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期间,全国各地游客来到天府旅游名县都江堰打卡,领略三遗名城的魅力!在都江堰除了游玩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灌县古城、融创文旅城等景区外,乡村旅游也非常火爆,不少游客为了避免景点的拥挤,会选择就近的乡村特色旅游路线去游玩,精华灌区的采摘赏花、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大家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体验精华灌区农耕文化,呼吸乡村新鲜空气,畅享乡村游乐趣,切身感受美丽乡村的巨变,成为广大游客的假期旅游新选择。据统计,2020年中秋国庆黄金周八天时间,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共接待游客19.23万人次,同比增长11.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4.5万元,同比增长17.68%。
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中秋国庆期间,文化旅游市场产品供给丰富,聚源镇、石羊镇、天马镇积极开展文旅活动,深受广大游客欢迎。这个假期,游客出行热情高涨,需求显著增加。游客倾向于户外游,亲子旅游和夜间游等。“2020年第三届金秋大闸蟹捕捞节”、“乡食聚源乡村特色美食节”“川西林盘光影音乐节”“流水的声音—天马拾光草坪公益音乐会”等各类特色活动精彩呈现。
在住宿选择方面,游客不仅仅满足于住得舒适,更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服务,故具有特色文旅产品的精品酒店和民宿,各自的特色文旅项目体验,可以喝茶、瑜伽、观星、参禅,隐匿于绿水青山,寻一丝自在悠闲,让游客进入“一步一禅、一宿一悟”之境地。
欢庆国庆为祖国喝彩
假日期间,精华灌区突出“国庆”主题,为祖国喝彩。各行各业通过小视频、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祝福祖国母亲生日快乐,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主要干道纷纷挂起五星红旗,“中国红”成为都江堰乡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主战场、成都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主阵地和都江堰市全域旅游主延伸区,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近年来以打造国家千年农耕文明名片、建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和国际田园康养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通过“理水、护林、亮田、植绿、彰文、兴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农商文旅体研养融合发展,已初步形成“特色镇、川西林盘、新型产业社区”互为支撑的大美生态田园形态,精华灌区范围内自流灌溉水系保存完整;大、小林盘约10358个,有柳街薅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9项,官家花园等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处,老人桥等近现代重要史迹28处;拥有红心猕猴桃出口示范园、优质粮油(渔)综合种养示范园、绿色蔬菜示范园和多彩玫瑰双创示范园等农业产业基地和拾光山丘、川西音乐林盘等新业态、新消费场景项目。
初步建成天府原乡绿道、灌区映像绿道和七里诗乡三大乡村旅游环线。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人文资源储备和广阔的生态发展空间为功能区作为都江堰市全域旅游主延伸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生态田园社区
下一步,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将抓住城乡融合发展契机,以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引领特色镇打造,形成“产业社区+特色镇+川西林盘”互为支撑的大美生态田园形态。
依托全国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推动与田园东方、香港艾瑞森投资公司合作,完成天府原乡旅游环线、驾虹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农耕博览园等项目建设和李家院子、邱家院子、资家院子等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特色镇,做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社区。
强化与远洋集团、锐丰集团、清控集团等合作,加快推动春风拾里、国家农业公园等项目建设,链接清华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资源,启动自流灌溉水文化体验园、世界水利工程技术博览园的规划设计和金鸡社区林盘的保护修复,打造“田园康养特色镇”,做优田园康养体验产业社区。
充分利用诗歌主题IP,衍生发展涵盖诗歌、歌曲创作,美食派对,音乐驻唱等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推动国际音乐公社、春风桃源等项目建设和七里诗乡和川西音乐林盘的业态提升,打造“文化创意特色镇”,做靓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社区。
来源:都江堰融媒体中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