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平遥影展青年导师刁亦男:好的东西都在框架之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平遥影展青年导师刁亦男:好的东西都在框架之外

“平遥的年轻人拥有特别好的、特别前沿的空间。它非常与众不同,本土、乡土精神和现代性(在这里)发生结合和碰撞,很有意思。”

刁亦男在平遥电影展与青年对话。图片来源:平遥电影展

第四届平遥电影展在10月10日开始举办,导演刁亦男作为本届影展的青年导师,也在平遥与青年创作者与青年观众们进行对话。

这是四年里刁亦男第一次前来平遥,他认为这次体验非常“奇异”。因为在固有观念中,这样的影展,可能更多发生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平遥影展)在中原腹地的小城市里举办。这种本土、乡土精神和现代性(在这里)发生结合和碰撞,很有意思,可能会甚至有某种指导意义。”所谓指导意义,他认为自己更加欣赏从小做起、从边缘做起的文化建设,“这些才属于中国,属于中国的日常生活。同时它又是开放的,不是固守某种封闭的像一个族群的文化。”

平遥电影宫入口。图片来源:平遥电影展

刁亦男导演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作者性,通过最新的两部影片《白日焰火》和《南方车站的聚会》,他的作品中的风格已经逐渐变得非常成熟。尤其是《南方车站的聚会》中对黑色电影的诠释,在华语电影中独树一帜。

在刁亦男看来,他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中采用了很多方式,让影片更像是新好莱坞的商业作者电影。其第一个选择,就是让具有非常高知名度的明星演员担任主演,“如果从受众接受效率来说,一个严肃的作品让知名度很高的明星演员去驾驭,完全是可以的,而且也具有某种挑战和新鲜感。”另一方面,他放开了过去拍摄作者电影的手脚,不再那么克制或者刻意回避戏剧性,“更加放肆,表现手法更加强烈,(也要有)对奇观、对景观的追求”。

《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不过他并非只会欣赏与自己风格相似的青年创作者,这两年他多次担任不同电影节展的评委主席,见识了一些青年导演的作品,也欣赏包括《春江水暖》、《日光之下》、《慕伶,一鸣,伟明》在内的多部影片,更相信尚有许多还未观看到的优秀青年导演作品。“我觉得一个好的青年导演,首先要对自己的影像有着很强的自我认知、有自己的风格、敢于冒险,这样的青年导演是我欣赏的。”

他自己也担任了《平原上的摩西》的监制,该片是导演张骥的处女作。原本这个故事是想让刁亦男执导,但刁亦男认为自己刚刚拍完《白日焰火》,可能会有些重复,就将故事交给张骥,由他执导。这是刁亦男第一次担任导演处女作的监制,主要的工作,一方面是给导演提供充足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进行把控,参与了一部分剧本的改编会议,对改编提了一些意见,“具体的还是交给导演和编剧他们自己创作。他们只有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了这些东西,才能真正提升。干预太多就不一定是自己的东西了,我觉得有点越俎代庖。”他希望张骥能够用自己的风格,讲述好《平原上的摩西》,“如果呈现的是在一个系统里,我就觉得没问题。”

刁亦男。图片来源:平遥电影展

界面文娱对话刁亦男:

界面文娱:这次来到平遥影展,你的身份是青年导师,跟这么多青年创作者和观众交流下来,感受如何?

刁亦男:这次其实谈不上交流,因为是单向的,基本上是贾樟柯问我,我陈述一下,然后有一些观众提问,介于讲座和访谈之间的形式。观众的提问都在我意料之内,没有特别出乎意料的(笑)。

界面文娱:青年创作者逐渐成为现在市场的主流,青年观众更是电影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作品与他们交流,你会看到他们的哪些特质?

刁亦男:比如说,他们会被《南方车站的聚会》里的一些奇观所吸引,暴力的奇观也好、情色的奇观也好,当然也有更成熟和严肃的观众会在里面找寻更深层的意义。但对普通观众来说,电影实际上还是一个流行文化里的商品。我能做的,就是在保证基本通俗性的基础上,加入一些严肃的观察和思考,尽量做到雅俗共赏。希望把片子拍出来,放到市场里,也能养活自己,也不至于只是被小众所欣赏。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观众,我也不可能一天的时间就把他们都变成愿意在近两小时的观影中深入思考的人,他们本身都是普通人。这就是你要接受的现实,所以才孕育出新好莱坞这样一批导演和电影,兼顾了作者性和商业性。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坏事,一个时代的变化。

贾樟柯主持刁亦男在平遥电影展与青年对话。图片来源:平遥电影展

界面文娱:从导演的角度来说你并不高产,从《白日焰火》到《南方车站的聚会》市场的变化也非常大。你通过什么方式,跟现在的新一代主要观众进行沟通?

刁亦男:对,所以有时候我会选用一些大家认为知名度很高的明星演员在电影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明星也是流行文化的产物,甚至是符号,但如果从受众接受效率来说,一个严肃的作品让知名度很高的明星演员去驾驭,完全是可以的,而且也具有某种挑战和新鲜感。当然前提是这个演员身心能力等各方面能够胜任这样的挑战才行。所以我不排斥这件事,但同时故事编排、拍摄方式、对奇观的呈现,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处于一种回避的状态。

界面文娱:回避什么?

刁亦男:回避就是说作者电影、艺术电影里,可能是有某种戒律,要去戏剧性,要克制,要原生态,要直接去记录生活,甚至是在某种纪实美学指导下去纪录。但这种商业作者电影,要更加放肆,表现手法更加强烈,(也要有)对奇观、对景观的追求。这都是现代社会所赋予的。

《白日焰火》剧照

界面文娱:目前能看到你有非常明确的创作风格和体系,你欣赏什么样的青年创作者?是需要符合你的审美的,还是能接受更多样化的?

刁亦男:可能我们看片都是在一个相对比较的情况下进行判断的,如果有些青年导演还没自觉的创作意识,那呈现的影像会让你感到缺少基本的电影形式的美感,即便他们的电影的故事和叙事都很好,我也认为他的电影导演这个身份不是完全成立的。

我觉得一个好的青年导演,首先要对自己的影像有着很强的自我认知、有自己的风格、敢于冒险,这样的青年导演是我欣赏的。

界面文娱:可能不少青年创作者的前两部片子里,还有一些模仿的痕迹,尤其是影像上。

刁亦男:对,我觉得是正常的,我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所以说从第二部开始,(他们)可以去做一些大胆的尝试、冒险和探索。好东西都是在框架之外的,如果你在框架之内,不可能是一个完全颠覆性的东西。人不可能提着自己的领子把自己提上天吧,也不可能跳进自己的影子里,这些都是在框架内。但是框架外,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我期待有这样的结果。

《日光之下》导演梁鸣获得第三届平遥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

界面文娱:最近两年你担任了多个电影节展的不同单元的评委,应该也大量地看了一些青年创作者的影片,有哪些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刁亦男:比如顾晓刚的《春江水暖》,梁鸣的《日光之下》,还有黄梓的《慕伶,一鸣,伟明》等,都是借影展才有机会看,很多青年导演的作品平时院线很难看到,我还没看过,比如《回南天》、《她房间里的云》等,包括还有很多我看过但一下没想起来的优秀青年导演作品,这样对他们来说有一点不太公平。

界面文娱:这是你第一次来平遥影展,今年是第四届,你对平遥影展有着怎样的认知?

刁亦男:以前的认知是平遥摄影展和平遥牛肉(笑),还有贾樟柯导演的《站台》,那个城墙的画面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这次来的感受非常奇异,到了平遥之后,感觉平遥的年轻人拥有这样一个特别好的、特别前沿的空间。因为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在上海、北京,突然在平遥有这样一个电影展,很穿越的感觉。它当然非常与众不同,又是一个在中原腹地的小城市里举办。这种本土、乡土精神和现代性(在这里)发生结合和碰撞,很有意思,可能会甚至有某种指导意义。

指导意义是指文化建设的理解。你的文化建设是从中心开始,还是从小地方这样的边缘开始。是从下面开始,做更具体、更日常的建设,还是做那些高大上的口号标语式的从上而下的灌输。

我更欣赏从小做起、从边缘做起,这些才属于中国,属于中国的日常生活。同时它又是开放的,不是固守某种封闭的像一个族群的文化。

平遥电影宫内。图片来源:平遥电影展

界面文娱:这些都很符合你的创作风格。最近在进行的创作,在思想上还影像上,还是会将《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确立的特质延续下去吗?

刁亦男:其实也不一定确立,也许下边就把它拆掉了。我现在没做什么,因为有时候我比较闲散,看看书、看看片,我觉得很享受,不用工作也挺舒服的。我就自己比较放开,等有想法自己冒出来了,我就去转动它;没有的话,也不着急。即便从疫情开始,我就没有创作,基本上是在家看看书,或者搞点别的事。

界面文娱:听说不少导演都抓紧在疫情期间写剧本。

刁亦男:那当然挺好的,只是我的节奏,刚好是(《南方车站的聚会》)宣发完了以后(的休息)。那个宣发的密度挺大的,挺熬人,刚好挺累的,我就借着疫情休息。

《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界面文娱:前不久你监制的《平原上的摩西》发布预告了,在这部影片,你首次担任导演处女作的监制,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刁亦男:相对导演张骥来说,我的存在基本上是让他觉得安全,创作自由还是交给他。其实在这个项目一开始我就参与了,他们本来想让我来拍,但当时我刚拍完《白日焰火》,感觉稍微有点重复,我就把故事推荐给张骥了,他看完后很喜欢,就开始找人改剧本。

这个小说看起来悬疑感很强,是侦探的框架,但要改成电影的话并没有那么简单,花了很长时间,换了好几拨编剧。我有时候会参与一些剧本会,给一些意见,在宏观上把控一些,在拍摄的时候也适当说一说,具体的还是交给导演和编剧他们自己创作。他只有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了这些东西,才能真正提升,否则他老是被呵护着,干预太多就不一定是自己的东西了。面对一个创作者,我觉得有点越俎代庖,还是让他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比较重要。如果呈现不对的话我会说,如果呈现的是在一个系统里,我就觉得没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快定剪了,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界面文娱:《平原上的摩西》的预告片里,似乎会有一些你的风格的印记在。

刁亦男:对,他可能有时候也受到我们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画面的那种质感,包括剪辑,都会相对具有某种严肃性,或者是作者性的东西,但最重要的是,这部片子非常通俗好看,两位演员也都很优秀。

《平原上的摩西》花絮照,由刁亦男拍摄。图片来源:微博@电影平原上的摩西

界面文娱:虽然你在疫情期间一直在休息,但在7月便担任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的评委,应该对整个电影市场的复苏有着比较直观的认识,你和周围的电影人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刁亦男:我感觉朋友圈里电影曝光越来越热闹,好像又回到了正常状态下的日常景观,但未来半年我有点担心,因为刚好这段时间是疫情期间那半年的一种镜像反应,现在看到的都是疫情前的计划,后面我有点担心,会有什么片子可以跟上。总体来讲应该是慢慢恢复了,因为疫情现在看来在国内是一个可控时间,如果不可控就比较麻烦,但基本上现在是可控的,问题不大。

界面文娱:对世界范围内的电影节体系来说呢?影响大吗?今年戛纳电影节就没有举办,威尼斯电影节还算正常地举办了。

刁亦男:这是今年,明年还是这样吗?听说明年戛纳已经爆满了,塞车了。我觉得明年他们应该有一些应对经验,不会完全停办了。如果明年日本能把奥运会给办了,哪怕是一个简易的奥运会,那都说明影展也能办。所以我觉得电影节应该在明年都正常办,只不过可能有一些严格的措施,观众入场人数、口罩之类的,但不会像今年这样,整个戛纳都没了。今年威尼斯就办了嘛,这样办更有意义,就是在人们面对疫情的恐惧时,依然在努力地正常地去生活,从心理上很需要这种东西,很有价值。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平遥影展青年导师刁亦男:好的东西都在框架之外

“平遥的年轻人拥有特别好的、特别前沿的空间。它非常与众不同,本土、乡土精神和现代性(在这里)发生结合和碰撞,很有意思。”

刁亦男在平遥电影展与青年对话。图片来源:平遥电影展

第四届平遥电影展在10月10日开始举办,导演刁亦男作为本届影展的青年导师,也在平遥与青年创作者与青年观众们进行对话。

这是四年里刁亦男第一次前来平遥,他认为这次体验非常“奇异”。因为在固有观念中,这样的影展,可能更多发生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平遥影展)在中原腹地的小城市里举办。这种本土、乡土精神和现代性(在这里)发生结合和碰撞,很有意思,可能会甚至有某种指导意义。”所谓指导意义,他认为自己更加欣赏从小做起、从边缘做起的文化建设,“这些才属于中国,属于中国的日常生活。同时它又是开放的,不是固守某种封闭的像一个族群的文化。”

平遥电影宫入口。图片来源:平遥电影展

刁亦男导演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作者性,通过最新的两部影片《白日焰火》和《南方车站的聚会》,他的作品中的风格已经逐渐变得非常成熟。尤其是《南方车站的聚会》中对黑色电影的诠释,在华语电影中独树一帜。

在刁亦男看来,他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中采用了很多方式,让影片更像是新好莱坞的商业作者电影。其第一个选择,就是让具有非常高知名度的明星演员担任主演,“如果从受众接受效率来说,一个严肃的作品让知名度很高的明星演员去驾驭,完全是可以的,而且也具有某种挑战和新鲜感。”另一方面,他放开了过去拍摄作者电影的手脚,不再那么克制或者刻意回避戏剧性,“更加放肆,表现手法更加强烈,(也要有)对奇观、对景观的追求”。

《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不过他并非只会欣赏与自己风格相似的青年创作者,这两年他多次担任不同电影节展的评委主席,见识了一些青年导演的作品,也欣赏包括《春江水暖》、《日光之下》、《慕伶,一鸣,伟明》在内的多部影片,更相信尚有许多还未观看到的优秀青年导演作品。“我觉得一个好的青年导演,首先要对自己的影像有着很强的自我认知、有自己的风格、敢于冒险,这样的青年导演是我欣赏的。”

他自己也担任了《平原上的摩西》的监制,该片是导演张骥的处女作。原本这个故事是想让刁亦男执导,但刁亦男认为自己刚刚拍完《白日焰火》,可能会有些重复,就将故事交给张骥,由他执导。这是刁亦男第一次担任导演处女作的监制,主要的工作,一方面是给导演提供充足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进行把控,参与了一部分剧本的改编会议,对改编提了一些意见,“具体的还是交给导演和编剧他们自己创作。他们只有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了这些东西,才能真正提升。干预太多就不一定是自己的东西了,我觉得有点越俎代庖。”他希望张骥能够用自己的风格,讲述好《平原上的摩西》,“如果呈现的是在一个系统里,我就觉得没问题。”

刁亦男。图片来源:平遥电影展

界面文娱对话刁亦男:

界面文娱:这次来到平遥影展,你的身份是青年导师,跟这么多青年创作者和观众交流下来,感受如何?

刁亦男:这次其实谈不上交流,因为是单向的,基本上是贾樟柯问我,我陈述一下,然后有一些观众提问,介于讲座和访谈之间的形式。观众的提问都在我意料之内,没有特别出乎意料的(笑)。

界面文娱:青年创作者逐渐成为现在市场的主流,青年观众更是电影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作品与他们交流,你会看到他们的哪些特质?

刁亦男:比如说,他们会被《南方车站的聚会》里的一些奇观所吸引,暴力的奇观也好、情色的奇观也好,当然也有更成熟和严肃的观众会在里面找寻更深层的意义。但对普通观众来说,电影实际上还是一个流行文化里的商品。我能做的,就是在保证基本通俗性的基础上,加入一些严肃的观察和思考,尽量做到雅俗共赏。希望把片子拍出来,放到市场里,也能养活自己,也不至于只是被小众所欣赏。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观众,我也不可能一天的时间就把他们都变成愿意在近两小时的观影中深入思考的人,他们本身都是普通人。这就是你要接受的现实,所以才孕育出新好莱坞这样一批导演和电影,兼顾了作者性和商业性。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坏事,一个时代的变化。

贾樟柯主持刁亦男在平遥电影展与青年对话。图片来源:平遥电影展

界面文娱:从导演的角度来说你并不高产,从《白日焰火》到《南方车站的聚会》市场的变化也非常大。你通过什么方式,跟现在的新一代主要观众进行沟通?

刁亦男:对,所以有时候我会选用一些大家认为知名度很高的明星演员在电影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明星也是流行文化的产物,甚至是符号,但如果从受众接受效率来说,一个严肃的作品让知名度很高的明星演员去驾驭,完全是可以的,而且也具有某种挑战和新鲜感。当然前提是这个演员身心能力等各方面能够胜任这样的挑战才行。所以我不排斥这件事,但同时故事编排、拍摄方式、对奇观的呈现,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处于一种回避的状态。

界面文娱:回避什么?

刁亦男:回避就是说作者电影、艺术电影里,可能是有某种戒律,要去戏剧性,要克制,要原生态,要直接去记录生活,甚至是在某种纪实美学指导下去纪录。但这种商业作者电影,要更加放肆,表现手法更加强烈,(也要有)对奇观、对景观的追求。这都是现代社会所赋予的。

《白日焰火》剧照

界面文娱:目前能看到你有非常明确的创作风格和体系,你欣赏什么样的青年创作者?是需要符合你的审美的,还是能接受更多样化的?

刁亦男:可能我们看片都是在一个相对比较的情况下进行判断的,如果有些青年导演还没自觉的创作意识,那呈现的影像会让你感到缺少基本的电影形式的美感,即便他们的电影的故事和叙事都很好,我也认为他的电影导演这个身份不是完全成立的。

我觉得一个好的青年导演,首先要对自己的影像有着很强的自我认知、有自己的风格、敢于冒险,这样的青年导演是我欣赏的。

界面文娱:可能不少青年创作者的前两部片子里,还有一些模仿的痕迹,尤其是影像上。

刁亦男:对,我觉得是正常的,我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所以说从第二部开始,(他们)可以去做一些大胆的尝试、冒险和探索。好东西都是在框架之外的,如果你在框架之内,不可能是一个完全颠覆性的东西。人不可能提着自己的领子把自己提上天吧,也不可能跳进自己的影子里,这些都是在框架内。但是框架外,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我期待有这样的结果。

《日光之下》导演梁鸣获得第三届平遥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

界面文娱:最近两年你担任了多个电影节展的不同单元的评委,应该也大量地看了一些青年创作者的影片,有哪些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刁亦男:比如顾晓刚的《春江水暖》,梁鸣的《日光之下》,还有黄梓的《慕伶,一鸣,伟明》等,都是借影展才有机会看,很多青年导演的作品平时院线很难看到,我还没看过,比如《回南天》、《她房间里的云》等,包括还有很多我看过但一下没想起来的优秀青年导演作品,这样对他们来说有一点不太公平。

界面文娱:这是你第一次来平遥影展,今年是第四届,你对平遥影展有着怎样的认知?

刁亦男:以前的认知是平遥摄影展和平遥牛肉(笑),还有贾樟柯导演的《站台》,那个城墙的画面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这次来的感受非常奇异,到了平遥之后,感觉平遥的年轻人拥有这样一个特别好的、特别前沿的空间。因为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在上海、北京,突然在平遥有这样一个电影展,很穿越的感觉。它当然非常与众不同,又是一个在中原腹地的小城市里举办。这种本土、乡土精神和现代性(在这里)发生结合和碰撞,很有意思,可能会甚至有某种指导意义。

指导意义是指文化建设的理解。你的文化建设是从中心开始,还是从小地方这样的边缘开始。是从下面开始,做更具体、更日常的建设,还是做那些高大上的口号标语式的从上而下的灌输。

我更欣赏从小做起、从边缘做起,这些才属于中国,属于中国的日常生活。同时它又是开放的,不是固守某种封闭的像一个族群的文化。

平遥电影宫内。图片来源:平遥电影展

界面文娱:这些都很符合你的创作风格。最近在进行的创作,在思想上还影像上,还是会将《南方车站的聚会》中确立的特质延续下去吗?

刁亦男:其实也不一定确立,也许下边就把它拆掉了。我现在没做什么,因为有时候我比较闲散,看看书、看看片,我觉得很享受,不用工作也挺舒服的。我就自己比较放开,等有想法自己冒出来了,我就去转动它;没有的话,也不着急。即便从疫情开始,我就没有创作,基本上是在家看看书,或者搞点别的事。

界面文娱:听说不少导演都抓紧在疫情期间写剧本。

刁亦男:那当然挺好的,只是我的节奏,刚好是(《南方车站的聚会》)宣发完了以后(的休息)。那个宣发的密度挺大的,挺熬人,刚好挺累的,我就借着疫情休息。

《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界面文娱:前不久你监制的《平原上的摩西》发布预告了,在这部影片,你首次担任导演处女作的监制,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刁亦男:相对导演张骥来说,我的存在基本上是让他觉得安全,创作自由还是交给他。其实在这个项目一开始我就参与了,他们本来想让我来拍,但当时我刚拍完《白日焰火》,感觉稍微有点重复,我就把故事推荐给张骥了,他看完后很喜欢,就开始找人改剧本。

这个小说看起来悬疑感很强,是侦探的框架,但要改成电影的话并没有那么简单,花了很长时间,换了好几拨编剧。我有时候会参与一些剧本会,给一些意见,在宏观上把控一些,在拍摄的时候也适当说一说,具体的还是交给导演和编剧他们自己创作。他只有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了这些东西,才能真正提升,否则他老是被呵护着,干预太多就不一定是自己的东西了。面对一个创作者,我觉得有点越俎代庖,还是让他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比较重要。如果呈现不对的话我会说,如果呈现的是在一个系统里,我就觉得没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快定剪了,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界面文娱:《平原上的摩西》的预告片里,似乎会有一些你的风格的印记在。

刁亦男:对,他可能有时候也受到我们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画面的那种质感,包括剪辑,都会相对具有某种严肃性,或者是作者性的东西,但最重要的是,这部片子非常通俗好看,两位演员也都很优秀。

《平原上的摩西》花絮照,由刁亦男拍摄。图片来源:微博@电影平原上的摩西

界面文娱:虽然你在疫情期间一直在休息,但在7月便担任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单元的评委,应该对整个电影市场的复苏有着比较直观的认识,你和周围的电影人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刁亦男:我感觉朋友圈里电影曝光越来越热闹,好像又回到了正常状态下的日常景观,但未来半年我有点担心,因为刚好这段时间是疫情期间那半年的一种镜像反应,现在看到的都是疫情前的计划,后面我有点担心,会有什么片子可以跟上。总体来讲应该是慢慢恢复了,因为疫情现在看来在国内是一个可控时间,如果不可控就比较麻烦,但基本上现在是可控的,问题不大。

界面文娱:对世界范围内的电影节体系来说呢?影响大吗?今年戛纳电影节就没有举办,威尼斯电影节还算正常地举办了。

刁亦男:这是今年,明年还是这样吗?听说明年戛纳已经爆满了,塞车了。我觉得明年他们应该有一些应对经验,不会完全停办了。如果明年日本能把奥运会给办了,哪怕是一个简易的奥运会,那都说明影展也能办。所以我觉得电影节应该在明年都正常办,只不过可能有一些严格的措施,观众入场人数、口罩之类的,但不会像今年这样,整个戛纳都没了。今年威尼斯就办了嘛,这样办更有意义,就是在人们面对疫情的恐惧时,依然在努力地正常地去生活,从心理上很需要这种东西,很有价值。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