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王东明领衔“中信帮”再战江湖,国联证券能否复制老大哥成功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王东明领衔“中信帮”再战江湖,国联证券能否复制老大哥成功路?

“幕后军师”王东明似乎想再造一个“中信”,国联+国金的这场联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马晓甜

编辑 | 彭洁云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周末,国联证券吸收合并国金证券的消息无疑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对于在江苏偏安一隅的国联而言,论业内排名和影响力尚且只能算处于中游水平,但自从王东明等一众中信背景的高管加盟之后,不仅业绩有所起色,还接连完成了设立香港子公司、摘得公募投顾试点资格、回A上市等一系列大动作。

此番欲将国金证券纳入旗下,也不由让人引发联想,“幕后军师”王东明是否想要复制曾经的成功之路,意图“东山再起”,再造另一个“中信”?国联+国金的这场联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国联“中信帮”

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的公司高管信息显示,国联证券目前有11位高级管理人员。而这其中,有5位来自中信证券,皆是追随老领导王东明而来。

2015年11月,在业内有中信证券“灵魂人物”之称、“坐镇”中信证券20年,并带领公司完成上市一路成长为行业龙头的王东明,“因年龄原因”卸任中信证券董事长一职,随后被国联证券聘为公司顾问。

在这之后,国联证券迎来一波中信核心骨干的大迁徙。

曾任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的王捷,于 2019年1月起入职国联证券,担任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2019年6月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聘任其为公司董事会秘书。

2019年4月,中信老将葛小波辞职离开老东家,同年6月被聘为国联证券总裁兼财务负责人,10月23日取得监管机构任职无异议函并于当日履职。年报显示,目前,葛小波任国联证券执行董事、总裁兼财务负责人,同时兼任华英证券董事、中海基金董事。

葛小波于1997年入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曾任投资银行部经理和高级经理,A股上市办公室副主任,风险控制部副总经理和执行总经理,交易与衍生产品业务部、计划财务部、风险管理部、海外业务及固定收益业务行政负责人,执行委员会委员、财务负责人、首席风险官。在中信证券期间,他曾在2018年获得高达1566.87万的年薪,居公司高管薪酬首位。

而根据国联证券2019年年报,葛小波去年在国联证券所获的薪资为333.5万元。

另外,中信证券股份信息技术中心执行总经理汪锦岭也与葛小波同时期跳槽至了国联证券,现为公司首席信息官。

今年2月5日,江苏证监局核准了尹红卫和李钦两位高管的任职资格。二人均曾在中信证券任职,加入国联后分别担任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富官和首席风险官,前者主管财富管理条线,后者则负责管理衍生品部门。

“公司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拥有15-20年证券行业头部券商的从业经验,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管理团队在证券和金融服务行业具备丰富的经验、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前瞻性的战略思考能力,能深刻理解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商业判断,及时捕捉商机,并审慎科学地调整业务策略。特别是管理团队在境外和跨境业务领域的经历将有助于公司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开辟新的业务增长领域。”国联证券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股市大幅震荡之后,“救市队长”中信证券曾有多位高层相继被查,其中就包括已“转会”国联的王东明和汪锦岭。

另外,界面新闻获取的一份关于国联证券相关路演介绍显示,该公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贺巍和财富管理金融产品部负责人程棵也同样拥有中信背景。

贺巍曾在中信证券资管业务部任另类投资部负责人、交易服务部负责人贺固定收益投资部理财业务组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投资和管理经验,现在同时也是国联证券基金投顾团队资产配置团队负责人;程棵于2016年加入中信证券,曾任中信证券资产管理副总裁,管理中信证券基金精选、中信证券财富配置1号、中信证券聚赢富享等账,系中信证券FOF/MOM团队和宏观策略团队主力成员,目前还担任国联证券基金投顾团队产品研究团队负责人一职。

国联“中信帮”(来源:界面新闻梳理)

事实上,国联证券和中信证券的“缘分”早已于多年之前结下。

2011年下半年,国联集团曾成功受让中信证券转让的华夏基金10%股权。随后,中信证券曾多次发起收购国联证券的洽谈,但最终并未成功。

除了中信大佬天团之外,界面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今年8月27日,国联证券还迎来新任合规总监戴洁春。

戴洁春拥有多年一线监管从业经验,简历显示,他从1998 年起任江苏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审计职员,2003 年进入中国证监会江苏监管局工作,历任江苏证监局机构监管处、稽查处、上市公司监管一处、会计监管处等部门五级专业助手、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二级调研员等职务。

“并购之路”再次上演?

回望“券商一哥”中信证券的崛起之路,正是通过不断并购逐步做大做强。

2002 年,在中信证券已担任 7 年高管的王东明出任董事长。

当时,证券行业面临周期调整的低谷阶段,在王东明带领下,中信证券通过在业内进行积极并购杀出一条血路,不断扩大公司的营业网络,短短几年间一跃跻身国内一流券商行列。

2003年,中信证券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PO形式上市的券商。

2002年至2007年间,中信证券向万通证券增资、收购青岛市财政局及其他万通股东持有的股份等方式,累计获得万通证券91.4%股权。

2005年8月,中信证券联手建银投资组建中信建投证券和建投中信资产管理公司,中信证券分别占60%和30%股份。

2005年9月,中信证券受让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九家持有的金通证券股权,收购总金额近 8 亿元。2006 年,证监会提准中信证券受让海南养生堂所持有的金通证券股权,金通证券成为中信证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

2006年,经证监会批准,联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上海久事公司和中海信托有限公司将持有的中信基金股权转让给中信证券。2007年9月,证监会同意公司以增资方式完成全资控股华夏基金的方案。随后,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也成就了国内基金业最大一轮并购案。

2007年 8 月,中信证券发布关于收购金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获证监会批准的公告。中信证券出资 1 亿收购金牛期货的全部股权,并将其更名为中证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2012年,中信证券以3.1032亿美元与东方汇理银行完成里昂19.9%股权交割。2013年,中信证券及中信证券国际与法农东方汇理银行、法农控股签署里昂证券80.1%股权转让协议,最终以9.4168亿美元成交。

此外,在2004 年 ,中信证券还曾发起对广发证券的收购大战,最终在当年10月14日,因中信证券的要约收购广发证券股权没有达到 51%,以发布解除要约收购公告告终。

通过这一系列的并购和整合操作,中信证券极大拓展了地区市场和业务条线。2006年起,公司营收及净利润上升至行业第一,并且一直保持至今。

如今,王东明和旗下大将在国联证券重聚,是否能重现又一个“中信奇迹”尚且不得而知,但在天团加持之后,国联证券去年以来的业绩确实有了一些起色。

公司在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 16.19 亿元,同比增长 63.6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5.21 亿元,同比增长高达 930.52%。

此前,国联证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连年大幅下滑态势,2015年至2018年分别实现营收30.79亿元、18.36亿元、12.62亿元和0.99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4.98亿元、6.44亿元、3.74亿元和0.51亿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8.22 亿元和 3.21 亿元,同比分别减少 3.42%和9.84%。但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投行业务、资管及投资业务均实现不小的增长,增幅分别为 14.69 %、28.48%和33.78%。

2015年12月11日,国联证券曾发布公告,拟由内部资金拨资,成立香港子公司以于香港开展(其中包括)证券及期货经纪、资产管理及投资银行业务,而这一计划也终于在去年年底得以实现。

今年3月,公司成为首批获得公募投顾试点资格的7家券商之一。在半年报中,国联证券透露,已于4月21日完成首批客户的签约和交易,在业内率先上线投顾产品和服务。

7月31日,国联证券“港漂”多年后顺利回到上交所主板挂牌,成为第13家“A+H”上市券商。

那么,国联+国金的这场联姻,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对此,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在回应媒体时称,在本次重大事项履行完内外部决策程序及批准手续后,双方将在资本金规模、财富管理、承销保荐、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根据证券业协会披露的上半年排名数据,除了资产规模外,国金证券在几项重要业务排名上也都领先于国联证券,尤其是投行业务方面,更是具备明显的优势。

据证券业协会统计的数据,今年上半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净收入排名中,国金证券排在第九位,达到7.40亿元,超过平安、兴业等大型券商。公司上半年承销与保荐净收入更是排在业内第七,仅次于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投行业务强势的证券公司。

除此之外,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国联证券在全国共有 100 个分支机构,包括 13 家分公司和 87 家营业部, 分公司和营业部主要分布江苏省内,而国金证券则约有4成营业部位于四川省内。双方若牵手成功,也将在客户资源方面形成区域互补。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于国企氛围甚浓的国联证券吞并具有宽松民企机制的国金证券表示担忧。“目前对于合并最担心的还是文化不能相容。”

国联证券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无锡市人民政府出资设立并授予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资格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其直接持有国联证券28.59%的股份,并通过其控制的国联信托、国联电力、民生投资、一棉纺织、华光环能间接持有本公司43.76%股份,合计持有国联证券72.35%股份。

1+1能否大于2?国联复制“中信模式”能否再度奏效?业界拭目以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王东明领衔“中信帮”再战江湖,国联证券能否复制老大哥成功路?

“幕后军师”王东明似乎想再造一个“中信”,国联+国金的这场联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马晓甜

编辑 | 彭洁云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周末,国联证券吸收合并国金证券的消息无疑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对于在江苏偏安一隅的国联而言,论业内排名和影响力尚且只能算处于中游水平,但自从王东明等一众中信背景的高管加盟之后,不仅业绩有所起色,还接连完成了设立香港子公司、摘得公募投顾试点资格、回A上市等一系列大动作。

此番欲将国金证券纳入旗下,也不由让人引发联想,“幕后军师”王东明是否想要复制曾经的成功之路,意图“东山再起”,再造另一个“中信”?国联+国金的这场联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国联“中信帮”

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的公司高管信息显示,国联证券目前有11位高级管理人员。而这其中,有5位来自中信证券,皆是追随老领导王东明而来。

2015年11月,在业内有中信证券“灵魂人物”之称、“坐镇”中信证券20年,并带领公司完成上市一路成长为行业龙头的王东明,“因年龄原因”卸任中信证券董事长一职,随后被国联证券聘为公司顾问。

在这之后,国联证券迎来一波中信核心骨干的大迁徙。

曾任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的王捷,于 2019年1月起入职国联证券,担任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2019年6月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聘任其为公司董事会秘书。

2019年4月,中信老将葛小波辞职离开老东家,同年6月被聘为国联证券总裁兼财务负责人,10月23日取得监管机构任职无异议函并于当日履职。年报显示,目前,葛小波任国联证券执行董事、总裁兼财务负责人,同时兼任华英证券董事、中海基金董事。

葛小波于1997年入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曾任投资银行部经理和高级经理,A股上市办公室副主任,风险控制部副总经理和执行总经理,交易与衍生产品业务部、计划财务部、风险管理部、海外业务及固定收益业务行政负责人,执行委员会委员、财务负责人、首席风险官。在中信证券期间,他曾在2018年获得高达1566.87万的年薪,居公司高管薪酬首位。

而根据国联证券2019年年报,葛小波去年在国联证券所获的薪资为333.5万元。

另外,中信证券股份信息技术中心执行总经理汪锦岭也与葛小波同时期跳槽至了国联证券,现为公司首席信息官。

今年2月5日,江苏证监局核准了尹红卫和李钦两位高管的任职资格。二人均曾在中信证券任职,加入国联后分别担任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富官和首席风险官,前者主管财富管理条线,后者则负责管理衍生品部门。

“公司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拥有15-20年证券行业头部券商的从业经验,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管理团队在证券和金融服务行业具备丰富的经验、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前瞻性的战略思考能力,能深刻理解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商业判断,及时捕捉商机,并审慎科学地调整业务策略。特别是管理团队在境外和跨境业务领域的经历将有助于公司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开辟新的业务增长领域。”国联证券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股市大幅震荡之后,“救市队长”中信证券曾有多位高层相继被查,其中就包括已“转会”国联的王东明和汪锦岭。

另外,界面新闻获取的一份关于国联证券相关路演介绍显示,该公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贺巍和财富管理金融产品部负责人程棵也同样拥有中信背景。

贺巍曾在中信证券资管业务部任另类投资部负责人、交易服务部负责人贺固定收益投资部理财业务组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投资和管理经验,现在同时也是国联证券基金投顾团队资产配置团队负责人;程棵于2016年加入中信证券,曾任中信证券资产管理副总裁,管理中信证券基金精选、中信证券财富配置1号、中信证券聚赢富享等账,系中信证券FOF/MOM团队和宏观策略团队主力成员,目前还担任国联证券基金投顾团队产品研究团队负责人一职。

国联“中信帮”(来源:界面新闻梳理)

事实上,国联证券和中信证券的“缘分”早已于多年之前结下。

2011年下半年,国联集团曾成功受让中信证券转让的华夏基金10%股权。随后,中信证券曾多次发起收购国联证券的洽谈,但最终并未成功。

除了中信大佬天团之外,界面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今年8月27日,国联证券还迎来新任合规总监戴洁春。

戴洁春拥有多年一线监管从业经验,简历显示,他从1998 年起任江苏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审计职员,2003 年进入中国证监会江苏监管局工作,历任江苏证监局机构监管处、稽查处、上市公司监管一处、会计监管处等部门五级专业助手、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二级调研员等职务。

“并购之路”再次上演?

回望“券商一哥”中信证券的崛起之路,正是通过不断并购逐步做大做强。

2002 年,在中信证券已担任 7 年高管的王东明出任董事长。

当时,证券行业面临周期调整的低谷阶段,在王东明带领下,中信证券通过在业内进行积极并购杀出一条血路,不断扩大公司的营业网络,短短几年间一跃跻身国内一流券商行列。

2003年,中信证券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PO形式上市的券商。

2002年至2007年间,中信证券向万通证券增资、收购青岛市财政局及其他万通股东持有的股份等方式,累计获得万通证券91.4%股权。

2005年8月,中信证券联手建银投资组建中信建投证券和建投中信资产管理公司,中信证券分别占60%和30%股份。

2005年9月,中信证券受让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九家持有的金通证券股权,收购总金额近 8 亿元。2006 年,证监会提准中信证券受让海南养生堂所持有的金通证券股权,金通证券成为中信证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

2006年,经证监会批准,联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上海久事公司和中海信托有限公司将持有的中信基金股权转让给中信证券。2007年9月,证监会同意公司以增资方式完成全资控股华夏基金的方案。随后,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也成就了国内基金业最大一轮并购案。

2007年 8 月,中信证券发布关于收购金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获证监会批准的公告。中信证券出资 1 亿收购金牛期货的全部股权,并将其更名为中证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2012年,中信证券以3.1032亿美元与东方汇理银行完成里昂19.9%股权交割。2013年,中信证券及中信证券国际与法农东方汇理银行、法农控股签署里昂证券80.1%股权转让协议,最终以9.4168亿美元成交。

此外,在2004 年 ,中信证券还曾发起对广发证券的收购大战,最终在当年10月14日,因中信证券的要约收购广发证券股权没有达到 51%,以发布解除要约收购公告告终。

通过这一系列的并购和整合操作,中信证券极大拓展了地区市场和业务条线。2006年起,公司营收及净利润上升至行业第一,并且一直保持至今。

如今,王东明和旗下大将在国联证券重聚,是否能重现又一个“中信奇迹”尚且不得而知,但在天团加持之后,国联证券去年以来的业绩确实有了一些起色。

公司在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 16.19 亿元,同比增长 63.6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5.21 亿元,同比增长高达 930.52%。

此前,国联证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连年大幅下滑态势,2015年至2018年分别实现营收30.79亿元、18.36亿元、12.62亿元和0.99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4.98亿元、6.44亿元、3.74亿元和0.51亿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8.22 亿元和 3.21 亿元,同比分别减少 3.42%和9.84%。但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投行业务、资管及投资业务均实现不小的增长,增幅分别为 14.69 %、28.48%和33.78%。

2015年12月11日,国联证券曾发布公告,拟由内部资金拨资,成立香港子公司以于香港开展(其中包括)证券及期货经纪、资产管理及投资银行业务,而这一计划也终于在去年年底得以实现。

今年3月,公司成为首批获得公募投顾试点资格的7家券商之一。在半年报中,国联证券透露,已于4月21日完成首批客户的签约和交易,在业内率先上线投顾产品和服务。

7月31日,国联证券“港漂”多年后顺利回到上交所主板挂牌,成为第13家“A+H”上市券商。

那么,国联+国金的这场联姻,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对此,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在回应媒体时称,在本次重大事项履行完内外部决策程序及批准手续后,双方将在资本金规模、财富管理、承销保荐、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根据证券业协会披露的上半年排名数据,除了资产规模外,国金证券在几项重要业务排名上也都领先于国联证券,尤其是投行业务方面,更是具备明显的优势。

据证券业协会统计的数据,今年上半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净收入排名中,国金证券排在第九位,达到7.40亿元,超过平安、兴业等大型券商。公司上半年承销与保荐净收入更是排在业内第七,仅次于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投行业务强势的证券公司。

除此之外,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国联证券在全国共有 100 个分支机构,包括 13 家分公司和 87 家营业部, 分公司和营业部主要分布江苏省内,而国金证券则约有4成营业部位于四川省内。双方若牵手成功,也将在客户资源方面形成区域互补。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于国企氛围甚浓的国联证券吞并具有宽松民企机制的国金证券表示担忧。“目前对于合并最担心的还是文化不能相容。”

国联证券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无锡市人民政府出资设立并授予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资格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其直接持有国联证券28.59%的股份,并通过其控制的国联信托、国联电力、民生投资、一棉纺织、华光环能间接持有本公司43.76%股份,合计持有国联证券72.35%股份。

1+1能否大于2?国联复制“中信模式”能否再度奏效?业界拭目以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