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布创新产业规划,构建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布创新产业规划,构建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片区将以临港环湖核心区为重要链接点,建设两港发展带、沿湾发展带,打造新兴产业创新走廊,差异化布局多功能产业组团,形成“两带一廊多组团”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24日,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会上,上海正式对外发布《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以下简称“《产业规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刘平表示,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是临港新片区未来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也是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的重中之重。

《产业规划》按照“整体规划、远近结合”原则,聚焦发展119.5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域,联动布局临港地区386平方公里范围,统筹规划包括奉贤、浦东、闵行部分区域在内的873平方公里全域。

根据《产业规划》,临港新片区将依托区内制度创新优势,立足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构建“7+5+4”为重点的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7”重点聚焦先进制造业前沿产业集群,“5”以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4”是依托“7+5”产业,面向未来在经济业态上的延伸、面向全球在核心功能上的强化、面向大洋在发展形态上的融合。

具体来说,临港新片区将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七大”前沿产业集群,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地位,以重点“布局”带动“全局”,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再制造等前沿产业,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创新发展的“点火器”。

同时,临港新片区将构筑具有全球辐射力的“五大”现代服务产业集群。以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为导向,重点发展以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现代航运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为代表的高能级服务业,提升上海在全球贸易、金融、航运、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功能和辐射能力,打造辐射全球的“服务器”。

此外,临港新片区将构筑具有时代影响力的“四大”开放创新经济业态。积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探索发展以离岸经济、智能经济、总部经济、蓝色经济为特色的开放创新经济业态,打造赋能驱动的“加速器”。

刘平表示,“面临新形势、新变革、新要求,新片区产业发展既要在‘量’上有提升,更要在‘质’上、尤其是‘功能上’实现突破。”

在发展定位上,临港新片区将通过“高端引领、一流发展”“创新驱动、开放发展”、“智慧生态、融合发展”、“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着力推进五个“打造”,将新片区打造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战略枢纽、国际新兴产业的创新高峰、承载大国重器的国家名片、产业开放合作的前沿门户和产城深度融合的品质标杆。

在发展目标上,到2025年,新片区将初步构建前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到2035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前沿产业竞争力世界领先,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新片区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长三角沿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产业空间布局重点体现了“自身发展”与“联动发展”的协同并进。

《产业规划》明确,临港新片区将建设好先行启动区,聚焦119.5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率先集聚一批标志性、代表性、功能性的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前沿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国际创新协同区、特殊综合保税区、南北两翼功能区。

同时,临港新片区还将放大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集成优势,重点培育发展国际供应链管理、国际化高端制造、跨境综合服务业等产业。

同时,《产业规划》还规划了临港新片区的总体布局。

具体来说,在临港新片区整体规划873平方公里范围,新片区将以临港环湖核心区为重要链接点,建设两港发展带(发挥空港海港南北联动优势)、沿湾发展带(重点链接国际创新协同区、特殊综合保税区、前沿产业集聚区和星火开发区),打造新兴产业创新走廊(由东南向西北串联布局前沿产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创新服务),差异化布局多功能产业组团(包括万祥书院、四团海港、奉城青村、金汇等),形成“两带一廊多组团”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同时,临港新片区还将依托沿湾、沿海大通道大枢纽的“有形链接”和新平台新要素的“无形链接”,联动长三角区域发展。

为了保障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发展,未来临港将重点落实国家总体方案明确的“5+1+2”政策制度落地、构建投资服务网络、提升基础设施能级、保障资源要素、建设一流人才生态、加强产城深度融合、营造更优营商环境“七方面”保障措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布创新产业规划,构建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片区将以临港环湖核心区为重要链接点,建设两港发展带、沿湾发展带,打造新兴产业创新走廊,差异化布局多功能产业组团,形成“两带一廊多组团”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24日,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会上,上海正式对外发布《临港新片区创新型产业规划》(以下简称“《产业规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刘平表示,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是临港新片区未来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也是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的重中之重。

《产业规划》按照“整体规划、远近结合”原则,聚焦发展119.5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域,联动布局临港地区386平方公里范围,统筹规划包括奉贤、浦东、闵行部分区域在内的873平方公里全域。

根据《产业规划》,临港新片区将依托区内制度创新优势,立足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构建“7+5+4”为重点的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7”重点聚焦先进制造业前沿产业集群,“5”以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4”是依托“7+5”产业,面向未来在经济业态上的延伸、面向全球在核心功能上的强化、面向大洋在发展形态上的融合。

具体来说,临港新片区将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七大”前沿产业集群,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地位,以重点“布局”带动“全局”,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再制造等前沿产业,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创新发展的“点火器”。

同时,临港新片区将构筑具有全球辐射力的“五大”现代服务产业集群。以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为导向,重点发展以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现代航运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为代表的高能级服务业,提升上海在全球贸易、金融、航运、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功能和辐射能力,打造辐射全球的“服务器”。

此外,临港新片区将构筑具有时代影响力的“四大”开放创新经济业态。积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探索发展以离岸经济、智能经济、总部经济、蓝色经济为特色的开放创新经济业态,打造赋能驱动的“加速器”。

刘平表示,“面临新形势、新变革、新要求,新片区产业发展既要在‘量’上有提升,更要在‘质’上、尤其是‘功能上’实现突破。”

在发展定位上,临港新片区将通过“高端引领、一流发展”“创新驱动、开放发展”、“智慧生态、融合发展”、“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着力推进五个“打造”,将新片区打造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战略枢纽、国际新兴产业的创新高峰、承载大国重器的国家名片、产业开放合作的前沿门户和产城深度融合的品质标杆。

在发展目标上,到2025年,新片区将初步构建前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到2035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前沿产业竞争力世界领先,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新片区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长三角沿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产业空间布局重点体现了“自身发展”与“联动发展”的协同并进。

《产业规划》明确,临港新片区将建设好先行启动区,聚焦119.5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率先集聚一批标志性、代表性、功能性的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前沿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国际创新协同区、特殊综合保税区、南北两翼功能区。

同时,临港新片区还将放大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集成优势,重点培育发展国际供应链管理、国际化高端制造、跨境综合服务业等产业。

同时,《产业规划》还规划了临港新片区的总体布局。

具体来说,在临港新片区整体规划873平方公里范围,新片区将以临港环湖核心区为重要链接点,建设两港发展带(发挥空港海港南北联动优势)、沿湾发展带(重点链接国际创新协同区、特殊综合保税区、前沿产业集聚区和星火开发区),打造新兴产业创新走廊(由东南向西北串联布局前沿产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创新服务),差异化布局多功能产业组团(包括万祥书院、四团海港、奉城青村、金汇等),形成“两带一廊多组团”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同时,临港新片区还将依托沿湾、沿海大通道大枢纽的“有形链接”和新平台新要素的“无形链接”,联动长三角区域发展。

为了保障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发展,未来临港将重点落实国家总体方案明确的“5+1+2”政策制度落地、构建投资服务网络、提升基础设施能级、保障资源要素、建设一流人才生态、加强产城深度融合、营造更优营商环境“七方面”保障措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