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商超/百货它不香了?美宝莲或将全面撤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商超/百货它不香了?美宝莲或将全面撤出

走大众化路线的彩妆品牌美宝莲那时正在告别商超渠道,而今,2年后美宝莲再次挥刀线下渠道,这是美宝莲主动做出的渠道策略调整。

文|C2CC新传媒

今年年初以来,美宝莲陆续关闭了线下部分专柜,不少因为冲着品牌新晋代言人华晨宇而奔向商场的粉丝大失所望。

但如若是经常关注美宝莲的,那就对品牌撤柜举措丝毫不令人讶异,就像曾经的美即退出曾占整体销售额70%的屈臣氏渠道,以及前不久的薇姿撤出百货渠道,重返药房如出一辙,渠道转换往往昭示着品牌战略的调整,其都折射出了母公司欧莱雅集团的战略调整。

撤出早有预兆,美宝莲布局精品店

2018年,据北京商报报道,美宝莲在北京家乐福、沃尔玛、物美等大卖场的柜台货架已大面积空置,只保留了家乐福双井店等少数几家业绩较好门店的柜台。

走大众化路线的彩妆品牌美宝莲那时正在告别商超渠道,而今,2年后美宝莲再次挥刀线下渠道,这是美宝莲主动做出的渠道策略调整。

并且在2018年退出商超渠道后,欧莱雅中国随后发出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彩妆消费者对个性、快捷、体验感强的消费趋势转变以及更趋向于单一渠道购买的行为,是电商和精品店崛起的重要因素。

由此,美宝莲业已计划全面退出商超以及百货渠道,未来将在线下布局精品店,线上则布局电商渠道为重点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囿于疫情影响,实体门店客流普遍下滑,美宝莲也正在积极挖掘线上新模式开拓新的消费者触达路径。

618前夕,美宝莲在今年5月新开的上海潮玩概念店试水,结合5G和AI技术的互动直播,使门店销量与转换率均翻倍。

通过5G+AI技术,线上消费者不仅可以在手机自由切换观看视角,还能180度查看店内情况,近距离看到主播脸部特写,零距离亲测粉底液、唇膏、眼影等各类彩妆单品的实效,突破平面视角限制,自由灵活放大产品细节,极大还原顾客到店体验场景,满足顾客足不出户逛店的美妆消费需求。

同时,据美宝莲纽约市场部总监缪蕾沁表示,接下来,美宝莲开出的每一家门店都必符合“吸引我、帮助我、提供便利、了解我”原则,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不仅仅是美宝莲,在开拓消费新场景上,同属欧莱雅集团旗下的薇姿品牌在今年8月,与国大药房共创O+O皮肤健康科学管理中心,以旗舰店和咨询站两大模式,其均融入了线下服务加线上商城购买的O+O新零售模式。

与薇姿相同,前不久,巴黎欧莱雅沙龙专属全球首家旗舰沙龙落户上海K11购物中心,门店采用“线上预订+线下体验”的模式,加速欧莱雅“O+O双线融合”步伐。

并且该店布局的全开放式Color Bar、AR虚拟染发试色应用区与和头皮发质多功能智能检测应用,亦是欧莱雅集团在科技赋能美妆道路上的不断革新突破。

由此可见,在线下渠道,欧莱雅的旗下其他品牌大概率将会延续“O+O双线融合”模式,与美宝莲一样,打造出品牌精品店,侧重于新科技的服务模式。

线上营销可圈可点,美宝莲往中高端方向发展

而对于这些年来美宝莲针对线下市场所做的举措,一位行业人士向C2CC记者表示,“加码线上和品牌精品店,还有在商超撤柜的动作,无非是美宝莲希望能够改变品牌的定位和形象,让之更高端,或者说往中高端方向发展。”

一直以来,美宝莲的定位都是大众彩妆,而现在前有MAC、NARS等专业彩妆品牌,后有日韩和新锐国货彩妆的追赶,同时国际大牌香奈儿、雅诗兰黛、迪奥等大品牌都在加大布局的美妆产品线。

对于美宝莲而言,知晓如若一直在销售表现平平的渠道死磕,今后所面临的状况将更严峻。

据C2CC传媒联合有赞共同推出的《2020年美妆行业发展洞察》报告显示,自2009年起,电商渠道一路崛起,2018年占比27.4%,超越KA(商超卖场)、百货成为化妆品第一大销售渠道。

随着渠道的变革,可以看到美宝莲是及时调整和取舍的。

成立于1917年的彩妆品牌美宝莲,自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就一直保持本土美妆第一品牌的地位,彼时,国内彩妆市场发展初期,美宝莲率先布局商超、百货等主流渠道,快速接触到最广泛的大众消费者,奠定了其大众彩妆市场的基础。

但面对新兴消费者转瞬即变的消费潮流,美宝莲开始加大线上电商、社群以及直播的投入,并且美宝莲的线上营销也是可圈可点。

自2018年6月以来,美宝莲的线下品牌收入份额呈上升趋势,从上图可以看到,2019年1-4月期间,美宝莲总销量同比增长了200.87万件,增长率高达554.21%,总销售额则增长了1.9496亿元,同比增长率达584.68%。

△图源自用户说

与此同时,在用户说发布的《2019年十二大卸妆品牌价值分析报告》,美宝莲品牌的知名度在榜单中排第2,品牌关注度排第2,品牌需求度排第3,其王牌产品卸妆水在天猫旗舰店常年月销保持10万+。

2020年6月,美宝莲又在原有的产品包装上全线升级,推出专为中国消费者研发的巨持妆粉底液产品。

据悉,该款产品是欧莱雅全球研发中心为结合中国消费者对颜色、质地、妆效等需求而研制,历时三年寻找上千名中国消费者测试之后正式推向市场,目前这款粉底液在旗舰店内的月销6.5万+,排名店内销量第二,第一则是美宝莲fitme粉底液,月销高达9.5万。

能在线上达到如此规模销售量,与美宝莲多年的良好口碑和成熟的营销体系无不关联。

一方面,美宝莲有着一系列的线下快闪和探店打卡活动+线上直播,例如,2019年开展的惹火新街区活动、美宝莲x雪芙联名快闪色号咖啡馆、十城小样粉底液墙、FIT ME CITY探索之旅,以及2020年的火星应援站。

另一方面,美宝莲注重结合明星热度以及消费者审美潮流选择品牌代言人,其合作代言人的头衔涵盖了品牌代言人、品牌挚友、品牌大使等不同等级,从吴磊、宋祖儿、陈伟霆、章若楠、白宇,到2020年的官宣的新晋代言人华晨宇,美宝莲选择的代言人都是热度较高的偶像明星。

并且线下快闪或探店活动开展时,美宝莲会以旗下代言人为宣传亮点,打造门店分向标,带动粉丝经济。以火星应援站为例,美宝莲在微博上的宣传文案是美宝莲潮玩店,也是火星应援站,通过代言人华晨宇的明星影响力,吸引消费者打卡。

同时,美宝莲在跨界营销上的投入亦是一大亮点,并且,联名合作的品牌涵盖跨度广,2018年与网红达人@张大奕推出美宝莲橡皮擦的限量合作款;2019年不仅与服饰品牌EVISU联名推出限量款粉底液,以及与强生安视优联名推出迷你款眼影盘限量款和跨界雪芙联名,举办了快闪色号咖啡馆活动,美宝莲竟然还跨界开发无人机的大疆推出彩妆联名礼盒,2020年又与漫威推出联名彩妆。

不得不说在与品牌联名跨界方面,美宝莲选择不同类型的品牌跨界,能丰富品牌和产品形象,避免产品的一成不变,带给消费者更多的刺激和选择,使得美宝莲的品牌得以延伸,创新之于,更达到1+1>2的效果,拉动产品销售。

END:与多数品牌相同,美宝莲撤出商超/百货,是因企业战略调整。至于其战略调整后,未来的发展会如何我们暂不做定论,从当下的营销策略来看,美宝莲颇有看点,其并不是简单的围绕着产品,更多的是侧重线上线下与用户的沟通上,优化每一个营销接触点,以带动更多的线上线下用户将交流转化成消费,并且通过今年新开的美宝莲上海潮玩概念店的5G和AI技术的互动直播试水,看出今后品牌精品店的布局会趋向于科技化、规模化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商超/百货它不香了?美宝莲或将全面撤出

走大众化路线的彩妆品牌美宝莲那时正在告别商超渠道,而今,2年后美宝莲再次挥刀线下渠道,这是美宝莲主动做出的渠道策略调整。

文|C2CC新传媒

今年年初以来,美宝莲陆续关闭了线下部分专柜,不少因为冲着品牌新晋代言人华晨宇而奔向商场的粉丝大失所望。

但如若是经常关注美宝莲的,那就对品牌撤柜举措丝毫不令人讶异,就像曾经的美即退出曾占整体销售额70%的屈臣氏渠道,以及前不久的薇姿撤出百货渠道,重返药房如出一辙,渠道转换往往昭示着品牌战略的调整,其都折射出了母公司欧莱雅集团的战略调整。

撤出早有预兆,美宝莲布局精品店

2018年,据北京商报报道,美宝莲在北京家乐福、沃尔玛、物美等大卖场的柜台货架已大面积空置,只保留了家乐福双井店等少数几家业绩较好门店的柜台。

走大众化路线的彩妆品牌美宝莲那时正在告别商超渠道,而今,2年后美宝莲再次挥刀线下渠道,这是美宝莲主动做出的渠道策略调整。

并且在2018年退出商超渠道后,欧莱雅中国随后发出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彩妆消费者对个性、快捷、体验感强的消费趋势转变以及更趋向于单一渠道购买的行为,是电商和精品店崛起的重要因素。

由此,美宝莲业已计划全面退出商超以及百货渠道,未来将在线下布局精品店,线上则布局电商渠道为重点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囿于疫情影响,实体门店客流普遍下滑,美宝莲也正在积极挖掘线上新模式开拓新的消费者触达路径。

618前夕,美宝莲在今年5月新开的上海潮玩概念店试水,结合5G和AI技术的互动直播,使门店销量与转换率均翻倍。

通过5G+AI技术,线上消费者不仅可以在手机自由切换观看视角,还能180度查看店内情况,近距离看到主播脸部特写,零距离亲测粉底液、唇膏、眼影等各类彩妆单品的实效,突破平面视角限制,自由灵活放大产品细节,极大还原顾客到店体验场景,满足顾客足不出户逛店的美妆消费需求。

同时,据美宝莲纽约市场部总监缪蕾沁表示,接下来,美宝莲开出的每一家门店都必符合“吸引我、帮助我、提供便利、了解我”原则,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不仅仅是美宝莲,在开拓消费新场景上,同属欧莱雅集团旗下的薇姿品牌在今年8月,与国大药房共创O+O皮肤健康科学管理中心,以旗舰店和咨询站两大模式,其均融入了线下服务加线上商城购买的O+O新零售模式。

与薇姿相同,前不久,巴黎欧莱雅沙龙专属全球首家旗舰沙龙落户上海K11购物中心,门店采用“线上预订+线下体验”的模式,加速欧莱雅“O+O双线融合”步伐。

并且该店布局的全开放式Color Bar、AR虚拟染发试色应用区与和头皮发质多功能智能检测应用,亦是欧莱雅集团在科技赋能美妆道路上的不断革新突破。

由此可见,在线下渠道,欧莱雅的旗下其他品牌大概率将会延续“O+O双线融合”模式,与美宝莲一样,打造出品牌精品店,侧重于新科技的服务模式。

线上营销可圈可点,美宝莲往中高端方向发展

而对于这些年来美宝莲针对线下市场所做的举措,一位行业人士向C2CC记者表示,“加码线上和品牌精品店,还有在商超撤柜的动作,无非是美宝莲希望能够改变品牌的定位和形象,让之更高端,或者说往中高端方向发展。”

一直以来,美宝莲的定位都是大众彩妆,而现在前有MAC、NARS等专业彩妆品牌,后有日韩和新锐国货彩妆的追赶,同时国际大牌香奈儿、雅诗兰黛、迪奥等大品牌都在加大布局的美妆产品线。

对于美宝莲而言,知晓如若一直在销售表现平平的渠道死磕,今后所面临的状况将更严峻。

据C2CC传媒联合有赞共同推出的《2020年美妆行业发展洞察》报告显示,自2009年起,电商渠道一路崛起,2018年占比27.4%,超越KA(商超卖场)、百货成为化妆品第一大销售渠道。

随着渠道的变革,可以看到美宝莲是及时调整和取舍的。

成立于1917年的彩妆品牌美宝莲,自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就一直保持本土美妆第一品牌的地位,彼时,国内彩妆市场发展初期,美宝莲率先布局商超、百货等主流渠道,快速接触到最广泛的大众消费者,奠定了其大众彩妆市场的基础。

但面对新兴消费者转瞬即变的消费潮流,美宝莲开始加大线上电商、社群以及直播的投入,并且美宝莲的线上营销也是可圈可点。

自2018年6月以来,美宝莲的线下品牌收入份额呈上升趋势,从上图可以看到,2019年1-4月期间,美宝莲总销量同比增长了200.87万件,增长率高达554.21%,总销售额则增长了1.9496亿元,同比增长率达584.68%。

△图源自用户说

与此同时,在用户说发布的《2019年十二大卸妆品牌价值分析报告》,美宝莲品牌的知名度在榜单中排第2,品牌关注度排第2,品牌需求度排第3,其王牌产品卸妆水在天猫旗舰店常年月销保持10万+。

2020年6月,美宝莲又在原有的产品包装上全线升级,推出专为中国消费者研发的巨持妆粉底液产品。

据悉,该款产品是欧莱雅全球研发中心为结合中国消费者对颜色、质地、妆效等需求而研制,历时三年寻找上千名中国消费者测试之后正式推向市场,目前这款粉底液在旗舰店内的月销6.5万+,排名店内销量第二,第一则是美宝莲fitme粉底液,月销高达9.5万。

能在线上达到如此规模销售量,与美宝莲多年的良好口碑和成熟的营销体系无不关联。

一方面,美宝莲有着一系列的线下快闪和探店打卡活动+线上直播,例如,2019年开展的惹火新街区活动、美宝莲x雪芙联名快闪色号咖啡馆、十城小样粉底液墙、FIT ME CITY探索之旅,以及2020年的火星应援站。

另一方面,美宝莲注重结合明星热度以及消费者审美潮流选择品牌代言人,其合作代言人的头衔涵盖了品牌代言人、品牌挚友、品牌大使等不同等级,从吴磊、宋祖儿、陈伟霆、章若楠、白宇,到2020年的官宣的新晋代言人华晨宇,美宝莲选择的代言人都是热度较高的偶像明星。

并且线下快闪或探店活动开展时,美宝莲会以旗下代言人为宣传亮点,打造门店分向标,带动粉丝经济。以火星应援站为例,美宝莲在微博上的宣传文案是美宝莲潮玩店,也是火星应援站,通过代言人华晨宇的明星影响力,吸引消费者打卡。

同时,美宝莲在跨界营销上的投入亦是一大亮点,并且,联名合作的品牌涵盖跨度广,2018年与网红达人@张大奕推出美宝莲橡皮擦的限量合作款;2019年不仅与服饰品牌EVISU联名推出限量款粉底液,以及与强生安视优联名推出迷你款眼影盘限量款和跨界雪芙联名,举办了快闪色号咖啡馆活动,美宝莲竟然还跨界开发无人机的大疆推出彩妆联名礼盒,2020年又与漫威推出联名彩妆。

不得不说在与品牌联名跨界方面,美宝莲选择不同类型的品牌跨界,能丰富品牌和产品形象,避免产品的一成不变,带给消费者更多的刺激和选择,使得美宝莲的品牌得以延伸,创新之于,更达到1+1>2的效果,拉动产品销售。

END:与多数品牌相同,美宝莲撤出商超/百货,是因企业战略调整。至于其战略调整后,未来的发展会如何我们暂不做定论,从当下的营销策略来看,美宝莲颇有看点,其并不是简单的围绕着产品,更多的是侧重线上线下与用户的沟通上,优化每一个营销接触点,以带动更多的线上线下用户将交流转化成消费,并且通过今年新开的美宝莲上海潮玩概念店的5G和AI技术的互动直播试水,看出今后品牌精品店的布局会趋向于科技化、规模化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