.SZ)事件终于迎来了终章,正义的钢鞭终究会痛打在那些违规操作之人的身上。

财务造假坐实,“跑路”的扇贝们终于沉冤昭雪了......

9月11日,证监会网站发布公告,与獐子岛相关的案件已经正式移送到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责任的追究。

獐子岛全部董事、高管共计15人被一锅端。

图片来源:证监会公告信息

从2018年2月证监会决定对獐子岛立案调查开始,到2020年6月认定其存在信息违法披露的行为并作出禁入市场、处罚相关15名高管的决定,再到7月份正式确认其2016、2017两个年度分别虚增利润1.31亿元、2.79亿元,直至9月11日迎来追究刑责的结尾。

证监会对獐子岛事件表示:“獐子岛财务造假性质恶劣,影响极坏,严重破坏了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破坏了市场诚信基础”

2010年11月10日,獐子岛创下自2006年9月上市以来最高价34.59元/股,彼时总市值高达246亿元。与之相比,截至2020年9月14日收盘,獐子岛股价收报3.86元/股,公司市值仅剩27.45亿元,10年光影,市值竟蒸发超200亿。

镇长下海,“海底银行”上市

獐子岛原本是一个距离大连120公里远的不知名小岛,这里盛产海参、鲍鱼、虾夷扇贝等高端海鲜。上世纪60年代,农业大寨,而獐子岛就有“海上大寨”的美誉。

吴厚刚,土生土长的獐子岛人,1964年出生。他的父辈都是以捕鱼为生,改革开放后,中学毕业的吴厚刚进入造船厂成为一名铆工,后历任獐子岛渔业总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渔业”)会计、财务部经理、总经理、獐子岛镇镇长、党委书记等职。当时的獐子岛还是一家国有企业。

1996年,吴厚刚成为獐子岛镇镇长(同时兼獐子岛渔业总经理)后,獐子岛渔业却连续两年亏损5000万,会计出身的吴厚刚后来给出的原因是,由于一些二道贩子开出高价从渔民那里收购渔业产品,导致集体制的獐子岛渔业产量下滑、严重亏损。而这样的问题,其实吴厚刚早已在收益数据上发现了问题。

獐子岛巨亏后,吴厚刚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49艘捕捞船卖给了个人。此后,獐子岛渔业开始盈利,营业收入达到3000万,船队规模扩大为100多只。

也就是在扭亏为盈的同一年,獐子岛渔业集团开始实施改制,由集体所有制改为有限责任制,吴厚刚成为獐子岛渔业集团法人。

图片来源:天眼查

2000年,当时的大连市领导到獐子岛视察后,称獐子岛为“海底银行”,提出獐子岛应到资本市场借力。从此獐子岛渔业集团开始了股份制改造。

为了实现政企分开,吴厚刚顺理成章“下海”成为一名股份制企业的董事长。吴厚刚出资500万元,持有獐子岛10%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2006年9月28日,獐子岛正式登陆A股中小板,吴厚刚也成为了亿万富豪。

“吴会计”的“财技”

獐子岛上市后,业绩连续增长,股价迭创新高,吴厚刚的身价也水涨船高达十几亿元。但是,从2012年开始獐子岛的业绩便开始大幅下滑。2012年,獐子岛归母净利润仅为1.05亿元,降幅近80%。2013年,归母净利润继续下滑至0.96亿元。

事实上,这些年獐子岛的内部管理非常混乱,似乎其已经成为吴厚刚的家族企业。2012年3月,有獐子岛内部人士举报称吴厚刚的弟弟吴厚记收受贿赂。随后经当地公安局调查,其手下一名会计最终被判刑,而吴厚记却因已被“内部处理”逃脱了刑罚。

2014年,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令舆论哗然,背后似乎都已埋好了伏笔。

众所周知,扇贝的培育期需要三年,而2012年前后扇贝的种苗却是由吴厚记负责采购。会计出身的哥哥吴厚刚,不仅企业经营的好,对于财报的粉饰也直逼乐视网的“贾会计”。

经过吴厚刚的一系列操作,2012年年报“冷水团”成为了影响扇贝产量的因素之一。伏笔埋好后,2014年,獐子岛巨亏11.9亿元,原因便是“冷水团”,也就是说洋流导致天气太冷,有的扇贝冻死了,有的扇贝跑路了。

曾经有一个段子在审计行业广为流传:

某审计人员到一家水产养殖公司,在存货盘点的时候:第一年,我有4000万海参库存,不信?你下水捞起来看看;第二年,我有8000万海参库存,去年的海参生仔了,不信?你下水捞捞看;第三年,自然灾害它们全跑了,业绩巨亏;第四年,我有2亿海参库存,去年跑掉的海参全回来了,还拐带回来一批野生海参!

就像上面故事所描述的,獐子岛的扇贝也经历了“离家出走又重新回家”的剧情。

来源:上市公司年报,野马财经统计

证监会的调查结果显示,獐子岛在给公司的财务进行大洗澡,并随意的调节利润,扰乱秩序。2016年,獐子岛已连续两年亏损并面临退市,此时吴会计的“财技”开始发挥用处,需要多做利润的时候就确认收入,却没有计入相应的成本。2017年,需要亏钱的时候,就以“扇贝跑路”为借口,将其成本计入了2017年。

虽然獐子岛2020年半年报中归母净利润盈利0.4亿元,但公司扣非净利润却亏损0.82亿元。

图片来源:同花顺

但公司从上市以来,截止2020年半年报其归母净利润总体上亏了超6亿,却一直未退市。“吴会计”的利润调节手段确实很牛。

而獐子岛虽然一直“苟延残喘”不退市,在减持套现上却毫不含糊。

獐子岛忙着准备“瘦身”

2019年7月1日晚獐子岛发布公告称,为集中资源加快海洋牧场重构,降低资产负债率,保障公司安全运营,增强可持续经营能力,拟将公司全资子公司獐子岛渔业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的新中海产100%股权、新中日本90%股权出售给亚洲渔港股份有限公司。

近几年的多次扇贝“离家出走”闹剧都会直接表现在獐子岛的财务报告上,业绩巨亏、股价大跌,股民们也跟着承担投资损失。也许吴厚刚说了一番大实话,不过有投资者质疑他在甩锅海洋产业、甩锅股民。

“股民选择了海洋产业,就是选择了风险陪伴。”吴厚刚公开称,“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有疼痛感。”

也许是意识到了风险,业绩下滑亏损的獐子岛在2019年12月,决定放弃海况相对复杂的海域约150万亩,以节省成本和费用。2020年上半年,公司又出让了广鹿海域使用的租赁权暨海底存货,处置了中央冷藏部分股权以及废旧闲置物资等。

此外,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在与獐子岛合作的这些年中,獐子岛是否做到了会计信息批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及时性、重要性、谨慎性呢?目前,监管层并没有相关定性。

无论如何,客观事实是在2014年10月獐子岛集团宣布停牌之前,投资者从未获得任何关于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消息。

在对獐子岛海洋牧场进行盘点时,獐子岛出面声称盘点所用的船只和船上的工作人员皆来自獐子岛公司,工作人员操作捕捞,而大华会计事务所进行监盘,是因为獐子岛工作人员对于周边很熟悉。

并且对于獐子岛在后续年报中的异常行为,各中介机构也没有给予市场投资者足够预警。比如,2015年獐子岛业绩快报宣称公司将扭亏为盈,然而在年报进行业绩修正后,当年盈转亏。

无论如何,獐子岛这场多年的财务造假案闹剧调查终于尘埃落定,监管部门对造假公司的惩罚也伴随而来。当我们再次回顾这场闹剧的始末时,不得不感慨: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獐子岛

2.6k
  • 獐子岛(002069.SZ):非独立董事配偶短线交易,收益归公司所有
  • 直通部委 | 最高检谈“獐子岛案” 水利部印发2024年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獐子岛被一锅端

9月11日,证监会网站发布公告,与獐子岛相关的案件已经正式移送到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责任的追究。獐子岛全部董事、高管共计15人被一锅端。

文|野马财经

历经了风风雨雨的獐子岛(002069.SZ)事件终于迎来了终章,正义的钢鞭终究会痛打在那些违规操作之人的身上。

财务造假坐实,“跑路”的扇贝们终于沉冤昭雪了......

9月11日,证监会网站发布公告,与獐子岛相关的案件已经正式移送到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责任的追究。

獐子岛全部董事、高管共计15人被一锅端。

图片来源:证监会公告信息

从2018年2月证监会决定对獐子岛立案调查开始,到2020年6月认定其存在信息违法披露的行为并作出禁入市场、处罚相关15名高管的决定,再到7月份正式确认其2016、2017两个年度分别虚增利润1.31亿元、2.79亿元,直至9月11日迎来追究刑责的结尾。

证监会对獐子岛事件表示:“獐子岛财务造假性质恶劣,影响极坏,严重破坏了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破坏了市场诚信基础”

2010年11月10日,獐子岛创下自2006年9月上市以来最高价34.59元/股,彼时总市值高达246亿元。与之相比,截至2020年9月14日收盘,獐子岛股价收报3.86元/股,公司市值仅剩27.45亿元,10年光影,市值竟蒸发超200亿。

镇长下海,“海底银行”上市

獐子岛原本是一个距离大连120公里远的不知名小岛,这里盛产海参、鲍鱼、虾夷扇贝等高端海鲜。上世纪60年代,农业大寨,而獐子岛就有“海上大寨”的美誉。

吴厚刚,土生土长的獐子岛人,1964年出生。他的父辈都是以捕鱼为生,改革开放后,中学毕业的吴厚刚进入造船厂成为一名铆工,后历任獐子岛渔业总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渔业”)会计、财务部经理、总经理、獐子岛镇镇长、党委书记等职。当时的獐子岛还是一家国有企业。

1996年,吴厚刚成为獐子岛镇镇长(同时兼獐子岛渔业总经理)后,獐子岛渔业却连续两年亏损5000万,会计出身的吴厚刚后来给出的原因是,由于一些二道贩子开出高价从渔民那里收购渔业产品,导致集体制的獐子岛渔业产量下滑、严重亏损。而这样的问题,其实吴厚刚早已在收益数据上发现了问题。

獐子岛巨亏后,吴厚刚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49艘捕捞船卖给了个人。此后,獐子岛渔业开始盈利,营业收入达到3000万,船队规模扩大为100多只。

也就是在扭亏为盈的同一年,獐子岛渔业集团开始实施改制,由集体所有制改为有限责任制,吴厚刚成为獐子岛渔业集团法人。

图片来源:天眼查

2000年,当时的大连市领导到獐子岛视察后,称獐子岛为“海底银行”,提出獐子岛应到资本市场借力。从此獐子岛渔业集团开始了股份制改造。

为了实现政企分开,吴厚刚顺理成章“下海”成为一名股份制企业的董事长。吴厚刚出资500万元,持有獐子岛10%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2006年9月28日,獐子岛正式登陆A股中小板,吴厚刚也成为了亿万富豪。

“吴会计”的“财技”

獐子岛上市后,业绩连续增长,股价迭创新高,吴厚刚的身价也水涨船高达十几亿元。但是,从2012年开始獐子岛的业绩便开始大幅下滑。2012年,獐子岛归母净利润仅为1.05亿元,降幅近80%。2013年,归母净利润继续下滑至0.96亿元。

事实上,这些年獐子岛的内部管理非常混乱,似乎其已经成为吴厚刚的家族企业。2012年3月,有獐子岛内部人士举报称吴厚刚的弟弟吴厚记收受贿赂。随后经当地公安局调查,其手下一名会计最终被判刑,而吴厚记却因已被“内部处理”逃脱了刑罚。

2014年,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令舆论哗然,背后似乎都已埋好了伏笔。

众所周知,扇贝的培育期需要三年,而2012年前后扇贝的种苗却是由吴厚记负责采购。会计出身的哥哥吴厚刚,不仅企业经营的好,对于财报的粉饰也直逼乐视网的“贾会计”。

经过吴厚刚的一系列操作,2012年年报“冷水团”成为了影响扇贝产量的因素之一。伏笔埋好后,2014年,獐子岛巨亏11.9亿元,原因便是“冷水团”,也就是说洋流导致天气太冷,有的扇贝冻死了,有的扇贝跑路了。

曾经有一个段子在审计行业广为流传:

某审计人员到一家水产养殖公司,在存货盘点的时候:第一年,我有4000万海参库存,不信?你下水捞起来看看;第二年,我有8000万海参库存,去年的海参生仔了,不信?你下水捞捞看;第三年,自然灾害它们全跑了,业绩巨亏;第四年,我有2亿海参库存,去年跑掉的海参全回来了,还拐带回来一批野生海参!

就像上面故事所描述的,獐子岛的扇贝也经历了“离家出走又重新回家”的剧情。

来源:上市公司年报,野马财经统计

证监会的调查结果显示,獐子岛在给公司的财务进行大洗澡,并随意的调节利润,扰乱秩序。2016年,獐子岛已连续两年亏损并面临退市,此时吴会计的“财技”开始发挥用处,需要多做利润的时候就确认收入,却没有计入相应的成本。2017年,需要亏钱的时候,就以“扇贝跑路”为借口,将其成本计入了2017年。

虽然獐子岛2020年半年报中归母净利润盈利0.4亿元,但公司扣非净利润却亏损0.82亿元。

图片来源:同花顺

但公司从上市以来,截止2020年半年报其归母净利润总体上亏了超6亿,却一直未退市。“吴会计”的利润调节手段确实很牛。

而獐子岛虽然一直“苟延残喘”不退市,在减持套现上却毫不含糊。

獐子岛忙着准备“瘦身”

2019年7月1日晚獐子岛发布公告称,为集中资源加快海洋牧场重构,降低资产负债率,保障公司安全运营,增强可持续经营能力,拟将公司全资子公司獐子岛渔业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的新中海产100%股权、新中日本90%股权出售给亚洲渔港股份有限公司。

近几年的多次扇贝“离家出走”闹剧都会直接表现在獐子岛的财务报告上,业绩巨亏、股价大跌,股民们也跟着承担投资损失。也许吴厚刚说了一番大实话,不过有投资者质疑他在甩锅海洋产业、甩锅股民。

“股民选择了海洋产业,就是选择了风险陪伴。”吴厚刚公开称,“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有疼痛感。”

也许是意识到了风险,业绩下滑亏损的獐子岛在2019年12月,决定放弃海况相对复杂的海域约150万亩,以节省成本和费用。2020年上半年,公司又出让了广鹿海域使用的租赁权暨海底存货,处置了中央冷藏部分股权以及废旧闲置物资等。

此外,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在与獐子岛合作的这些年中,獐子岛是否做到了会计信息批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及时性、重要性、谨慎性呢?目前,监管层并没有相关定性。

无论如何,客观事实是在2014年10月獐子岛集团宣布停牌之前,投资者从未获得任何关于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消息。

在对獐子岛海洋牧场进行盘点时,獐子岛出面声称盘点所用的船只和船上的工作人员皆来自獐子岛公司,工作人员操作捕捞,而大华会计事务所进行监盘,是因为獐子岛工作人员对于周边很熟悉。

并且对于獐子岛在后续年报中的异常行为,各中介机构也没有给予市场投资者足够预警。比如,2015年獐子岛业绩快报宣称公司将扭亏为盈,然而在年报进行业绩修正后,当年盈转亏。

无论如何,獐子岛这场多年的财务造假案闹剧调查终于尘埃落定,监管部门对造假公司的惩罚也伴随而来。当我们再次回顾这场闹剧的始末时,不得不感慨: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