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外资乳企为进入中国市场动作频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外资乳企为进入中国市场动作频频

近期,外资乳企的动作频频,专家认为这是一波信号,预计明年外资乳企的进入或扩大版图的动作将更加密集。

作者:叶嘉韵(CCM乳制品新闻编辑)

在2015年,恒天然在中国建立了第二个乳品应用中心,以满足餐饮和烘焙市场的增长需求;韩国每日乳业将联手贝因美拓展国内特殊奶粉市场,另外还有菲仕兰建立菲仕兰中国业务集团,森永也利用与旺旺集团的合作进入中国市场。专家预计明年外资乳企的进入或扩大版图的动作将更加密集。

来源: 必应

在2015年不少外资乳企品牌或通过直接在中国建立奶源基地生产生产产品,或通过与国内乳企合作推出产品等形式,布局中国市场。

本质上,都是将中国的乳制品市场看做一块大蛋糕,都想在中国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而在2015年后半年,尤其是年底的时间,外资乳企的动作频频,专家认为,这是一波信号,预计明年外资乳企的进入或扩大版图的动作将更加密集。

恒天然利用餐饮和烘焙市场扩大在中国的版图 

10月29日,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在广州成立了恒天然应用中心,改中心是继上海后,恒天然在中国打造的第二家乳品应用中心,服务于中国市场对恒天然餐饮服务业务旗下高端品牌“安佳”日益增长的需求。

据恒天然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朱晓静介绍,中国休闲餐饮和烘焙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20%。与此同时,市场中对餐饮和烘焙用优质乳品的需求也持续上升。 而早在2006年就已经进入中国的恒天然正在考虑扩大自己的版图。

11月25日,恒天然在新西兰召开年会,公司首席公司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Theo Spierings)表示,计划要把恒天然打造成中国一流的乳制品商,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在华业绩翻番,达到100亿新西兰元(折合约419亿元人民币)。而根据恒天然的战略: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原料供应业务占60%,B2C产品业务和B2B的餐饮业务各占20%。 

为此,恒天然在广州建立了第二个恒天然乳品应用中心,服务于中国市场对恒天然餐饮服务业务旗下高端品牌“安佳”日益增长的需求。据恒天然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朱晓静介绍,中国休闲餐饮和烘焙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20%。 

韩国每日乳业,从特殊奶粉入手扩大在中国影响力

据了解,2015年每日乳业在海外5000万美元的营业收入中,90%以上来自中国市场。但在接近700亿元中国婴幼儿配方市场中,每日乳业份额还很微小。每日乳业也制定了自己的高目标:“2020年进入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前十。”

在11月24日在韩国举行的2015年每日亚洲母乳研究中心论坛中,每日乳业介绍:每日乳业与贝因美在香港共同开设的合资公司——杭州贝每特食品有限公司,将生产“无乳糖奶粉”和“sensitive(部分加水分解)”两种特殊奶粉。

另外,每日乳业也将原有的6种特殊奶粉产品和8种针对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的奶粉产品陆续引入中国。每日乳业国际市场营销部科长梁银珠透露,未来将与贝因美一起拓展特殊婴幼儿奶粉市场。

此外,还有不少外国乳企正试图进入或扩大版图:

  • Ÿ菲仕兰。从2016年1月1日起,菲仕兰大中华区所有的业务将隶属于菲仕兰全球新成立的业务集团“菲仕兰中国”。这意味着,大中华区在菲仕兰全球布局中的地位将会和该公司的亚太区实现“平起平坐”。今年9月,鲁乐夫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菲仕兰计划在中国扩展产品品类,除了美素佳儿,常温奶、奶酪、炼乳等都会考虑。

  • 森永(Morinaga)。在今年10月16日,旺旺集团旗下浙江明旺乳业与森永乳业在上海立了合资公司,预计将于2016年年初,合资公司正式开展森永奶粉进口、销售业务。

河北省乳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评论道,在年底这一波外资乳企的动作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明年外资乳企进入国内市场的动作将会更加密集。尤其是韩国的乳企,因为韩国本土市场的不景气,将会着力开拓中国市场以消化国内的产品。

据了解,韩国乳业库存一直持续上升,但据统计,韩国家庭用于购买鲜奶(巴氏奶)的开支每月只有10.38美元,比2012年同期下降16.3%。 

另外袁运生认为,随着各种自贸协定的签订,进入中国市场的乳制品将更具有价格优势,国内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只有通过差异化,提高创新能力,才是国内乳企的出路。但他也强调,国内产品的安全性、生产厂家的检测能力都是没有问题的。

本文作者从事乳制品市场研究相关工作超过2年,涉及婴幼儿配方奶粉,液态奶等各类乳制品及乳业上市公司分析。 

CCM是广州市西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品牌,专注于农业、生命科学、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的市场研究和咨询服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外资乳企为进入中国市场动作频频

近期,外资乳企的动作频频,专家认为这是一波信号,预计明年外资乳企的进入或扩大版图的动作将更加密集。

作者:叶嘉韵(CCM乳制品新闻编辑)

在2015年,恒天然在中国建立了第二个乳品应用中心,以满足餐饮和烘焙市场的增长需求;韩国每日乳业将联手贝因美拓展国内特殊奶粉市场,另外还有菲仕兰建立菲仕兰中国业务集团,森永也利用与旺旺集团的合作进入中国市场。专家预计明年外资乳企的进入或扩大版图的动作将更加密集。

来源: 必应

在2015年不少外资乳企品牌或通过直接在中国建立奶源基地生产生产产品,或通过与国内乳企合作推出产品等形式,布局中国市场。

本质上,都是将中国的乳制品市场看做一块大蛋糕,都想在中国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而在2015年后半年,尤其是年底的时间,外资乳企的动作频频,专家认为,这是一波信号,预计明年外资乳企的进入或扩大版图的动作将更加密集。

恒天然利用餐饮和烘焙市场扩大在中国的版图 

10月29日,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在广州成立了恒天然应用中心,改中心是继上海后,恒天然在中国打造的第二家乳品应用中心,服务于中国市场对恒天然餐饮服务业务旗下高端品牌“安佳”日益增长的需求。

据恒天然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朱晓静介绍,中国休闲餐饮和烘焙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20%。与此同时,市场中对餐饮和烘焙用优质乳品的需求也持续上升。 而早在2006年就已经进入中国的恒天然正在考虑扩大自己的版图。

11月25日,恒天然在新西兰召开年会,公司首席公司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Theo Spierings)表示,计划要把恒天然打造成中国一流的乳制品商,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在华业绩翻番,达到100亿新西兰元(折合约419亿元人民币)。而根据恒天然的战略: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原料供应业务占60%,B2C产品业务和B2B的餐饮业务各占20%。 

为此,恒天然在广州建立了第二个恒天然乳品应用中心,服务于中国市场对恒天然餐饮服务业务旗下高端品牌“安佳”日益增长的需求。据恒天然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朱晓静介绍,中国休闲餐饮和烘焙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20%。 

韩国每日乳业,从特殊奶粉入手扩大在中国影响力

据了解,2015年每日乳业在海外5000万美元的营业收入中,90%以上来自中国市场。但在接近700亿元中国婴幼儿配方市场中,每日乳业份额还很微小。每日乳业也制定了自己的高目标:“2020年进入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前十。”

在11月24日在韩国举行的2015年每日亚洲母乳研究中心论坛中,每日乳业介绍:每日乳业与贝因美在香港共同开设的合资公司——杭州贝每特食品有限公司,将生产“无乳糖奶粉”和“sensitive(部分加水分解)”两种特殊奶粉。

另外,每日乳业也将原有的6种特殊奶粉产品和8种针对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的奶粉产品陆续引入中国。每日乳业国际市场营销部科长梁银珠透露,未来将与贝因美一起拓展特殊婴幼儿奶粉市场。

此外,还有不少外国乳企正试图进入或扩大版图:

  • Ÿ菲仕兰。从2016年1月1日起,菲仕兰大中华区所有的业务将隶属于菲仕兰全球新成立的业务集团“菲仕兰中国”。这意味着,大中华区在菲仕兰全球布局中的地位将会和该公司的亚太区实现“平起平坐”。今年9月,鲁乐夫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菲仕兰计划在中国扩展产品品类,除了美素佳儿,常温奶、奶酪、炼乳等都会考虑。

  • 森永(Morinaga)。在今年10月16日,旺旺集团旗下浙江明旺乳业与森永乳业在上海立了合资公司,预计将于2016年年初,合资公司正式开展森永奶粉进口、销售业务。

河北省乳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评论道,在年底这一波外资乳企的动作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明年外资乳企进入国内市场的动作将会更加密集。尤其是韩国的乳企,因为韩国本土市场的不景气,将会着力开拓中国市场以消化国内的产品。

据了解,韩国乳业库存一直持续上升,但据统计,韩国家庭用于购买鲜奶(巴氏奶)的开支每月只有10.38美元,比2012年同期下降16.3%。 

另外袁运生认为,随着各种自贸协定的签订,进入中国市场的乳制品将更具有价格优势,国内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只有通过差异化,提高创新能力,才是国内乳企的出路。但他也强调,国内产品的安全性、生产厂家的检测能力都是没有问题的。

本文作者从事乳制品市场研究相关工作超过2年,涉及婴幼儿配方奶粉,液态奶等各类乳制品及乳业上市公司分析。 

CCM是广州市西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品牌,专注于农业、生命科学、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的市场研究和咨询服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