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厌食症与女性:是什么让她们折磨自己的身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厌食症与女性:是什么让她们折磨自己的身体?

没有人告诉她们,到底减肥到何种程度,才算“瘦”。

文|橙雨伞公益

在减肥这件事上,一直有着明显的性别倾向。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一项在2010年的调查,18岁到50岁男性的体重指数都高于女性,超重者的比例也高于女性。

图/《骨瘦如柴》

但在任何年龄段,女性中希望减肥的人都比男性多,在最年轻的18到29岁组里甚至几乎是男性的两倍。

此外,14岁至17岁的少女比18至29岁的女性更渴望减肥,其中,在34.8%过瘦、未达到正常标准的少女中,仍有39.8%的人有减肥的意愿。

图/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

这项调查最终发现,促使女性的减肥意愿显著增加的社会因素主要有:

上学程度高、收入等级高、居住在大城市、有工作、未婚、社会交往多、怕老、认为自己有女人味、异性朋友多等。

但没有人告诉她们,到底减肥到何种程度,才算“瘦”。

苗条=美丽=吸引力?

“以胖为丑,以瘦为美”常常被认为是美的自然规律,然而,这样的概念更多地是被历史与文化建构起来的(Malson, 1992)。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如此的价值判断被频繁地用在女性、而不是男性身上。

在父权社会文化中,苗条的身材等同于女性的美丽,而女性的美丽等同于她们对异性的吸引力。

此外,纤细的身材,还表明了一种娇嫩的、温顺的、孩子般的女性气质。

在男权的浪漫叙事中,女性应当是不理智、被动、安静、顺从、依赖他人、无侵略性、不自信、没安全感的,男人则恰恰相反。

图/《贱女孩》

与身体、性格的要求一同前来的是对女性的蔑视。纤细的身体不仅象征了美,也象征了小——稚童是没有攻击力的,当一个女人的身体与心理向孩子靠近,她就被认为不会带来威胁。同时,她的意见与想法可以被忽略,因为它们像她一样是不成熟的。

具有迷惑性的是,这种对瘦的追求在如今常常被打造成女性的自我追求。

无论是在小红书,还是在时尚杂志上,减肥常常被冠上“自律”的名号,我们很少能看到有人会说减肥对增加性魅力的好处。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女性不再通过男人对她们的评价来确定自己的价值,恰恰相反,这很有可能表明了性魅力已经重要到我们不必再提的程度(Ferguson, 1983)。

“减肥”总和“自律”联系起来

许多男性也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困扰,比如认为自己的阳刚之气不足。然而,男性与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并不对等,男性气质并不主要由他们的身体或是他们对女性的魅力决定。

男性通过拥有的性资源确认自己的主体地位,用金钱和权力确认自己的价值,而女性的价值不仅包括自己挣来的地位,还包括被男性赋予的价值,并且后者远远高于前者。

厌食症是女权主义抗议?

“减肥”极端的情况,就是发展出厌食症。

厌食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症,病患通常行为表现为:“拒绝进食”、 “过度锻炼”、“食后故意催吐”等,而且患者自己不能控制停止以上行为。

常见后果有疲惫、失眠、脱发、指甲变脆、心率不齐、手脚肿胀,心理表现为“自我否认”、“对于长胖过度焦虑和害怕”、“过度频繁地关注或者测量自己的身体围度”。

一位厌食症患者的大脑,其中认知、破坏性、荣誉感占大头,而胃口、自我评价都占比很低 图/eatingdisorderhope.com

关于厌食症与女性的关系有多种说法。

一种理论是,厌食症患者认为,她们对食欲的控制可以使她们成为被文化所重视的人。

对有厌食症的女性来说,由于胸部与臀部的缩小与营养不良带来的停经,作为女性的柔弱特征被更加突出,使她们有效率地达成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及心理性格的要求。

被诊断为厌食症的女性,通常来说不会质疑传统的性别价值观,并且渴望靠近传统的女性形象(Boskind-Lodahl, 1976)。

另一种理论认为,厌食症可以被阐释为一种无意识的女权主义抗议。苗条的身材也可以被看作是男孩式的身材,而对食物的抗拒可以被看作是对“女性气质”文化的抗拒。

青少年厌食症患者表达了一种特有的、对身体开始变成熟且慢慢有生育能力的恐惧和厌烦。一个典型的厌食症患者,通常有一个对丈夫完全顺从的母亲,而母亲通常会为了家庭放弃全职工作,并经常因此沮丧。

在这些家庭的女孩子眼里,传统女性的形象是不独立、不自由的。而患有厌食症的女性以为只要保持像男孩一样的身材,就可以摆脱这一联系,从此拥抱独立和自由(Bordo,1990)。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厌食症来自现代社会对男性气质的模仿——通过抗拒饥饿感,来实践关于控制和征服的“男性观念”。

“厌食症”患者的行为逻辑本质是通过用精神(soul),也就是所谓很多人口中的毅力,来抵抗“饥饿感”,从而实现对于身体(body)的征服。

图/《骨瘦如柴》

厌食症的一大症状是,厌食症患者自己不能管控自己,他们会下意识地去“厌食”, 比如催吐或者不吃东西,虽然感到饿,但这已经形成了行为习惯,在没有外力或者药物介入的情况下,他们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是因为,厌食症行为带给他们征服感,也就是很多减肥贴所讲的“自律的自由”。

美国哲学家苏珊·波尔多(Susan Bordo)通过和女性厌食症患者大量交流中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厌食症患者的语言表述显示出一个统一的特点:

她们的欲求重点在于抵制自己的食欲,而不是抵抗食物本身。

一个人如果接纳并尊重某项事物,那么说明TA认同该事物与自己是同类或是朋友一样的关系。而抵抗某物就是接纳尊重的反面,说明其不认同,那么此物和这个人的关系就是近似为“敌我”的关系。

厌食者对自己自然的食欲持有抵抗的态度,将自己的食欲异化为一个外来的敌人,因此也就有战胜敌人后产生的“征服感”。这种征服感持续地让她以为抵抗食欲是莫大的成就,带给她们安定和高兴。

图/《骨瘦如柴》

“征服”一词在传统观念中是与女性气质相反的,女性应当柔弱、被动,男性才是主动去征服女性及其他事物的一方。

女性厌食症患者通过对自身食欲的异化而获得的征服感,正可能是她们在社会文化中所缺失的那一部分。

写在最后

厌食症是减肥的极端后果,但它的症状和背后的心理与我们每个人都不遥远。对苗条身材的追求有无数的理由:我想变美,我想更有性魅力,我想得到自律的快乐……

然而,这些理由究竟是否合理,对于这些“魅力”“自律的快乐”等等的追求到何种程度才是合理的,还需要我们的仔细反思。

为什么瘦才是美?

我在通过男性对我的评价来判定自己的价值吗?

为什么我会对我的身材产生焦虑?

为什么一定要一直不断地运动和节食才能不焦虑?

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问问自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厌食症与女性:是什么让她们折磨自己的身体?

没有人告诉她们,到底减肥到何种程度,才算“瘦”。

文|橙雨伞公益

在减肥这件事上,一直有着明显的性别倾向。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一项在2010年的调查,18岁到50岁男性的体重指数都高于女性,超重者的比例也高于女性。

图/《骨瘦如柴》

但在任何年龄段,女性中希望减肥的人都比男性多,在最年轻的18到29岁组里甚至几乎是男性的两倍。

此外,14岁至17岁的少女比18至29岁的女性更渴望减肥,其中,在34.8%过瘦、未达到正常标准的少女中,仍有39.8%的人有减肥的意愿。

图/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

这项调查最终发现,促使女性的减肥意愿显著增加的社会因素主要有:

上学程度高、收入等级高、居住在大城市、有工作、未婚、社会交往多、怕老、认为自己有女人味、异性朋友多等。

但没有人告诉她们,到底减肥到何种程度,才算“瘦”。

苗条=美丽=吸引力?

“以胖为丑,以瘦为美”常常被认为是美的自然规律,然而,这样的概念更多地是被历史与文化建构起来的(Malson, 1992)。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如此的价值判断被频繁地用在女性、而不是男性身上。

在父权社会文化中,苗条的身材等同于女性的美丽,而女性的美丽等同于她们对异性的吸引力。

此外,纤细的身材,还表明了一种娇嫩的、温顺的、孩子般的女性气质。

在男权的浪漫叙事中,女性应当是不理智、被动、安静、顺从、依赖他人、无侵略性、不自信、没安全感的,男人则恰恰相反。

图/《贱女孩》

与身体、性格的要求一同前来的是对女性的蔑视。纤细的身体不仅象征了美,也象征了小——稚童是没有攻击力的,当一个女人的身体与心理向孩子靠近,她就被认为不会带来威胁。同时,她的意见与想法可以被忽略,因为它们像她一样是不成熟的。

具有迷惑性的是,这种对瘦的追求在如今常常被打造成女性的自我追求。

无论是在小红书,还是在时尚杂志上,减肥常常被冠上“自律”的名号,我们很少能看到有人会说减肥对增加性魅力的好处。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女性不再通过男人对她们的评价来确定自己的价值,恰恰相反,这很有可能表明了性魅力已经重要到我们不必再提的程度(Ferguson, 1983)。

“减肥”总和“自律”联系起来

许多男性也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困扰,比如认为自己的阳刚之气不足。然而,男性与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并不对等,男性气质并不主要由他们的身体或是他们对女性的魅力决定。

男性通过拥有的性资源确认自己的主体地位,用金钱和权力确认自己的价值,而女性的价值不仅包括自己挣来的地位,还包括被男性赋予的价值,并且后者远远高于前者。

厌食症是女权主义抗议?

“减肥”极端的情况,就是发展出厌食症。

厌食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症,病患通常行为表现为:“拒绝进食”、 “过度锻炼”、“食后故意催吐”等,而且患者自己不能控制停止以上行为。

常见后果有疲惫、失眠、脱发、指甲变脆、心率不齐、手脚肿胀,心理表现为“自我否认”、“对于长胖过度焦虑和害怕”、“过度频繁地关注或者测量自己的身体围度”。

一位厌食症患者的大脑,其中认知、破坏性、荣誉感占大头,而胃口、自我评价都占比很低 图/eatingdisorderhope.com

关于厌食症与女性的关系有多种说法。

一种理论是,厌食症患者认为,她们对食欲的控制可以使她们成为被文化所重视的人。

对有厌食症的女性来说,由于胸部与臀部的缩小与营养不良带来的停经,作为女性的柔弱特征被更加突出,使她们有效率地达成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及心理性格的要求。

被诊断为厌食症的女性,通常来说不会质疑传统的性别价值观,并且渴望靠近传统的女性形象(Boskind-Lodahl, 1976)。

另一种理论认为,厌食症可以被阐释为一种无意识的女权主义抗议。苗条的身材也可以被看作是男孩式的身材,而对食物的抗拒可以被看作是对“女性气质”文化的抗拒。

青少年厌食症患者表达了一种特有的、对身体开始变成熟且慢慢有生育能力的恐惧和厌烦。一个典型的厌食症患者,通常有一个对丈夫完全顺从的母亲,而母亲通常会为了家庭放弃全职工作,并经常因此沮丧。

在这些家庭的女孩子眼里,传统女性的形象是不独立、不自由的。而患有厌食症的女性以为只要保持像男孩一样的身材,就可以摆脱这一联系,从此拥抱独立和自由(Bordo,1990)。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厌食症来自现代社会对男性气质的模仿——通过抗拒饥饿感,来实践关于控制和征服的“男性观念”。

“厌食症”患者的行为逻辑本质是通过用精神(soul),也就是所谓很多人口中的毅力,来抵抗“饥饿感”,从而实现对于身体(body)的征服。

图/《骨瘦如柴》

厌食症的一大症状是,厌食症患者自己不能管控自己,他们会下意识地去“厌食”, 比如催吐或者不吃东西,虽然感到饿,但这已经形成了行为习惯,在没有外力或者药物介入的情况下,他们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是因为,厌食症行为带给他们征服感,也就是很多减肥贴所讲的“自律的自由”。

美国哲学家苏珊·波尔多(Susan Bordo)通过和女性厌食症患者大量交流中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厌食症患者的语言表述显示出一个统一的特点:

她们的欲求重点在于抵制自己的食欲,而不是抵抗食物本身。

一个人如果接纳并尊重某项事物,那么说明TA认同该事物与自己是同类或是朋友一样的关系。而抵抗某物就是接纳尊重的反面,说明其不认同,那么此物和这个人的关系就是近似为“敌我”的关系。

厌食者对自己自然的食欲持有抵抗的态度,将自己的食欲异化为一个外来的敌人,因此也就有战胜敌人后产生的“征服感”。这种征服感持续地让她以为抵抗食欲是莫大的成就,带给她们安定和高兴。

图/《骨瘦如柴》

“征服”一词在传统观念中是与女性气质相反的,女性应当柔弱、被动,男性才是主动去征服女性及其他事物的一方。

女性厌食症患者通过对自身食欲的异化而获得的征服感,正可能是她们在社会文化中所缺失的那一部分。

写在最后

厌食症是减肥的极端后果,但它的症状和背后的心理与我们每个人都不遥远。对苗条身材的追求有无数的理由:我想变美,我想更有性魅力,我想得到自律的快乐……

然而,这些理由究竟是否合理,对于这些“魅力”“自律的快乐”等等的追求到何种程度才是合理的,还需要我们的仔细反思。

为什么瘦才是美?

我在通过男性对我的评价来判定自己的价值吗?

为什么我会对我的身材产生焦虑?

为什么一定要一直不断地运动和节食才能不焦虑?

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问问自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