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齐鲁名校长 | 德州市第九中学宋彦琳:雕琢每个细节让教育更精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齐鲁名校长 | 德州市第九中学宋彦琳:雕琢每个细节让教育更精致

二十九载光阴岁月,宋彦琳以匠人之心琢时光之影。

文 | 徐佳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下教育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民族复兴,教育先行。一流的学校,不仅要有一流的教师,还要有一流的教育管理者。对于德州市第九中学校长宋彦琳来说,“要成为一名好校长,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一名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为校长者,一定要立德为先,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源,助力学生们全面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建设一所有文化的学校是德州市第九中学校长宋彦琳一生的教育愿景,沉淀学校文化,探索高效教学……精心雕琢每个细节,让素质教育更加精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余年的从教之路,10585多个日夜的坚守,成就了宋彦琳作为一所学校“掌舵者”的一片赤诚。

本期齐鲁名校长,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永葆热忱的教育者,走近山东省德州市第九中学宋彦琳。

守候初心,静待花开

1991年参加工作,2018年来到德州市第九中学担任校长,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初心,深耕教育29载,宋彦琳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喜爱描述为“偏执”。她说,教育是她一生最热爱的事业。

这份热爱,写在她的脸上,装在她的心中。

宋彦琳出生于书香世家,爸爸妈妈都是深耕教育几十年的老教师,从小受书香氛围熏陶的宋彦琳就对教师这个职业心生向往,小时候,每每有人问她,长大后想做什么职业时,宋彦琳总是很笃定的说要成为一名教师,梦想的种子在童年生根发芽,40年后满树繁花。

刚刚大学毕业的宋彦琳来到德州市第十中学,得偿所愿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堂课起,宋彦琳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让学生们感到遇到她是一生的幸运。

于宋彦琳而言,成为一名教师不仅是实现儿时的梦想,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她要成为父母那样的好老师,也要将他们潜心育人的理念薪火相传。

20年的班主任经历,29年的教师生涯诠释了宋彦琳对教育的一片赤诚。教育是成就人的,既要成就学生,更要成就教师。一所理想的学校一定是“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发展”的学校。

图片来源:王金奎、景浩恒/摄

在探索前行中,宋彦琳逐渐形成了“一个核心、两个原则、三个自信”的办学理念。“一个核心”,就是以“德”为核心构建的学校文化价值体系;“两个原则”就是以学生发展为原则,以凡事求好为原则;“三个自信”就是对学生潜力的自信,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对学校发展前途的自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有德,才能筑牢成长的根基。”宋彦琳说。

精雕细琢,做精致教育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作为一所学校的掌舵人,学校顶层设计的构建者,肩上似乎无可避免地承担着许多: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培养、社会的期许……面对压力,宋彦琳多了一份岁月沉淀下来的从容,29年来,职业敏锐度早已形成一种“肌肉记忆”,她深深知道教育不能够随波逐流,教育者不可做任风吹动的浮草。回归到根本,一所学校还是要为人、为学生,这是不变之道,也是应万变之法。

来到德州市第九中学后,宋彦琳紧扣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发展”的办学理念对学校的课程进行整体设计、重构。以培养卓越品质的学生为核心,以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为理念,整合教学资源,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将课程规划为学科拓展、传统文化、科学与技术、语言与文化、养心塑身、劳动实践、艺术素养、榜样人生八大领域。课程目标对标学生核心素养,以单元、学期、学年为阶段,逐步构建目标体系。以目标为核心确定教学方式,形成科学的学评价体系。改变教学方式,追求有意义的、有思维深度的学习,追求动态的生成和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要将静态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动态的持续性的学习活动。探索项目性学习的构建与实施。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真实、有效的个性化学习体验,获得满足个体发展兴趣、爱好、特长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图片来源:王金奎、景浩恒/摄

在宋彦琳看来,“建一所有文化的学校”是促使她成为她自己,成为名校长的最大的动力。谈到走向齐鲁名校长的心路历程,宋彦琳没有冠冕堂皇的修辞,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感悟。“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从前辈身上看到的,从智者文中感受到的,从自己实践中领悟到的,那就是一个教师必须具有自己的教育情怀,只有永远怀有引领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教育追求,才能让自己永葆面对教育的活力和智慧,而这可能就是我能成为齐鲁名校长最大的原因。”

为了每个师生的“创生成长”

从教无私,桃李三千承雨露;培兰育蕙,芝兰四季吐芬芳。无论是课改,还是育人,学校最大的红利永远是师资。打造教学质量高,有口碑的教育,有尊严的教育,离不开优质的教师团队。作为一校之长,宋彦琳始终坚定不移地为师生谋发展,靠事业聚人心,以公平公正、民主平等的心态抓管理。

图片来源:王金奎、景浩恒/摄

宋彦琳表示,要培养卓越的人,首先要有卓越的教师。教师也要有自己的成长目标,那就是以精准的专业育才,以博大的教育情怀育人,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追求做教书育人的大师、人师。九中的教师发展目标就是“做师德高尚、业务精专、思想睿智的教育大师”。

每年,德州市第九中学都会为教师们搭建成长的舞台。给每一位老师提供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听课”、“撰写自评报告”……这些都为优秀教师成长铺设了快车道。

“校长和老师之间,不只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应该是一种彼此成就的关系。名师,成就了名校,也成就了名校长;校长也要不断培养名师,打造教师团队。”宋彦琳这样说道。

图片来源:王金奎、景浩恒/摄

二十九载光阴岁月,宋彦琳以匠人之心琢时光之影。在她心中,追求有生命质感的精致教育是永不停歇的目标。展望未来,宋彦琳表示,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初心,继续探索教育的真谛与教学的艺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齐鲁名校长 | 德州市第九中学宋彦琳:雕琢每个细节让教育更精致

二十九载光阴岁月,宋彦琳以匠人之心琢时光之影。

文 | 徐佳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下教育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民族复兴,教育先行。一流的学校,不仅要有一流的教师,还要有一流的教育管理者。对于德州市第九中学校长宋彦琳来说,“要成为一名好校长,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一名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为校长者,一定要立德为先,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源,助力学生们全面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建设一所有文化的学校是德州市第九中学校长宋彦琳一生的教育愿景,沉淀学校文化,探索高效教学……精心雕琢每个细节,让素质教育更加精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余年的从教之路,10585多个日夜的坚守,成就了宋彦琳作为一所学校“掌舵者”的一片赤诚。

本期齐鲁名校长,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永葆热忱的教育者,走近山东省德州市第九中学宋彦琳。

守候初心,静待花开

1991年参加工作,2018年来到德州市第九中学担任校长,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初心,深耕教育29载,宋彦琳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喜爱描述为“偏执”。她说,教育是她一生最热爱的事业。

这份热爱,写在她的脸上,装在她的心中。

宋彦琳出生于书香世家,爸爸妈妈都是深耕教育几十年的老教师,从小受书香氛围熏陶的宋彦琳就对教师这个职业心生向往,小时候,每每有人问她,长大后想做什么职业时,宋彦琳总是很笃定的说要成为一名教师,梦想的种子在童年生根发芽,40年后满树繁花。

刚刚大学毕业的宋彦琳来到德州市第十中学,得偿所愿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堂课起,宋彦琳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让学生们感到遇到她是一生的幸运。

于宋彦琳而言,成为一名教师不仅是实现儿时的梦想,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她要成为父母那样的好老师,也要将他们潜心育人的理念薪火相传。

20年的班主任经历,29年的教师生涯诠释了宋彦琳对教育的一片赤诚。教育是成就人的,既要成就学生,更要成就教师。一所理想的学校一定是“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发展”的学校。

图片来源:王金奎、景浩恒/摄

在探索前行中,宋彦琳逐渐形成了“一个核心、两个原则、三个自信”的办学理念。“一个核心”,就是以“德”为核心构建的学校文化价值体系;“两个原则”就是以学生发展为原则,以凡事求好为原则;“三个自信”就是对学生潜力的自信,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对学校发展前途的自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有德,才能筑牢成长的根基。”宋彦琳说。

精雕细琢,做精致教育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作为一所学校的掌舵人,学校顶层设计的构建者,肩上似乎无可避免地承担着许多: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培养、社会的期许……面对压力,宋彦琳多了一份岁月沉淀下来的从容,29年来,职业敏锐度早已形成一种“肌肉记忆”,她深深知道教育不能够随波逐流,教育者不可做任风吹动的浮草。回归到根本,一所学校还是要为人、为学生,这是不变之道,也是应万变之法。

来到德州市第九中学后,宋彦琳紧扣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发展”的办学理念对学校的课程进行整体设计、重构。以培养卓越品质的学生为核心,以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为理念,整合教学资源,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将课程规划为学科拓展、传统文化、科学与技术、语言与文化、养心塑身、劳动实践、艺术素养、榜样人生八大领域。课程目标对标学生核心素养,以单元、学期、学年为阶段,逐步构建目标体系。以目标为核心确定教学方式,形成科学的学评价体系。改变教学方式,追求有意义的、有思维深度的学习,追求动态的生成和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要将静态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动态的持续性的学习活动。探索项目性学习的构建与实施。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真实、有效的个性化学习体验,获得满足个体发展兴趣、爱好、特长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图片来源:王金奎、景浩恒/摄

在宋彦琳看来,“建一所有文化的学校”是促使她成为她自己,成为名校长的最大的动力。谈到走向齐鲁名校长的心路历程,宋彦琳没有冠冕堂皇的修辞,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感悟。“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从前辈身上看到的,从智者文中感受到的,从自己实践中领悟到的,那就是一个教师必须具有自己的教育情怀,只有永远怀有引领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教育追求,才能让自己永葆面对教育的活力和智慧,而这可能就是我能成为齐鲁名校长最大的原因。”

为了每个师生的“创生成长”

从教无私,桃李三千承雨露;培兰育蕙,芝兰四季吐芬芳。无论是课改,还是育人,学校最大的红利永远是师资。打造教学质量高,有口碑的教育,有尊严的教育,离不开优质的教师团队。作为一校之长,宋彦琳始终坚定不移地为师生谋发展,靠事业聚人心,以公平公正、民主平等的心态抓管理。

图片来源:王金奎、景浩恒/摄

宋彦琳表示,要培养卓越的人,首先要有卓越的教师。教师也要有自己的成长目标,那就是以精准的专业育才,以博大的教育情怀育人,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追求做教书育人的大师、人师。九中的教师发展目标就是“做师德高尚、业务精专、思想睿智的教育大师”。

每年,德州市第九中学都会为教师们搭建成长的舞台。给每一位老师提供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听课”、“撰写自评报告”……这些都为优秀教师成长铺设了快车道。

“校长和老师之间,不只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应该是一种彼此成就的关系。名师,成就了名校,也成就了名校长;校长也要不断培养名师,打造教师团队。”宋彦琳这样说道。

图片来源:王金奎、景浩恒/摄

二十九载光阴岁月,宋彦琳以匠人之心琢时光之影。在她心中,追求有生命质感的精致教育是永不停歇的目标。展望未来,宋彦琳表示,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初心,继续探索教育的真谛与教学的艺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