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与油画展(2020冈德森收藏)”今秋亮相外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与油画展(2020冈德森收藏)”今秋亮相外滩

如果你关注内心和情绪,一定要去看的展览。

这个秋天,如果漫步外滩,如果对内心和情绪主题感兴趣,那么请不要错过“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与油画展(2020冈德森收藏)”。据界面艺术了解,此次展览由上海久事美术馆、上海迈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手挪威Snowflake艺术公司联合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大力支持。各方克服了疫情期间的种种困难,终于将藏品从挪威带到上海,久事美术馆精心筹备的此次展览,已于9月25号正式开幕。这也是继1997年蒙克作品首次亮相上海之后,时隔23年第二次来沪。

此次展览分为五个主题板块:“生命”“爱”“忧虑”“呐喊”“故乡”,展现从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画创作直到其生涯晚期的绘画作品总计53件。它们的创作时间跨度长达30年,其中包括珍贵的1895年手工上色石版画《呐喊》。同时,观众将通过一系列文献及影像资料等形式了解这位艺术大师的人生和内心世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惊悚脸”《呐喊》背后的故事

蒙克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经典之作《呐喊》。几乎所有的艺术史著作都会在表现主义或象征主义的板块以《呐喊》作为代表性作品呈现。艺术史学家吉尔·劳埃德曾说,“关于《呐喊》的一切,都是表现主义的精髓。”

但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大师,却经历过至亲相继离世、糟糕的情感经历、不佳的精神与身体状况、不被认可的艺术风格、报纸及公众持续的冷嘲热讽等人生的至暗时刻。

《呐喊》这幅画的主体是一个捂着面颊在尖叫的人,背景十分抽象,没有明显的轮廓,蒙克用厚度不同的线条描绘出了火红的天空、深蓝的峡湾以及棕色的路。所有的线条都好似汇集到画面中心那个高声呼救的人身上,仿佛这个人正源源不断地散发着恐惧和痛苦,让人看了觉得不安。蒙克曾在他的日记中回忆,那日他与两位友人一同在奥斯陆峡湾附近散步,忽然他看到天空被落日染得血红,他仿佛感到一阵尖叫划过耳膜,他停下来不安地颤抖着,远远地落在了两位友人身后。

1892年,蒙克基于对那声“响彻寰宇,经久不息”的呐喊之声的深刻印象,创作了《黄昏时分的情绪》,又名《绝望》的作品。一年后,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一个新版本,便是《呐喊》。同一年,蒙克创作了两个版本的《呐喊》,最早的蜡笔版以及最广为人知的那件蜡笔、坦培拉版。继而在1895年,已开始版画创作的蒙克用粉笔创作了一个新版本《呐喊》(四个彩色版本中唯一一件被私人收藏,并在2012年纽约苏富比创造1.2亿美元天价的版本)的同时,也着手创作了30件左右的石版画版本的《呐喊》,他又从中挑选了少数几件,亲自手工上色,以实验不同的画面效果。如今,这批石版画仅存已不到半数了。据界面艺术了解,此次展览展出的是蒙克现存唯一一幅珍贵的四色手工上色的《呐喊》石版画。

(展览现场)

《呐喊》,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红、橙、蓝、绿),

蒙克在柏林印刷商拉塞利处制作

展览作品之一。

版画让蒙克的艺术创作走向高峰

爱德华·蒙克作为艺术家的身份更多是通过他的油画作品为人所知的。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版画才是最体现他作为一个极具实验性与创作力的艺术家的特点,并最大程度上满足他持续的好奇心,旺盛的创作热情与强大且持久的能量。

1907年,蒙克的至交、来自汉堡的法官兼收藏家古斯塔夫·希夫勒为其出版了第一卷版画的作品图录。这对于蒙克的名气与声望的提高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将他的版画创作推向了又一个高峰,题材也开始出现更多风景和社会题材。

蒙克作品中未加工的主题与令人不安的人物描绘,反映了当时广泛的文学品味。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最初十年,他的作品在高端版画收藏家那里受到更多赞赏与追捧。

版画为蒙克带来了经济上的改观,拓展了欧洲的市场,建立起声望。通过他孜孜不倦的探索、实验,加上热情洋溢,且高产的创作才使得他有足够且出色的版画作品可以满足大量藏家的追捧与需求。版画的传播实现了蒙克最初扩大受众的愿望。

2019年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了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爱德华·蒙克版画展:“爱与焦虑”,共展出其各时期、各种风格并通过不同基质创作的版画作品83件。该展览是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蒙克版画作品展。

此次展览是继2019年英国大英博物馆“爱与焦虑”爱德华·蒙克特展之后,规模最大、作品最完整的一次以蒙克原创版画作品为主的展览,也是上海久事美术馆开馆以来首位展出的西方艺术大师的展览。此次展览总计53件,其中47件版画,6件油画。

展览中值得仔细看的作品

在展览中,观众可以欣赏到蒙克创新的技法,以及他对色彩和黑暗题材的大胆运用,并探究这些作品是如何与当时人们日渐转变的心态和观点产生共鸣,从而使蒙克成为最早的真正的现代艺术家之一。

《有骷髅手臂的自画像》黑色石版印刷于白色陶瓷纸1895,蒙克在柏林的拉塞利制作

《骷髅手臂自画像》:单色石版画,创作于 1895 年。爱德华·蒙克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自画像艺术家之一,一生创作了大约60幅以油画为主的自画像,以及少量版画及素描。在高产时期,蒙克大约每年创作一幅大尺寸的油画自画像。这还不包括其它类型或类似他本人形象出现的作品。其全黑的背景与完全正面的姿势则是对丢勒1500年著名的自画像的致敬。

《呐喊》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红、橙、蓝、绿)1895,蒙克在柏林的利博曼制作

在柏林著名的印刷商拉塞利的协助下,蒙克一共创作了近35件《呐喊》的石版画,同时,他对于新媒介及不同创作效果的好奇心再次被燃起,从这批石版画中,他优选了极少数几件,亲自用水彩进行了手工上色。如今,这批《呐喊》的石版画存世已不足20件,手工上色的版本更是凤毛麟角。

 

《吸血鬼 II》五色石版及木刻1895/1902,蒙克在柏林的拉塞利制作

这主题也显然基于爱德华·蒙克与女性之间纠结与复杂的关系,以及他对于身边交往过的女性的恐惧与无奈的情感。往往,他对于这种关系所表现出的反应正如画中的男性,被动而无奈,一味逃避又模糊不清。

《生病的孩子 I》三色石版印刷于宣纸1896,蒙克在巴黎的克洛制作

《生病的孩子》多色石版画,1896年。蒙克以年轻女孩贝琪·尼尔森为模特创作了可能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生病的孩子》。他在画面中重现了对于自己姐姐苏菲饱受肺炎折磨最终离世的记忆与场景。多数评论家都将《生病的孩子》视作艺术史上第一幅表现主义绘画。

《忧虑》双色石版印刷1896,蒙克在巴黎的克洛制作

《忧虑》,四色木版画,1902年。这是一件向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艺术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的版画名作《忧虑》致敬的作品。蒙克的一生,无论是其早年落魄之时或晚年功成名就,他身边真正的至交并不多。其中,贾普·尼尔森绝对称得上是他最亲密的挚友。作为艺术评论人的贾普,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为蒙克摇旗呐喊。这件作品中男子的原型便是年轻的贾普。

《吻 IV》,双色木刻印刷于浅棕色纸板,1902,蒙克亲自制作

这一主题也是蒙克相当重要的一个创作题材,始于1891到1892年的尼斯,蒙克以“吻” 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精彩的作品。除了不同时期几件油画以外,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这件画面简单明了却极具张力的版画创作了。著名的分离派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杰作《吻》也是从蒙克这件作品中汲取的创作灵感。

《海滩上的两个男孩》布面油画1911

对于这个主题,蒙克曾表达过清楚的规划:扩展作品内容,并加入“童年,青少年,老年及暮年”等四个人生阶段;从而使作品变成一组关于“生命”的主题探索。虽然之后他并没有真正完成这一系列组画,但是在之后的几年里,并且因为关于裸体主义及展现沉浸在大自然或阳光下的人物题材的流行,蒙克还是创作了一系列关于此类题材的作品。

《雪地中扭曲的树干》布面油画1923

爱德华·蒙克大半生都在欧洲各处漂泊。德国的柏林、汉堡,法国的巴黎、尼斯,甚至斯德哥尔摩、布拉格及哥德堡等欧洲城市,唯独自己的家乡克里斯蒂安尼亚,始终让蒙克望而却步。之后等他回到家乡之后,用这些歌颂自然的作品反映出蒙克对自己家乡深沉的爱,也正因如此,1944年去世前的爱德华·蒙克把自己几乎全部的作品都捐赠给了自己的家乡,此时已改名奥斯陆的克里斯蒂安尼亚。

爱德华·蒙克的展览既是一次难得的展现西方艺术大师经典之作的机会,更是久事美术馆对接世界优秀文化艺术内容的一次全新起航。希望通过蒙克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向广大艺术爱好者展现更多艺术家的故事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进而感受到艺术家对于艺术和生活的彷徨与思考,深入了解他独特的艺术之路。

展览将从2020年9月26日正式面向观众开放。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5日-2021年1月3日

参观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展览地址:上海久事美术馆(中山东一路27号6楼)

 

来源:界面艺术

最新更新时间:09/29 22:36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与油画展(2020冈德森收藏)”今秋亮相外滩

如果你关注内心和情绪,一定要去看的展览。

这个秋天,如果漫步外滩,如果对内心和情绪主题感兴趣,那么请不要错过“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与油画展(2020冈德森收藏)”。据界面艺术了解,此次展览由上海久事美术馆、上海迈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手挪威Snowflake艺术公司联合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大力支持。各方克服了疫情期间的种种困难,终于将藏品从挪威带到上海,久事美术馆精心筹备的此次展览,已于9月25号正式开幕。这也是继1997年蒙克作品首次亮相上海之后,时隔23年第二次来沪。

此次展览分为五个主题板块:“生命”“爱”“忧虑”“呐喊”“故乡”,展现从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画创作直到其生涯晚期的绘画作品总计53件。它们的创作时间跨度长达30年,其中包括珍贵的1895年手工上色石版画《呐喊》。同时,观众将通过一系列文献及影像资料等形式了解这位艺术大师的人生和内心世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惊悚脸”《呐喊》背后的故事

蒙克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经典之作《呐喊》。几乎所有的艺术史著作都会在表现主义或象征主义的板块以《呐喊》作为代表性作品呈现。艺术史学家吉尔·劳埃德曾说,“关于《呐喊》的一切,都是表现主义的精髓。”

但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大师,却经历过至亲相继离世、糟糕的情感经历、不佳的精神与身体状况、不被认可的艺术风格、报纸及公众持续的冷嘲热讽等人生的至暗时刻。

《呐喊》这幅画的主体是一个捂着面颊在尖叫的人,背景十分抽象,没有明显的轮廓,蒙克用厚度不同的线条描绘出了火红的天空、深蓝的峡湾以及棕色的路。所有的线条都好似汇集到画面中心那个高声呼救的人身上,仿佛这个人正源源不断地散发着恐惧和痛苦,让人看了觉得不安。蒙克曾在他的日记中回忆,那日他与两位友人一同在奥斯陆峡湾附近散步,忽然他看到天空被落日染得血红,他仿佛感到一阵尖叫划过耳膜,他停下来不安地颤抖着,远远地落在了两位友人身后。

1892年,蒙克基于对那声“响彻寰宇,经久不息”的呐喊之声的深刻印象,创作了《黄昏时分的情绪》,又名《绝望》的作品。一年后,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一个新版本,便是《呐喊》。同一年,蒙克创作了两个版本的《呐喊》,最早的蜡笔版以及最广为人知的那件蜡笔、坦培拉版。继而在1895年,已开始版画创作的蒙克用粉笔创作了一个新版本《呐喊》(四个彩色版本中唯一一件被私人收藏,并在2012年纽约苏富比创造1.2亿美元天价的版本)的同时,也着手创作了30件左右的石版画版本的《呐喊》,他又从中挑选了少数几件,亲自手工上色,以实验不同的画面效果。如今,这批石版画仅存已不到半数了。据界面艺术了解,此次展览展出的是蒙克现存唯一一幅珍贵的四色手工上色的《呐喊》石版画。

(展览现场)

《呐喊》,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红、橙、蓝、绿),

蒙克在柏林印刷商拉塞利处制作

展览作品之一。

版画让蒙克的艺术创作走向高峰

爱德华·蒙克作为艺术家的身份更多是通过他的油画作品为人所知的。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版画才是最体现他作为一个极具实验性与创作力的艺术家的特点,并最大程度上满足他持续的好奇心,旺盛的创作热情与强大且持久的能量。

1907年,蒙克的至交、来自汉堡的法官兼收藏家古斯塔夫·希夫勒为其出版了第一卷版画的作品图录。这对于蒙克的名气与声望的提高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将他的版画创作推向了又一个高峰,题材也开始出现更多风景和社会题材。

蒙克作品中未加工的主题与令人不安的人物描绘,反映了当时广泛的文学品味。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最初十年,他的作品在高端版画收藏家那里受到更多赞赏与追捧。

版画为蒙克带来了经济上的改观,拓展了欧洲的市场,建立起声望。通过他孜孜不倦的探索、实验,加上热情洋溢,且高产的创作才使得他有足够且出色的版画作品可以满足大量藏家的追捧与需求。版画的传播实现了蒙克最初扩大受众的愿望。

2019年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了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爱德华·蒙克版画展:“爱与焦虑”,共展出其各时期、各种风格并通过不同基质创作的版画作品83件。该展览是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蒙克版画作品展。

此次展览是继2019年英国大英博物馆“爱与焦虑”爱德华·蒙克特展之后,规模最大、作品最完整的一次以蒙克原创版画作品为主的展览,也是上海久事美术馆开馆以来首位展出的西方艺术大师的展览。此次展览总计53件,其中47件版画,6件油画。

展览中值得仔细看的作品

在展览中,观众可以欣赏到蒙克创新的技法,以及他对色彩和黑暗题材的大胆运用,并探究这些作品是如何与当时人们日渐转变的心态和观点产生共鸣,从而使蒙克成为最早的真正的现代艺术家之一。

《有骷髅手臂的自画像》黑色石版印刷于白色陶瓷纸1895,蒙克在柏林的拉塞利制作

《骷髅手臂自画像》:单色石版画,创作于 1895 年。爱德华·蒙克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自画像艺术家之一,一生创作了大约60幅以油画为主的自画像,以及少量版画及素描。在高产时期,蒙克大约每年创作一幅大尺寸的油画自画像。这还不包括其它类型或类似他本人形象出现的作品。其全黑的背景与完全正面的姿势则是对丢勒1500年著名的自画像的致敬。

《呐喊》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红、橙、蓝、绿)1895,蒙克在柏林的利博曼制作

在柏林著名的印刷商拉塞利的协助下,蒙克一共创作了近35件《呐喊》的石版画,同时,他对于新媒介及不同创作效果的好奇心再次被燃起,从这批石版画中,他优选了极少数几件,亲自用水彩进行了手工上色。如今,这批《呐喊》的石版画存世已不足20件,手工上色的版本更是凤毛麟角。

 

《吸血鬼 II》五色石版及木刻1895/1902,蒙克在柏林的拉塞利制作

这主题也显然基于爱德华·蒙克与女性之间纠结与复杂的关系,以及他对于身边交往过的女性的恐惧与无奈的情感。往往,他对于这种关系所表现出的反应正如画中的男性,被动而无奈,一味逃避又模糊不清。

《生病的孩子 I》三色石版印刷于宣纸1896,蒙克在巴黎的克洛制作

《生病的孩子》多色石版画,1896年。蒙克以年轻女孩贝琪·尼尔森为模特创作了可能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生病的孩子》。他在画面中重现了对于自己姐姐苏菲饱受肺炎折磨最终离世的记忆与场景。多数评论家都将《生病的孩子》视作艺术史上第一幅表现主义绘画。

《忧虑》双色石版印刷1896,蒙克在巴黎的克洛制作

《忧虑》,四色木版画,1902年。这是一件向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艺术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的版画名作《忧虑》致敬的作品。蒙克的一生,无论是其早年落魄之时或晚年功成名就,他身边真正的至交并不多。其中,贾普·尼尔森绝对称得上是他最亲密的挚友。作为艺术评论人的贾普,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为蒙克摇旗呐喊。这件作品中男子的原型便是年轻的贾普。

《吻 IV》,双色木刻印刷于浅棕色纸板,1902,蒙克亲自制作

这一主题也是蒙克相当重要的一个创作题材,始于1891到1892年的尼斯,蒙克以“吻” 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精彩的作品。除了不同时期几件油画以外,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这件画面简单明了却极具张力的版画创作了。著名的分离派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杰作《吻》也是从蒙克这件作品中汲取的创作灵感。

《海滩上的两个男孩》布面油画1911

对于这个主题,蒙克曾表达过清楚的规划:扩展作品内容,并加入“童年,青少年,老年及暮年”等四个人生阶段;从而使作品变成一组关于“生命”的主题探索。虽然之后他并没有真正完成这一系列组画,但是在之后的几年里,并且因为关于裸体主义及展现沉浸在大自然或阳光下的人物题材的流行,蒙克还是创作了一系列关于此类题材的作品。

《雪地中扭曲的树干》布面油画1923

爱德华·蒙克大半生都在欧洲各处漂泊。德国的柏林、汉堡,法国的巴黎、尼斯,甚至斯德哥尔摩、布拉格及哥德堡等欧洲城市,唯独自己的家乡克里斯蒂安尼亚,始终让蒙克望而却步。之后等他回到家乡之后,用这些歌颂自然的作品反映出蒙克对自己家乡深沉的爱,也正因如此,1944年去世前的爱德华·蒙克把自己几乎全部的作品都捐赠给了自己的家乡,此时已改名奥斯陆的克里斯蒂安尼亚。

爱德华·蒙克的展览既是一次难得的展现西方艺术大师经典之作的机会,更是久事美术馆对接世界优秀文化艺术内容的一次全新起航。希望通过蒙克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向广大艺术爱好者展现更多艺术家的故事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进而感受到艺术家对于艺术和生活的彷徨与思考,深入了解他独特的艺术之路。

展览将从2020年9月26日正式面向观众开放。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5日-2021年1月3日

参观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展览地址:上海久事美术馆(中山东一路27号6楼)

 

来源:界面艺术

最新更新时间:09/29 22:36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