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印度城市的每个早上都离不开水,无论富人豪宅还是贫民窟都是如此。单凭水龙头中流出的自来水是不够的,塑料瓶装水在水供应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像Bisleri和Aquafina这些全球性企业会将25升的聚碳酸酯塑料桶装在印有商标的卡车上运向消费者家中,这些消费者在家中拥有饮水机,他们需要花50到70卢比(约1美元)来买一个桶。其他没有商标或者已经在使用中磨损得看不清的水桶会被装上自行车或三轮摩托以15到30卢比的价格卖出去。
在一些密集的商业区,很多店面会将瓶装水与苏打零食等放在一起出售,其他一些狭小昏暗的商店将饮用水装在袋子里出售,这些袋子往往挤在满是灰尘的货架上,手写标识体现出这些店面贩售瓶装水。在大街上,茶肆与饮品店旁往往停着贩售冰镇水的小车,你可以花一两个卢比喝上一杯冰水。
印度大部分城市都会经历季风雨,印度最大的四个城市中有三个都靠近海岸,降雨为这些城市带来很多免费的水源。孟买年降水量高达85英寸(约216厘米),加尔各答和金奈各有71英寸(约180厘米)和61英寸(约155厘米)年降水量。德里作为四大城市中降水最少的一个拥有31英寸(约79厘米)的年降水量。
尽管如此,水资源短缺仍旧困扰着这些城市。一些批评家指出,腐败或短视的领导者们往往在乎城市的浮华外表却忽视市民的实际需求,他们在水岸修建起高楼大厦或不切实际的水利工程却并未在提升公共服务上着力。其他一些批评集中在增长过快的城市人口上,这使得城市基建不堪重负。无论原因为何,其结果都是印度城市无法获得足够清洁可靠的饮用水源。
现在让我们走进私有领域的水市场。2000年之前,私人供水者往往通过水罐车将乡村地区的地下水运往城市,而这些地下水的开采往往是非法的。然而,在过去十年私有饮用水领域基本成了瓶装水的天下,瓶装水往往是经过处理或过滤的水产品,它们会被直接运往每家每户。
关于印度私有饮用水市场的数据少得可怜,但当地分析人士称,今天我们在印度买到的瓶装水中有70%都不在中央或地方政府的监管范围之内,这意味着印度人购买的饮用水往往受到过污染。
在2013年对金奈市周边300家饮用水生产厂进行的一次突击检查中,人们发现很多瓶装水实际来自于自来水或充满死蟑螂的生锈水桶。2011年,马德拉斯发展研究院(Madras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经济学家L. Venkatachelam在一项研究中发现,金奈市最贫困的居民宁愿花钱买水也不使用政府提供的水源。“很显然私有水市场显得非常投机,他们提供劣质水且收取高价。” Venkatachelam说,“但是,与公有饮用水供应相比这些私人运营者的质量又高出许多。”

提升供水质量是印度首相莫迪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点举措,根据2015年8月英国“全球水情报(Global Water Intelligence)”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印度要在未来五年将大型水供应和污水处理的基建投资提升83%。印度四大城市都在出台具体措施确保稳定清洁的水源,但不幸的是,很多城建规划都让贫民阶层深受其害,他们居住的区域被指污染水源所以遭到大规模清理,而过快的建设速度也是上个月金奈水灾的原因之一。
其实,私有领域的确在缓解水灾过后的饮用水短缺中起了很大作用,虽有敲竹杠之嫌,干渴的人们还是争相购买私人提供的水源。Venkatachelam说:“非政府领域的运水措施比较得当,这一点在灾荒出现时尤为明显,因为瓶装水很好分发。但是,此时质量把控就成了主要问题。”
消费者对政府供水的信心缺失实际上就来自于欠佳的水源质量。一份2006年针对德里部分家庭的调查发现,61%的饮用水都被排泄物污染。一家水源净化企业和市场调查公司在2013年对印度八个城市做了调研,结果显示70%的家庭都认为水源受到了污染。
与此同时,印度官方的调研数据则称95%的城市家庭都能够使用“经过改进”的饮用水源,而88%的城市家庭能够享受“良好”的饮用水源。仔细阅读的话我们会发现,瓶装水和自来水等政府供水被一道算入了“经过改进”的水源,而“良好”水源被定义为没有异味的水。当然,很多经过水体传播的疾病或污染物是无法通过嗅觉或味觉鉴别的。
虽然未经监管的非政府供水对印度居民尤其是贫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健康风险,一些专家认为倘若监管有力,私有领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共机构无法满足的水需求。用“基于市场”的解决方案供应公共产品或许会让很多人退缩,但是市场本身确实提供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可能性。
来自私人投资公司“先驱资本伙伴(Harbinger Capital Partners)”的分析家Philip Falcone在2013年的《福布斯》周刊上写道,“由极端供需不平衡引发的独特市场机遇”在印度和其他地区对来自社会的投资者们形成了“投资清洁水源的巨大激励”。他列举了社会资本衍生出的若干供水技术创新范例,“生命吸管净水器(LifeStraw)”便是其中之一。这种技术的革命性虽然不强,但投资者的出现却会激励当地私有水市场走向更高的阶段。
印度非政府供水管理机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经济学家R. Maria Saleth在2004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探讨了这一机制的来龙去脉,非政府领域在人们通过公共水箱取水时便开始活跃起来,像“用水委员会(water councils)”这些机构都会在监管私有水市场中发挥一定作用。
(翻译:王一诺)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citylab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