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秋萍
图|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人”和“产”是城市发展的基本面,城市竞争力的内涵中,它们是一座城市活力值的两杆标尺。在现代化城市演进的过程中,人才流动呈现出与产业聚集趋同的趋势。“人随产业走”不仅是现代人迁徙的主要因素,还体现着区域间的差异化发展特征。
在成都,这种差异随着1996年“成都向南”的城市规划蓝图加速构建,对于当时已经成立了八年,正在等待一次发展机会的高新区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成都高新区的发展开始正式提速。

2002年,成都三环路开通,由此,城市版图从2环向3环扩张,并逐步拓展到今天的5环。成都高新区的区域版图也历经多次调整,从2.5平方公里起步区扩展到今天234.4平方公里托管面积,形成高新南区、高新西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未来科技城四大空间发展格局。
在成都这座千年古城早已孕育形成的人文气质上,成都高新区建构了一种更为现代化、国际范儿、面向未来的城市面貌,为“老成都”的“悠闲基因”注入全新的内涵。
想象之外的成都
每个工作日的清晨,数以万计的上班族,挤上通往城南方向的1号线地铁,在成都南站经历最大的换乘吞吐量,而后一路通往成都高新南区金融城、孵化园、天府三街、软件园……有人说,成都年轻人如果没有挤过上下班高峰期的一号线,不足以谈人生。
软件园等产业园区的汇集加剧了城南的繁忙日常,也孕育着更多“中产生活”的美好愿景。上班族在这里领着全成都平均值最高的薪水,也承担着不亚于任何一个超级大都市的工作节奏,这里是游客们想象之外的成都,茶馆中的氤氲缭绕,酒肆中的麻辣辛香,令人津津乐道的悠闲之都展现出她的另一面。
除了成都高新南区遍地开花的互联网企业,你可能并不了解,在成都高新西区,还聚集了包括英特尔、京东方、华为、富士康、戴尔、德州仪器、中光电等龙头企业在内的140余家规上电子信息企业。全球70%的iPad平板电脑和近20%的笔记本电脑产自这里。京东方全球第二条、国内首条柔性显示生产线在此布局,产能居全国第四。世界500强出光兴产中国首个生产基地,德州仪器全球唯一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凸点加工为一体的世界级生产制造基地均坐落此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18.9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加值增长15.4%。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已经发展为成都市首个有望突破万亿级的支柱产业。
“目前,成都已形成了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正聚焦‘一芯、一屏’攻坚突破集群发展。”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目前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态势,成都市有信心实现首个万亿级产业目标。
在产业集群效应之下,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已经具备了雄厚的基础。今年8月26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攻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次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254亿元,签约落地的企业包括北京奕斯伟科技有限公司、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将分别围绕先进计算、先进半导体、高端封装、新一代显示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成都高新区开展深度合作。
除电子信息产业外,成都高新区也在着力打造“多级支撑”的产业格局。这里正在形成包含电子信息产业、营利性服务业、生物医药产业、金融业、商贸业等“多极化发展”的格局。
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之一,发展势头强劲。以天府国际生物城(与双流区合作共建)为载体带动,2019年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目前,区内已聚集吉利德、赛诺菲、波士顿科学、艾尔建、倍特、蓉生、地奥、迈克生物、美敦力等生物医药企业超过2900家,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20%。并成功孵化出先导、苑东生物等科创板上市企业。

成都高新区的资源吸附力还在不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今年,包括腾讯、百度、快手、网易、滴滴、爱奇艺和亚马逊AWS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将文创、AI、直播、数字化项目落地于此,预计总投资金额超数百亿元。
3月27日,爱奇艺、可可豆动画等11家企业在线集中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其中,爱奇艺拟投资2000万美元在成都高新区建设AI(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级研发中心,主要从事算法研究,包括AI和编码算法,重点方向为 “AI+4K/8K/VR”。
8月20日,成都高新区与腾讯签署腾讯新文创总部投资合作协议,宣布腾讯首个功能型总部——总投资50亿元的新文创总部项目落户成都高新区,选址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天府长岛文创中心。

据腾讯文创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将重点发展游戏、电竞、动漫、视频、文旅等新文创业务,依托腾讯王者荣耀IP,以及腾讯WeSpace、腾讯电竞等方面的平台流量优势,吸引IP运营、游戏动漫、电竞赛事运营、直转播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构建腾讯新文创产业生态。
同一天,快手也将快手直播电商全国总部落地新川创新科技园,依托快手平台超3亿的日活用户以及在电商、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方面的技术流量优势,吸引MCN机构、知名网红及品牌商入驻,构建直播电商产业生态。下一步,快手还将在成都高新区打造国内首个“5G+短视频产业基地”,逐步形成短视频产业生态。
9月29日,又一新经济头部企业入驻,滴滴西部创新中心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高新区举行。滴滴出行将在成都高新区统筹开展网约车、安全研发等业务,建设网约车西部运营中心、社区电商示范中心、动态公交示范基地等项目。
10月8日,长假最后一天,作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的重要一极,由成都高新区主导开发建设的未来科技城招引再添新成果,总投资100亿元的三峡集团四川能源投资总部项目及总投资120亿元的联东U谷未来科技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借势全球产业链重构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聚焦推动产业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生态圈打造,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成都C位,永不止步
数据最有说服力。
2019年成都高新区GDP已突破2200亿元,成为四川省首家GDP破2000亿元的园区。2020年,即便在疫情影响下,高新区上半年也已实现GDP1191.4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高于省市同期水平。
稳居C位的成都高新区体现出勃勃生机,成为这座城市对外释放吸引力的核心要素。在DT财经联合联通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流入人口城市排名中,成都超过北京、广州位列第三,仅次于上海和东莞。
据成都统计局数据显示,仅2018年成都市户籍人口就比上年增加了约40.72万,相当于新增两座小型城市,这其中,相当一部分高新技术人才落户高新区,选择在这里放飞梦想、安居乐业。
人是城市的未来,在激烈的城市“抢人大战”中,成都高新区已经成为更多城市“新移民”的目的地,也成为海外归国创业人员意向选择的热门地。近几年来,高新区出台了一系列以《实施“金熊猫”计划促进人才资源向创新动能转化若干政策》为代表的政策措施,解决高科技人才及归国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科技人才的汇集带来的是城市创新力的不断升级。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高新区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为建立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成都高新区出台《关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共12条,包含提升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促进开放创新和国际竞争三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制定、境内外研发机构等19个方面。每年设立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研发共性平台建设。
“希望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优化服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策支持作为基础,成都高新区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招引的力度未曾松懈,除了主动走出去走访企业,今年8月19日,高新区首批特聘招商大使上线。

“我们将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持续招引项目落地。”成都高新区国际合作和投资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专门聘请了在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头部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知名智库、行业协会等高层和资深人士作为招商大使,“现身说法”向世界推介成都高新区,吸引海内外人士来此投资兴业。
动点科技创始人卢刚也作为首批招商大使分享了他对高新区营商环境和总体吸引力的评测。卢刚长期致力于科技领域发展,他认为成都对于海内外的高科技企业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无论是从营商、置业环境上来讲,还是个人生活来说,成都都是一个宜产宜居的城市。
他总结了两点:第一,成都高新区的产业链建设已经相当完整,如果测评未来的生长性,和北京上海虽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也意味着这些差距同时能够给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第二,成都着力建设公园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这对于有着高品质健康生活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非常好的居住选择。
此前,成都高新区在今年工作会议上就明确,将大力度推进高品质公园城市建设,坚持从“产城人”到“人城产”转变,加强公园城市建设系统性研究,推动一批在全市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特色项目,塑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形态。
“成都的变化其实是非常大的,特别是高新区,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这也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永远都在快速前进的征程上。”卢刚说,接下来的几个月,他打算将几个高科技企业和生物医药企业的代表请到成都来,亲身感受成都、了解高新。让企业知道除了深圳以外,中国还有成都这个面向西南的最大市场,完全可以作为区域布局中西南中心的布局来考虑。
什么才是城市的胜利?
城市的胜利,是我们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的胜利。人的胜利,又该如何衡量?或许从一些创业者的身上,能够找到答案。
70后明园,是成都新橙北斗智联有限公司CEO。该公司专注提供全国领先的卫星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及服务。
明园自小在彭州长大,十多岁才随父母一起搬到成都周边,毕业后进入航天系统工作。在他看来,因为三线建设时期积累下来的科研人才储备和产业基础,成都的卫星互联网产业有望成为领跑者之一。
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到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再到2020年,完成30颗卫星发射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几代北斗人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走过了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历程,终于实现全球组网的梦想。
2000年10月31日凌晨0时0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个永载史册的时刻也意味着一个产业的命运转折点,我国北斗系统建设向全球组网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扎根产业之上的人不仅成为“北斗追星梦”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同样也经历着个人命运的转折。
2009年,恰逢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启动之际,明园进入振芯科技(新橙北斗母公司),从事研发及管理工作。2015年7月,明园担任“新橙北斗CEO”,并致力于开拓民用市场。
今天的新橙北斗,是一家专注于卫星互联网应用的企业,是振芯科技、川发展、四川天府弘威军民融合基金投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拥有北斗导航分理级服务资质,先后承担了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国家发改委北斗产业园创新发展专项等重大项目,并连续三年入选成都新经济「双百工程」培育名单。

明园坦言,民用市场是他们成立这家公司时就确定的一个市场方向。直觉告诉他,民用市场迟早有一天会向北斗企业敞开,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在那个时机到来之前将一切准备工作完成。
即便是发展到了今天,新橙北斗的系列产品已经在国土地灾、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精准城市等多个领域有了广泛应用,明园明白,现阶段的民用程度和消费级别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区别。
怎么理解呢?好比在手机定位系统上,目前GPS的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北斗,如果某天这个数据能够倒过来,也许明园他们当初创建新橙北斗的愿望才可以说真正实现。同样,无人驾驶这一领域也是北斗技术未来的潜在市场。
“民用北斗的市场太大了,这个市场保守估计有4千亿,这么大的市场不是某一个企业吃的透的,它是一个产业链的事。”明园对于成都发展相关产业充满了信心,他认为成都的整个互联网卫星产业链发展是比较完整的,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卫星制造,再到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都有两到三家代表性的企业,这大概和三线建设时期储备的大量相关人才和产业基础有关。
回顾创业以来,企业受到成都高新区的大力支持,明园坦言最大的支持首先是资金上的。2018年1月,新橙北斗的“真三维空间地理信息智慧云平台”项目获得了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天府弘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股权投资1.24亿元。
其次,成都高新区在营商环境、人才储备、政策帮扶上也在实实在在考虑本土企业的需求,对于本土企业的孵化和培育不遗余力。下一步,他希望高新区能够以现有产业链基础为抓手,充分利用高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北斗技术领域的优势,聚力发展,更上一层楼。
正如明园感受到的,成都高新区希望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创业者的创业需求。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都能在这里实现价值。
去年8月,从筹划菁蓉汇招才引智大厅开始,高新区就将为“背包客”创业者提供创业根据地提上了议事日程。随着大厅办公区、洽谈区、会议区、咖啡茶馆等基础硬件设施的完善,招才引智大厅软文化基调逐渐成型,主要针对于有创业想法、创业热情的“背包客”创业者,不问出处、不唯学历、不设门槛,只需要“一个想法、一个人、一台电脑”就能开始自己的创业旅程,甚至连办公位都可以免费申请,时间可以是一周、一个月或者一年。

自由、关怀的管理模式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背包客”,一个自主开放的“微小创业生态圈”在这里成型。
成都鸿程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谭金航最初就是这样一位“背包客”,2018年底,他只身一人从新加坡联合工程集团离开,毅然回国创业,成为一名蓉归创业者。2019年初,公司成立,主要从事于AI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的软件开发的业务,正苦于“无资金、无资源、无场地”的尴尬局面时,通过电子科大校友,他了解并入驻了招才引智大厅,公司从一个人开始,逐渐扩大到12人,形成以技术研发为主、为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提供AI产品的科技公司,其中客户90%来自海外。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企业超14万家,科技型企业超5万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53家,上市及过会公司总数达到41家,聚集各类人才60.59万人。

夜晚的高新,更完整的诠释着一座现代化超级都市的样貌。
在成都高新南区,从天空俯瞰或者驾车经过,双向十二车道的天府大道笔直地一路向南,一眼望不到尽头,灯火辉煌中掩映着鳞次栉比的极具现代艺术感的地标建筑,通体的玻璃墙,像是一个个精密的模块,镶嵌在这座城市中。这种规模的城市夜景绵延87平方公里,相当于58个银座(东京的银座只有1.5公里左右,步行即可逛完)。
置身于这既神秘,又繁华的夜色中,大概会更容易理解 “城市移民”为什么会选择留在这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