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懂什么,携程卖的是“概念票”| 国产洋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懂什么,携程卖的是“概念票”| 国产洋葱

告诉你怎样用互联网思维坐飞机。

这是一篇洋葱新闻,其特点是以最正统的新闻报道手法,报道纯粹虚构或真假掺半的新闻事件,从而达到娱乐或讽刺的目的。简而言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最近被黑得最惨的是百度,其次则是携程网。首先是一位名叫李淼的消费者通过携程为两位朋友预订了1月9日国航从北京——札幌的往返机票,但出发当天,旅客在机场无论通过电子票号,还是证件都查询不到机票,无法登机。情急之下旅客自行购买机票,才没有耽误行程。因此李淼认为,携程卖给他的是“假票”。

网友“ttdz”的遭遇则更为严重,他预订了1月7日日本航空东京飞北京的机票,但到机场办理值机时,被航司柜台告知,这是一张由积分兑换的机票,无法正常出行。ttdz将情况反馈给携程后,携程通知供应商为旅客重新出一张机票,保障旅客出行。但第二张票依然是一张积分兑换机票,导致旅客被航空公司怀疑为盗用了其他会员的积分,ttdz差点被警察带走。

而且当ttdz被问和积分主人“石原先生”是什么关系时,供应商方面竟然在电话里让旅客冒充是“石原先生”的亲戚。

两起假票案在网上引起了连锁反应,除了路人的声援以外,陆续有“受害者”加入到声讨携程的行列里。一些过去已经被曝光的问题也被人重新翻出来。比如媒体人蒋方舟去年就在携程上订了东京到北京的单程机票,支付了3016元,但开发票时发票金额却只有1645元。此外,携程的巨额退票费也饱受诟病,退票费居然高达票价的90%以上。为此许多网友都惊呼,以后不敢在携程网上买票了。

对于假票案,一些网友也做出了分析,认为这是携程牟取利益的行为,其原理是先用假机票套住客户,到登机期间的时间里,代理商就可以想办法搞到最便宜的票,赚取中间的差价。如果实在不行,等顾客反馈了投诉了,再紧急为其补票,大不了做一点小赔偿,风险不高成本也低,一本万利。何况顾客还不一定就按时登机,万一顾客不去了要退票,中间商又能大赚一笔。

对于这些揣测,携程表示自己相当冤枉。

用过网络硬盘的人应该知道,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免费”的网络硬盘,提供的空间都在几T上下。而不到十年前,这些硬盘才只有几十M,撑死不会超过100M,再往上一般就要收扩容费。为何不到十年间,硬盘就能从几十M翻到几T呢?除了存储技术发展,服务商规模扩大这些硬件上支持以外,还有一个就是硬盘的分配策略。

众所周知,虽然硬盘有几T,但限于网速等问题,很少有人会真的把几T的东西传上去,所以硬盘的实际使用率可能不到百分之几。为了这百分之几的使用率,服务商不可能真的给每个人都准备几T的真实存储空间。但是如果只提供几十G的容量,又不能满足一些有特殊需求的用户。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给每人提供几T的容量,但只在你真的用到几T的时候,服务商才会根据你的需求把空间拨付给你。所以你看见的那几T,其实只是一个“概念”。

而飞机票的情况也是相似的。一般来讲,用户都会提前几天、十几天乃至个把月定好机票,但却无法保证这段时间里出行计划不会有变,一旦有变用户就要改签或退票,而原来的座位就成为空座。这时如果没有其他旅客接盘,就会造成资源浪费。为了应对这一点,许多航空公司都会超额售票,这个早就成为业内惯例。

而携程提供的所谓“假机票”,也可以视为一种更深层次的超额售票。这时机票对于用户而言,并不一定能够换取登机机会,所以这个票,其实也只是一个“概念”。

在网盘的世界里,几T的“概念容量”可以有效利用资源,而在飞机票供应上也是如此。持有“概念票”的顾客在中途如果做出任何变更,供应商只要把票号轻轻一抹,而无需为了填补空缺而煞费苦心。当然也免不了,一些持“概念票”的顾客会因为座位不足而无法登机,这时航空公司和中间商也能通过改签和赔偿外加公关,把顾客哄好。

当然,“概念票”的作用不只于此。因为“概念票”理论上可以无限发售的。携程一旦发现有某张“概念票”销售火爆,就能及时提高票价,通过市场调节使票价呈现阶梯分布,这样穷的人就能早点买便宜的票,而富的人为了买票就得付出更高的价格。当你拿着几十块钱的特价票,而旁边的家伙却为了同样的票支付上千块,是不是有一种超值的快感呢?

因为概念票卖得早,买票的钱相当于预支给了中间商,实际上就相当于某种短期“贷款”。利用这些钱,中间商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从而使你的钱不断增值。想像一下,你一个月前买票时花了一百块,到你登机时可能已经变成了一千块,是不是有一种莫名的小激动呢?

而且,在你买票到值机这段时间里,中间商还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尽量压缩机票成本。众所周知,有许多经常飞来飞去积累了大量里程积分的客户从来没有用过自己的积分。一边是积分攒着无人利用,一边是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可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时中间商把无人使用的积分换成热乎乎的机票送到你手中,是不是有种“劫富济贫”的感觉呢?

可能有人会指出,过多销售概念票,不会让更多买了票的人坐不到飞机吗?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有鉴于此,作为国内OTA的领航者,携程未来还会推出一款新产品——“概念航班”。所谓“概念航班”,顾名思义就是暂时不存在的航班。当买了“概念票”而坐不到飞机的乘客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携程就会联系航空公司,临时安排一次航班,让“概念航班”变为现实。

如果上述安排都未能实现,你买了“概念票”依然坐不上飞机,那么没关系,携程会帮你把这趟旅行变为一场“概念之旅”,直接帮你定好往返的“概念票”,并打印出精美的登机牌,再附增一个目的地的旅游手册与纪念品。可能不用花一分钱,你就完成了一趟“概念之旅”,可以回去发朋友圈了。

再强调一遍:所谓洋葱新闻,其特点是以最正统的新闻报道手法,报道纯粹虚构或真假掺半的新闻事件,从而达到娱乐或讽刺的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不要漏掉这句话。后果自负,面斥不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歪楼·国产洋葱】的微信公众号“非正常事件研究中心”(fzcsjyjzx),对这个神奇的世界说“呵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携程集团

4.3k
  • 2025 Q1携程财报背后的故事
  • 携程集团:一季度净营收138亿元,同比增长16%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懂什么,携程卖的是“概念票”| 国产洋葱

告诉你怎样用互联网思维坐飞机。

这是一篇洋葱新闻,其特点是以最正统的新闻报道手法,报道纯粹虚构或真假掺半的新闻事件,从而达到娱乐或讽刺的目的。简而言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最近被黑得最惨的是百度,其次则是携程网。首先是一位名叫李淼的消费者通过携程为两位朋友预订了1月9日国航从北京——札幌的往返机票,但出发当天,旅客在机场无论通过电子票号,还是证件都查询不到机票,无法登机。情急之下旅客自行购买机票,才没有耽误行程。因此李淼认为,携程卖给他的是“假票”。

网友“ttdz”的遭遇则更为严重,他预订了1月7日日本航空东京飞北京的机票,但到机场办理值机时,被航司柜台告知,这是一张由积分兑换的机票,无法正常出行。ttdz将情况反馈给携程后,携程通知供应商为旅客重新出一张机票,保障旅客出行。但第二张票依然是一张积分兑换机票,导致旅客被航空公司怀疑为盗用了其他会员的积分,ttdz差点被警察带走。

而且当ttdz被问和积分主人“石原先生”是什么关系时,供应商方面竟然在电话里让旅客冒充是“石原先生”的亲戚。

两起假票案在网上引起了连锁反应,除了路人的声援以外,陆续有“受害者”加入到声讨携程的行列里。一些过去已经被曝光的问题也被人重新翻出来。比如媒体人蒋方舟去年就在携程上订了东京到北京的单程机票,支付了3016元,但开发票时发票金额却只有1645元。此外,携程的巨额退票费也饱受诟病,退票费居然高达票价的90%以上。为此许多网友都惊呼,以后不敢在携程网上买票了。

对于假票案,一些网友也做出了分析,认为这是携程牟取利益的行为,其原理是先用假机票套住客户,到登机期间的时间里,代理商就可以想办法搞到最便宜的票,赚取中间的差价。如果实在不行,等顾客反馈了投诉了,再紧急为其补票,大不了做一点小赔偿,风险不高成本也低,一本万利。何况顾客还不一定就按时登机,万一顾客不去了要退票,中间商又能大赚一笔。

对于这些揣测,携程表示自己相当冤枉。

用过网络硬盘的人应该知道,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免费”的网络硬盘,提供的空间都在几T上下。而不到十年前,这些硬盘才只有几十M,撑死不会超过100M,再往上一般就要收扩容费。为何不到十年间,硬盘就能从几十M翻到几T呢?除了存储技术发展,服务商规模扩大这些硬件上支持以外,还有一个就是硬盘的分配策略。

众所周知,虽然硬盘有几T,但限于网速等问题,很少有人会真的把几T的东西传上去,所以硬盘的实际使用率可能不到百分之几。为了这百分之几的使用率,服务商不可能真的给每个人都准备几T的真实存储空间。但是如果只提供几十G的容量,又不能满足一些有特殊需求的用户。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给每人提供几T的容量,但只在你真的用到几T的时候,服务商才会根据你的需求把空间拨付给你。所以你看见的那几T,其实只是一个“概念”。

而飞机票的情况也是相似的。一般来讲,用户都会提前几天、十几天乃至个把月定好机票,但却无法保证这段时间里出行计划不会有变,一旦有变用户就要改签或退票,而原来的座位就成为空座。这时如果没有其他旅客接盘,就会造成资源浪费。为了应对这一点,许多航空公司都会超额售票,这个早就成为业内惯例。

而携程提供的所谓“假机票”,也可以视为一种更深层次的超额售票。这时机票对于用户而言,并不一定能够换取登机机会,所以这个票,其实也只是一个“概念”。

在网盘的世界里,几T的“概念容量”可以有效利用资源,而在飞机票供应上也是如此。持有“概念票”的顾客在中途如果做出任何变更,供应商只要把票号轻轻一抹,而无需为了填补空缺而煞费苦心。当然也免不了,一些持“概念票”的顾客会因为座位不足而无法登机,这时航空公司和中间商也能通过改签和赔偿外加公关,把顾客哄好。

当然,“概念票”的作用不只于此。因为“概念票”理论上可以无限发售的。携程一旦发现有某张“概念票”销售火爆,就能及时提高票价,通过市场调节使票价呈现阶梯分布,这样穷的人就能早点买便宜的票,而富的人为了买票就得付出更高的价格。当你拿着几十块钱的特价票,而旁边的家伙却为了同样的票支付上千块,是不是有一种超值的快感呢?

因为概念票卖得早,买票的钱相当于预支给了中间商,实际上就相当于某种短期“贷款”。利用这些钱,中间商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从而使你的钱不断增值。想像一下,你一个月前买票时花了一百块,到你登机时可能已经变成了一千块,是不是有一种莫名的小激动呢?

而且,在你买票到值机这段时间里,中间商还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尽量压缩机票成本。众所周知,有许多经常飞来飞去积累了大量里程积分的客户从来没有用过自己的积分。一边是积分攒着无人利用,一边是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可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时中间商把无人使用的积分换成热乎乎的机票送到你手中,是不是有种“劫富济贫”的感觉呢?

可能有人会指出,过多销售概念票,不会让更多买了票的人坐不到飞机吗?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有鉴于此,作为国内OTA的领航者,携程未来还会推出一款新产品——“概念航班”。所谓“概念航班”,顾名思义就是暂时不存在的航班。当买了“概念票”而坐不到飞机的乘客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携程就会联系航空公司,临时安排一次航班,让“概念航班”变为现实。

如果上述安排都未能实现,你买了“概念票”依然坐不上飞机,那么没关系,携程会帮你把这趟旅行变为一场“概念之旅”,直接帮你定好往返的“概念票”,并打印出精美的登机牌,再附增一个目的地的旅游手册与纪念品。可能不用花一分钱,你就完成了一趟“概念之旅”,可以回去发朋友圈了。

再强调一遍:所谓洋葱新闻,其特点是以最正统的新闻报道手法,报道纯粹虚构或真假掺半的新闻事件,从而达到娱乐或讽刺的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不要漏掉这句话。后果自负,面斥不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歪楼·国产洋葱】的微信公众号“非正常事件研究中心”(fzcsjyjzx),对这个神奇的世界说“呵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