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蔡星卓
随着疫情的不断升级,机器人的潜在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这个会通过呼吸道途径以及密切接触传播的病毒,使得人与人的直接接触承载了不可预知的风险。也因此,在真实人类缺席的情况之下,机器人被推上不同领域的“前线”——它们可能会被用于消毒、运送药品或食物、测量生命体征等。2015年,埃博拉病毒爆发期间,白宫科技政策与国家科学办公室(White Hous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发现,有三大领域是机器人可以产生影响的:临床护理(例如远程医疗)、物流(例如处理被污染的垃圾)、侦查(例如监测自愿建议的遵守)。而新冠疫情之下,机器人的应用拓展到了第四个领域:工作的连续性和社会经济功能的维持。这种应用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病毒已经影响到了全球制造业和经济,也因此远程操作等需求的必要性被关注,尤其是那些需要灵巧操作的应用领域,例如远程操作电源或废物处理工厂。
疫情期间,机器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之一是外科手术。具体来说,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医疗系统的压力有着显著的上升,尤其是对手术设施的压力。新冠病毒患者突然且大量的涌入,要求医院优先考虑给新冠患者使用治疗手段、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床,从而导致受影响地区的医院面临暂停选择性手术的情形。另一方面,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所进行的所有外科手术,若碰到病人疑似或确诊新冠病毒的情况,那么应当被视作是高风险的,且操作手术的团队需要具备最高程度的保护措施。
机器人辅助手术(Robot assisted surgery,简称RAS),则有可能减少如急需复杂肿瘤手术的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为COVID-19患者腾出空间。以腹腔镜手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为例,不论是与开放或传统的腹腔镜手术相比,RAS都不仅可以减少对手术区域的体液和手术气体的污染,而且还可能减少直接暴露的医务人员的数量。
与此同时,针对这样一种需要病患长期面对隔离状态的流行病,机器人还能有效缓解隔离所带来的孤独感。机器人的互动和陪伴作用从很早开始就被作为研究对象。例如,针对新西兰奥克兰一家疗养院的研究表明,陪伴机器人Paro对环境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对护理家庭中的老年人是有益处的。Paro也许能够解决一些老年人无法满足的需求,尤其是孤独。同时,研究还发现,机器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或许可以堪比活体动物。
传染病的流行将机器人推上“前线”,催生了对于机器人不同应用方式的探索。与此同时,一些列的研究与努力也许也是为将来的相关应用做好准备。















参考资料:
Kimmig, R., Verheijen, R. H., & Rudnicki, M. (2020). Robot assisted surger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especially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 a statement of the Society of European Robotic Gynaecological Surgery (SERGS). Journal of Gynecologic Oncology, 31(3).
Robinson, H., MacDonald, B., Kerse, N., & Broadbent, E. (2013). The psychosocial effects of a companion robo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14(9), 661-667.
Yang, G. Z., Nelson, B. J., Murphy, R. R., Choset, H., Christensen, H., Collins, S. H., ... & Kragic, D. (2020). Combating COVID-19—The role of robotics in managing public health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